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肺饮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肺功能和IL-17a、IL-6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清肺饮治疗小儿腺病毒肺炎(adenovirus pneumonia,AP)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及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风热袭肺证AP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清肺饮治疗,两组患儿连续用药15 d,记录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检测肺功能及血清IL-17a、IL-6水平变化,记录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P<0.05);发热、咳嗽和鼻塞流涕消失时间均更短(P<0.05).治疗后2组患儿肺呼吸功能指标均升高;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用FVC、FEV,水平均更高(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IL-6、IL-17a水平均降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IL-6、IL-17a水平均更低(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观察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清肺饮治疗AP风热袭肺证患儿疗效显著,能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缩短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降低血清IL-17a、IL-6 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肝素结合蛋白在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对重症腺病毒肺炎的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收住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一科和重症监护一科并确诊腺病毒肺炎的9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腺病毒肺炎患儿中的HBP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等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并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HBP对重症腺病毒肺炎早期诊断及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根据患儿严重程度分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重症组)和非重症腺病毒肺炎组(非重症组),根据是否发生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分为BO组和非BO组。结果:1.腺病毒肺炎患儿中HBP水平为(49.47±34.19) μg/L,重症组[(82.88±44.02) μg/L]高于非重症组[(35.15±13.08)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5.349, P<0.05),且与非重症组患儿相比,重症组患儿年龄更小,住院时间更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更低,WBC、N、CRP、IL-6、ESR等炎症指标也明显增高(均 P<0.05),2组降钙素原(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BP与WBC、N、CRP、IL-6和ESR等炎症指标均呈正相关( r=0.38、0.26、0.47、0.76、0.35,均 P<0.05),而与PCT无相关性( r=0.097, P>0.05 )。3.重症组患儿中,有创机械通气、氧合指数(P/F指数)≤200 mmHg(1 mmHg=0.133 kPa)时、BO组患儿HBP水平分别明显高于无创机械通气、P/F指数>200 mmHg时和非BO组患儿(均 P<0.05)。4.HBP、WBC、N、CRP、ESR、IL-6预测重症腺病毒肺炎严重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5、0.748、0.770、0.740、0.820、0.798。当HBP的截断值为45 μg/L时,HB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8%、85.71%。 结论:HBP作为炎症介质之一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对重症腺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可能是一个有益的新型标志物,而且对疾病发展严重程度和预后有一定的评估价值,为临床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及混合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特征,探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114例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重症腺病毒混合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年龄集中于6个月~2岁(62.5%),主要症状依次表现为高热(94.7%)、咳嗽(98.2%)、呼吸困难(86.8%)及精神萎靡(95.6%),肺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呼吸衰竭(80.7%),肺外合并症主要为循环系统障碍(55.3%)。实验室检查提示重症腺病毒肺炎患儿易出现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天冬氨酸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的升高,以及CD3 +、CD4 +、CD8 +、CD4 +/CD8 +及NK细胞比例降低。混合感染组病死率显著高于单一感染组,病死率分别为20%(14/70)、9%(4/44),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中,细菌最常见为肺炎链球菌(22.9%),病毒最常见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0.0%);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常见(17.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CD4 +/CD8 +比值下降、NK细胞比例下降、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是导致小儿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混合感染是其病死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免疫失调是重症腺病毒肺炎混合感染的高危因素,临床医生可考虑积极监测其免疫状态,及时采取免疫调节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SAP)中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该院住院治疗的SAP患儿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免疫球蛋白以及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PCIS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免疫球蛋白、IL-6、TNF-α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对上述指标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儿童SAP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儿生存质量,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炎性反应,对促进SAP患儿的治疗效果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期研讨专题为“儿科疾病”。本专题中共收录13 篇相关研究论文,主要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小儿急性阑尾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EB 病毒感染及直立性高血压等基层临床极为常见的儿科疾病进行了交流与探讨。同时也刊录了早产儿呼吸衰竭、侵袭性肺炎所致脓毒性休克及婴儿神经母细胞瘤等儿科重症及少见病,为提高基层儿科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具有特应性体质的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改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具有特应性体质的腺病毒肺炎患儿临床特征及影像学改变。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呼吸科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腺病毒肺炎患儿120例,根据有无特应性体质及肺炎严重程度分为有特应性体质组42例(轻型肺炎30例,重症肺炎12例)及无特应性体质组78例(轻型肺炎50例,重症肺炎28例)。住院期间按照腺病毒肺炎诊治指南进行治疗,出院1个月后进行随访,并对患儿住院期间化验检查、临床表现、临床特征、入院、出院时及随访时肺部影像学改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轻型肺炎患儿中,具有特应性体质的患儿与无特应性体质患儿相比,严重咳嗽的比例、出现喘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P=0.041, P=0.004);两组间入院时及出院后1个月肺CT提示小气道改变的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有特应性体质患儿住院期间出现喘息的风险是无特应性体质患儿的2.32倍;出现严重咳嗽的风险是无特应性体质患儿的1.72倍。在重症肺炎患儿中,有特应性体质患儿与无特应性体质患儿相比,入院时及出院后喘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 P=0.002, P=0.034)。两组间入院时及出院时出现小气道改变的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 P=0.001, P=0.009);其中有特应性体质患儿住院期间出现喘息的风险是无特应性体质重症肺炎患儿的1.94倍;出院后出现喘息风险是无特应性体质患儿的1.98倍;有特应性体质的重症肺炎患儿入院时出现小气道改变风险为无特应性体质肺炎患儿的1.25倍;出院后一个月仍有小气道改变的风险为无特应性体质患儿的2.31倍。 结论:患有特应性体质的腺病毒轻型肺炎患儿住院期间咳嗽症状重,易出现喘息;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特应性体质患儿肺部影像学易出现小气道改变,肺部影像学恢复时间长,需定期随访,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2-2020年海南省小儿腺病毒呼吸道感染多中心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2
目的 了解海南省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腺病毒(AD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小儿ADV感染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2年3月-2020年2月在海南省多家医院儿科住院的ARI患儿40 587例,所有患儿均在入院时采取静脉血,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中ADV、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Q热立克次体等9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血清ADV-IgM抗体阳性定义为ADV感染,对ADV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 587例ARI患儿血清ADV-IgM检测总阳性率为1.90%(771/40 587).2012-2020年各年的ADV-IgM阳性率分别为0.35%、5.31%、1.24%、0.17%、0.67%、1.49%、2.45%、1.92%和 1.67%,其中 2013、2018年的 ADV-IgM 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年份,各年间ADV-Ig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0.60,P<0.05).女性ADV-IgM阳性率为2.09%,显著高于男性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ADV-IgM阳性率幼儿期(2.68%)、学龄前期(2.10%)均明显高于婴儿期(1.51%)和学龄期(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春季、夏季ADV-IgM阳性率较高,各季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44,P<0.05).771例ADV-IgM阳性患儿临床诊断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83.01%,临床特征主要为咳嗽占85.73%、发热占72.76%、喘息占16.99%、气促占6.10%、肺部湿性啰音占74.84%.胸部影像学为双肺纹理增多、增粗(83.01%)以及合并单侧或双侧不同程度的斑片状、条索状高密度影(42.97%).儿童ARI中单纯ADV-IgM阳性者占15.05%,混合感染占84.95%,其中ADV合并肺炎支原体占72.11%.结论 ADV是海南省小儿ARI的重要病原体,女童感染率高于男童,好发于幼儿期和学龄前期.全年均可检出,春、夏季为高发季节.ARI儿童ADV感染以普通肺炎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ADV常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其中ADV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多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肺炎支原体感染和病毒感染与儿童急性周围性面瘫关系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周围性面瘫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病毒抗体检出情况,探讨病原体感染与儿童急性周围性面瘫的关系.方法:对2011-2013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儿的血清病原学抗体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因条件所限,未筛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106例均完成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其中有76例同时完善呼吸道病毒抗体8项、EB病毒抗体检测及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其中3例加做CMV-DNA检测),8例进行呼吸道病毒抗体8项、EB病毒抗体检测及TORCH抗体检查(其中1例加做CMV-DNA检测),14例进行呼吸道病毒抗体8项、EB病毒抗体检测(其中1例加做CMV-DNA检测,1例加做轮状病毒抗原检测),1例进行呼吸道病毒抗体8项及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1例进行呼吸道病毒抗体8项、TORCH及CMV-DNA检测,3例进行了呼吸道病毒抗体八项筛查(1例加做轮状病毒抗原检测);3例除肺炎支原体外未做任何病毒检测.结果:106例急性周围性面瘫患儿中,72例(67.92%)病原学抗体筛查存在至少一种病原体抗体阳性,72例中43例(40.57%)存在一种病原体抗体阳性,29例(27.36%)患儿存在至少2种血清病原学抗体阳性.共有34例(32.08%)血清病原体学检查阴性.45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阳性或/和总抗体滴度≥1:320,其中22例还存在EB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阳性、腮腺炎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能.结论:肺炎支原体在东北地区急性周围性面瘫患儿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可能为感染所致急性周围性面瘫的常见病原体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T细胞免疫及细胞因子与重症腺病毒肺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肺炎是儿科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腺病毒虽然不是引起儿童肺炎的最常见病原体,但易引起重症腺病毒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导致死亡,也可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重症腺病毒肺炎的临床治疗仍是一个难题.目前认为,小儿免疫功能低下和病毒感染后免疫功能紊乱是肺炎发生、发展的主要诱发因素.通过对腺病毒肺炎患儿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变化相关研究的分析,探讨腺病毒肺炎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可以揭示腺病毒肺炎发生的严重程度与T细胞免疫及辅助性T(Th)1/Th2细胞因子变化之间的联系,为临床医生判断重症腺病毒肺炎和预测可能会演变进展为重症腺病毒肺炎的实验室检查提供依据.本文就T细胞免疫和Th1./Th2细胞因子与腺病毒肺炎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6岁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北京市平谷区1~6岁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检测情况,为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1~6岁呼吸道感染患儿1150例,采用咽拭子采集患儿鼻咽部分泌物,对其中的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进行抗原检测,同时采集末稍血对血液中肺炎支原体、腺病毒、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B组IgM抗体等五种常见病原体进行快速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阳性患儿进行病原体构成比、性别分布、季节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等呼吸道感染410例住院患儿中,甲型流感、乙型流感感感染207例(18%),肺炎支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感染115例(10%),腺病毒感染7例(0.61%),呼吸道和胞病毒感染79例(6.87%),柯萨奇病毒感染2例(0.17%),阴性740例(64.35%),单项病原体检出率29.57%,合并病毒感染检出率6.09%,其中以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合并支原体感染最多.结论 1~6岁小儿呼吸道感染最多见的是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其次是支原体感染和呼吸道和胞病毒感染,冬季发病处于高峰季节,尤其是雾霾天气.呼吸道病原体检测能够及时准确检测出病原体并帮助早期诊断,缩短住院时间,方法简单,操作方便,值得基层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