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总结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脑胶质母细胞瘤(GBM)中的研究进展.方法 以"glioblastoma、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metabolize、radiochemotherapy、targeted therapy"为英文关键词,以"胶质母细胞瘤、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代谢、放化疗、靶向治疗"为中文关键词,检索PubMed和知网数据库2005-01-01-2023-12-31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GBM中TAMs的来源与极化;(2)TAMs对GBM细胞的影响;(3)GBM微环境代谢对TAMs的影响;(4)TAMs作为GBM治疗的靶点及其对放化疗的影响.排除标准:(1)内容重复的文献;(2)研究资料不完善的文献;(3)与本文关联性较小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文献58篇.结果 TAMs分为2种不同的极化表型,既抑制肿瘤生长的M1表型和促进肿瘤生长的M2表型,M1/M2极化是一个动态可逆的过程.TAMs在GBM组织中大量存在,其中M2型TAMs占比较高.TAMs与GBM细胞相互作用、相互影响,TAMs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与侵袭,维持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TME),并导致治疗抗性,与GBM的不良预后相关;肿瘤细胞的异常代谢亦可改变微环境,影响TAMs的表型极化.TAMs是GBM 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结论 在GBM中,TAMs能促进GBM的增殖、侵袭、血管形成和免疫抑制微环境的形成,发挥促肿瘤作用.放疗或放化疗联合TAMs靶向治疗能使GBM患者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靶向TAMs的治疗策略在未来将使更多的GBM患者受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同时并发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报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合并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为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连续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年龄65岁以上,择期进行了开颅肿瘤切除术的患者资料,对围手术期同时并发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进行总结.结果 研究期间共6例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同时合并缺血性卒中及脑出血,年龄65~72岁,男性、女性各3例(50%).其中5例(83%)患者为恶性肿瘤,4例(67%)为胶质母细胞瘤;5例(83%)患者肿瘤最大径≥40 mm;5例(83%)患者合并高血压,其中2例(33%)既往有缺血性脑血管病;2例(33%)合并糖尿病.术中有2例(33%)患者发生低血压.6例(100%)患者术后首次发现的缺血性卒中为隐匿性卒中,2例(33%)患者缺血性卒中发生于脑出血前,3例(50%)患者脑出血发生在术后48h内,1例(17%)患者在血肿清除术后再次发生缺血性卒中,且为大面积脑梗死.1例(17%)患者自动出院,NIHSS评分为25分,深昏迷状态;其他患者出院时有2例(33%)NIHSS评分为1分,其余3例(50%)NIHSS评分为0分.结论 老年开颅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合并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预后欠佳,多合并高血压病史.本研究中发现的缺血性卒中多为隐匿性,提示对老年患者需注意围手术期卒中轻微或可疑症状的观察,及时诊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胶质瘤干细胞标志物Prominin-1/CD133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最常见的恶性脑肿瘤,恶性程度高、侵袭力强、易复发和预后差是其显著的特点[1].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是神经胶质瘤细胞中所包含的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亚群,其特性包括高致瘤性、自我更新的能力和对放化疗的抵抗,被认为是GBM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也被称之为胶质瘤起始细胞(glioma initiating cells,GIC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H3G34突变型弥漫型半球胶质瘤3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H3 G34突变型弥漫型半球胶质瘤(H3 G34-mutant diffuse hemisphere glioma,DHG-G34)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免疫表型、分子特征和预后.方法 复习3例DHG-G34病例资料,光镜下分析其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型,结合分子改变和随访结果评估该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结果 例1、例2位于右侧额叶,例3累及双侧额叶、左侧颞岛叶及基底核区等多个脑叶.术前影像2例额叶病变均显示皮质及交界区囊实性占位,增强扫描囊壁及实性部分强化;例3显示多个脑叶呈不规则异常信号影,强化不明显.显微镜下2例额叶病变均呈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改变,在GBM背景中可见密集分布未分化小细胞,呈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ur,PNET)改变.例3肿瘤累及多个脑叶,呈2~3级星形细胞瘤形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均阳性,但少突胶质细胞转录因子2(oligodendrocyte transcription factor 2,Olig-2)、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1/2、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alpha-thalassemia X-linked intellectual,ATRX)、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启动子(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 promoter,MGMT)和BRAF V600E均阴性.1例P53呈强阳性,2例P53表达完全缺失(无义突变);2例H3 G34R呈弥漫核强阳性,1例H3 G34V阳性.3例均行病灶切除术,例2术后未辅助放化疗,3个月后肿瘤即复发.例1和例3术后行放化疗,在术后12和17个月出现肿瘤进展.结论 DHG-G34是一种累及青少年和年轻成人大脑半球的高级别胶质瘤,具有特征性免疫表型和分子改变,患者预后差,但优于IDH野生型GBM和弥漫性中线胶质瘤(H3K27变异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囊泡胺转运蛋白1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囊泡胺转运蛋白1(VAT1)的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GBM)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中135例GBM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转录组数据。采用CIBERSORT反卷积算法分析135例肿瘤组织中不同免疫细胞的占比。根据VAT1基因表达量的中位数分为高表达组(基因表达量大于或等于中位数; n=68)和低表达组(基因表达量小于中位数; n=67)。对两组间的差异基因进行基因富集分析(GSEA)。随机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肿瘤切除术治疗的9例GBM患者的肿瘤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VAT1、p65及CD80蛋白表达情况,并采用半定量方法判断蛋白染色结果。 结果: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VAT1低表达组比较,VAT1高表达组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和活化自然杀伤细胞占比均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9和 P=0.045)。GSEA分析结果显示,与VAT1高表达呈正相关的基因功能主要富集在免疫系统过程、免疫反应调节和炎性反应(均 P<0.001),且VAT1高表达与核因子κB(NF-κB)抑制物(IκB)激酶/NF-κB信号的调控和IκB激酶/NF-κB信号的正向调控密切相关(均 P=0.001)。随着VAT1表达量的升高,多种NF-κB信号通路特异性基因表达呈正相关趋势(均 P<0.001)。9例GBM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65蛋白和CD80蛋白均与VAT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r值分别为0.92和0.93,均 P=0.004)。 结论:初步研究发现,GBM患者中VAT1高表达可能会影响肿瘤免疫反应,并可能通过调控NF-κB信号通路影响肿瘤免疫细胞的浸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脑胶质瘤术中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初步探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在脑胶质瘤术中病理学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术中冰冻病理标本。共采集29例标本,包括24例胶质母细胞瘤[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4级],5例正常脑组织(系肿瘤周围组织,经病理学检测证实)。对每例标本进行多点采集拉曼光谱,并提取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与瘤周正常脑组织的主要差异光谱,先使用主成分分析技术确定主要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训练诊断模型。计算主成分谱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以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29例标本共采集101条基于532 nm绿激光的拉曼散射光谱,其中病理学诊断为WHO 4级的肿瘤组织55条,正常脑组织46条。采集的光谱在1 168 cm -1、1 640 cm -1和2 860 cm -1处均出现了较强的共振拉曼峰,在仅使用支持向量机分类的情况下,得到了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80.4%、准确率为90.1%及曲线下面积为0.875的诊断模型。其中主成分因子(PC)1和PC2作为主成分分类器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95.7%、准确率为93.1%、曲线下面积为0.942;PC1、PC2和PC3作为主成分分类器的灵敏度为96.4%、特异度95.7%、准确率为96.0%、曲线下面积为0.984。 结论: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可较好地区分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有望作为一种术中快速诊断技术用于指导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八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特征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上皮样胶质母细胞瘤(epithelioid glioblastoma,eGBM)患者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特征,并定量分析其表观弥散系数(ADC)、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8例eGBM患者的MRI图像,观察病灶的部位、边缘、信号、瘤周水肿、邻近脑膜侵犯及强化特点,并分析其ADC、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胆碱/N-乙酰天冬氨酸(NAA)的变化特点。结果:8例患者中肿瘤位于颞叶者3例,额叶3例,顶叶2例。6例病灶边界较清楚,2例边界不清。5例病变位置表浅,3例位于深部白质。3例病变内明显囊变,4例病变内可见坏死,1例无囊变坏死。1例病变周围无水肿,5例呈重度水肿,2例呈中度水肿。4例病变邻近脑膜受累,1例室管膜受累。2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软脑膜播散转移。8例eGBM患者肿瘤实质的平均ADC值为7.15×10 -4 mm 2/s,较对侧降低17.6%。MRS显示2例患者病变内胆碱/NAA分别为5.27、0.81。PWI显示2例患者病灶rCBV分别为3.51、3.32 ml/100 g,分别较对侧增高36%、29%;rCB F值分别为31.5、82.1 ml·100 g -1·min -1,分别较对侧增加49%、203%。 结论:eGBM具有发病部位表浅,易囊变,但囊壁不光整且厚薄不均,肿块边界清楚,邻近脑膜易受累并出现脑膜尾征,容易发生脑脊液播散转移等特点。ADC值、PWI及MRS可为肿瘤的术前分级提供一定的定量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BICD1基因促进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多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空间转录组、单细胞转录组和RNA转录组测序数据探讨BICD1基因促进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方法:基于空间转录组公共数据集分析BICD1基因在正常脑组织(样本"248_C")和胶质母细胞瘤组织(样本"275_T")中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R语言软件包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中单细胞测序数据(来源于14例患者的6 148个细胞),明确BICD1基因在胶质瘤不同细胞类型中的表达差异。基于CGGA数据库中693例脑胶质瘤患者的RNA测序数据,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基因本体论分析BICD1基因相关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BICD1基因在正常脑组织中表达广泛,在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特异性地表达于肿瘤干细胞与肿瘤细胞的分界处。根据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的细胞分群分析表明,BICD1基因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中高表达。在Neftel分型中,BICD1基因高表达细胞主要分布在星形胶质细胞样细胞群和神经前体样细胞群中。BICD1基因表达水平相关差异基因的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BICD1基因高表达与细胞衰老( P=0.003)、癌症中的蛋白聚糖( P=0.004)等癌症相关生物学功能的聚集相关,与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节( P=0.010)等胞内运输过程的功能聚集相关;BICD1基因低表达与核糖体相关功能( P<0.001)及氧化磷酸化( P<0.001)等生物学过程的聚集相关。BICD1基因表达水平相关差异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聚类分析显示,与BICD1基因表达水平相关性较强的生物学功能有细胞质翻译( P<0.001)、核糖体亚单位装配( P=0.001)、染色体分离调控( P=0.004)及染色体分离( P=0.004)等。BICD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多泛素修饰依赖性蛋白结合( P=0.046)、泛素-泛素连接酶活性( P=0.033)、蛋白质解聚负调控( P=0.010)、单泛素化蛋白质去泛素化( P=0.026)、肌动蛋白丝加帽( P=0.007)、肌动蛋白丝解聚( P=0.013)等生物学过程相关。 结论:BICD1蛋白可能在脑胶质瘤前体肿瘤细胞中参与蛋白泛素化降解及细胞骨架相关的胞内运输,调控细胞衰老和细胞分裂等生物学过程,在这些细胞的恶性转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初发胶质母细胞瘤扩大切除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初发胶质母细胞瘤扩大切除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河南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初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根据患者术前1周内、术后24 h内MRI T1增强序列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影像获得术前强化肿瘤体积、强化肿瘤残余体积和FLAIR序列的肿瘤体积、FLAIR序列的肿瘤残余体积,计算肿瘤切除程度。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OS)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强化肿瘤全切除组和未全切除组、FLAIR序列的肿瘤全切除组和未全切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28例,强化肿瘤全切71例(55.5%),其中FLAIR序列的肿瘤全切17例(13.3%)。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强化肿瘤残余体积、FLAIR序列的肿瘤残余体积、FLAIR序列的肿瘤切除程度是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强化肿瘤全切除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强化肿瘤未全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强化肿瘤全切除患者中,FLAIR序列的肿瘤全切除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FLAIR序列的肿瘤未全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MRI FLAIR序列显示的肿瘤残余是影响OS的一个重要因素,初发胶质母细胞瘤的扩大切除是必要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铁死亡:胶质母细胞瘤治疗的潜在方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临床上常见且预后极差的胶质瘤类型,具有复杂的耐药机制,死亡率高,生存期短,侵袭性和复发是目前治疗的主要障碍。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大量脂质过氧化相关的调节性细胞死亡,与各种类型肿瘤的发展和治疗反应相关。癌细胞依靠其强大的抗氧化能力来避免铁死亡,因此,探索铁死亡可能是预防肿瘤增殖和侵袭的有效策略。文章主要对铁死亡在GBM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铁死亡作为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