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巨块型子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Ⅲ期巨块型子宫颈癌的近期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84例巨块型子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对照组采用溶剂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比较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1个月时部分缓解(PR)率分别为92.9%(39/42)、35.7%(1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9.867, P<0.01)。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59.5%(25/42)、38.1%(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859, P=0.049)。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33.3%(14/42),低于对照组的54.8%(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913, P=0.048);两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奈达铂同步放疗治疗Ⅲ期巨块型子宫颈癌的近期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联合贝伐珠单抗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巨块型宫颈癌的初步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初步观察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在局部晚期巨块型宫颈癌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联合贝伐珠单抗新辅助化疗的24例局部晚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前瞻性随机对照的Ⅱ期临床研究(ChiCTR-TRC-11001832)的30例新辅助化疗患者作为对照组。 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 log- rank检验差异。 结果:新辅助化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肿瘤体积分别为(1.64±23.15) cm 3与(12.83±15.08) cm 3( P=0.037),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45.8%与13.3%( P=0.004);后装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肿瘤体积分别为(0±1.5) cm 3与(1.00±10.63) cm 3( P=0.022),CR率分别为70%与50%( P=0.009)。中位随访24.6(9.3~101.7)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96%与90%、71%( P=0.110),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96%与97%、89%( P=0.51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6%、88%与83%、80%( P=0.29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可接受。 结论:联合贝伐珠单抗的新辅助化疗可明显缩小肿瘤体积、提高肿瘤CR率,不良反应可耐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早期宫颈癌局部巨块型患者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的并发症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总结分析早期宫颈癌局部巨块型患者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探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方法.方法 收集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 1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早期宫颈癌病例(Ⅰ A2-ⅡA期)资料,筛选出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者共258例,分为观察组(局部巨块组)和对照组(常规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先期化疗对局部巨块型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情况.结果 观察组(Ⅰ B2/Ⅱ1 A2期)93例发生并发症26例(27.9%),高于对照组(Ⅰ A2/Ⅰ B1/ⅡA1期)165例中的28例(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膀胱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5例vs 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局部巨块型早期宫颈癌患者,先期化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例(15.8%),低于单纯手术组的20例(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先期化疗组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低于单纯手术组(0例vs 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巨块型(Ⅰ B2/ⅡA2期)早期宫颈癌患者行阴式广泛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先期化疗能够缩小病灶体积,减少病灶充血,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诊断为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资料,同期收治的30 例直接手术的 ⅠB1~ⅡA1 期患者设为单纯手术组做对照,观察化疗前后宫颈癌肿瘤体积的变化、宫旁浸润改善等情况及化疗毒副反应.分析影响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术后病理中盆腔淋巴结转移,宫颈深肌层浸润、宫旁浸润及阴道切缘阳性、脉管癌栓等情况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 总有效率为86.7% ,不同 FIGO 分期、病理学分级等的宫颈癌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宫颈癌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80% ,恶心、呕吐发生率为96.67% ,脱发发生率为66.67% ,Ⅲ、Ⅳ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0,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特意模块等生存质量无明显下降(P>0.05).新辅助化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单纯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降低了巨大肿瘤患者手术难度,使大部分ⅠB2~ⅡA2期患者获得了宝贵的手术治疗的机会;新辅助化疗使 ⅠB2-ⅡA2患者通过手术保留了卵巢功能,新辅助化疗无明显的化疗毒副反应,对患者生存质量及后续手术治疗影响小,新辅助化疗中鳞癌的治疗效果优于腺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质金属蛋白酶12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由巨噬细胞所产生,能够降解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如Ⅳ型胶原、硫酸软骨素、层粘连蛋白及纤溶酶原等.人类的MMP-12不仅能促进鼻咽癌、结直肠癌、食管腺癌、子宫颈癌等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还可以抑制胃癌等肿瘤细胞的生长,降低转移率.MMP-12参与许多肺部疾病的病理过程,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和肺部感染等.MMP-12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和不稳定性相关,同时有研究认为它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冠心病的病理过程,具体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局部晚期宫颈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宫颈癌作为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其中80%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2014年的一项流行病学数据[1]表明,我国城市及农村的宫颈癌发病率仍呈逐年增高的趋势,究其原因不排除因为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PV-DNA检测的普及使得发现率增高.根据2017年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2],宫颈癌年轻化趋势并不如既往报道明显.宫颈癌的发病人群仍然以50 ~ 55岁妇女为主,而半数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是局部晚期宫颈癌.局部晚期宫颈癌是指局部肿瘤直径≥4 cm的早期宫颈癌,即IB2期及IIA期的巨块型宫颈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65例宫颈癌相关治疗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不同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365例,根据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宫颈癌ⅡA期(巨块型)和宫颈癌ⅡB早期患者,经济条件许可的均采用经股动脉新辅助化疗,宫颈癌ⅡA期以下的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结果 收治的365例患者中有151例采用经股动脉新辅助化疗,该部分患者中有手术机会的有95例,占62.91%;卵巢移位者31例,占手术患者的14.83%.结论 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应个体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Ⅰb2和Ⅱa2期宫颈癌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在欠发达地区医院治疗Ⅰb2和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住院30例Ⅰb2和Ⅱa2期宫颈鳞癌患者,分为:术前新辅助化疗组(A):13例,术前采用PF方案静脉化疗(顺铂DDP 60 mg/m2d1;5-氟尿嘧啶5-FU 1 000 mg/m2,d1-4,化疗间隔为21 d),病灶缩小到直径4 cm以下后行宫颈癌根治术;直接手术组(B):17例.评估NAC的疗效,并对比2组的手术出血、并发症及肿瘤复发等情况.结果 A组13例NAC患者接受(1.69±0.48)程PF化疗,其中4例1程化疗,9例2程化疗;化疗后的肿瘤直径与化疗前相比明显缩小,P=0.001.NA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直接手术组[(715±276) mLvs (1547±1207) mL,P=0.013];NAC组术中输注红细胞量[(0.99±2.07) Uvs (1.67±2.97)U,P<0.001].和血浆量[(176±362)mLvs (285±489) mL,P<0.001]均显著少于直接手术组.2组间输尿管损伤、尿潴留及淋巴囊肿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5例出现阴道残端复发(A组1例,B组4例),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患者均未遵医嘱接受放化疗.结论 术前新辅助化疗可缩小巨块型宫颈癌的病灶,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安全、经济,特别适合在欠发达地区医院推广,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后应补充放化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中国宫颈癌真实世界研究临床大数据看宫颈癌术前化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3/8/6
自1982年Fre[1]首先将PVB(顺铂+长春新碱+博来霉素)方案化疗用于宫颈癌术前治疗并提出宫颈癌术前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的概念以来,NACT后手术被认为是一种缩小病灶、“降低”分期、提高手术切除率的方法,在临床上已有30余年的应用历史,已成为巨块型宫颈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历年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并未将其作为一种推荐的治疗方式,而且目前的各项研究结果中关于术前NACT疗效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在部分亚洲和欧洲国家,NACT仍被广泛应用.然而遗憾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尚缺乏详细的大宗病例报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巨块型宫颈癌肿瘤中心前程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止血效果的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肿瘤中心前程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治疗巨块型宫颈癌大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1例伴有阴道大出血的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前程(前3次)给予肿瘤中心(宫颈大肿块边界内收2 cm的范围)同步加量放疗15 Gy分3次后给予常规分割剂量(2 Gy/次),肿瘤周边和盆腔全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剂量46 Gy分23次.同步化疗采用顺铂25 mg/m2每周方案.外照射结束后给予腔内放疗20 Gy/4次.结果 首程大剂量放疗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较前减少50%,1周内阴道出血渐止,止血率100%.结论 采用肿瘤中心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是巨块型宫颈癌阴道大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
宫癌肿瘤/同步加量调强放射疗法 大出血 止血 Cervical neoplasm/simultaneous integrated boos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