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自编码器的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预警方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为了实时监测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以便及时预警和应对设备异常情况,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运行,提出基于自编码器的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预警方法.方法 以某医院2022年8月起因故障停用的10台心电图监护仪为研究对象,使用数据恢复设备连接到心电图监护仪的内部存储器,恢复和提取器械因故停用点的前1 min的全部特征数据,具体包括:信号质量和设备状态.利用多元状态估计技术构建医疗器械设备健康状态评估模型,通过对比各参数的贡献率,确定引发设备异常的关键参数.基于这些关键参数构建自编码器预警模型,将异常状态参数输入模型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计算参数误差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偏差.当误差平均值偏离基准值超过60%时,触发预警机制.结果 经过实验,该方法可以在3 s内准确检测出198个异常样本,证实了该预警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检测出异常样本.同时,为进一步分析该医疗器械设备的具体故障原因,运用3种方法分别对设备各个故障原因进行识别与定位,以贡献率为衡量标准,并与实际贡献率进行对比分析,该方法贡献率与实际贡献率数值较为接近,可以全面预测引起医疗器械设备异常情况.结论 基于自编码器的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的预警方法具有高度的精确性和先导性,为实时监测和预警医疗器械设备异常状态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有助于提升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老年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影响因素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因素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连续纳入符合观察条件的老年患者1 066例,进行人体测量和生活方式调查,检测血清尿酸(UA)、血脂、血糖、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生化指标,通过回归分析了解血尿酸的影响因素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结果 老年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1.9%,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25.9%,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为18.7%.偏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Hcy (r=0.163,P=0.000)、体质量指数(BMI) (r=0.128,P=0.004)和三酰甘油(TG) (r=0.133,P=0.003)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r=-0.103,P=0.021)呈负相关.校正混杂因素后,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 (β=-2.044,t=-10.544,P=0.000)、性别(β=42.065,t=4.700,P=0.000)、Hcy(β=1.367,t=3.714,P=0.000)、BMI (β=3.370,t=2.706,P=0.007)、TG(β=14.120,t=2.589,P=0.010)和SOD(β=-0.636,t=-3.079,P=0.002)是老年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轻度尿酸升高发生高血压的比值比(OR),女性OR=1.925 (95% CI=1.124~3.295),男性OR=1.780 (95% CI=1.010~3.136);高尿酸水平可使女性冠心病患病风险增加(OR=1.710,95% CI=1.157~2.526);而使男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减少(OR=0.524,95% CI=0.335~0.820).结论 老年患者血尿酸水平受肾功能状态、性别、BMI以及血清Hcy、TG和SOD的影响;轻度尿酸升高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女性高尿酸水平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男性高尿酸水平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声联合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观察不同腕位用力下正中神经激惹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模拟使用鼠标时不同腕位用力对腕管内正中神经、肌腱及韧带的影响.方法 2017年6至11月温州医科大学数字化医学研究所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影像科选取49名18 ~ 27岁健康青年志愿者,共98例手,其中男24名(48例手),女25名(50例手).通过美国GE公司LOGIQ E9超声诊断仪结合德国Zebris公司足底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实时同步连续观测三个手部体位(正常超声检查体位、模拟垂直用力握鼠标体位、模拟横向用力握鼠标体位),在自然(0 N)与用力(25 N、50 N)状态下观察腕管内神经、肌腱与韧带的17个参数,采用多元广义估计方程模型(GEE)进行两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随着压力的增加(0、25、50 N),正中神经与腕横韧带之间的距离均<0.2 cm.正中神经与拇长屈肌的距离在不同压力下和不同体位下,以及正中神经与拇长屈肌及第2、3指浅屈肌组中点的三角形顶角在不同压力下和不同体位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腕管内其他结构参数随着压力的变化不明显(均P >0.05).结论 腕横韧带对正中神经的卡压属于压力性挤压激惹,拇长屈肌对正中神经的影响属于张力性牵拉激惹,指浅屈肌对正中神经的影响属于混合性剪切激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风险评估模型,探究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4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病房就诊的患者及来院体检者中具有FBG测定结果的研究对象362名纳入本研究,其中87名处于IFG状态.IFG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发布的糖尿病诊疗指南中的定义进行界定(6.1 mmol/L≤FBG<7.0mmol/L).估计的10年ASCVD风险评分使用美国心脏病协会(ACC/AHA)实践指南工作组给出的计算方程进行统计.结果:与糖代谢正常的人群相比,IFG人群具有更高的体质指数、收缩压、FBG、餐后2h血糖水平及甘油三酯水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校正潜在相关的混杂因素后,与糖代谢正常组人群相比,IFG组与10年ASCVD风险升高(≥7.5%)明显相关[OR:95%CI=4.41(1.78~10.93),P=0.001].限制性样条曲线表明,FBG与10年ASCVD风险评分密切相关.随着FBG水平的升高,10年ASCVD风险逐渐升高,其中当空腹血糖大于5.7 mmol/L时,10年ASCVD风险明显升高(≥7.5%).结论:基于最新发布的10年ASCVD风险评估方程,空腹葡萄糖调节受损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人工智能和信息融合的养老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当今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养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多元信息融合技术,该文介绍一套结合机器学习算法、物联网设备和云计算等应用,面向社区和居家场景的养老综合安全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系列传感器全方位全时段无感采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数据,对老年人跌倒、疾病突发、异常出入、燃气烟雾等高危状态实现智能报警.通过人体姿态估计与行为识别技术的创新研究以及多种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应用,可降低老年人安全事故的发生或因此导致的伤害,改善社区和居家生活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性别差异多元变化趋势的研究:2020-2050年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分析2020-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健康预期寿命(health expectancy,HE)及其性别差异的变化趋势,为中国人口长寿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及其性别差异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证据和线索.方法 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和1987年、2006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使用多状态人口预测模型(population-development-environment Analysis,PDE)和流行病学计算方法预测了死亡率和残疾率.使用Sullivan方法估计了 2020-2050年50岁及以上人口分性别、年龄的无残疾预期寿命(disability-free life expectancy,DFLE)和伴随残疾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 with disability,LwD).结果 中国老年人口 的预期寿命(life expectancy,LE)在 2020-2050年持续上升.其中,女性中LE的上升由LwD的上升所主导,而男性中DFLE的贡献略高.在75岁以下的女性和65岁以下的男性中呈现"功能残障扩张"且男性中更不明显;整个研究期间,80岁及以上女性的余寿中会有超过一半的时间伴随残疾度过,占比高于男性.女性的DFLE高于男性,绝对性别差异整体上随时期缩小,但在高龄老人中相对保持稳定;女性DLFE的占比低于男性,在2040年之后相对差异开始缩小,且在高龄老人中更明显.结论 未来中国老年人口的功能状况可能会不断恶化.虽然在2040年之后DFLE的相对性别差异开始缩小,但这建立在LwD占比较高的情况下.在重点关注女性高龄老年人的功能状况的同时,应尽快建立起完备的长期照护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心血管手术病人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参数和病理生理状态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评估心血管手术病人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与超声心动图参数和病理生理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心血管手术病人108例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前检测空腹血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清蛋白(Alb)、脑利钠肽(BN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于手术当天上午采集外周静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于术前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生物电阻抗法对体脂量和骨骼肌质量指数进行估算.同期测量病人的握力和步态速度.根据亚洲工作组建议诊断肌肉减少症.结果:脂联素与BNP、年龄、左心房直径(LAD)、舒张早期左室流入速度/舒张早期二尖瓣环速度(E/e')和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呈正相关.脂联素与体质指数(BMI)、eGFR、三酰甘油、血红蛋白和清蛋白呈负相关.血清瘦素与BMI、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清蛋白、体脂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正相关,与BNP和超声心动图参数[LA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和LAVI]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和BMI后,瘦素和脂联素与超声心动图参数之间存在关联.血清脂联素与瘦素呈负相关,但与TNF-α呈正相关.男性血清瘦素水平与骨骼肌质量和SMI呈正相关.但脂联素与大腿股四头肌厚度、骨骼肌质量和SMI呈负相关,经过年龄调整后,其也是男性出现肌肉减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瘦素和脂联素可能在接受心血管手术的心血管疾病病人心脏重塑中发挥重要作用,且脂联素可能是代谢信号受损的标志,与心力衰竭的进展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