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覆盆子及其易混品桉叶悬钩子的鉴别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探究覆盆子及其易混品桉叶悬钩子的生药特征,为有效区分两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体式显微镜对两者聚合果和小核果的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显微镜对两者横切面和粉末显微特征展开比较.结果 覆盆子宿萼短于聚合果,小核果顶端密被茸毛表面有横纹,非腺毛短而平直;桉叶悬钩子无宿萼基部中心深凹,小核果表面无横纹全身密被茸毛,非腺毛长而弯曲.结论 本法可用于鉴别覆盆子与桉叶悬钩子,有效避免市场混用误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分析覆盆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及其9种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法对覆盆子Rubus chingii不同部位(小核果和花托)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建立快速测定覆盆子中9种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100mm×2.1mm,1.8μm)色谱柱,以0.1%甲酸水与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覆盆子化学成分鉴定时采用正负离子Full MS/dd-MS2模式,通过化合物的一级、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对照品比对确认,进行覆盆子不同部位主要化学成分的快速、精准识别.采用ACQUITY BEH C18(50mm×2.1mm,1.7 μm)色谱柱在负离子Full MS/SIM模式,建立快速测定覆盆子不同部位中9种成分(没食子酸、芦丁、鞣花酸、金丝桃苷、山柰酚-3-O-芸香糖苷、紫云英苷、椴树苷、槲皮素和山奈酚)含量的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方法,并测定其含量.结果 从覆盆子小核果和花托中共鉴定122种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66种、有机酸类28种、萜类24种、其他类4种.成功建立一种6 min完成覆盆子中9种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各成分在其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及稳定性良好(RSD≤6.30%);加样回收率在99.45%~105.30%(RSD≤4.43%),并发现小核果中芦丁的含量显著高于花托;而花托中的鞣花酸、山柰酚-3-O-芸香糖苷和椴树苷的含量显著高于小核果.结论 覆盆子小核果和花托部位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性,运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 HRMS建立的定量方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方法学考察结果均符合含量测定的要求,可用于覆盆子中9种成分的快速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环境因子对桂西南蚬木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异的解释
编辑人员丨2023/8/6
探索林下植被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天然林保护和森林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桂西南喀斯特地区不同蚬木(Excentrodendron tonkinense)天然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研究了8个县市蚬木天然成熟林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异及其对土壤、地形和光照等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 表明,林下植被中灌木层优势种主要有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鹅掌柴(Schefflera heptaphylla)、毛果翼核果(Ventilago calyculata),以及乔木层幼苗如蚬木、广西澄广花(Orophea anceps)、岩樟(Cinnamomum saxatile)、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等,主要来自豆科、五加科、鼠李科、椴树科、番荔枝科、樟科、藤黄科和大戟科等;草本层优势种主要有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石山棕(Guihaia argyrata)、崖姜(Pseudodrynaria coronans)、柔枝莠竹(Microstegium vimineum)、水蔗草(Apluda mutica)、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等,主要来自肾蕨科、棕榈科、槲蕨科、禾本科、百合科、铁角蕨科和鳞毛蕨科等.土壤pH值、土壤含水量(SwC)、土壤全钾(TK)、土壤全磷(TP)和坡度(SLO)是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它们分别解释了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32.3%、16.1%、9.7%、8.6%和8.6%的变异.灌木丰富度、灌木多样性指数与TK、SWC、土壤pH值和TP显著负相关,而草本丰富度、草本多样性指数则与TK显著正相关;灌木密度、灌木盖度与土壤pH值显著正相关,草本密度与SWC和TK显著正相关,草本盖度与TP、TK显著正相关,与坡度显著负相关.土壤和地形因素是影响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变异的最主要因素,而林分冠层结构的影响较小,土壤各因素对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高于地形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鼠李科植物属的空间分布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在ArcGIS软件中,以中国鼠李科植物物种分布数据为基础,以县为基本单元,制作属的空间分布数据,从空间分布图中提取各属的斑块面积、周长、数目,计算属的Simpson均匀度指数、形状指数及最大斑块指数,分析中国鼠李科植物属的空间分布特点,为确定其空间分布最小范围、定量研究及植物的保护、利用、资源的开发和恢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麦珠子属、对刺藤属、苞叶木属、小勾儿茶属、蛇藤属、咀签属和翼核果属为狭域属,马甲子属、猫乳属、雀梅藤属、枳椇属、勾儿茶属、枣属和鼠李属为广域属,狭域属和广域属均占中国鼠李科植物总属数的50%.狭域属的总面积小于30×104 km2,其中小勾儿茶属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中部,其他狭域属主要分布在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广域属的总面积大于40×104 km2,分布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西北地区呈零星分布.②中国鼠李科植物中,鼠李属的分布范围和总面积最大,几乎涵盖所有属的分布范围,它能体现出鼠李科植物在中国的空间分布及其特点.③麦珠子属是中国鼠李科植物中唯一呈连续分布且分布最狭窄的属,其他属均为间断分布.苞叶木属、咀签属、勾儿茶属和鼠李属呈现只有主分布区,对刺藤属、雀梅藤属和枳椇属呈主次分布区,小勾儿茶属、蛇藤属、翼核果属、马甲子属、猫乳属和枣属均呈星散分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杏基因组全新组装及杏的进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杏(Prunus armeniaca)是一种风味独特、具有重要经济和营养价值的果树.选择以杏品种'美华'为试材,利用先进的Illumina、PacBio和Hi-C组合技术,分别获得Illumina数据40.92 Gb、PacBio数据32.56 Gb和Hi-C辅助组装数据36.9 Gb,组装出全新的杏基因组HiC Ver 1.0,其序列叠连群(contig)总长和半总长位置叠连群(N50)大小分别是243.35和1.81 Mb,包含未知碱基的序列叠连群(scaffold)总长和N50大小分别是243.37和30.07 Mb.组装基因组的98.0%挂载到8个假分子形式的染色体.基因组杂合率0.425%,重复序列占47.1%,GC含量37.4%,预测出23 445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利用12种植物共有的664个单拷贝基因家族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杏和梅(P mume)约在10.7百万年(Ma)前分歧,5种核果类果树与2种仁果类果树的祖先约在57.2 Ma前分歧.与杏和梅的共同祖先相比,杏有198个基因家族扩张、729个基因家族收缩.与其他4种核果类果树比较,杏有327个特有基因家族(437个特有基因);与其他11种植物比较,杏有90个特有基因家族(187个特有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亚龙湾珊瑚礁大型礁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及生态警示
编辑人员丨2023/8/5
鱼类和大型底栖生物等礁栖生物是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信息是全面评价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必要基础数据.基于录像样带法,分析了2018年12月底海南省三亚市亚龙湾珊瑚礁区17个站位礁栖鱼类和大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数量分布及相似性,揭示了其中的生态警示,并提出相应的监管建议,旨在保护和恢复亚龙湾的珊瑚礁.结果表明:亚龙湾西岸及东排、西排共发现鱼类8科21属35种,以雀鲷科、隆头鱼科为主,平均密度为0.20尾?n-2,金尾雀鲷、斑棘眶锯雀鲷和细鳞光鳃鱼为优势种;最近15年来,亚龙湾的鱼类资源持续衰退,目前已近于枯竭.另一方面,调查区的大型底栖生物以软珊瑚、大型底栖藻类、海百合和海胆为主,各类群的数量分布有所不同;造礁珊瑚的敌害生物小核果螺和长棘海星密度皆很低,目前尚不会对珊瑚礁构成威胁;整体而言,大型礁栖生物群落在亚龙湾西岸与东排、西排有较大的差异,间接反映出岛礁与岸礁环境存在差别,不过亚龙湾西岸湾口段的环境条件可能更接近岛礁;由于部分海区大型底栖藻类较多及可能存在的富营养化趋势,维持金尾雀鲷或其他植食性鱼类与藻类规模两者间的平衡,对恢复和保持亚龙湾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健康尤为重要;同时,管控来自青梅河等的陆源污染,也是控制亚龙湾大型海藻增殖的关键;相比于海参,海百合对大型底栖藻类的依赖程度较低.调查区造礁珊瑚覆盖率与礁栖生物数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可能与亚龙湾珊瑚礁退化严重及现存的种类以团块状造礁珊瑚为主,其构建的珊瑚礁生境空间异质性相对较低有关.为更好地保护亚龙湾的珊瑚礁,建议关注亚龙湾的水质,加强对捕鱼、潜水观光等旅游活动的监督管理,特别是应该立即实施长时间的渔业禁捕来恢复亚龙湾的渔业资源,并定期监控关键种群的数量变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潜在剖面分析法的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调查学龄前儿童膳食摄入情况,为研究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及饮食特征、制定有针对性的膳食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自行设计的《学龄前儿童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在我国西北地区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和乌鲁木齐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541名3-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膳食摄入情况进行调查,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法提取膳食模式.结果 根据赤池信息量(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贝叶斯信息量(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BIC)、调整贝叶斯信息量(aBIC)值最小,且使罗梦戴尔鲁本校似然比(Lo-Medell-Rubin likelihood ratio test,LMR)和基于Bootstrap的似然比检验(Bootstrap likelihood ratio test,BLR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定3分类模型为理想模型.根据3个潜在类别的类别概率和20类食物的条件均数分布情况,将学龄前儿童膳食模式分别命名为高质量膳食模式、常规膳食模式和低质量膳食模式,其在学龄前儿童中的分布分别为9.22%,57.38%和33.41%.低质量的膳食模式中叶类蔬菜、蛋类及制品、奶类及制品、仁果类和核果类水果等食物摄入均较低,油炸类、甜食类和饮料类等食物的摄入较高(P<0.05).结论 潜在剖面分析可应用于居民膳食模式的提取,但其精确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所提取的低质量膳食模式的学龄前儿童应当加大蔬菜、蛋奶类及水果类食物的摄入,减少油炸、甜食以及饮料类食物的摄入,有针对性地进行儿童膳食干预,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法的翼核果指纹图谱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基于化学模式识别法建立翼核果Ventilago leiocarpa指纹图谱与多成分含量测定,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15批不同产地翼核果HPLC指纹图谱,确定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4种化学成分并测定样品中含量,使用SPSS 19.0、SIMCA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建立其谱效关系.结果 选取了8个色谱峰作为指纹图谱的共有峰,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5批翼核果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经主成分分析,3个主成分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0.505%;被指认的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峰在15批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6~2.08 mg/g、3.57~17.03 mg/g、0.04~1.53 mg/g、 0.10~1.59 mg/g;15批样品均具有抗氧化活性,8个共有峰与抗氧化活性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关联度在0.8259~0.6351,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抗氧化活性贡献的大小顺序为8号峰>3号峰>1号峰>2号峰>4号峰>5号峰>7号峰>6号峰.结论 翼核果抗氧化作用为"多成分"共同起效的结果,翼核果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识别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大黄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可作为翼核果质量控制的指标性成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平潭北香炉屿种子植物区系及功能性状特征
编辑人员丨2023/8/5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对平潭北香炉屿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功能性状特征,并与邻近地域区系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北香炉屿有维管束植物55科109属112种(含原生植物50科94属96种,外来植物12科15属16种),属种系数为97.32%.在科属组成上,优势科为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小科和极小科所含的属、种构成是其植物区系的主体成分.在属级地理成分上,都表现出热带成分高于温带成分,以外来植物表现最为突出,与邻近地域相比,R/T高于其他地区.在种子植物功能性状特征上,生长型以草本,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高位芽植物、1a生植物占比最大;叶以小型叶、纸质叶、叶有毛、全缘叶、单叶占比最大;果实类型占比前5的是蒴果、瘦果、核果、颖果、浆果;果实大小以微型果、小型果占据优势;在物候特征中,花期和果期持续时长多以中、长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四川省甘孜州野生果树资源调查及开发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甘孜州是我国长江上游天然物种基因库和世界高山带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野生果树资源构成与分布在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与川藏滇青经济发展战略中地位突出.为使其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结合实地调查与文献资料对甘孜州野生果树资源组成与区系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孜州野生果树有44科99属547种,占四川省野生果树资源的66.30%,其中裸子植物6科6属9种,被子植物38科93属538种,有蔷薇科、忍冬科、小檗科等10个优势科,栒子属、悬钩子属、茶藨子属等11个优势属.在生活型多样性上,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517种,94.52%),灌木类居多(342种,62.52%);在果实类型上,分属14类,以浆果(15科25属162种)、梨果(1科12属95种)与核果(9科21属89种)为主.在植物区系上,表现为温带与热带区系成分为主(74.74%).空间分布不均且零星化,种类在垂直方向以1300~3000 m最多,水平方向以东西部高山峡谷区最多.建议加强野生果树保护性开发与驯化,提高综合利用效率,结合高原文化与旅游经济协同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