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调查确定云南省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流行范围,并评估其流行风险,为鼠疫监测及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在玉龙县8个乡镇,每个乡镇根据地理景观、海拔、人口、面积等各选取2 ~ 3个自然村作为调查样点,10 - 11月采用夹(笼)夜法捕获小型兽类宿主动物及其寄生蚤,采集宿主动物脏器等分离鼠疫菌,并用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鼠疫F1抗原和抗体,自毙小型兽类标本同时进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检测鼠疫特异性抗原;采集犬、猫、鼠等指示动物血清使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鼠疫F1抗体检测。结果:共获包括自毙小型兽类在内的宿主动物1 019只,隶属4目6科12属22种。其中工具捕获小型兽类1 016只,室外996只,室外捕获率为25.28%(996/3 940),其构成为齐氏姬鼠占30.32%(302/996)、斯氏家鼠占22.09%(220/996)、大绒鼠占17.37%(173/996)、灰麝鼩占12.35%(123/996),均是调查区小型兽类的优势种;社鼠占8.13%(81/996)、大足鼠占4.02%(40/996)、褐家鼠占1.81%(18/996),均为常见种。居民区室内共捕获小型兽类9种20只,捕获率为1.11%(20/1 800)。其中褐家鼠占30.00%(6/20)、大足鼠占25.00%(5/20)、小家鼠占10.00%(2/20),均为居民区优势鼠种。8种18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67匹,隶属3科5属5种,总染蚤率为1.77%(18/1 019),总蚤指数为0.070。居民区室内获寄生蚤49匹,3种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染蚤率为19.05%(4/21),蚤指数为2.333。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9.52%(2/21),蚤指数为0.571;猫栉首蚤指名亚种蚤指数最高,为1.571,染蚤率为4.76%(1/21),二者为居民区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室外5种14只小型兽类染带寄生蚤18匹,染蚤率为1.40%(14/998),蚤指数为0.018。其中缓慢细蚤染蚤率最高,为0.50%(5/998),蚤指数为0.005;特新蚤指名亚种染蚤率次之,为0.40%(4/998),蚤指数为0.004;方叶栉眼蚤的蚤指数最高,为0.007,染蚤率排第三,为0.30%(3/998);棕形额蚤指名亚种的染蚤率和蚤指数均最低,分别为0.20%(2/998)和0.002。方叶栉眼蚤、缓慢细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为室外小型兽类体表主要寄生蚤种。共采集指示动物血清419份,其中犬血清402份,IHA检测结果阳性1份,阳性率为0.25%(1/402);猫、鼠血清共17份,IH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小型兽类脏器分离培养鼠疫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均为阴性;自毙小型兽类RIHA检测阴性。结论:玉龙县鼠疫自然疫源地新增一个鼠疫指示动物阳性点,应加强该区域的鼠疫疫情监测和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甘肃省2012-202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甘肃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自然疫源地现状特征。方法:收集2012-2022年甘肃省HFRS病例数据和啮齿类动物(鼠类)密度监测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调查疫源地特征。结果:2012-2022年甘肃省共报告HFRS病例869例,死亡4例,年发病率在0.05/10万~1.21/10万之间,病例主要分布于甘肃省东部的平凉市、东南部的天水市、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以及中部以南的定西市;20~60岁年龄组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85∶1(564∶305),职业以农民(61.80%,537/869)、牧民(19.79%,172/869)和学生(6.33%,55/869)为主。野鼠型发病以每年11月至次年1月为高峰。啮齿类宿主动物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为主,汉滩病毒携带率分别为2.79%(21/754)、0.42%(5/1 179)和0.31%(2/643)。甘肃省目前确定了3个疫源地,其中2个分别是平凉市和甘南州的新发疫源地,另1个为定西市的老疫源地。结论:甘肃省南部、中部以南和东部地区是目前主要的HFRS疫源地,宿主动物以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为主,病毒基因型为汉滩病毒。病例报告地区应加强疫情的监测,疫情重点地区应强化和落实各项预防和控制措施,以减少HFRS带来的危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8 - 2020年贵州省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贵州省鼠疫疫源地监测结果,掌握当地鼠疫疫情动态,以便制订防控措施。方法: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鼠疫防治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8 - 2020年贵州省鼠疫监测点的鼠疫监测数据,分析贵州省鼠疫疫情。监测数据中鼠类动物捕获方法为笼夹法、5 m笼夹法和逐日捕鼠法,实验室检测采用细菌培养法和血球凝集法。结果:室内采用笼夹法共捕获鼠类动物2 273只,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47.29%(1 075/2 273);黄胸鼠和小家鼠为常见种,分别占43.55%(990/2 273)和5.10%(116/2 273)。室外采用5 m笼夹法共捕获鼠类动物1 460只,以斯氏家鼠为优势种,占35.48%(518/1 460);黄胸鼠和大绒鼠为常见种,分别占16.03%(234/1 460)和8.70%(127/1 460)。共检查鼠类动物5 742只(其中包括笼夹法和5 m笼夹法捕获的3 733只以及逐日捕鼠法捕获的2 009只),检出带蚤鼠类动物1 176只,鼠体染蚤率为20.48%;印鼠客蚤占56.63%(3 020/5 333),为优势蚤种,印鼠客蚤指数为0.53。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贵州省鼠疫疫源地仍然处于静息状态,但不能排除复燃的可能。应进一步加强鼠疫监测工作,提高鼠疫监测质量,做好健康教育宣传,严防人间鼠疫暴发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1 - 2021年陕西省榆林市鼠疫监测结果分析及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陕西省榆林市鼠疫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指标,评估榆林市今后鼠疫疫情发生风险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鼠疫防控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11 - 2021年榆林市国家级(定边县)及省级监测点(榆阳区、靖边县、横山区、神木市、府谷县)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人间、动物间鼠疫疫情,主要宿主动物及其染蚤情况进行分析;采用专家会商法和鼠疫风险评估工具V1.0对榆林市鼠疫疫情风险进行评估。结果:2011 - 2021年榆林市未发生人间及动物间鼠疫疫情。国家级监测点主要宿主动物密度为5.79只/hm 2,各年范围为3.02 ~ 9.08只/hm 2,优势鼠种为长爪沙鼠,占98.21%(3 402/3 464);野外夜行鼠捕获率为1.27%(350/27 600),各年范围为0.21% ~ 3.83%,优势鼠种为黑线仓鼠,占44.86%(157/350);鼠体染蚤率为16.91%(768/4 541),蚤指数为0.40,优势蚤种为秃病蚤蒙冀亚种,占66.54%(1 203/1 808)。省级监测点主要宿主动物密度为0.49只/hm 2,各年范围为0.31 ~ 0.67只/hm 2,优势鼠种为阿拉善黄鼠,占63.61%(194/305);野外夜行鼠捕获率为1.76%(560/31 795),各年范围为0.89% ~ 3.93%,优势鼠种为小毛足鼠,占26.61%(149/560);家鼠捕获率为2.37%(397/16 750),各年范围为1.48% ~ 3.10%,鼠种包括褐家鼠(47.36%,188/397)和小家鼠(52.64%,209/397);鼠体染蚤率为13.26%(182/1 373),蚤指数为0.40,优势蚤种为前凹眼蚤,占45.23%(251/555)。5 281份病原学培养样本及2 110份血清学检测样本均为阴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国家级、省级监测点鼠密度与染蚤率、蚤指数均无相关性( r = - 0.26、- 0.48、0.09、0.12,均 P > 0.05),染蚤率与蚤指数均呈正相关( r = 0.67、0.81,均 P < 0.05)。2022年陕西省榆林市不排除发生人间鼠疫疫情的可能,动物间鼠疫疫情发生风险较高。 结论:2011 - 2021年榆林市国家级、省级监测点主要宿主动物密度均保持在较低水平,蚤指数有所升高。榆林市有发生鼠疫疫情的风险,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工作,做好应急物资及能力储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深圳市啮齿动物感染汉坦病毒的基因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研究深圳市啮齿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汉坦病毒基因型别。方法:采用笼日法布点捕鼠,收集鼠肺标本后研磨提取RNA。运用实时荧光PCR方法进行分型检测,进一步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部分M片段G2区和S片段核苷酸序列,并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共捕获200只鼠类动物,包含褐家鼠189只、黄胸鼠9只和小家鼠2只。汉坦病毒检出率为21.0%(42/200),均为汉城病毒,其中宝安区鼠肺检出率最高,达45.7%( χ2=25.60, P<0.05)。从阳性鼠肺标本中分别扩增出25条汉坦病毒M片段G2区和S片段序列,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5.3%~100.0%和97.6%~100.0%,与来自广州市的参考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较高。系统进化树显示此次研究深圳市鼠类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均为汉城病毒的S2亚型。氨基酸突变位点分析发现,在S基因编码的核衣壳蛋白中存在1个位点突变,为BA-111第973位由丙氨酸(Ala)变为苏氨酸(Thr)。 结论:深圳市鼠类动物所携带的汉坦病毒为汉城病毒的S2亚型,与深圳市历年以及周边省市汉坦病毒代表病毒毒株相比变异不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山东省淄博市2022-2023年小兽携带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地区小兽种类分布及病原体携带情况.方法 2022-2023年在淄博市临淄区和桓台县用鼠夹法和鼠笼法捕获小兽,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兽组织标本中的汉坦病毒、大别班达病毒、钩端螺旋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东方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巴尔通体,数据录入和分析采用Excel 2013和SPSS 24.0软件,检出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捕获小兽439只,其中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和黑线姬鼠分别为294、23、61和57只,北社鼠和东方田鼠各1只以及鼩鼱类动物2只,占比分别为66.97%、5.24%、13.89%、12.98%、0.23%、0.23%和0.46%.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439只小兽中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共66只,携带率为15.03%,其中肺组织中汉坦病毒阳性18份,均为首尔型病毒(SEOV),阳性率为4.10%,肝、肾、脾组织中巴尔通体阳性53份,阳性率为12.07%.褐家鼠汉坦病毒携带率为6.12%,褐家鼠、小家鼠和黑线姬鼠中巴尔通体携带率分别为12.24%、4.35%和28.07%,巴尔通体在3种鼠中的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75,P=0.003).汉坦病毒和巴尔通体仅在临淄区检出,汉坦病毒分布在金山镇和齐陵街道办2个乡镇(街道),巴尔通体全部分布在金山镇.汉坦病毒仅在农村居民区和重点行业2种生境中检出,携带率分别为4.00%和5.58%,巴尔通体在农村居民区、农田耕地、重点行业和高山植被4种生境中均有检出,且在4种生境中的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淄博市内的啮齿动物存在汉坦病毒和巴尔通体的感染,应加强重点地区鼠传病原体检测及相关疾病监测,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鼠源疾病防制对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南省三亚市鼠类及鼠传病原体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亚市鼠类分布及其病原体感染情况,为鼠传疾病预警、开展精准防控和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笼夜法,用油条作为诱饵,分别在三亚市天涯区和吉阳区的居民区、酒店、农村、野外等生境以晚放晨收方式捕获鼠类,对鼠种进行形态学鉴定后进行无菌解剖.采集鼠类肝、肾、脾、肺等脏器分别提取DNA、RNA,利用Taqman探针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恙虫病东方体、汉坦病毒、大别班达病毒等4种病原体.数据结果采用Excel 2021 和 SPSS 26.0 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分析.结果 共布放有效鼠笼10 760只,捕获鼠类229只,鼠密度为2.13%;天涯区鼠密度为1.71%(71/4 160),吉阳区鼠密度为2.39%(158/6 600),不同地区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P=0.016).优势鼠种构成比从高至低依次为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和黄毛鼠,分别为51.09%、31.88%、16.59%和0.44%;鼠密度高峰值分布在1、5和7月.229只鼠中共检测不同脏器标本240份,16份检出致病性钩体,阳性标本率为6.70%(16/240);其中检出阳性鼠肾标本占18.52%(5/27),鼠脾标本占8.33%(2/24),鼠肝标本占7.50%(3/40),鼠肺标本占4.03%(6/149);11只检出病原体阳性鼠中,有4只在不同脏器中均能检出,鼠阳性率为4.80%(11/229),黄胸鼠检出率最高,为7.89%(4/38),其次是褐家鼠占6.84%(8/117),小家鼠和黄毛鼠检出率为0.1月鼠感染率最高,3月检出率为0,不同月份鼠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汉坦病毒、大别班达病毒和恙虫病东方体均未检出.结论 海南省三亚市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传播的风险且鼠密度较高,需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防止钩体病传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1-2022年四川省啮齿动物钩端螺旋体感染情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四川省钩端螺旋体鼠形宿主动物的种群构成及带菌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四川省钩端螺旋体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1-2022年在四川省选择6个监测点,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鼠形动物钩端螺旋体带菌率,所得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带菌率比较之间的比较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共捕获鼠形动物885只,四川短尾鼩占比35.82%,黑线姬鼠占比23.84%,褐家鼠占比20.56%、高山姬鼠占比12.77%,其余鼠种占比5.99%.荧光定量PCR共检出阳性129份,带菌率14.58%.高山姬鼠带菌率最高35.40%,其次为黑线姬鼠21.33%、四川短尾鼩10.09%、小林姬鼠8.33%、小家鼠6.45%,褐家鼠带菌率最低4.95%,不同监测点和宿主动物带菌率存在一定差异.2022年带菌率高于2021年带菌率(x2=5.547,P=0.019),秋季带菌率高于夏季带菌率(x2=44.66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各监测点存在鼠间钩体病流行,且2021-2022年秋季感染风险高于夏季,高山姬鼠、黑线姬鼠携带率高,犍为县和凉山州钩体感染风险较高,应在下半年加强监测和防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12-2022年甘南藏族自治州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和宿主动物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31
目的 分析2012-2022年甘南藏族自治州(简称"甘南州")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报告病例资料和宿主动物监测资料,进一步提升甘南州HFRS疫情防控能力.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2-2022年甘南州HFRS报告病例三间分布特征,以及发病率与鼠密度的关联,检验水准为0.05.结果 2012-2022年甘南州报告HFRS病例236例,发病率为3.10/10万;无死亡病例.其中,2019年发病率最高(12.43/10万),随后逐年下降.10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9.83%.2012年仅2个县市报告HFRS病例,2020和2021年增至6个县市,各县市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981,P<0.001).病例主要集中在夏河县,13个乡镇中6个乡镇有病例报告,占全州报告病例总数的62.71%.30~5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男女性别比为1.88:1,职业以牧民为主(69.92%).2020-2022年HFRS宿主动物监测显示,优势鼠种为小家鼠(51.06%),居民区鼠密度高于野外(2.46%vs 1.01%;x2=4.876,P=0.027),鼠密度与人群报告发病率呈正相关(r=0.954,P<0.001).结论 2012-2022年期间,甘南州HFRS报告发病率峰值出现在2019年,之后呈下降趋势,但出现疫情的县市数增加.应重点针对青壮年男性、牧民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尤其是秋冬季节.在夏河县等高发地区,应注重落实防鼠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31
-
淮南市2021-2022年鼠类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 对淮南市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鼠类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究,了解该地区鼠类种群构成、分布和季节消长等情况,为制定鼠类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取夹夜法每2个月对鼠类展开1次监测,2021年监测点包含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和重点行业3种生境,2022年监测点增加了农田和林地2种生境,记录并分析其监测数据.结果 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淮南市共计捕获181只鼠,总鼠密度为1.12%,包括3类鼠种,分别是褐家鼠62只,黄胸鼠27只以及小家鼠92只,小家鼠属于淮南市优势鼠种,其在捕鼠总数中的占比高达50.83%;各生境中农村居民区鼠密度最高,达1.8%;鼠密度在春季和夏天升高.结论 淮南市农村居住区是需要重视的鼠类防控区域,应在鼠密度高发季节前,对不同生境实施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强鼠类密度监测,降低鼠密度,减少鼠传播疾病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