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i-PARIHS模式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护理证据的障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的应用现状,依据最佳证据制订审查指标,并根据临床审查结果分析证据应用障碍因素.方法 以整合式健康服务领域研究成果应用的行为促进框架(i-PARIHS)模式为指导,基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TCC护理措施最佳证据总结,制订审查指标并开展临床审查,同时根据审查结果进行障碍因素分析,拟定对策.结果 本研究共制订27条审查指标,其中有4条审查指标依从性为75%、9条指标依从性<55%,其中5条指标依从性为0,其余条目依从性均为100%.以护士为审查对象的TCC护理知识问卷合格率43.88%.共识别障碍因素11条,得出"变革"层面5条因素;"接受者"层面4条因素;"组织环境"层面2条因素,并拟定了相应对策.结论 MHD患者的TCC护理最佳证据与临床实际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有效识别及克服证据实践的障碍因素、提出"全员、全面、全要素"的有效策略,为临床转化及持续性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进行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其中对照组为发生透析中低血压45例,观察组为未发生透析中低血压6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以及透析情况,并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吸烟史、合并症、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NLR、血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血红蛋白与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两组患者透析时间、置管部位以及导管功能不良史等透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超滤量、超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血红蛋白、NT-proBNP、超滤量、超滤率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血红蛋白、NT-proBNP、超滤量、超滤率是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透析中低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透析导管置入过程中发现永存左上腔静脉并Chiari网嵌顿导丝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该文报道1例尿毒症患者行透析导管置管过程中发现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并发生导丝嵌顿Chiari网现象。患者因终末期肾病、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拟行急诊透析,行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置入,造影过程中发现孤立性PLSVC,操作导丝时发现右心房水平嵌顿,在操控导丝过程中导丝松动并带出一条细纤维丝,考虑为Chiari网嵌顿可能。1周后随访,患者透析导管使用良好,透析脱水后心功能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血管成形术在上腔静脉闭塞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透析导管置入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血管成形术对上腔静脉闭塞血液透析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置入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TCC置入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上腔静脉有无闭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为上腔静脉闭塞血液透析患者( n=20),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锐性再通技术的血管成形术开通上腔静脉后,在DSA指引下置入TCC;对照组为无上腔静脉闭塞的血液透析患者( n=42),仅在DSA指引下置入TCC。比较两组患者的1年TCC通畅率、术后TCC血流量和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果:实验组使用单纯球囊扩张11例,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9例,锐性再通技术开通上腔静脉3例;共使用支架9枚,使用球囊29个。实验组透析病程长于对照组( 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1年TCC通畅率分别为85.0%和95.2%( P>0.05),术后TCC血流量分别为(257.83±16.55)ml/min和(251.90±18.79)ml/min( 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1~2级)发生率分别为30.0%和35.7%(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仅有部分患者出现穿刺点渗血、术后疼痛等轻症。 结论:对于透析病程更长且出现上腔静脉狭窄、闭塞的患者,采用血管成形术后,其1年内的临床效果与未采用血管成形术的普通透析患者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成功调整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从左侧颈内静脉误入纵隔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颈内静脉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是临床上常用的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但置管手术的一系列并发症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们报道左侧颈内静脉带隧道和涤纶套导管误入纵隔,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成功调管2例,同时结合自身经验及相关文献分析该并发症的处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皮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血液透析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致中心静脉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回顾性分析于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肾内科就诊的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相关中心静脉病变患者,探讨经皮球囊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angioplasty,PTA)在中心静脉病变中的临床疗效。结果发现PTA在拔除嵌顿导管以及治疗中心静脉狭窄方面疗效较好,技术成功率100%,具有创伤性小、成功率高、患者耐受性好等优势,增加再置管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与管外纤维蛋白鞘间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报道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与管外纤维蛋白鞘间感染1例并回顾文献以扩展导管感染及诊疗的认知。方法:对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1例颈内静脉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功能不良的血液透析患者的诊治经过及结果进行总结及分析。结果:该患者因导管功能不良需要换管,术中发现导管与管外纤维蛋白鞘间脓性分泌物,予以清创、抗感染治疗;感染控制后二次手术,术中再未见脓性分泌物,但出现导管嵌顿,球囊扩张后顺利拔管,换管后新导管功能良好且无感染表现。结论: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与管外纤维蛋白鞘间感染为少见的导管相关感染类型,纤维蛋白鞘可能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此感染有增加导管相关手术率的风险,予以清创、抗感染有效,必要时可行换管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患病的风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肌少症患病率及其风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10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治疗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肌少症将其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收集患者胸部CT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双能X线法测量四肢骨骼肌总量。用 χ2检验或Mantel-Haenszel趋势 χ2检验比较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肌少症患病的风险因素。 结果:共182例MHD患者入选该研究,肌少症患病率为33.5%(61/182)。肌少症组年龄≥60岁、糖尿病肾病、带隧道涤纶套导管、体重指数<18 kg/m 2、血白蛋白<40 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左室射血分数<50%、胸部CT疑似肺结核和肺结核比例均高于非肌少症组(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室射血分数<50%(是/否, OR=3.250,95% CI 1.035~10.206, P=0.044)、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是/否, OR=6.354,95% CI 1.675~24.108, P=0.007)、胸部CT疑似肺结核(正常为参照, OR=7.433,95% CI 1.531~36.083, P=0.013)及肺结核(正常为参照, OR=28.871,95% CI 3.208~259.872, P=0.030)为MHD患者肌少症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MHD患者肌少症患病率较高,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左室射血分数<50%、胸部CT肺结核和疑似肺结核是MHD患者肌少症患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临床上尽早纠正左心收缩功能、调节血脂及防治肺结核可能降低MHD患者肌少症的患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开放手术拔除嵌顿的左颈内静脉透析导管并原位更换导管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报告2例经开放手术拔除因纤维蛋白鞘导致左颈内静脉透析导管嵌顿并原位更换导管的病例。两例患者均使用左颈内静脉半永久透析导管维持血液透析,7~8年后出现透析过程中血流量差,经导管末端泵入尿激酶溶栓、常规拔管及导管内球囊扩张均拔管失败,后行"左颈内静脉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拔除术+开胸探查+上腔静脉探查+颈内静脉带隧道涤纶套透析导管置入术",术中发现2例患者导管周围均存在纤维蛋白鞘,术后X线检查提示导管位置可,术后患者血液透析顺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留置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TCC)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RBSI)的危险因素,构建感染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透通路中心移除TCC的HD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用于模型建立)和验证集(用于模型验证)。参照2019年肾脏病预后质量倡议血管通路临床实践指南CRBSI诊断标准,将训练集分为CRBSI组与非CRBSI组,分析CRBSI发生的危险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变量的比值比( OR)值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在验证集中验证该模型的评估能力。 结果:共纳入254例HD患者。训练集179例,男女比例为1.36∶1,年龄(55.81±15.95)岁,中位透析龄18(8,27)个月,中位TCC留置时间15(5,24)个月,确诊CRBSI的HD患者有40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 OR=2.711,95% CI 1.174~6.258, P=0.019)、3个月内导管相关感染史( OR=3.674,95% CI 1.541~8.760, P=0.003)、1个月内护理干预≥4次( OR=3.128,95% CI 1.343~7.283, P=0.008)和中心静脉病变( OR=2.572,95% CI 1.130~5.854, P=0.024)是HD患者发生CRBSI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中变量的 OR值取整转化为风险模型的赋分值,在训练集中将各个因素对应的分值相加得到风险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ROC曲线下面积( AUC)为0.761(0.683~0.839),最大约登指数为0.461,此时对应的截断值为6分,敏感度为90.0%,特异度为56.1%;在验证集中验证该模型, AUC为0.794(0.674~0.914),截断值为6分时,敏感度为61.6%,特异度为82.5%。 结论:合并糖尿病、3个月内导管相关感染史、1个月内护理干预≥4次和中心静脉病变是CRB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对CRBSI预测具有良好的效能,可为HD患者发生CRBSI的防治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