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射线防护喷剂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探讨射线防护喷剂外喷治疗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4 年 1 月在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102例进行直线加速器放疗治疗后产生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早期乳腺癌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 51 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复方维生素B12 溶液外喷治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射线防护喷剂(抗辐喷)外喷治疗.比较 2 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放射性皮肤损伤评估量表(RISRAS)和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血清表皮细胞因子(EGF)、白细胞介素 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治疗组痊愈时间为(17.66±2.51)d,短于对照组[(24.30±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RISRAS评分为(4.50±1.20)分,低于对照组[(6.15±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KPS评分为(86.01±3.22)分,高于对照组[(81.34±4.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α、IL-6 水平分别为(321.64±37.60)pg/ml和(2.11±0.62)ng/L,均低于对照组[(360.11±32.11)pg/ml 和(2.70±0.74)ng/L],治 疗 组 血 清 EGF 水 平 为(1 445.30±127.94)pg/ml,高于对照组[(1 257.84±130.5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 射线防护喷剂外喷治疗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皮肤损伤,并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推荐作为乳腺癌术后放疗的辅助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医用射线抗护喷剂联合德莫林乳膏治疗乳腺癌患者放射性皮肤损伤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 探讨医用射线抗护喷剂联合德莫林乳膏治疗乳腺癌患者术后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 年 1 月至2021 年 6 月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收治的女性乳腺癌患者 113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 =56)和观察组(n =57).2 组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于放射治疗前 1d及放射治疗后将德莫林乳膏均匀涂抹于照射区域及区域外2cm内,每日 1 次,连续使用2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方案的基础上,于放射治疗前 1d及放射治疗后在患侧乳腺、腋窝、锁骨上区皮肤喷涂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各部位早晚各喷涂 1 次,0.02 mL·cm-2,连续喷涂2 周.药物治疗2 周后,分别记录2 组放射治疗≤2 周和>2 周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情况,并计算总发生率.于放射治疗2 周后,依据急性放射性损伤程度分级观察并评估患者皮肤损伤发生情况.记录2 组患者发生Ⅱ级及以上皮肤损伤的累积剂量.结果 药物治疗2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 =7.983,P<0.05).放射治疗≤2 周,观察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 =5.423,P<0.05);放射治疗>2 周,2 组患者的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444,P>0.05).药物治疗2 周后,观察组患者的皮肤损伤程度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Z=3.129,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中发生Ⅱ级及以上皮肤损伤患者的累积剂量分别为(4 318.87±323.72)、(4 929.87±324.61)cGY;观察组患者中发生Ⅱ级及以上皮肤损伤患者的累积剂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用射线抗护喷剂联合德莫林乳膏应用于接受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能有效降低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及皮肤损伤程度,提高发生Ⅱ级及以上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累积剂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对胸壁及锁骨上下区皮肤急性放射反应的疗效.方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1例照射区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为观察组;34例未使用射线防护喷剂,为对照组),放疗剂量分割方案为胸壁±锁骨上下区50 Gy/25次.结果:两组患者照射结束时均发生皮肤反应,观察组急性皮肤反应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急性皮肤反应的发生率在2周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医用射线防护喷剂能有效减轻和推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胸壁及锁骨上下区严重急性放射性皮肤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预防鼻咽癌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 对中山大学肿瘤医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准备接受放疗,放射野皮肤无感染的初治262例鼻咽癌患者,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预防放射性皮炎,同时加强患者皮肤、饮食、心理等疾病知识宣教.观察并记录皮肤黏膜损伤愈合情况及有无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鼻咽癌患者发生放射性皮炎1级238例,2级14例,3级10例.结论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能预防和减轻放射性皮炎的发生,提高皮肤的耐受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放射性皮肤损伤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的效果对比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医用射线防护剂(奥克喷)联合磺胺嘧啶银乳霜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简称:放疗皮损)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接诊的鼻咽癌首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15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对3组分别施行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Ⅰ组:放疗前,在照射区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奥克喷,外用.观察Ⅱ组:放疗前,在照射区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奥克喷,外用.放疗后,在照射区采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外用.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至总疗程结束,比较3组放疗皮损的发生情况(发生率、发生时间、严重程度)及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愈合率).结果 3组放疗皮损的发生率均为100%.3组放疗皮损出现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29,P<0.05),观察Ⅱ组的放疗皮损发生更晚.3组放疗皮损的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中严重放疗皮损(Ⅲ~Ⅳ级)的发生率更低.3组放疗皮损经治疗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的临床效果更好.3组放疗皮损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的放疗皮损愈合时间更短.3组已愈合创面百分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Ⅱ组的已愈合创面百分率更高.结论 对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性皮肤损伤,采用奥克喷联合磺胺嘧啶银,可以更好地减轻放疗皮损,促进放疗皮损创面的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改良冲洗器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放疗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改良冲洗器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宫颈癌放疗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放疗科接受外照射联合近距离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冲洗器,直接在阴道进行冲洗,并在冲洗后将MRPS和rhEGF两种药置于阴道内;对照组利用传统一次性灌肠袋冲洗,经窥阴器撑开阴道进行冲洗.比较2组的阴道炎、盆腔感染、阴道壁损伤、出血、阴道粘连和宫腔积液发生率以及患者对冲洗操作的舒适度调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阴道炎、盆腔感染、阴道壁损伤、出血、阴道粘连和宫腔积液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阴道冲洗操作舒适度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冲洗器冲洗更彻底,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增加舒适感;MRPS和rhEGF的联合应用可降低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发病率,是宫颈癌根治性放射治疗护理的必要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防治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伯格曼)对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82例,其中42例仅给予康复新液口服及漱口处理的为对照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给予伯格曼喷于口腔黏膜表面的为试验组.两组均采用的常规分割调强放疗,肿瘤临床靶区(CTV)剂量为65~70 Gy/36次.结果 两组患者放疗时均发生了急性口腔黏膜炎,77.5%的试验组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出现在放射剂量大于40 Gy时,而对照组69.05%出现在40 Gy之前(P<0.001);试验组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2、3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放疗前后试验组患者的体重减轻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 预防性应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伯格曼)可以推迟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减轻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减少放疗期间体重的下降,防治口腔黏膜炎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黄芩油膏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防治会阴部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黄芩油膏对于放疗所致会阴部损伤的疗效.方法 将80例会阴部放射性皮肤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局部使用黄芩油膏+常规护理+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医用射线防护喷剂.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皮肤损伤评分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放疗出现皮肤损伤及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芩油膏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喷剂防治放疗所致会阴部皮肤损伤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处理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复方大黄白及喷雾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研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防治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0月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和乳腺癌患者共8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放疗期间分别接受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和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喷涂放疗区域,干预到放疗结束,并观察及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放射性皮肤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损伤出现时间和损伤发生时累计照射剂量高于对照组,损伤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放疗第7、14和28天时数字法(NRS)疼痛评分、特应性皮炎积分(SCORAD)改良版评分和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放疗第14、28天时SCORAD改良版评分和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28 d时两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血小板计数(PLT)、CD4+和CD4+/CD8+均有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28 d时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较放疗前明显降低(P<0.05),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IL-2水平高于对照组,IL-6和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大黄白及喷雾用于放疗患者可明显延长放射性皮肤损伤出现时间,减轻损伤程度并缩短持续时间,提升照射耐受剂量,其机制可能与大黄和白及均能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自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外治法防治法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自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外治法防治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放疗中心接受放射治疗的鼻咽癌放疗患者96例,采用硬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喷剂(健达泽)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大黄白及喷雾进行治疗,于放疗前后给药,直至放疗治疗结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NRS疼痛评分、改良版皮炎SCORAD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常规、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RS疼痛评分、改良版皮炎SCORAD评分、DL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6、hs-CRP、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均未出现皮疹等皮肤过敏不良反应.结论:自制复方大黄白及喷雾对于鼻咽癌放射治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皮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明显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疼痛状况,改善皮肤情况,降低患者炎性水平,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