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乳口腔涂抹对管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唾液中sIgA含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涂抹对管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唾液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ecretory immunoglobulin A,sIgA)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出生体重<1 500 g管饲早产儿9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次管饲喂奶前使用初乳涂抹口腔黏膜,每3 h一次,至出生后7 d;对照组按照科室常规每次喂奶前予以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其余护理措施均同观察组。分别在生后2 h、生后7 d收集并检测患儿口腔唾液中sIgA含量,应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有81例早产儿完成研究。观察组(42例)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高于生后2 h[15.4(0.6,106.7)μg/ml比0.6(0.0,5.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39例)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与生后2 h[0.0(0.0,1.4)μg/ml比0.0(0.0,5.2)μ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生后7 d唾液中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唾液中sIgA含量与初乳涂抹开始时间成负相关( r=-0.330, P<0.05),与涂抹完成总次数成正相关( r=0.388, P<0.05)。 结论:初乳口腔涂抹可以提高管饲超低/极低出生体重儿唾液中sIgA含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ICU获得性肌无力的评估现状及阻碍评估的影响因素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ICU获得性肌无力(ICU-AW)的评估现状,分析阻碍ICU-AW评估的影响因素,为完善ICU-AW评估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首先,基于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访谈提纲,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13名医务人员(ICU专科护士8名、临床医生3名、呼吸治疗师和康复治疗师各1名)进行访谈;然后,全面分析和提炼访谈主题,构建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最后,对我国的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ICU医务人员的一般情况、ICU-AW的评估现状和影响因素。结果:调查问卷的复测信度为0.92,专家效度为0.96。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的3 563名ICU医务人员参与调查,提交问卷3 5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57份(包括被调查者来自新生儿或儿科ICU 173份、被调查者ICU工作时间<6个月89份、无效问卷95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 206份,有效回收率为90.0%。在3 206名ICU医务人员中,医生616名(占19.2%),护士2 371名(占74.0%),呼吸治疗师129名(占4.0%),康复治疗师51名(占1.6%),营养师39名(占1.2%);年龄(30.7±6.3)岁;文化程度以本科居多(65.9%),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4.1%;副高及以上职称占8.0%;ICU工作年限(5.94±4.50)年。在临床实践中,仅有26.5%的ICU医务人员确定自己曾经治疗或护理过ICU-AW患者;52.9%的医务人员仅凭临床经验来评估ICU-AW,使用ICU-AW评估工具的人群仅占12.3%。大多数ICU医务人员认为应接受ICU-AW相关专业培训(81.8%),应重视ICU-AW如同重视ICU其他并发症(压疮、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75.1%),并认为ICU-AW评估应纳入ICU日常诊疗活动(61.2%);但仅10.2%的医务人员接受过ICU-AW相关知识培训,高达42.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ICU-AW相关知识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仅18.7%的医务人员会主动评估患者是否发生ICU-AW;不足半数(42.3%)的医务人员认为应每天评估ICU-AW,且ICU评估工具的使用也不统一,44.0%的ICU医务人员认为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分量表(MRC-Score)是ICU-AW最理想的评估工具,其次是神经电生理检查(17.2%)和徒手肌力评估量表(MMT,11.1%)。在阻碍ICU-AW评估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是主要因素(88.1%),其次是医护人员没有ICU-AW评估指南(76.5%),患者认知障碍或理解能力有限(84.6%)、病情危重导致无法配合评估(83.0%),以及科室对ICU-AW评估重视不足(77.5%)。结论:目前我国ICU-AW评估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医护人员缺乏ICU-AW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关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目标性超声心动图和床旁心脏超声的指南和建议(2024年)摘译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关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目标性超声心动图和床旁心脏超声的指南和建议由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组织专门的工作组完成,工作组成员主要包括新生儿血流动力学、儿科心脏病学、儿科心脏超声学和新生儿床旁心脏超声(cardiac point-of-care ultrasound,cPOCUS)的专家。主要内容包括:(1)实施新生儿目标性超声心动图(targeted neonatal echocardiography,TNE)和cPOCUS检查的目的和理论基础;(2)TNE和cPOCUS评估的内容;(3)实施TNE的指征和(或)临床适应证;(4)对实施TNE和cPOCUS人员的能力培训和评估要求;(5)质控要素。本文对该指南和建议的内容进行摘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感染的防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碳青霉烯类耐药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面临的严峻问题。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通过产生碳青霉烯酶,水解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度的耐药性。碳青霉烯酶根据Amber分类可分为A、B、D三类,不同碳青霉烯酶对特定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水解活性不同。目前,CRE在中国NICU住院新生儿中检出率高、病死率高、具有高度的传播性。CRE在新生儿的治疗非常困难,可选药物极其有限、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匮乏、最佳剂量/用药间隔不确定、缺少联合用药研究等因素均给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带来巨大挑战。成人和儿童中针对CRE主要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头孢他定/阿维巴坦、磷霉素、多黏菌素类、氨曲南等,但在新生儿中的使用鲜有研究。CRE一旦定植和感染,清除和治疗极其困难,因此在新生儿病房严格执行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减少CRE产生、遏制传播、降低感染率是应对CRE流行的最重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脉搏氧饱和度直方图指导极早早产儿用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恰当的呼吸支持及实时准确的血氧评估是早产儿救治中的重要任务,减少缺氧发作及避免过度氧疗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病死率及远期预后。近年研究发现,脉搏氧饱和度直方图通过连续监测24 h血氧情况绘制直方图,直观反映呼吸支持早产儿在目标氧饱和度范围内的时间比例以及缺氧、过氧饱和的时间比例,为临床调节呼吸支持参数及呼吸支持方式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极早早产儿目前呼吸支持及脉搏氧饱和度直方图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电子心力测量法对危重早产儿心功能减退的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电子心力测量(electronic cardiometry,EC)法对危重早产儿心功能减退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23年1~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危重早产儿,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心功能减退组和心功能正常组,比较两组EC法测定的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心肌收缩力(index of contractility,ICON)、左室射血时间(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time,LVET)、胸腔液体容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外周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绘制EC法测定不同血流动力学指标诊断危重早产儿心功能减退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验证其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138例,心功能减退组36例,心功能正常组102例。心功能减退组CO、SV、CI、ICON、LVET低于心功能正常组,TFC高于心功能正常组( P均<0.05),两组SV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CO、SV、CI、ICON、LVET诊断危重早产儿心功能减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8(95% CI 0.608~0.828)、0.790(95% CI 0.699~0.882)、0.875(95% CI 0.779~0.935)、0.786(95% CI 0.694~0.878)、0.890(95% CI 0.829~0.95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47 L/min、4.02 ml、2.86 L/(min·m 2)、119.85、140 ms;灵敏度依次为63.9%、86.1%、86.1%、77.8%、86.1%,特异度依次为79.4%、66.7%、78.4%、70.6%、77.5%。 结论:EC法可有效监测危重早产儿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于诊断危重早产儿心功能减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种油脂肪乳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等并发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由大豆油、中链甘油三酯、橄榄油、鱼油组成的多种油脂肪乳(商品名:合文,SMOF lipid)与中长链混合型脂肪乳(商品名:力保肪宁,Lipofundin)对早产儿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出生胎龄≤34周,出生体重≤2 000 g,肠外营养使用时间≥14 d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分为SMOF lipid组与Lipofundin组,比较两组患儿PNAC、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及肝功能变化。结果:SMOF lipid组患儿的PNAC发生率显著低于Lipofundin组( P=0.042);SMOF lipid组患儿的ALT、AST平均水平较Lipofundin组低( P均<0.05);SMOF lipid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时间小于Lipofundin组( 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NEC、BPD、ROP、PVH-IVH、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与Lipofundin相比,SMOF lipid可降低早产儿PNAC的发生率,对NEC、BPD、ROP、PVH-IVH、晚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士早产儿体位管理知信行现状及培训需求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护士早产儿体位管理知信行现状及早产儿体位管理培训需求。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3—4月选取山东省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07名N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NICU护士早产儿体位管理知信行问卷和NICU护士早产儿体位管理培训需求问卷对护士进行线上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NICU护士早产儿体位管理知信行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7份,回收有效问卷201份,有效回收率为97.10%(201/207)。结果:201名NICU护士早产儿体位管理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及知信行总分别为(59.12±7.82)、(33.10±3.09)、(54.92±7.36)、(147.14±15.15)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CU护士工作医院性质、是否接受过相关培训、认为参加相关培训的重要性是NICU护士早产儿体位管理知信行总分的影响因素( P<0.05)。78.11%(157/201)的NICU护士的接受过早产儿体位管理培训,98.01%(197/201)的NICU护士表示愿意接受早产儿体位管理培训,91.04%(183/201)的NICU护士认为参加早产儿体位管理培训非常重要。NICU护士认为影响早产儿体位管理质量的最主要阻碍因素是缺少相关知识;最希望接受的培训内容是不同体位对早产儿的影响。 结论:NICU护士早产儿体位管理知信行整体水平较高,管理者应加强NICU护士早产儿体位管理相关培训,提高NICU护士早产儿体位管理能力,促进早产儿护理水平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生后院际转运时间对极早产儿临床特征及出院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院际转运极早产儿日龄分布情况,总结不同日龄转运极早产儿的围产期特征、出院结局以及住院期间治疗情况的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全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inese Neonatal Network,CHNN)极早产儿队列中胎龄24~31周 +6、在外院出生后转入CHNN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救治的、排除严重先天畸形的极早产儿3 405例。按照转运进入CHNN NICU的日龄分为早期转运组(≤1 d)、延迟转运组(>1~7 d)和晚期转运组(>7 d)。采用方差分析、 t检验、 χ2检验(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Kruskal-Wallis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3组极早产儿的一般临床情况、治疗情况及出院结局的差异。 结果:3 405例极早产儿的中位胎龄为29.7周(28.3~31.0周),平均出生体重为(1 321.0±316.5)g。早期转运组2 031例(59.6%),延迟转运组406例(11.9%),晚期转运组968例(28.4%)。转运极早产儿产房内接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比例为8.4%(237/2 806),产房内气管插管比例为32.9%(924/2 805)。共62.7%(1 569/2 504)的患儿母亲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早期转运组接受产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比例为68.7%(1 121/1 631),高于延迟转运组[56.1%(152/271), χ2=16.78, P<0.017]和晚期转运组[49.2%(296/602), χ2=72.56, P<0.017]。转运极早产儿总死亡率为12.7%(431/3 405),其中早期、延迟及晚期转运组患儿的死亡率分别为12.4%(252/2 031)、16.3%(66/406)和11.7%(113/96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72, P=0.057)。延迟转运组和晚期转运组患儿重度脑室内出血、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早期转运组,晚期转运组患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接受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纠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高于延迟转运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onferroni校正法, P值均<0.017)。晚期转运组极早产儿出院日龄为66.0 d(51.0~86.0 d),出院纠正胎龄为38.9周(37.1~41.2周),均大于早期转运组[48.0 d(37.0~64.0 d), Z=260.83;36.9周(35.7~38.3周), Z=294.32]和延迟转运组患儿[52.0 d(41.0~64.0 d), Z=81.49;37.4周(36.1~38.7周), Z=75.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7)。 结论:目前国内仍有大量极早产儿需要生后转院。转运日龄越晚、极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越高。故建议可能发生极早产的孕妇宫内转运或生后尽早转运,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家庭参与式护理对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家庭参与式护理对住院期间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10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出生并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100例早产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参与式护理直至出院。早产儿入院第2天(干预前)、出院前1 d(干预后)采用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表(positive aspects of caregiver,PAC)及中文版患者出院准备度量表(readiness for hospital discharge scale,RHDS)对两组早产儿母亲进行积极感受及出院准备度的评价。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后,研究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32.00±2.79)分,(27.40±3.37)分]及自我肯定维度[(18.55±2.39)分,(16.10±1.77)分]、生活展望维度[(13.45±1.93)分,(11.30±2.20)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研究组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总分[(106.75±6.11)分,(100.40±10.41)分]及个人状态[(26.92±2.37)分,(25.11±3.32)分]、适应能力[(43.50±2.70)分,(40.64±4.65)分]、预期性支持[(36.33±2.16)分,(34.29±3.29)分]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干预后两组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 P<0.05)。研究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后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 P<0.05);对照组早产儿母亲干预后除适应能力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 P<0.05),出院准备度总分及其它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能够提高早产儿母亲积极感受水平和出院准备度,且提高早产儿母亲出院准备度的效果更加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