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出院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探讨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出院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就诊于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的1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各由50例组成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实施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3个月内哮喘发作次数和急诊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并对两组家长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心理状态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后3个月内,观察组患儿的哮喘发作次数、急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 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在各个维度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患儿家长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其心理状态评分、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在护理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对照组家长分别为92%、7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出院后为其提供医护小组式延续护理服务,可有效加强患儿的哮喘控制效果,减少其出院后的哮喘发作,有利于全方位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还可使患儿家长对自我护理技能的掌握度有效提高,使其不良情绪、疾病不确定感得以减轻,有利于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真菌致敏性哮喘的临床和炎症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真菌致敏性哮喘的临床和炎症特征。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小儿呼吸综合科门诊和病房就诊的2 902例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吸入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tIgE)检测结果将患儿分为单纯真菌致敏组、真菌多重致敏组、非真菌致敏组和非致敏组。观察真菌致敏哮喘患儿的分布情况和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合并其他吸入过敏原致敏分布情况,比较4组哮喘患儿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就诊季节)、血常规指标[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血红蛋白(Hb)、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ELR)和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比值(ENR)]和tIgE,观察4组哮喘患儿不同就诊季节血常规指标和tIgE变化情况。结果:本研究中2 902例哮喘患儿分为单纯真菌致敏组331例(11.41%)、真菌多重致敏组898例(30.94%)、非真菌致敏组1 067例(36.77%)和非致敏组606例(20.88%)。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共1 229例(42.35%),其中男851例(69.24%),女378例(30.76%)。不同年龄段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占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3.31, P<0.001),以6~8岁、9~11岁占比较高。不同就诊季节真菌致敏哮喘患儿占比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4.51, P<0.001),以夏季占比最高。链格孢致敏哮喘患儿1 115例(38.42%),以3级(37.22%)、4级(32.29%)致敏较多;烟曲霉致敏哮喘患儿610例(21.02%),以2级(45.90%)、3级(30.33%)致敏较多。真菌多重致敏组中合并1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为54.23%(487/898),以真菌+尘螨占比最高33.63%(302/898);合并2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为32.18%(289/898),以真菌+尘螨+花草树木占比最高25.84%(232/898);合并3种其他吸入过敏原者占比为13.59%(122/898)。4组哮喘患儿性别、年龄、就诊季节比较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对于EOS绝对值、ELR和ENR,真菌多重致敏组高于单纯真菌致敏组,其次高于非真菌致敏组,高于非致敏组(均 P<0.05)。对于Hb,真菌多重致敏组高于单纯真菌致敏组、非真菌致敏组,真菌多重致敏组和非真菌致敏组高于非致敏组(均 P<0.05)。对于tIgE,真菌多重致敏组高于非真菌致敏组,其次高于单纯真菌致敏组,高于非致敏组(均 P<0.05)。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在单纯真菌致敏组、真菌多重致敏组和非真菌致敏组各组内均呈现季节性变化(均 P<0.05)。单纯真菌致敏组中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在夏季升高;真菌多重致敏组中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在冬季降低;非真菌致敏组中EOS绝对值和tIgE在秋季升高,ELR和ENR在冬季降低,Hb在夏季降低。 结论:真菌致敏性哮喘是重要的哮喘类型,男童、6~11岁儿童发病居多,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真菌致敏性哮喘2型炎症突出,EOS绝对值、ELR、ENR和tIgE均升高,并且呈现季节性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FeNO、IgE水平与小气道功能的关系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小气道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1~12月徐州医科大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健康体检的50名小儿为对照组,本院呼吸科同期收治的107例哮喘小儿为观察组。观察组根据临床症状及病史问询结果分为急性发作组(44例)和慢性持续组(63例)。对纳入研究小儿均行FeNO、IgE水平和小气道功能指标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呼气流速(FEF50)、最大呼气肺活量的呼气流速(MMEF)检测。分析3组小儿的FeNO、IgE水平和小气道功能指标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FeNO、IgE水平和小气道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急性发作小儿FeNO水平与FEF25、FEF50、MMEF水平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906、-0.911、-0.884, P值均<0.05)。急性发作小儿IgE水平与FEF25、FEF50、MMEF水平均呈负相关( r值分别为-0.859、-0.856、-0.864, P值均<0.05)。3组小儿的FeNO、IgE水平均依次升高,小气道功能指标(FEF25、FEF50、MMEF)均依次降低,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哮喘急性发作患儿FeNO、IgE水平与小气道功能具有相关性,其可能在哮喘急性发作预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链格孢菌在支气管哮喘儿童中致敏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链格孢菌在新疆地区的致敏特点,探讨该地区近年来支气管哮喘儿童吸入性过敏原变化的原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022年1~2月在乌鲁木齐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咳喘诊治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儿童139例,通过ImmunoCAP过敏原定量检测技术检测其吸入过敏原特异性IgE及血清总IgE。结果:链格孢菌的致敏率排在首位[53.2%(74/139)],其次是豚草、艾蒿[均为46.0%(64/139)],树花粉组合41.7%(58/139)。不同年龄组哮喘患儿吸入过敏原特异性IgE结果比较,>6岁组猫毛屑(22.6%比12.1%, χ2=13.15, P=0.009)、狗毛屑阳性率(17.9%比9.1%, χ2=13.19, P=0.006)高于≤6岁组,其余各吸入过敏原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链格孢菌的致敏较强,等级在2~4级之间,粉尘螨、户尘螨较弱,在1~2级之间。随着链格孢菌致敏阳性等级的增加,树草花粉类、动物毛屑类、尘螨类的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也增加。 结论:链格孢菌的致敏率超过本地区既往排在前列的艾蒿、豚草等户外的过敏原物质,链格孢菌致敏应该予以重视及预防,为本地区哮喘儿童更加精准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孟鲁司特钠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观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2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1例与对照组6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肺功能、细胞因子和免疫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80%)高于对照组(73.77%)(χ 2=6.960, P<0.05)。观察组治疗后峰值呼气流速(PEFR)[(2.93±0.21)L/s]、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82.54±5.37)%]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 1/FVC)[(90.32±4.36)%]高于对照组[(2.48±0.16)L/s、(75.42±3.28)%和(83.98±3.42)%]( t=13.313、8.837、8.936,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29.83±17.64)n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83.21±16.79)ng/L]和白细胞介素6(IL-6)[(24.32±4.19)ng/L]低于对照组[(210.37±25.43)ng/L、(176.48±23.12)ng/L和(48.39±5.47)ng/L]( t=20.325、25.494、27.284,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CD 3+[(75.72±3.46)%]、CD 4+[(42.56±3.18)%]和CD 4+/CD 8+(1.97±0.19)高于对照组[(66.81±4.80)%、(37.87±2.63)%和(1.62±0.16)]( t=11.761、8.877、11.005,均 P<0.05)。 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疗效明显,可减轻炎性反应,增强免疫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及免疫功能变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温岭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7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温岭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单纯小儿支气管哮喘无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儿炎性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两组患儿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和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TNF-α[(76.42±16.51)ng/L]、IL-8[(130.92±25.45)ng/L]和IL-13[(172.35±28.39)ng/L]均高于对照组[(58.93±13.24)ng/L、(89.65±17.42)ng/L和(108.47±21.42)ng/L]( t=6.708、11.025、14.665,均 P<0.05);观察组患儿血清IgA[(0.64±0.16)g/L]、IgG[(7.31±1.26)g/L]均低于对照组[(1.04±0.19)g/L、(8.64±1.35)g/L],而血清IgM[(1.29±0.24)g/L]高于对照组[(0.97±0.18)g/L]( t=12.587、5.864、8.714,均 P<0.05);观察组CD 3+[(62.08±3.87)%]、CD 4+[(38.98±3.31)%]和CD 4+/CD 8+[(1.29±0.13)]均低于对照组[(71.38±4.35)%、(45.37±3.18)%和(1.87±0.25)]( t=12.549、11.103、15.512,均 P<0.05)。 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存在明显炎性反应,且免疫功能低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拟平喘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自拟平喘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自拟平喘方,2组均连续治疗14 d。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主要症状评分。采用肺功能测量仪检测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预计值)、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 +、CD4 +水平及CD4 +/CD8 +比值;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55/59)、对照组为71.2%(42/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9.790, P=0.002)。观察组治疗后咳嗽、喘息、哮鸣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7.695、17.573、32.827, P值均<0.001)。治疗后,观察组FVC%预计值[(80.21±4.06)%比(71.71±3.95)%, t=11.526]、FEV1%预计值[(78.84±3.92)%比(72.26±3.59)%, t=9.508]均高于对照组( P<0.01);CD3 +[(74.05±5.13)%比(67.44±4.98)%, t=7.101]、CD4 +[(48.43±4.31)%比(42.20±4.06)%, t=8.082]水平及CD4 +/CD8 +[(1.67±0.29)比(1.34±0.25), t=6.620]比值均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2%(6/59)、对照组为6.8%(4/5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37, P=0.509)。 结论:自拟平喘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可有效减轻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对气道重塑和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95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n=47)和观察组( n=48),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情况和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血清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球蛋白水平。 结果:观察组咳嗽、呼吸困难、哮鸣音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7%比72.3%, χ2=6.037, 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IMP-1、MMP-9、TGF-β、CRP、TNF-α、IL-6及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免疫球蛋白A(IgA)、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沙丁胺醇、布地奈德辅助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合并呼吸道病毒感染疗效显著,可改善气道重塑和减轻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监测患儿干预前后肺功能、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变化,调查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观察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3.33%、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肺功能提高更明显,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最大肺活量(FVC)、第1秒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1/FVC)、25%,50%,75%肺活量位的最大呼气流速(MEF25、MEF50、MEF75)等肺功能指标水平明显好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症状、沟通、担心等相关方面维度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的家属满意度为76.67%,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肺炎合并反复性支气管哮喘小儿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增强肺功能,增加患儿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家属的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日益增高的儿童哮喘患病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近年来,国内外指南为儿童哮喘的西医规范化诊治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性建议,但仅限于西医领域。我国的中医药在防治儿童哮喘方面历史悠久,而西医儿科医生往往不能把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合理融合。《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参照国内外中西医最新指南、共识和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儿童哮喘中西医防治的重要临床实践和经验反复修订完成,对儿科医师合理应用中西医结合知识防治儿童哮喘提供重要的临床决策参考,从而提高儿童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