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AO分型34-A1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7~77岁[(51.4±11.5)岁]。23例采用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A组),27例采用钢缆环扎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和Bostman评分。观察两组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及激惹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8个月[(14.1±2.1)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9.9±1.8)周,B组为(10.3±1.4)周( P>0.05);末次随访时A组膝关节活动度为(129.2±9.7)°,优于B组的(122.3±11.0)°( P<0.05)。末次随访时A组膝关节Bostman评分为(27.6±1.8)分,B组为(26.8±1.9)分( P>0.05)。A组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B组2例在骨折愈合后随访出现克氏针退钉张力带脱落,无明显不适,未予以特殊处理。 结论:对于髌骨下极粉碎性骨折,微型钢板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较钢缆环扎联合钢丝张力带固定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膝关节活动度更好,且无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人工股骨头置换结合术中股骨距重建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有领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合术中内侧股骨距重建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28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20例;年龄为75~99岁,平均81.5岁;均由跌倒的低暴力致伤。骨折Evans-Jensen分型:Ⅲ型2例,Ⅳ型5例,Ⅴ型21例;均伴有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为-4.5~-2.5。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6 d,平均3.8 d。术中将Corail有领股骨柄和双动人工股骨头置入,股骨转子间骨折复位后应用钛缆捆绑系统或双股缠绕钢丝捆绑固定,股骨距重建通过切取头颈骨折块的远端鸟喙状部分插入股骨柄与髓腔内侧之间嵌压打紧而实现。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髋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为62 min(50~8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70 mL(110~320 mL)。28例患者术后获10~71个月(平均46个月)随访。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92分(89~96分)。术后2例患者发生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切口感染和假体深部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8分(82~96分)。结论:对于部分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有领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合术中内侧股骨距重建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掌骨基底部背侧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掌骨基底部背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20年4月,我们共收治15例掌骨基底部背侧骨折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12例。致伤原因:摔伤2例,电锤绞伤10例,交通伤3例。均采用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伤口感染、皮肤坏死和并发骨髓炎等深部感染。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8~20个月,平均(10.5±2.1)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6±1.2)周,未出现克氏针和钢丝的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手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1例,良4例。结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是治疗掌骨基底部背侧骨折的良好内固定方法,手术效果好,具有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等优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微型锁定带钩钢板在固定指骨撕脱性骨折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手标本解剖及生物力学实验探讨新型微型锁定带钩钢板在固定指骨撕脱性骨折中的可行性。方法:取6对新鲜成人手标本,先测量指甲尖至甲根近端的距离,再用微型骨刀将手指末节制作成伸指肌腱止点撕脱性骨折模型,实验组手标本均采用新型微型锁定带钩钢板固定,对照组拇指行自制单孔带钩钢板,示指行微型螺钉固定,中指行克氏针固定,环指行双孔普通钢板横向固定,小指行钢丝结合克氏针固定。尖刀紧贴钢板远端切开甲根,对伸指肌腱进行加载测试,记录骨折端分离2 mm的最大张力,拆除内固定物后测量并计算钢板压迫甲根长度,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新型微型锁定带钩钢板压迫甲根长度分别为拇指(1.50±0.06) mm,示指(1.90±0.05) mm,中指(1.81±0.03) mm,环指(2.12±0.05) mm,小指(2.24±0.06) mm。自制单孔带钩钢板压迫拇指甲根长度为(3.23±0.12) mm,双孔普通钢板压迫环指甲根长度为(2.14±0.07) mm,实验组在拇指甲根压迫长度上要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835, P<0.05),环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末节骨折端分离2 mm的最大张力分别为(39.28±1.80)、(28.42±2.44)、(26.60±1.93)、(24.80±3.00)、(21.31±2.96) N;对照组分别为(26.15±3.02)、(10.47±1.12)、(10.73±1.78)、(7.50±1.28)、(14.30±2.15) N。实验组拇指、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在骨折端分离2mm的最大张力要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153、16.342、14.831、12.982、4.690, P<0.05)。 结论:微型钢板固定手指末节撕脱性骨折中均会压迫甲根,但新型微型锁定带钩钢板对甲根损伤更小,对肌腱无明显卡压,生物力学稳定性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锁骨钩钢板与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用于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锁骨钩钢板与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在肩锁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舟山市中医院骨科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治疗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76.47%(26/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6.275, 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5.41±9.28)min,长于对照组的(45.69±12.54)m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633,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34),低于对照组的20.59%(7/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00, P<0.05)。 结论:锁骨钩钢板联合带线锚钉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以及固定牢靠等特点,效果优于锁骨钩钢板固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改良双克氏针切开复位内固定法与传统术式治疗撕脱骨折型锤状指患者近远期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比较改良双克氏针切开复位内固定法与传统术式治疗撕脱骨折型锤状指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永康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5例撕脱骨折型锤状指患者,45例患者接受改良双克氏针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纳入观察组,40例患者接受传统抽出钢丝法固定手术纳入对照组。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术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术后随访1年进行指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远期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50%( P<0.05)。在指关节功能评分中,观察组患者的手指力量、手指灵活性、对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疼痛程度、外观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双克氏针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撕脱骨折型锤状指,操作简单,骨折愈合快,远近期疗效优于传统抽出钢丝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三点式克氏针固定联合钢丝加压治疗掌骨颈骨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三点式克氏针固定联合钢丝加压治疗掌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对13例13指掌骨颈骨折患者应用三点式克氏针固定联合钢丝加压治疗。本组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16~60岁,平均38岁。撞伤5例5指,重物压砸伤4例4指,击打伤4例4指。开放性损伤3例3指,闭合性损伤10例10指。第三掌骨2例2指,第四掌骨4例4指,第五掌骨7例7指。结果:本组13例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及皮肤软组织坏死等并发症。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4~16个月,平均7.5个月。本组所有掌骨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发生骨折畸形愈合、骨折不愈合、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9例,良2例,可2例。结论:三点式克氏针固定联合钢丝加压是一种治疗掌骨颈骨折的可靠方法,疗效确切,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青少年鸡胸的微创手术治疗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微创手术(反Nuss手术,又称微创胸骨沉降术)治疗青少年鸡胸的手术经验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微创反Nuss手术治疗的15例青少年鸡胸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例;年龄11岁9个月至15岁,中位年龄13岁3个月;体重36~55 kg,中位值44 kg;Hailer指数1.76~2.24,中位值1.94。均采用将Nuss手术钢板置于胸骨前以及钢丝固定两侧尾端于肋骨对胸骨施压的方法。9例采用反Nuss手术,6例采用反Nuss手术+Nuss手术,收集所有患儿手术情况及治疗结果。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术中脏器损伤。手术时间70~225 min,中位时间100 min;术后住院时间5~7 d;钢板放置时间1年6个月。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1例术后1个月胸骨塌陷,摘除钢板后复发。1例术后3个月剧烈运动后一侧钢丝断裂,再次手术固定钢板。结论:反Nuss手术治疗鸡胸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最佳手术矫正时机为13岁左右。但手术技巧及中远期疗效的评价,还有待更多病例的经验积累以及更长时间的随访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胸壁压力值的鸡胸微创胸骨沉降术支架固定方式的初步探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胸肋骨压力器测量鸡胸患儿前胸壁下压至正常所需压力值,探讨三种固定方式在鸡胸微创胸骨沉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以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行鸡胸微创胸骨沉降术的14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于手术前行胸壁测压,根据压力值及鸡胸形态分型拟定支架固定方式:A为双侧钢丝固定;B为双侧固定片固定;C为一侧钢丝一侧固定片固定。对于对称型鸡胸中压力值<10 kg者采取A固定,>10 kg者采取C固定;对于不对称型鸡胸中压力值<7.5 kg者采取A固定,7.5~10 kg者采取B固定,>10 kg者采取C固定;总结并分析不同固定方式患儿的一般资料、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4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出现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和钢丝断裂,其中气胸4例,均自行吸收;钢丝断裂共53例(53/144,36.81%),以A固定方式钢丝断裂发生率最高,占50.00%(40/80),B及C固定方式分别为13.64%(3/22)和23.81%(10/42)。由于胸壁外观均未受影响,断裂钢丝均于取支架时同期取出,无一例钢丝残留。取出支架后评估手术效果,三种固定方式优良率均为100%,无一例复发。结论:基于胸壁压力值制定鸡胸微创胸骨沉降术固定方式,可简化手术操作,减少术中胸壁的操作性损伤,手术切口更小,外型更美观,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的内固定组合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22年3月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患者的资料,男31例、女27例;年龄(75.5±18.2)岁(范围35~95岁)。全髋关节置换39例,半髋关节置换19例;生物型假体37例,骨水泥型假体21例;于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6例、术后52例。骨折通用分型系统(unified classification system,UCS):UCS Ⅳ.3A1型2例、3A2型1例、3B1.1型19例、3B2.1型25例、3B3型2例、3C型9例。骨折部位:股骨A区(大转子)3例、B区(股骨柄周围)46例、C区(股骨柄尖端以远)9例。内固定由主辅固定组成,主要固定方式为钢丝或钛缆环扎、锁定加压钢板、锁定附加钢板固定,辅助固定方式为钛缆环扎,要求覆盖A、B、C三区形成整体平衡固定。比较不同内固定组合的改良Harris评分(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s,mHHS)、钢板长度、工作长度及螺钉数。结果:随访时间为(54.2±21.6)个月(范围11~86个月)。所有患者于术后(10.2±1.5)周(范围7~13周)出现骨折愈合征象,术后(19.6±1.3)周(范围17~22周)显示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术后1例出现应力性骨折,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1例内固定失效,行双钢板内固定联合翻修加大段异体骨植骨。术后6个月UCS Ⅳ.3B2.1组mHHS评分[(80.3±4.6)分]最低,不同分型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256.72, P<0.001)。单纯内固定组[(91.6±4.2)分]高于翻修联合内固定组[(81.9±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32, P<0.001)。UCS Ⅳ.3B1.1型钢板长度及工作长度分别为(24.9±2.5)cm及(12.6±1.7)cm、3B2.1型为(25.4±2.6)cm及(13.6±1.8)cm、3C型为(28.1±2.5)cm及(14.9±1.9)c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5.33, P=0.005; F=6.78, P<0.001)。A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52.67, P<0.001);UCS Ⅳ.3B1.1型(6.5±2.3)枚、3B2.1型(6.7±2.2)枚,较3B3型的(3.5±1.5)枚和3C型的(3.7±1.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2.15, P<0.001);UCS Ⅳ.3B1.1型(2.3±1.6)枚、3B2.1型(2.8±1.9)枚,较3B3型的(1.0±0.5)枚和3C型的(1.2±0.6)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区螺钉数:不同UCS分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9.62, P<0.001);UCS Ⅳ.3B1.1型(3.8±1.9)枚、3B2.1型(3.9±1.7)枚,较3B3型的(2.0±0.5)枚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近端假体周围骨折行单纯骨折内固定术后髋关节功能优于同时行翻修者;UCS Ⅳ.B1、B2型的A、B、C三区螺钉数较B3型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