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肠癌中Hsp90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潜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免疫组化法分析结肠癌中Hsp90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关系;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敲除Hsp90AA1前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Hsp90AA1在结肠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其表达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Hsp90AA1表达与CD4+T细胞(Th2)、CD8+T细胞、髓样抑制细胞、Tregs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M1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正相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结肠癌组织中Hsp90α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Hsp90α表达与患者性别、肿瘤大小、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神经侵犯、远处转移等无关(P>0.05),与结肠癌患者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Hsp90α高表达是影响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细胞实验结果显示,敲除Hsp90AA1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及增殖能力.结论 Hsp90α在结肠癌中高表达,可能是结肠癌预后不良的潜在分子学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白藜芦醇减轻同型半胱氨酸引起的巨噬细胞免疫应答和增殖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在同型半胱氨酸(Hcy)引起巨噬细胞免疫应答和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将小鼠ANA-1细胞分为对照组(常规培养)、模型组(100 μmol·L-1Hcy)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在模型组基础上分别加25、50和100 μmol·L-1 白藜芦醇)以及 Hcy+Ad-SIRT1 组(100 μmol·L-1 Hcy+Ad-SIRT1)、Hcy+si-FOX01 组(100 μmol·L-1 Hcy+si-FOXO1)、Hcy+Res-L+Ad-SIRT1+si-FOXO1组(100 μmol·L-1 Hcy+25 μmol·L-1 白藜芦醇+转染Ad-SIRT1+si-FOXO1).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1)和叉头蛋白01(FOX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实验组450 nm光密度值分别为0.25±0.02、0.36±0.02、0.33±0.01、0.30±0.02和0.29±0.01,模型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显著增加,低、中、高剂量实验组细胞增殖较模型组均显著减少(均P<0.05);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IL-6分别为(394.04±20.06)、(614.23±21.09)和(501.53±16.52)pg·mL-1,TNF-α 分别为(516.54±18.96)、(717.22±24.81)和(632.74±19.11)pg·mL-1,SIRT1 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 1.00±0.05、0.57±0.05和0.77±0.04,FOXO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5、2.31±0.18和1.58±0.11,低剂量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低剂量实验组、Hcy+Ad-SIRT1组及Hcy+si-FOX01组细胞培养液上清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实验组共转染Ad-SIRT1和si-FOXO1后,细胞培养液上清液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Ad-SIRT 1组和si-FOXO1组(均P<0.05).结论 白藜芦醇能够减轻Hcy引起的巨噬细胞免疫应答和增殖,其机制与SIRT1/FOXO1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转录因子PU.1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和功能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PU.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征,分析PU.1与病人预后、肿瘤血管生成间的关系,为探索靶向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以治疗脑胶质瘤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收集4例非肿瘤人脑组织样本和2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样本,其中WHO-Ⅱ级6例、WHO-Ⅲ级8例、WHO-Ⅳ级9例.对组织进行染色,观察PU.1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特征性分子Iba1的共定位情况,分析40倍视野下PU.1阳性细胞数量与胶质瘤病理分级、血管内皮细胞数量的关系.分析TCGA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编码PU.1的基因SPI1的转录水平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编码Iba1的基因AIF1的转录水平及病人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PU.1表达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非肿瘤组织每个视野中PU.1阳性细胞平均数量为(1.79±0.30)个,WHO-Ⅱ级脑胶质瘤为(18.56±2.01)个,WHO-Ⅲ级脑胶质瘤为(25.35±3.98)个,WHO-Ⅳ级脑胶质瘤为(31.40±2.74)个.PU.1阳性细胞多组CD31阳性细胞数量平均为(50.36±5.92)个,PU.1阳性细胞少组CD31阳性细胞数量平均为(33.29±3.73)个.对TCGA人脑胶质瘤数据库分析发现SPI1的转录水平与AIF1的转录水平线性相关,SPI1在WHO-Ⅳ级脑胶质瘤中的转录水平高于WHO-Ⅱ级和WHO-Ⅲ级脑胶质瘤,SPI1的转录水平与脑胶质瘤病人的预后有关,SPI1转录水平高的脑胶质瘤病人预后差.结论:PU.1是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特征性转录因子,PU.1的表达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相关,PU.1是潜在的预测脑胶质瘤病人预后的指标,PU.1可能具有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促进脑胶质瘤血管生成的作用,进一步探索PU.1在脑胶质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将为发展脑肿瘤的创新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祛浊化瘀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祛浊化瘀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TCMSP、GeneCards、DisGeNET、MalaCards、DAVID6.7等数据库,筛选出祛浊化瘀方的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通过GEO数据库获得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小鼠基因数据,筛选样本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以及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共同的差异基因.分析痛风性关节炎组与正常组当中免疫细胞浸润情况,比较差异相关性.与网络药理学信号通路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综合得到的结果以确定作用靶点,并通过动物实验验证.结果 网络药理学发现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与痛风性关节炎相关密切的核心靶点.基于GEO数据库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白细胞迁移、趋化,产生细胞因子、中性粒细胞迁移在内的多个生物过程,经由NF-κB路径的TNF-α信号通路等多个炎症信号通路参与痛风性关节炎,与网络药理学所得结果基本一致.通过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固有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是主要的参与痛风性关节炎炎症反应的免疫细胞类型.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祛浊化瘀方能够降低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组织局部IL-1β、TNF-α、IL-6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的形成.结论 祛浊化瘀方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抑制炎症反应防治痛风性关节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CGRP、Msr1与肺功能、血气指标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巨噬细胞清除受体1(Msr1)表达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AECOPD患者47例,作为AECOPD组,病情稳定患者67例作为COPD稳定组.收集整理患者性别、体重指数(BMI)、年龄、吸烟史、白细胞计数(WBC)、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及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基本资料,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14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GRP、Msr1水平;分析AECOPD患者血清中CGRP、Msr1表达水平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GRP、Msr1表达水平对AECOPD的诊断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ECOP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AECOPD组吸烟史比例、WBC、PaCO2水平均高于COPD稳定组及对照组,PaO2、FEV1/FVC及FEV1%pred水平均低于COPD稳定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OPD稳定组、AECOPD组血清CGRP、Msr1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患者血清CGRP、Msr1 表达水平均与吸烟史、WBC及PaCO2 呈正相关(P<0.05),与 PaO2、FEV1/FVC、FEV1%pred呈负相关(P<0.05);CGRP、Msr1二者联合诊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7(95%CI:0.863~0.967),明显高于二者单独诊断(Z联合诊断vs.CGRP=2.417、P=0.016;Z联合诊断vs.Msr1=2.384、P=0.017);吸烟史、CGRP、Msr1是COPD患者发生AECOPD的危险因素(P<0.05),FEV1/FVC及FEV1%pred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 CGRP、Msr1水平在AECOPD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二者均与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指标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AECOPD具有一定的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结直肠癌小鼠肠道菌群变化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宏基因测序分析结直肠癌小鼠肠道菌群变化与巨噬细胞极化的相关性.方法:将3周龄APCmin/+小鼠和野生型C57/6J小鼠分成结直肠癌组(CRC组,n=8)和正常对照组(NC组,n=7),高脂饮食喂养8周收集粪便宏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肿瘤组织M2巨噬细胞极化.结果:HE病理显示CRC组小鼠造模成功,肿瘤数量显著多于NC组(P<0.05).α多样性显示CRC组菌群多样性高于NC组,菌群丰富度无显著差异;β多样性显示两组间菌群明显分离.Venn图显示两组间共有物种1620种,NC组和CRC组特有物种分别为109、191种,门水平上两组间以厚壁菌门(74.04%vs 87.56%)和拟杆菌门(20.33%vs 6.42%)为主;种水平 Metastats 分析显示艰难梭菌(Clostridioides difficile_A)、弗雷特肯氏菌(Duncaniella freteri)、粪副拟杆菌(Parabacteroides merdae)、内脏拟杆菌(Odoribacter splanchnicus)在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KEGG功能分析显示CRC组核糖体、糖酵解及糖原生成、氧化磷酸化等通路显著富集;NC组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感染、胆固醇代谢通路显著富集;IHC分析显示CRC组M2巨噬细胞CD206含量高于NC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RC组内脏拟杆菌丰度与CD206呈正相关(r=0.7799).结论:CRC小鼠肠道菌群发生显著变化并存在功能差异,不同差异菌群与巨噬细胞极化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血清25(OH)D、MCP-1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MCP-1)与甲状腺功能正常桥本甲状腺炎(HT)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以期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HT患者发生MCI提供辅助预测指标.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167例为HT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志愿者87例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发生MCI将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分为MCI组(n=71)和非MCI组(n=9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25(OH)D、MCP-1水平.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MCI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25(OH)D、MCP-1水平对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MCI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T组血清25(OH)D水平降低,MCP-1水平升高(P<0.05).167例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MCI发生率为42.51%(71/1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升高、MCP-1升高为影响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MC1的独立危险因素,25(OH)D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D联合MCP-1预测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MCI的曲线下面积为0.892,大于血清25(OH)D、MCP-1单独预测的0.785、0.770.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和MCP-1水平升高与MCI发生密切相关,血清25(OH)D、MCP-1联合预测甲状腺功能正常HT患者MCI的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SSBP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研究SSBP1 基因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SSBP1 基因表达量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基于TCGA数据库提取 374 例HCC组织及 50 例正常肝组织中SSBP1 基因表达量数据、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资料,利用R 4.1.2 分析SSBP1 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通过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数据库和R 4.1.2 联合分析SSBP1 在HCC各临床病理分期间的表达差异,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SSBP1 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通过R软件pROC程序包制作ROC生存曲线评估SSBP1 表达量对HCC的诊断效果.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表明,无论是配对样本还是非配对样本,SSBP1 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肝组织(P均<0.001),且表达水平与性别和M分期有关(P均<0.05),与年龄、T分期、AJCC分期等无关(P均>0.05).进一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SSBP1 高表达是影响HCC患者总生存期(OS)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13,P=0.016).免疫细胞浸润分析发现,HCC组织中SSBP1 表达与幼稚B细胞浸润水平呈负相关,而与记忆B细胞和巨噬细胞呈正相关(|r|>0.2,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SBP1 mRNA表达水平对HC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均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AUC>0.50).结论 SSBP1 mRNA在HCC中的表达增高,且高表达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SSBP1 对HCC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可成为HCC患者预后判断一种潜在的分子标志物以及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miR-146a和miR-181a及MIF诊断幽门螺杆菌相关胃黏膜炎症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究微小RNA(miR)-146a、miR-181a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幽门螺杆菌(Hp)相关胃黏膜炎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1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08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组,根据是否发生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142例和Hp阴性组66例,并选取同期21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检测miR-146a、miR-181a和MIF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146a、miR-181a和MIF对Hp相关胃黏膜炎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miR-146a、miR-181a和MIF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高于Hp阴性组(P<0.05);Hp阳性组上述指标mRNA相对表达量与胃痛、反酸、烧心、Hp感染史、饮食习惯、发病部位有关(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iR-146a、miR-181a和MIF联合检测诊断Hp相关胃黏膜炎症的临床价值较高,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8、88.70%和75.80%.结论 miR-146a、miR-181a和MIF在慢性胃炎及Hp相关胃黏膜炎症中呈现高表达,其在Hp相关胃黏膜炎症中高表达与多种因素有关,三者联合检测对Hp相关胃黏膜炎症的诊断价值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结核分枝杆菌PE22/PPE36融合蛋白对耻垢分枝杆菌表型及巨噬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 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PE/PPE家族重组融合蛋白PE22/PPE36异源表达于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smegmatis,Ms)后,探讨其对Ms表型及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在Mtb感染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原核表达获取融合蛋白PE22/PPE36,纯化后免疫6~8周龄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电击法构建重组菌Ms_PE22/PPE36及Ms_vec,并用所制备的多克隆抗体验证重组融合蛋白在Ms中的表达.将重组菌接种于2×YT培养基中观察其菌落形态及生长曲线;点板法及菌落计数法检测重组菌在H2O2、SDS、溶菌酶、NaNO2、低pH、饥饿等压力条件下的存活情况,以分析PE22/PPE36融合蛋白对Ms表型的影响;重组菌侵染巨噬细胞ANA-1及RAW 264.7后,流式细胞术检测ANA-1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ANA-1细胞TNF-α及IL-6分泌量,Griess法检测ANA-1及RAW 264.7细胞NO分泌量并用通道抑制剂检测所涉及的通路,菌落计数法检测重组菌在ANA-1及RAW 264.7细胞内的存活情况.结果 与Ms_vec组相比,Ms_PE22/PPE36的菌落形态、生物膜形成及在溶菌酶、NaNO2、低pH等压力条件下的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菌酶:t3 h=0.082,t6h=0.174,t9h=0.355;NaNO2:t3h=0.950,t6h=1.274;低 pH:t3h=1.869,t6h=1.119,t9h=0.091;均P>0.05);在 H2O2、SDS 压力条件下存活率明显降低(H2O2:t6h=4.35,t8h=4.80;SDS:t4h=10.43,t6h=2.793;均 P<0.05);而稳定期生长速率及在饥饿压力条件下的存活率明显增高(生长速率:t30h=5.39,t36h=2.55,t42h=3.48;饥饿:t=3.323;均P<0.05);与Ms_vec感染组相比,Ms_PE22/PPE36组ANA-1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及TNF-a分泌量明显增加(早期凋亡:F=4.765;TNF-α:t24h=26.642,t48h=7.634;均 P<0.05),IL-6 分泌量明显减少(t24 h=5.888,t48h=3.001;均 P<0.05),ANA-1 及 RAW264.7 细胞 NO 分泌量明显增加(ANA-1:F12h=163.267,F24h=111.530,F48h=500.328;RAW 264.7:F12h=133.202,F24 h=718.436,F48h=1 434.9;均 P<0.05),且可被通道抑制剂 Bay 11-7082、U0126 及 SB203580 明显抑制(ANA-1:tNF-κB=32.074;tERK=11.679;tp38=16.840;RAW 264.7:t NF-κB=119.112;均 P<0.001);与 Ms_vec 相比,Ms_PE22/PPE36在ANA-1细胞内的存活率无明显变化(t48 h=0.327,t72 h=1.9 3 3,均P>0.05),在RAW 264.7细胞内的存活率明显降低(t48h=5.509,t72h=5.417;均P<0.05).结论 重组融合蛋白PE22/PPE36可改变Ms的表型并调控巨噬细胞的免疫应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