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小窝蛋白-1、胱抑素C水平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血清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小窝蛋白-1(caveolin-1)、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水平,并探究其对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接受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的184例HICH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依据术后90d疾病转归情况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转归不良亚组89例,转归良好亚组95例;比较其术前、术后7d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转归的影响因素.评价术后7d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对术后90d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转归不良亚组术后7d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高于转归良好亚组(P<0.05).血肿体积、血肿破入脑室及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为转归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术后7d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联合预测术后90d疾病转归不良的AUC大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结论 HICH患者血清NLRP3、Caveolin-1、Cys C水平升高,其对疾病转归具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检测其水平可提高预测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甘氨酸通过上调糖尿病大鼠心肌小窝蛋白3/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甘氨酸对糖尿病大鼠心肌小窝蛋白3(caveolin-3)/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信号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8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对照组(C)、糖尿病组(D,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模型)、糖尿病+甘氨酸治疗组(D+Gly,造模成功后1%甘氨酸水溶液替代饮水治疗8周)。生长良好的H9C2细胞暴露于30 mmol/L葡萄糖和140 μmol/L甘氨酸环境,常规培养48 h。检测样品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蛋白浓度以及细胞活性。HE染色分析糖尿病心肌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caveolin-3、磷酸化eNOS(p-eNOS)等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结果:(1)糖尿病组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q=6.57, P<0.05);而SOD含量及caveolin-3、p-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q=15.72、11.84、15.18,均 P<0.05)。(2)甘氨酸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丙二醇含量显著低于糖尿病组[(4.81±0.94)比(6.06±0.85) nmol/mg prot, q=4.51, P<0.05];而SOD含量及caveolin-3、p-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73.17±11.83)比(42.01±10.35)U/mg prot,0.78±0.08比0.55±0.14,0.83±0.13比0.50±0.12, q=9.17、6.05、10.02,均 P<0.05]。(3)高糖组H9C2心肌细胞SOD含量及caveolin-3、p-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低糖组( q=10.04、10.20、18.25,均 P<0.05),而丙二醇含量显著高于低糖组( q=18.98, P<0.05)。(4)甘氨酸治疗组H9C2心肌细胞SOD含量及caveolin-3、p-eNO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高糖组[(11.35±1.64)比(7.61±1.02) U/mg prot,0.91±0.06比0.77±0.05,0.74±0.04比0.62±0.06, q=4.21、6.21、5.77,均 P<0.05];而丙二醇含量显著低于高糖组[(1.42±0.08)比(2.07±0.15) nmol/mg prot, q=10.82, P<0.05]。 结论:甘氨酸干预可产生糖尿病心肌保护作用,其机制涉及caveolin-3/eNOS信号上调及氧化应激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窝蛋白3在小鼠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小窝蛋白3(Cav-3)在小鼠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方法:在体实验: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野生型小鼠16只,体质量18~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8):对照组(Control组)和糖尿病心肌病组(DCM组),另取Cav-3 KO小鼠8只为Cav-3 KO+糖尿病心肌病组(Cav-3 KO+DCM组)。采用高脂饮食联合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100 mg/kg的方法制备小鼠2型糖尿病模型,8周时采用心脏超声测定小鼠左心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随后处死小鼠取心脏,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结果。离体实验:小鼠来源的HL-1心肌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 n=6):正常糖培养组(NG组)、高糖组(HG组)和高糖+甲基-β-环糊精组(HG+β-CD组)。高糖模型采用专用培养基加入50%葡萄糖至终浓度达到30 mmol/L,持续培养36 h。采用LDH、CCK8试剂盒评估细胞损伤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与HL-1细胞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结合免疫球蛋白(BiP)、C/EBP同源蛋白(CHOP)及剪接型X-box结合蛋白1(XBP1-s)的表达。 结果:在体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DCM组和Cav-3 KO+DCM组小鼠进食量、饮水量及心脏质量/体质量增加,EF和FS降低,LVESD和LVEDD升高,心肌BiP、CHOP和XBP1-s表达上调,Cav-3表达下调( 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与DCM组比较,Cav-3 KO+DCM组EF和FS降低,LVESD和LVEDD升高,心肌BiP、CHOP与XBP1-s表达上调,Cav-3表达下调( P<0.05),病理学损伤加重。离体实验:与NG组比较,HG组和HG+β-CD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LDH活性升高,BiP、CHOP与XBP1-s表达上调,Cav-3表达下调( P<0.05);与HG组比较,HG+β-CD组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LDH活性升高,BiP、CHOP和XBP1-s表达上调,Cav-3表达下调( P<0.05)。 结论:Cav-3表达下调会加重小鼠糖尿病心肌损伤,其机制与内质网应激过度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三七治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三七治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三七的药物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获取血小板聚集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并使用Cytoscape构建网络图,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图。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分析。结果:三七中的7个有效成分通过多条通路直接作用于142个疾病靶点治疗血小板聚集,其中β-谷甾醇、豆甾醇、槲皮素和人参皂苷Rh 2等是核心成分,肿瘤蛋白p53(TP5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JUN、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蛋白激酶B1(AKT1)是重要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生物过程(BP)主要涉及细胞对脂质的反应、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等;细胞组分(CC)主要涉及膜筏、膜微区、小窝和质膜筏等;分子功能(MF)主要涉及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转录因子结合、RNA聚合酶Ⅱ特异度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三七治疗血小板聚集的信号通路主要有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TNF、MAPK等。 结论:三七主要通过调节AGE-RAGE、PI3K/Akt、HIF-1、TNF、MAPK等信号通路的TP53、MAPK1、JUN、TNF、IL-6、AKT1等疾病靶点,调节酶类活性治疗血小板聚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女性尿道旁腺癌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54岁,因"排尿不适、尿道口滴血1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尿道口滴血,量少,1~2滴,棕褐色,间断伴有尿频、排尿困难等不适,2个月前症状加重至广东医科大学广州市红十字医院就诊。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经阴道前壁触及肿物,大小约为30 mm×30 mm×30 mm,质韧,无明显压痛,边界不能清晰触及。实验室检查:尿常规中白细胞1+,潜血2+,白细胞85个/μl,红细胞132个/μl;血常规、粪常规+潜血、肝肾功能以及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72-4均未见明显异常,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0.006 μg/L,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0.010 μg/L。经腹超声检查示双肾、输尿管、膀胱均未见异常。经阴道超声检查:尿道周围偏右侧见一混合回声肿块,大小约31 mm×25 mm,形态规则,呈类圆形,边界欠清,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为主,可见散在粗大强回声,后方未见明显声影,血流信号Ⅲ级,其内可测及一中速高阻动脉频谱,PSV为11.54 cm/s,RI为0.78。超声提示尿道周围异常回声,考虑尿道肿瘤可能(图1)。随后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尿道右旁见类圆形软组织肿物,范围约31 mm×26 mm,呈T1低信号、T2混杂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明显强化,DWI上弥散受限。MRI提示尿道旁软组织肿瘤,考虑恶性可能(图2)。PET-CT检查:①阴道-尿道间区域结节状高代谢占位病变,结合病史,符合恶性肿瘤(腺癌)表现;②双侧耻骨、坐骨多发骨转移;③双侧髂外血管旁及双侧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炎性增生可能。患者随后行尿道周围组织活组织检查(膀胱尿道镜检):于尿道中段左侧约5点钟位置见一隐窝,小窝内有细小管道,有血渗出,尝试用F3输尿管导管(内径约1 mm)未能插入,经妇科检查扪及肿物在阴道前壁与尿道之间,肿物未在尿道中凸显,难以取标本活检。遂行超声引导下尿道肿物穿刺活检术,术前经直肠超声扫查见肿物位于尿道周围区域,呈类圆形,形似"男性前列腺"(图3),超声引导下穿刺得白色组织3条,质地软。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见组织被覆鳞状上皮,上皮下纤维组织间散在数团异型细胞呈巢状分布,实性或腺样排列,细胞胞浆丰富红染,核不规则增大,部分可见核仁。术后免疫组化检查提示:Ki-67(约85%+)、CK(+)、CK7(+)、P63(-)、CEA(-)、CDX-2(+)、PAX-8(-)、GATA3(-)、ER(-)、PR(-)、Syn(-)、CgA(-)、Vimentin(-)、S100(-)、P504s(-)、PSA(-)、AR(-)。病理诊断:病变符合尿道旁腺腺癌(中-低分化)。本例患者经多学科团队讨论后,最终诊断为尿道旁腺腺癌(Ⅳ期),结合病情及患者意愿予以放疗、化疗、免疫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3个疗程(顺铂+紫杉醇),后行4期替雷利珠单抗免疫治疗3个月余,复查阴道超声及MRI示肿瘤较前缩小,排尿不适等症状较前缓解。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安罗替尼对胶质瘤放疗的增敏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安罗替尼对胶质瘤的放疗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培养胶质瘤细胞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系(U87MG),对照组,置于6MV-X射线照射,安罗替尼组,将安罗替尼加入U87MG联合6MV-X射线照射,细胞克隆法绘制生长曲线,比较两组的放疗敏感性,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小窝蛋白(Caveolin-1)蛋白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表达。(2)建立U87MG动物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不处理;单放组,6MV-X射线照射,安罗替尼组,安罗替尼灌胃,联合组,安罗替尼灌胃联合6MV-X射线照射,记录瘤重,计算抑瘤率,检测凋亡表达,Caveolin-1蛋白表达。采用 t检验和方差分析。 结果:细胞实验,对照组的细胞存活分数(sF2)、终斜率的倒数(Do)、准阈剂量(Dq)值分别为0.64、1.83 Gy、1.34 Gy;安罗替尼组的sF2、Do、Dq值为0.47、1.25 Gy、0.92 Gy;增敏比(SER)值为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66, P<0.05)。Western blot检测安罗替尼组Caveolin-1蛋白水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低于对照组。动物实验发现单放组、安罗替尼组及联合组小鼠肿瘤体积低于对照组,瘤重分别为(6 391.89±114.06)、(3 367.19±60.61)、(4 763.02±71.65)、(2 982.77±54.30)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31.631, 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细胞的凋亡,单放组、安罗替尼组及联合组比高于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凋亡率分别为(8.92±0.53)%、(26.75±1.19)%、(24.43±0.79)%、(17.64±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873, 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单放组、安罗替尼组及联合组小鼠肿瘤Caveolin-1表达率低于对照组。 结论:体内外实验发现安罗替尼对胶质瘤有放疗增敏作用,Caveolin-1表达下降调控MAPP磷酸化通路改变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研究的浙贝母-金银花药对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浙贝母-金银花药对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筛选浙贝母-金银花药对的药物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预测药物成分的作用靶点,运用GeneCards获取糖尿病足的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获取交集靶点。使用STRING进行蛋白质间作用网络(PPI)分析并使用Cytoscape构建网络图,利用Metascape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靶点-通路"网络图。建立糖尿病足大鼠模型并用浙贝母-金银花药对局部外敷治疗患处,观察治疗效果及检测血清筛选靶点表达。结果:浙贝母-金银花药对中的38个有效成分通过多条通路直接作用于339个疾病靶点治疗糖尿病足,其中木犀草素(Luteolin)、苦叶草素(Picropodophyllin)、天竺葵素(Pelargonidin)、紫鄂贝碱(Ziebeimine)、浙贝乙素(Peiminine)、腺苷(Adenosine)等是核心成分,TP53、EP300、HSP90AA1、CTNNB1、Akt1是至关重要的靶点。基因功能注释分析结果显示,交集基因最可能相关的生物过程主要涉及细胞转录因子结合、细胞对氮化合物反应、激素反应等,细胞组分主要涉及膜筏、质膜筏、小窝等,分子功能主要涉及蛋白激酶活性、磷酸激酶活性、激酶活性等。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浙贝母-金银花药对主要参与PI3K/AKT、HIF-1、EGFR、MAPK等信号通路。浙贝母-金银花药对修复糖尿病足鼠模型的病变部位的效果明显,且血清TP53、EP300、HSP90AA1、CTNNB1、Akt1蛋白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浙贝母-金银花药对治疗糖尿病足的机制是通过调节PI3K/AKT、HIF-1、EGFR、MAPK等信号通路的TP53、EP300、HSP90AA1、CTNNB1、Akt1等疾病靶点,进而调节酶类活性、抗炎等生物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改善早期过度营养导致的大鼠成年期代谢异常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索ω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膳食干预对早期过度营养大鼠成年期白色脂肪组织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应用小窝鼠模型,形成营养过度组(SL组,3只/窝)或正常营养组(NL组,10只/窝),断奶后给予正常饮食或ω3-PUFA饮食(SL-FO组),喂养至13周。定期测量大鼠摄食量、体重和直肠温度,13周进行动物能量代谢监测;分别于3周、13周处死,收集皮下脂肪组织。分离小鼠腹股沟皮下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并在分化晚期给予50 μmol/L二十碳五烯酸(EPA)干预48 h。检测脂肪组织和脂肪细胞线粒体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线粒体拷贝数和细胞耗氧率。结果:3周时,SL组大鼠体重、摄食量、脂肪细胞面积均大于NL组,体温低于NL组并持续到13周;13周时,SL组大鼠耗氧量、CO 2产出量、产热量均低于NL组;同时3周和13周脂肪组织的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解耦联蛋白1(UCP1)、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沉默信息调节蛋白1(SIRT1)及线粒体生物合成调控基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均显著降低( P<0.05)。断乳后ω3-PUFA膳食能减低SL大鼠体重增加,提高白色脂肪UCP1蛋白表达,恢复能量代谢水平和线粒体功能相关基因表达。体外EPA干预,脂肪细胞线粒体拷贝数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和功能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提高,线粒体基础耗氧率和质子漏增加( P<0.05)。 结论:ω3-PUFA能改善因早期过度营养而降低的大鼠皮下白色脂肪线粒体功能和生物合成,可能是鱼油膳食阻止早期过度营养程序化,恢复产热代谢的重要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雷公藤治疗肾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探索雷公藤治疗肾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雷公藤的有效成分,并通过Swiss数据库预测雷公藤的靶点。自DisGeNET、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收集肾癌相关靶点,并通过Venny 2.1.0获得交集靶点。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绘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进行基因本体(GO)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诱导肾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只,治疗组灌胃615 mg/ml雷公藤溶液(将1 845 mg雷公藤颗粒溶于3 ml水)2.46 g/kg,10 μl/次,1次/d,共给药21 d;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5天测量1次肿瘤体积,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TAT3)、肿瘤坏死因子(TNF)、T肿瘤蛋白p53(TP53)、JUN、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PK8)和MAPK14表达情况。结果:筛选出雷公藤有效药物成分28个,潜在靶点117个。识别出13 425个相关疾病靶点,最后获得113个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在PPI网络中,AKT1、STAT3、TNF、TP53、JUN、MAPK8和MAPK14是核心靶点。GO分析显示BP主要包括核受体活性、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活性、RNA聚合酶特异性DNA结合转录因子结合、核类固醇受体活性、肾上腺素能受体活性等;CC主要包括对激素的反应、细胞对脂质的反应、积极调节细胞迁移、对TNF的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对激素刺激的反应、对缺氧的反应、对金属离子的反应等;MF涉及膜筏、膜微区、质膜的外侧、膜侧、质膜筏、突触前膜、小窝、转录调控复合体、突触后膜、突触膜等。KEGG分析显示雷公藤治疗肾癌涉及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TNF、Toll样受体、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MAPK等信号通路。实验验证结果显示雷公藤治疗后肿瘤体积减小( P<0.05),TP53蛋白表达增加( P<0.001),AKT1、STAT3、TNF、JUN、MAPK8和MAPK14蛋白表达均降低(均 P<0.001)。 结论:预测了雷公藤治疗肾癌的靶点及信号通路,为进一步研究其保护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av-1与PTEN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在高氧肺损伤中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通过测定BEAS-2B细胞及C57BL/6小鼠肺组织中高氧对小窝蛋白-1(Cav-1)、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Caspase-3、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高氧肺损伤(HALI)中Cav-1与PTEN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高氧环境中,细胞及小鼠的Cav-1和PTEN表达均显著增高,且具有相关性,二者与促进凋亡的Caspase-3和Bax的表达呈正相关,与抑制凋亡的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引起肺组织损伤。提示在高氧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Cav-1可能通过调控PTEN介导的细胞凋亡,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