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平衡及步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Parkinson's disease,PD)平衡及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2例PD患者,使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平衡组及观察组各24例.3组患者均予以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平衡组在常规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视觉反馈平衡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及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的基础上加用rTMS.3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Pro-Kin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系统参数[运动轨迹长度(睁闭眼)、运动椭圆面积(睁闭眼)]评价平衡功能;采用Tinetti量表及数字化跑台参数(步长、步频、步长变异系数)评价步态功能;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Ⅲ,UPDRSⅢ)评价总体日常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组内BBS评分,运动轨迹长度(睁闭眼)、运动椭圆面积(睁闭眼)、Tinetti评分、步长、步长变异系数以及UPDRSⅢ评分较治疗前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平衡组各项指标评分较常规组均有改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评分均显著优于平衡组及常规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组内及组间步频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视觉反馈平衡训练的方案较之单一的训练模式对改善PD患者的平衡及步态有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病变的半定量评估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磁共振成像上脑白质病变(WML)的特点及其与临床表征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应用T2WI-FLAIR序列,通过Fazekas和Scheltens视觉量表对87例PD患者的WML进行评估,将其分为早期组(H-Y分级1.0~2.0期)47例和中晚期组(H-Y分级2.5~4.0期)40例、非抑郁组71例和抑郁组16例、非焦虑组62例和焦虑组25例,运用有序分类Logistic回归对WML与性别、年龄等危险因素及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PD早期组患者比较,中晚期组患者脑叶白质病变增多( P<0.05),以枕叶明显( P<0.05)。PD抑郁/焦虑组和非抑郁/焦虑组患者W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Scheltens量表中,PD患者脑室旁( OR=1.13, P<0.01)、脑叶( OR=1.10, P<0.01)及基底节区( OR=1.15, P<0.01)WML与年龄相关,脑室旁WML与MMSE评分相关( OR=0.68, P<0.01),以枕角( OR=0.60, P<0.01)及侧脑室旁( OR=0.68, P<0.05)更为显著,颞叶WML与MMSE评分亦相关( OR=0.68, P<0.05);脑叶WML与H-Y分级相关( OR=2.10, P<0.05),以枕叶更为显著( OR=3.33, P<0.05);顶叶WML与HAMD评分相关( OR=1.13, P<0.05);基底节区WML与糖尿病相关( OR=6.34, P<0.05),以壳核更为显著( OR=6.86, P<0.01)。在Fazekas量表中,脑室旁( OR=1.16, P<0.01)和深部WML( OR=1.13, P<0.01)均与年龄相关,且脑室旁WML与MMSE评分( OR=0.65, P<0.01)相关。PD患者WML评分与性别、高血压、冠心病、血脂异常、UPDRS-Ⅲ及HAMA评分无关。 结论:PD患者存在WML,且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疾病严重程度、抑郁症状及认知功能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影响的单中心5年随访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行双侧STN-DBS治疗的80例PD患者术后5年的临床资料。术前及术后6个月,1、2、3、4、5年时分别采用药物关期状态下的统一PD评定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39项PD生活质量问卷(PDQ-39)、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估,并计算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LEDD)。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各项评分和LEDD的变化,并且分析运动症状(UPDRS-Ⅲ评分)、生活质量(PDQ-39评分)的改善情况与MMSE、MoCA、HAMA、HAMD评分改善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6个月,1、2、3、4、5年时的UPDRS-Ⅲ评分(药物关期状态)、LEDD、PDQ-39评分、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降低,MoC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1、2、3、4年的MMSE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术后5年的MMSE评分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在术后1、3、5年的MMSE评分改善率与对应时间点的PDQ-39评分改善率呈正相关关系(术后1年: rs=0.26, P=0.026;术后3年: rs=0.23, P=0.043;术后5年: rs=0.35, P=0.002);术后5年的MoCA评分改善率与对应时间点的PDQ-39评分改善率呈正相关关系( rs=0.28, P=0.014)。患者术后1、3、5年的MMSE、MoCA、HAMA、HAMD评分改善率与对应时间点的UPDRS-Ⅲ评分改善率均无明显相关性(均 P>0.05)。 结论:双侧STN-DBS对PD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总体认知功能的改善长期有效,且PD患者总体认知功能的改善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巴胺转运体显像预测帕金森病剂末现象发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初期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不同亚区多巴胺转运体(DAT)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或住院的57例帕金森病患者,基线完成 11C-2β-羧甲氧基-3β-(4-氟苯基)托烷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所有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至少接受12个月多巴胺能药物治疗。记录患者开始接受多巴胺能药物治疗和剂末现象出现的时间。在校正临床相关因素后,通过Cox比例危险模型评估纹状体不同亚区DAT摄取值及相关参数对剂末现象发生的预测价值。 结果:随访中位时间为23个月,完成随访的55例帕金森病患者中有10例出现剂末现象(18.18%)。与未发生剂末现象的帕金森病患者相比,发生剂末现象的患者基线尾状核、前壳核DAT摄取值明显降低(分别为0.66±0.52与1.08±0.42, t=2.76, P=0.008;0.66±0.20与0.87±0.28, t=2.27, P=0.027),以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及前后壳核更明显。多因素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对性别、年龄、病程、基线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第三部分评分和左旋多巴等效剂量增加值( ?LED)因素校正后,症状轻侧同侧尾状核DAT摄取值降低( HR=0.20,95% CI 0.07~0.63, P=0.006),症状轻侧对侧尾状核( HR=0.28,95% CI 0.11~0.69, P=0.006)和后壳核DAT摄取值降低( HR=0.08,95% CI 0.01~0.64, P=0.018),壳核/尾状核DAT摄取值比值增大( HR=2.33,95% CI 1.02~5.33, P=0.045)是发生剂末现象的预测因子。 结论:剂末现象可能与纹状体多巴胺受损有关,在壳核多巴胺缺失的基础上,早期双侧尾状核受损是帕金森病患者剂末现象发生的重要预测因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MRI微结构和灌注参数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MRI微结构和灌注参数与帕金森病(PD)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2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2例、女性40例,年龄(61.91±8.41)岁,根据患者是否患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分为PD-MCI组( n=33)和对照组( n=29),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MoCA)量表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各向异性指数(FA)反映脑组织的微结构,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成像检查患者相对脑血流量(rCBF)的变化。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ADC、FA、rCBF与MoCA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ADC、FA、rCBF对PD患者认知功能的预测能力。 结果:PD-MCI组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20.79±0.51)低于对照组(27.99±0.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449, P<0.001)。PD-MCI组患者黑质感兴趣区(ROI)、尾状核ROI、丘脑ROI、海马体ROI的ADC(0.914±0.079,0.802±0.035,0.793±0.042,0.745±0.041)、rCBF(0.753±0.051,0.774±0.078,0.869± 0.054,0.836±0.06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0.716±0.068,0.671±0.044,0.675±0.034,0.641±0.047;0.611±0.048,0.605±0.081,0.732±0.059,0.721±0.046),而FA(0.356±0.047,0.341±0.022,0.324± 0.039,0.317±0.027)均低于对照组患者(0.497±0.068,0.431±0.046,0.445±0.051,0.437±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13.326~13.044,均 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黑质ROI、尾状核ROI、丘脑ROI、海马体ROI的ADC、rCBF与MoCA量表评分呈负相关,而FA与MoCA量表评分呈正相关( r=-0.856~0.847,均 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黑质ROI的ADC、FA、rCBF预测PD患者认知功能的AUC分别为0.979(95% CI:0.953~1.000)、0.963(95% CI:0.919~1.000)、0.977(95% CI:0.946~1.000)(均 P<0.05);尾状核ROI的ADC、FA、rCBF的AUC分别为0.993(95% CI:0.977~1.000)、0.965(95% CI:0.920~1.000)、0.964(95% CI:0.927~1.000)(均 P<0.05);丘脑ROI的ADC、FA、rCBF的AUC分别为0.997(95% CI:0.989~1.000)、0.973(95% CI:0.941~1.000)、0.975(95% CI:0.945~1.000)(均 P<0.05);海马体ROI的ADC、FA、rCBF的AUC分别为0.970(95% CI:0.933~1.000)、0.995(95% CI:0.985~1.000)、0.917(95% CI:0.845~0.989)(均 P<0.05)。 结论:MRI微结构和灌注参数与PD患者的认知功能密切相关,能够更好地预测PD患者的认知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DG PET图像结合影像组学在帕金森病与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 18F-FDG PET图像结合影像组学在原发性帕金森病(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APS)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该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至2020年8月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2个队列(训练组和测试组)共154例受试者,包括正常对照(NC)组40名[男23名、女17名,年龄(60.2±10.5)岁]、PD组40例[男、女各20例,年龄(64.7±6.3)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组40例[男、女各20例,年龄(64.1±5.9)岁]、多系统萎缩(MSA)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65.0±9.2)岁],采集所有受试者的 18F-FDG PET图像以及临床量表信息,不同组间量表评分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特征筛选;基于logistic回归分别构建二分类和三分类模型,分别计算临床量表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联合模型在PD/MSA/PSP/NC组间两两分类的ROC曲线。在2个队列中进行独立分类测试,并采用100次5折交叉验证。 结果:2个队列各组间的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评分和Hoehn-Yahr分级量表(H&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值:4.83~17.95,均 P<0.05)。每个受试者共提取2 444个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筛选后得到15个特征构建用于分类模型。在二分类实验中,3种模型在PD/MSA/PSP/NC组间两两分类的AUC分别为0.56~0.68、0.74~0.93、0.72~0.93,其中影像组学模型分类效果优于临床模型( z值:1.71~2.85,均 P<0.05)。在PD、MSA、PSP三分类实验中,影像组学模型鉴别灵敏度分别为80%、80%和77%。 结论:18F-FDG PET图像结合影像组学方法具备对PD和APS鉴别诊断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对PD患者焦虑症状的短期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STN-DB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焦虑症状及生活质量的短期影响。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中心自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行双侧STN-DBS治疗的39例PD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贝克焦虑自评量表(BAI)、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评分,于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进行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8项(PDQ-8)评分,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各节点间评分的差异,以及评分改善程度间的相关性;并进一步依据术前BAI评分将患者分为无焦虑组( n=18)、轻度焦虑组( n=10)、中度焦虑组( n=8)和重度焦虑组( n=3),以进行亚组分析。 结果:(1)39例患者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14(8,20)分、9(3,14)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6(9,27)分],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DI评分[8(6,16)分]及PDQ-8评分[3(2,6)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5(8,21)分、9(6,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较术前的改善程度与BDI评分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r s=0.722, P=0.000),也与术前BDI评分及术前PDQ-8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r s=-0.714, P=0.000; r s=-0.378, P=0.018)。(3)亚组分析显示,轻度焦虑组和中度焦虑组患者中,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轻度焦虑组、中度焦虑组与重度焦虑组患者的术后末次随访时的BAI评分较术前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无焦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双侧STN-DBS能在短期内显著改善PD患者的焦虑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提示STN参与了PD患者焦虑症状的神经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帕金森病患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与血浆神经丝轻链水平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快速眼球运动睡眠行为障碍(RBD)与血浆神经丝轻链水平(NfL)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神经内科就诊的121例PD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相关量表评分以及血浆NfL水平,根据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量表(RBDSQ)将帕金森病患者分为PD合并RBD组(PD-RBD,RBDSQ ≥6)与PD不伴RBD组(PD-NRBD,RBDSQ<6)。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浆NfL水平,比较PD-RBD和PD-NRBD组患者的运动及非运动症状、睡眠质量等。结果:PD组的血浆NfL水平高于对照组, M( Q1, Q3)分别为19.39(12.58,31.78)、14.85(9.78,22.15)ng/L( Z=-2.492, P<0.05),PD-RBD组的血浆NfL水平高于PD-NRBD组以及对照组, M( Q1, Q3)分别为25.29(19.09,34.75)ng/L、17.14(11.70,26.67)ng/L、14.85(9.78,22.15)ng/L( Z=-3.434, P<0.01),但对照组和PD-NRBD组的血浆Nf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OC)分析结果表明,血浆NfL浓度为17.86 μg/L时,可区分PD-RBD组和PD-NRBD组(曲线下面积为0.70,95% CI:0.60~0.80,灵敏度82%,特异度5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NfL水平是PD伴RBD的独立危险因素( β=0.068, OR=1.103, P=0.003)。 结论:PD-RBD患者的血浆NfL水平增高,血浆NfL或可作为PD合并RBD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量化评估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临床量表和外接设备是量化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严重程度的2种重要方式。前者以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为代表,是当前综合评估帕金森病严重程度的“金标准”;后者以传感器为依据分为电生理设备和力学传感器设备,能实现对运动症状的客观评估。目前由于外部设备参数繁多、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当前临床医生对帕金森病患者症状的评估仍主要依赖量表评分。本文拟对这2种帕金森病运动症状量化方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浆神经丝蛋白轻链在PD、多系统萎缩-帕金森亚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神经丝蛋白轻链(NfL)在PD、多系统萎缩-帕金森亚型(MSA-P)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3例MSA-P患者作为MSA-P组,40例PD患者作为PD组。选择该院同期体检的27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单分子免疫阵列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NfL浓度,比较各组受试者临床资料和血浆NfL浓度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评价PD、MSA-P患者的血浆NfL浓度与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NfL浓度对PD、MSA-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与MSA-P组比较,PD组患者的病程较长,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Ⅱ评分、自主神经症状量表(SCOPA-AUT)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MSA-P组、PD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NfL浓度依次降低[分别为(37.69±10.47) pg/mL、(17.85±4.23) pg/mL、(12.86±3.14) 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SA-P患者的血浆NfL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r=0.442, P=0.035);偏相关性分析显示MSA-P患者的血浆NfL浓度与UPDRS-Ⅰ评分、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P<0.05),与病程、Hoehn-Year分期(H-Y分期)、UPDRS-Ⅱ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左旋多巴每日等效剂量(LEDD)、SCOPA-AUT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D患者的血浆NfL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 r=0.342, P=0.031);偏相关性分析显示PD患者的血浆NfL浓度与H-Y分期、UPDRS-Ⅲ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P<0.05),与MoC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 P<0.05),与病程、UPDRS-Ⅰ评分、UPDRS-Ⅱ评分、LEDD、SCOPA-AUT评分无明显相关关系( P>0.05)。ROC分析显示血浆NfL诊断P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4(95% CI:0.712~0.920, P<0.001),血浆NfL鉴别诊断PD和MSA-P的AUC为0.980(95% CI:0.954~1.000, P<0.001),血浆NfL诊断MSA-P的AUC为0.998(95% CI:0.993~1.000, P<0.001)。 结论:MSA-P患者的血浆NfL浓度与运动症状严重程度有关,PD患者的血浆NfL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认知功能有关。血浆NfL可作为PD、MSA-P诊断和鉴别诊断的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