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采血小板体外储存过程中微小RNA表达水平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体外储存过程中其微小RNA(miRNA)的表达水平。方法: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成都市血液中心采集的15份单采血小板为研究对象。15份单采血小板采集自15例健康状况良好,符合《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9版)采集要求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捐献者的中位年龄为30岁(22,40岁);男性捐献者为8例,女性为7例。将单采血小板置于恒温震荡保存箱中,温度(22±2)℃,振荡频率60 Hz条件下储存,分别于储存第1天(采集当天)、第5天和第7天的上午10点留取血小板标本3~5 mL。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常规指标,实验室pH计测定血小板pH值,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血小板CD62P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miRNA-126、-145、-150、-197、-223的相对表达水平。血小板标本存储1、5、7 d时各项指标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小板miRNA表达水平与储存时间的相关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血液中心伦理委员会要求[批准文号:伦审(研)2020年第04号],并且于血小板捐献前与所有捐献者签署《献血者知情同意书》。结果:①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本组15份单采血小板标本的血小板压积(PCT)增大[储存1、5、7 d时分别为(0.68±0.21)%、(0.89±0.13)%、(0.99±0.17)%],大血小板比例(P-LCR)上升[储存1、5、7 d时分别为(20.5±6.0)%、(26.0±3.4)%、(30.4±2.8)%];pH值下降[储存1、5、7 d时分别为(7.2±0.1)、(7.1±0.2)、(7.0±0.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60, P=0.007; F=9.12, P=0.001; F=5.44, P=0.004);其余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单采血小板标本储存1、5、7 d时,其CD62P表达水平分别为(6.3±2.9)%、(22.0±7.3)%和(38.4±12.1)%。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血小板标本的CD62P表达水平升高,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36.16, P<0.001)。③本组血小板标本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其miRNA-126、-150、-197相对表达水平增加,而miRNA-145和-223相对表达水平下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88.58、32.64、33.59、35.42、22.91,均 P<0.001)。④本组单采血小板标本的储存时间与其miRNA-126、-150和-197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811、0.812、0.856,均 P<0.001),而与miRNA-145和-223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r=-0.720、-0.767,均 P<0.001)。 结论:单采血小板在体外储存过程中,其miRNA-126、-145、-150、-197和-223表达水平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miRNA197。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代理强化学习框架自动定位三维超声子宫冠状面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一种多代理强化学习框架(Multi-Agent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amework,MARL framework)在三维超声中自动定位子宫冠状面的准确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2020年5月间进行常规妇科检查的144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迈瑞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Resona-8)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子宫三维容积数据,由一位超过5年临床经验的超声医师采集存储数据,手动定位子宫冠状平面并记录时间,同时通过多代理强化学习框架在所有收集的数据中自动定位子宫冠状平面并记录时间。将两种方法得到的子宫冠状平面图像混编在一起,由两位高年资超声专家对图像进行双盲评分(范围0~1),以两位专家评分的平均分均≥0.6分为合格。结果:①144例患者,两种方法定位的子宫冠状平面中,手动方法定位的冠状面合格的有131个,自动方法定位的冠状面合格的有137个;运用卡方检验对比手动法和自动法得到的子宫冠状平面图像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1.934, P=0.164)。②应用四分位距法分析,自动组的图像得分为0.80(0.75,0.90),而手动组的图像得分为0.80(0.75,0.90);运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种方法所得子宫冠状平面图像得分,统计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241, P=0.215)。③运用配对 t检验统计两种方法定位子宫冠状面所需时间,手动方法所需时间为(63.65±10.182)s,自动方法所需时间为(3.25±0.294)s,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52, P<0.001)。 结论:基于多代理强化学习框架的方法自动定位三维超声中的子宫冠状平面具有较高获取率,且图像质量较好,同初级超声医师的手动组相比大大缩短了操作时间,可有效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为子宫相关疾病的智能诊断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医学影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在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射科轮转的30名住院医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参与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模式和传统查房模式。通过自制调查问卷和考核评分评价查房效果。结果:试验组调查问卷各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喜欢本教学模式:(4.50±0.22 )分比(3.86±0.21)分;提高独立思考能力:(4.55±0.26)分比(3.44±0.30)分;提供知识掌握水平(4.07±0.14)分比(3.89±0.16)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4.51±0.23)分比(3.78±0.23)分;提高诊断水平:(4.53±0.21)分比(3.70±0.20)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试验组小测试成绩、出科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小测试:(86.35±2.91)分比(81.72±2.21)分, P<0.01;出科考试:(92.32±2.79)分比(87.91±2.46)分, P<0.01]。 结论:基于Broome-Tumey提问和PACS的主治医师查房有助于拓宽和巩固住院医师专业知识,提高住院医师临床诊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病例报告数据集的语义信息检索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基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病例报告数据集,探索语义信息检索(语义检索)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所用数据集由《药物不良反应杂志》1999至2022年发表的共计2 597篇病例报告的PDF文件构成。语义检索系统基于百度飞浆(PaddlePaddle)的深度学习框架搭建,代码用Python语言书写,文本编码模型为百度RocketQA模型。采用排名前k位文档的精确率(P@k)、召回率(R@k)、平均排序倒数(MRR)、平均精度均值(MAP)及精确率-召回率(P-R)曲线对语义检索的效果进行评价。本研究通过计算语义检索和关键词匹配检索的召回率,对2种方式的检索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预处理后题目字段作为待检索对象(item)的集合包含2 597个文档;去重整理后检索词(query)的集合包含药品名称1 388条,不良反应/事件1 118条。以药品名称和不良反应/事件为检索词进行语义检索的精确率分别为0.667~1和0.566~1,召回率分别为0.667~0.871和0.566~0.863;采用药品名称和不良反应/事件检索词进行语义检索结果中排名前1、3、5和10文档的P-R曲线显示,随着召回率的升高,排名前1、3的精确率下降趋势较缓,排名前5、10的精确率下降趋势明显。2类检索词的MRR分别为0.854和0.871,MAP分别为0.778和0.773。以不良反应/事件为检索词,语义检索的召回率高于关键词匹配检索;以药品名称为检索词,关键词匹配检索的召回率总体高于语义检索。结论:基于百度飞浆深度学习框架搭建的语义检索系统对于《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病例报告数据集的检索性能良好。语义检索与关键词匹配检索相比,以不良反应/事件为检索词时语义检索的检索效果较好,以药品名称为检索词时关键词匹配检索效果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母乳采集存储知识行为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护士母乳采集和存储方面的知识行为现状,并探讨影响护士知识和行为的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4月选取河南省3所三甲医院NICU护士175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NICU护士母乳采集存储的知识行为调查问卷对NICU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75份,回收175份,回收率为100%。结果:175名NICU护士母乳采集存储知识行为的标准总得分为(59.69±8.24)分,处于较低水平,其中,知识维度标准得分为(43.11±9.74)分、行为维度标准得分为(33.58±5.14)分。85.1%(149/175)的NICU护士未接受过专门的母乳采集存储培训,NICU护士对母乳采集存储工作环境感知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母乳采集存储工作环境感知得分、是否接受过母乳采集存储培训为NICU护士母乳采集存储知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结论:NICU护士在母乳采集存储方面的知识行为有待改善,尤其在诸如母乳解冻、存储温度等问题上有待提升。护理管理者应制定客观、统一的母乳采集存储制度、流程,并加强对护士的相关培训,以提高护士的母乳采集存储工作环境感知度,强化相关知识,改善母乳采集存储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学科研人员科研数据管理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江苏省某地三甲医院医学科研人员对科研数据管理的认知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提高医院整体科研管理水平以及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调查对象为医务人员、专职科研人员及科研管理人员,书面和电子邮件进行科研数据认知及科研素养问卷调查。采用软件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研究有效问卷共200份。结果显示,科研人员获取科研数据的主要途径为实验室实验,获取他人原始数据途径主要为图书馆公共数据库。将近70.0%(140人)的人员因未妥善保管科研数据导致数据丢失;142人(71.0%)愿意将数据交由数据管理机构;146人(73.0%)要求项目组及160人(80.0%)鼓励同行交由数据管理机构,其中研究生学历比例高,曾利用过他人原始数据的占57.0%;共160人(80%)愿意及鼓励同行使用数据管理机构提供的他人原始数据,其中研究生学历占比高。结论:科研人员数据保存情况较差,愿意共享科研数据,但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医院层面要对科研人员进行相关科研数据管理的培训,提高科研数据保护及共享方面的认知能力;要建立科学数据保存制度,配备数据存储、管理、服务和安全等必要设施,保障科学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需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科研管理创新及改革从而促进医疗科研管理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自编码器的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预警方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为了实时监测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以便及时预警和应对设备异常情况,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运行,提出基于自编码器的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预警方法.方法 以某医院2022年8月起因故障停用的10台心电图监护仪为研究对象,使用数据恢复设备连接到心电图监护仪的内部存储器,恢复和提取器械因故停用点的前1 min的全部特征数据,具体包括:信号质量和设备状态.利用多元状态估计技术构建医疗器械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模型,通过对比各参数的贡献率,确定引发设备异常的关键参数.基于这些关键参数构建自编码器预警模型,将异常状态参数输入模型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计算参数误差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偏差.当误差平均值偏离基准值超过60%时,触发预警机制.结果 经过实验,该方法可以在3 s内准确检测出198个异常样本,证实了该预警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检测出异常样本.同时,为进一步分析该医疗器械设备的具体故障原因,运用3种方法分别对设备各个故障原因进行识别与定位,以贡献率为衡量标准,并与实际贡献率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贡献率与实际贡献率数值较为接近,可以全面预测引起医疗器械设备异常情况.结论 基于自编码器的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的预警方法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先导性,为实时监测和预警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提升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医疗机构密码应用设计及实施思考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本文针对我国医疗机构面临的网络及数据安全现状,围绕门急诊、住院、检查检验、互联网诊疗4个典型临床业务场景,分析安全风险、保护对象以及密码应用需求;对照《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GB/T 39786-2021)给出了用户身份真实性和医患行为不可否认、重要数据传输安全、重要数据存储安全等方面的密码应用设计;同时针对医疗机构密码应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系统上云、数据加密应用、利旧等问题提出了对应的实施建议,对未来多院区、医共体、医联体等多种复杂业务场景的密码应用情况进行了思考,以期推动密码技术在医疗信息化进程中的深入应用与广泛普及,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信的医疗信息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保存时间对血浆胞外囊泡及囊泡蛋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时间对血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及肿瘤相关蛋白PD-L1表达的影响.方法:使用离心和免疫吸附的方法,选取回顾性研究常用的-80℃存放1个月、1年、3年、5年的血浆EVs与新鲜血浆EVs进行对比;使用透射电镜对提取的EVs的形态进行观察;用NTA检测各组EVs的大小及数量;用ELISA试剂盒测定EVs上肿瘤标志性蛋白PD-L1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存储时间的血浆总蛋白水平及平均粒径大小无显著差异.而保存时间超过1年,EVs形态出现变形、聚集和碎裂等变化.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EVs上的标志性蛋白CD63逐年减少.保存3年和5年的样本中肿瘤标志蛋白PD-L1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存储时间对EVs表面蛋白及肿瘤标志蛋白影响较大.在以EVs为对象的研究中,需尽量采用随访设计,提取新鲜的血浆样本进行检测.在回溯性研究中,尽量选取样本库中保存一年以内的样本进行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氨基糖积累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4/5/25
为探明旱区山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氨基糖积累特征,明确氨基糖对土壤有机碳库的贡献以及影响因素.以 2021 年 8 月在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1848-2940 m)采集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氨基糖含量、氨基糖对土壤有机碳贡献变化特征以及引起该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沿海拔梯度上升,土壤理化性质表现出显著差异,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全氮表现为升高趋势,pH和容重表现为降低趋势,全磷无明显变化规律.沿海拔梯度上升,土壤真菌、细菌、放线菌以及丛枝菌根真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中海拔区域(2110-2360 m)微生物PLFAs含量更高.沿海拔梯度上升,总氨基糖含量和氨基糖单体(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胞壁酸和氨基甘露糖)分别表现为持续增加和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趋势,并且总氨基糖和氨基糖单体含量均在最高海拔达到峰值,中海拔区域真菌和细菌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均小于高海拔(2707-2940 m)和低海拔(1848-1910 m),且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真菌残体碳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占据主导地位.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PLFAs含量共同解释了土壤氨基糖含量及对有机碳贡献率的 55.2%,其中土壤理化性质解释变异的 52.9%,微生物PLFAs含量解释变异的 26.9%,冗余分析同步验证土壤理化性质是影响氨基糖及氨基糖对土壤有机碳贡献率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贺兰山西坡微生物驱动土壤有机碳存储与转化机制,可为进一步研究旱区山地微生物残体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