-
人源R-spondin 2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纯化及活性检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人源R-spondin 2(roof plate-specific spondin 2,RSPO2)的真核表达载体,表达、纯化融合蛋白RSPO2-Fu-Fc,用3C蛋白酶切除Fc结构域后,检测RSPO2-Fu的生物学活性.方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人源RSPO2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筛选获得可在溶液中稳定存在的RSPO2截短蛋白RSPO2-Fu.将编码RSPO2-Fu蛋白的基因亚克隆至pCMV-Fc载体后,将质粒pCMV-RSPO2-Fu-Fc瞬时转染入HEK293F细胞中表达72 h,通过Protein A层析柱纯化融合蛋白RSPO2-Fu-Fc,用3C蛋白酶切去Fc结构域,分子筛进一步提纯获得RSPO2-Fu蛋白.最后,通过M50 Super 8 × TOPFlash检测RSPO2-Fu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RSPO2全长有243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28 300,等电点为9.42,为亲水性不稳定蛋白,RSPO2-Fu截短蛋白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得到了极大提高;重组表达质粒pCMV-RSPO2-Fu-Fc经菌落PCR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获得了纯度达95%的RSPO2-Fu蛋白;生物学活性检测结果显示,RSPO2-Fu的EC5.值为1.5× 10-12 mol/L.结论 对RSPO2蛋白适当截短后,可获得稳定表达的RSPO2-Fu蛋白,其对Wnt信号通路有明显激活作用,为Wnt信号通路中RSPO2相关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更好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异甘草素通过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轴抑制肺鳞癌转移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肺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是全世界范围内高频率发生的恶性肿瘤.最近的研究表明,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ISL)在肿瘤增殖和转移中发挥抗肿瘤活性.因此,研究旨在探讨ISL在抗LUSC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梯度浓度ISL处理LUSC细胞,探究ISL在LUS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中的抗癌特性.随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探寻了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MIR22HG/miR-24-3p/Fas配体 基因(Fas ligand Gene,FASLG)之间可能的互作关系.实时荧光定量 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 LUSC 细胞中 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 的表达,细胞计数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划痕愈合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和侵袭.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上皮间充质转换(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转移相关蛋白的表达.RNA免疫沉淀(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IP)实验和双萤光素酶实验验证 lncRNA MIR22HG 与 miR-24-3p、miR-24-3p与FASLG的结合关系.结果 ISL可以显著抑制LUS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生信分析及临床样本分析发现lncRNA MIR22HG在LUSC中低表达,ISL可以促进lncRNA MIR22HG的表达,抑制LUSC细胞 的恶性行为.此外,lncRNA MIR22HG可以海绵吸附miR-24-3p进而调节FASLG的表达.miR-24-3p在LUSC中上调表达,FASLG在LUSC中下调表达.过表达FASLG可以逆转miR-24-3p过表达对LUSC增殖、转移以及EMT进程的促进作用.结论 这些结果表明,ISL通过lncRNA MIR22HG/miR-24-3p/FASLG轴抑制肺鳞癌转移,表明ISL有潜力作为治疗LUSC的新型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主动脉夹层相关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一类在发病早期极易被误诊或忽视的心血管疾病,影像学检查多用于该病的确诊,但诊断耗时.生物学标志物检测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快,不仅用于AD早期诊断,还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AM)参与了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表型转换;C反应蛋白可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峰值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作为A型AD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潜在预测指标;D-二聚体是AD重要的诊断标志物,其阴性可排除AD;新型标志物(如非编码RNA分子)过表达可减缓AD进展,以达到治疗效果.该文旨在对早期诊断AD的生物学标志物作一综述,以期探讨其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2012-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某区非正常死亡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了解2012-2020年广东省深圳市某区居民非正常死亡的分布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死亡资料来源于深圳市死因监测系统,常住人口数据来自于深圳市某区统计年鉴.死亡数据参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ICD-10),编码V00-Y34被认定为非正常死亡,选取非正常死亡人口数计算非正常死亡率.应用Joinpoint回归分析经年龄调整的标化非正常死亡率的年度变化趋势,采用x2检验比较非正常死亡率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间的差异.统计非正常死亡的死因构成及顺位,并采用潜在减寿年数(PYLL)和平均潜在减寿年数(APYLL)衡量非正常死亡带来的寿命损失人年数.结果 2012-2020年深圳市某区居民非正常死亡累计2 806人,标化非正常死亡率为9.81/10万人;2012-2020年深圳市某区居民标化非正常死亡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与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均为5.60%(95%置信区间:-5.90%~18.60%).男性非正常死亡率为12.84/10万人,大于女性的6.1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1.392,P<0.001).≥65岁年龄组的非正常死亡率最高,达10.13/10万人,其次是15~64岁年龄组(9.95/10万),0~14岁年龄组非正常死亡率最低(8.95/10万),各年龄组的非正常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616,P=0.270).深圳市某区居民5种主要死因中非正常死亡的PYLL和APYLL均为最高,恶性肿瘤次之.意外损伤的其他外因排在非正常死亡死因顺位第1位.非正常死亡PYLL最高为故意自害,其次为意外损伤的其他外因;而非正常死亡APYLL前3位分别是加害、意图不确定的事件造成的损伤、故意自害.结论 应进一步构建安全的作业环境,加强对男性、老年人以及工人重点人群的安全保护,提高个人防范意识,大力建设健康养老体系和非正常死亡的危机干预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SNHG17过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预后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17(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17, SNHG17)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切除预后的意义。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行NSCLC根治性手术87例患者为对象。术后随访,记录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 R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组织SNHG17表达水平。结果:NSCLC组织SNHG17表达(1.85±0.61)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03±0.36)(P<0.05)。TNM分期Ⅰ期SNHG17表达(1.52±0.25),Ⅱ期(1.83±0.66)(t=2.283,P<0.05)、Ⅲ期组织SNHG17表达(2.28±0.58)(t=6.058,P<0.05),Ⅲ期SNHG17表达较Ⅱ期上调(P<0.05)。SNHG17高表达(≥1.72)43例,SNHG17低表达(<1.72)44例,NSCLC组织SNHG17表达与TNM分期有关(P<0.05)。随访期间复发43例(49.43%),死亡33例(37.93%)。与SNHG17低表达无复发33例(75.00%)相比,SNHG17高表达者无复发11例(25.58%)少,SNHG17低表达中位RFS时间4.30年长于高表达者2.40年( P<0.05);SNHG17低表达生存35例(79.55%)大于高表达者19例( 44.19%),SNHG17低表达中位OS时间5.11年长于高表达者4.28年( 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SNHG17高表达是NSCLC切除术后复发和预后风险的预测因子(P<0.05)。结论:SNHG17在NSCLC组织中呈高表达,与NSCLC切除复发和预后高风险密切相关。SNHG17有望作为预测手术切除NSCLC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关于使用牙位新标示法的说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为方便读者阅读以及适应结构化排版的需求,参考GB/T 9938-2013《牙科学·牙位和口腔区域的标示法》,本刊从2018年第1期开始对牙位使用如下标示法:用编码两位数字表示牙齿的具体牙位,编码的第1位数字表示牙位所在象限,并区分乳牙与恒牙;编码的第2位数字表示牙位本身.1.第1位数字:数字1至4表示恒牙列,自右上口腔区域始顺时针递增排列,即1、2、3、4分别表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象限的恒牙;数字5至8表示乳牙列,自右上口腔区域始顺时针递增排列,即5、6、7、8分别表示右上、左上、左下、右下象限的乳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通过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参与胶质瘤侵袭和转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胶质瘤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后易复发且患者中位生存期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在胶质瘤的侵袭、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通过多种信号通路参与胶质瘤细胞的EMT过程,EMT可增强肿瘤细胞的运动和迁移能力,促进肿瘤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循环,进而发生转移.EMT的调控机制十分复杂,多种生长因子、激酶、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等参与其中.本文对lncRNA通过调控EMT参与胶质瘤侵袭和转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标准2023版和2011版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意义 对比分析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标准2023版和2011版,探讨差异与改进之处,以期为标准的更新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方法/过程 整理对比2023版较2011版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标准的更新内容,分析总结修订对标准化程度、规范化水平以及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等方面的提升作用.结果/结论 2023版在数据完整性和规范化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分析2023版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和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泌体非编码RNAs与肺癌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肺癌(carcinoma of the lungs)目前是全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之一,放射疗法是肿瘤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手段,其通过高能射线致使癌细胞DNA断裂,从而促进癌细胞死亡。但是肿瘤细胞的放射抵抗性一直是制约放射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外泌体及其携带的非编码RNAs(non-coding RNAs, ncRNAs)在肿瘤生物学行为中的调控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与此同时外泌体及其携带的ncRNAs对肺癌放射治疗中的潜在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旨在综述外泌体ncRNAs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从多个角度为外泌体ncRNAs在癌症放射治疗中的调控作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本刊关于稿件参考文献的要求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按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排列于文后.内部刊物、未发表资料(不包括已被接受的待发表资料)、个人通信等请勿作为文献引用.同一文献作者不超过3人全部著录;超过3人只著录前3人,后依文种加表示",等"的文字.不同作者姓名之间用","隔开.题名后请标注文献类型标志.文献类型和电子文献载体标志代码参照GB 3469-1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可以采用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推荐的NLM's Citing Medicine(http://www.ncbi.nlm.nih..gov/books/NBK7256)中的格式.中文期刊用全名.期刊需著录期、卷号和起止页码.对有DOI编码的文章必须著录DOI,列于该条文献末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