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在持续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增加了公共卫生负担.研究表明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Marshall韧带与肺静脉隔离术后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辅以Marshall静脉消融可提高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经Marshall静脉注入无水乙醇,可渗透弥散至其周围心肌及神经组织,阻断二尖瓣峡部电连接,但不影响心房功能,可有效提高持续性房颤消融的早期和晚期成功率,甚至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化学消融已成为一些临床中心房颤复发后再次消融的常规术式.本综述回顾现有的文献,总结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化学消融辅助治疗持续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急性、慢性肝损伤模式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比较分析以急性、慢性肝损伤模式起病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临床特征,并观察临床治疗方案的效果差异.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AIH患者98例,按照临床诊断分为急性起病组(n=46)和慢性起病组(n=52),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经分析,急性起病组和慢性起病组的首发症状中,黄疸在急性起病组中更常见,占比21.7%,高于慢性起病组的7.7%(P<0.05);而慢性起病组首发无症状者占比28.8%,高于急性起病组10.9%(P<0.05);炎症表现中,急性起病组中肝小叶炎症占比为56.5%,高于慢性起病组的34.6%(P<0.05),而门静脉炎占比仅为17.4%,低于慢性起病组55.8%(P<0.05);慢性起病组纤维化比例为82.7%,相对于急性起病组65.2%更高(P<0.05);生化指标上看,慢性起病组AST值为(169.9±10.4)U/L,低于急性起病组[(206.5±13.5)U/L,P<0.05],慢性起病组ALT水平为(196.7±11.4)U/L,低于急性起病组[(279.8±14.7)U/L,P<0.05],慢性起病组 IgG 水平为(1807.8±122.7),较急性起病组更高[(1648.8±110.9),P<0.05].治疗6个月后,急性起病组ALT水平(20.1±2.0)U/L,低于慢性起病组[(24.7±1.9)U/L,P<0.05],IgG水平为(941.5±90.1),低于慢性起病组[(1122.7±100.2),P<0.05].急性起病组的总有效率为95.7%,较慢性起病组的82.7%更高(P<0.05).结论 不同的炎症导致的起病急缓不同,而起病急缓的首发症状和生化指标也存在一定差异,急性起病的患者应用标准治疗方案的疗效较慢性起病更显著,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炎症类型和患者对治疗方案的适应性进行及时的用药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和感染发生危险因素.方法:本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分娩的体重≤1000g的新生儿23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新生儿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63)、未感染组(n=169).分析体重≤1000g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32例新生儿出现医院感染63例,发生率为27.2%.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感染52.4%和呼吸机相关肺炎25.4%;共检出病原体48株,排名前3位分别为阴沟肠杆菌(14.6%)、肺炎克雷伯菌(14.6%)和大肠埃希菌(1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行手术、长时间住院、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时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000g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较常见,临床需重点关注进行过手术、住院时间久、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长时间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低出生体重新生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局部晚期微卫星不稳定性高或错配修复缺陷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广州市中医院开展了一项单组、开放标签、Ⅱ期临床试验(NEOCAP),旨在探索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阻断加血管生成抑制药的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在局部晚期错配修复缺陷型结直肠癌患者中保留器官的可行性.入组患者为18~75岁且未经治疗的错配修复缺陷或微卫星不稳定性高或 DNA 聚合酶(polymerase epsilon,POLE)和 DNA 聚合酶 delta 1(polymerasedelta 1,POLDI)突变的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直肠癌为cT3或N+,结肠癌为T3且侵袭≥5 mm或T4,有或无N+),且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评分为0~1分.患者在第1天静脉注射卡瑞利珠单抗200 mg,第1~14天口服阿帕替尼250 mg,每3周1次,持续3个月,随后进行手术,如果患者未进行手术,则为6个月.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不进行手术,而是继续观察等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MRI、CT表现与病理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为肝IMT的临床资料、CT及MRI表现,讨论并总结肝IM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 20例镜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凝固性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及炎症细胞浸润.11例位于肝右叶,9例位于肝左叶,其中13例位于肝边缘或包膜下.16例CT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1例呈等密度.T1WI 13例呈低或稍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T2WI 14例均呈高或稍高信号.其中4例中央可见小结节状异常信号,相对于病灶主体在T1WI上呈更低信号,T2WI上呈更高信号,11例D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2例DWI上呈等信号.三期增强扫描:20例均表现为延迟性强化,15例呈环状强化;3例呈分隔样强化,3例呈全瘤样强化,4例可见"厚壁圆环中心点"征,4例见门静脉漂浮征.结论 肝IMT多发生于肝包膜下或肝边缘,增强扫描多呈延迟性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环状强化、门静脉漂浮征具有一定特征性,对肝IM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重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重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行常规护理加风险管理的 45 例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重症患为观察组.另选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常规护理 45 例重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依从性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维护依从性 97.78%高于对照组 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67%低于对照组 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重症患者采用基础常规护理加风险管理的效果较好,可以缩短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肝尾状叶切除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中的应用:单中心经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联合肝尾状叶切除术治疗 301 Ⅱ~Ⅲ级下腔静脉癌栓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腔静脉癌栓切除术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均联合部分肝尾状叶切除以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61(60~75)岁;中位体质量指数24.8(21.7~25.3)kg/m2.根据301分级,Ⅱ级癌栓患者1例,Ⅲ级癌栓患者4例.下腔静脉癌栓中位高度10.8(10.4~13.1)cm,癌栓中位最大径 2.0(1.5~3.9)cm.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中位手术时间5 1 0(2 9 0~7 9 5)min,中位失血量1 500(900~2 000)ml.患者术后中位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 4(0~7)d,中位总住院时间 11(6~13)d.术后出现Ⅰ级并发症 2例,Ⅱ级并发症3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出院时该5例患者的肝、肾功能均降至基线水平.中位随访时间8.3(2.5~16.1)个月,无肿瘤复发、进展、转移等情况.结论:对于肾肿瘤伴高度毗邻第二肝门的粗大下腔静脉癌栓的患者,术中切除肝尾状叶能够更好地显露肝后段下腔静脉,有利于术中尽早控制癌栓近心端下腔静脉,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手术插图绘制在微创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基于术式绘制手术技术插图的教学方法在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微创手术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泌尿外科医学部进行进修和规培的40名医师,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进行肾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手术策略及技术讲解.实验组采用针对手术绘制的技术插图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图谱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员的基线资料、教学后个人评价指标、教师对学员评价指标及教学前后客观测试分数.结果:两组学员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培训,实验组学员手术理解程度、疾病诊疗思路、主动学习意愿、与以往学习比较、个人评价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教师对学员评价方面,实验组学习积极性、临床诊疗思维、治疗方法决策及评价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授课前,两组学员测试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6);授课后,两组成绩均较授课前提升(均P<0.001),实验组授课后成绩优于对照组(P=0.007).结论:基于术式绘制手术技术插图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解剖图谱教学,适合在泌尿外科手术技术教学及推广中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种预测模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评价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洛桑卒中量表(ASTRAL)、DRAGON、START和血管事件患者总体健康风险计算评分(THRIVE-c)预测模型对河北省保定市高级卒中中心救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 2016 年 1 月至 2022 年 8 月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高级卒中中心急诊入院行静脉溶栓治疗的 909 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使用ASPECTS、ASTRAL、DRAGON、START和THRIVE-c评分模型进行评分.观察每个评分 3 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mRS评分 0~2 分为预后良好,3~6 分为预后不良,比较 5 个评分中变量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系数与原始推导队列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评分模型对AIS患者 3 个月不良预后的预测效能,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各模型与实际预后结果的拟合程度;同时,利用校准曲线和Brier评分作为评价模型校准性能的指标.结果 最终纳入 786 例患者,340 例预后不良.验证队列与模型构建原始队列的比较显示:验证队列中平均年龄为 65 岁,女性占比相对较少(33.84%),中位血糖值为 8.09 mmol/L,与ASPECTS和THRIVE-c评分原始队列比较,验证队列预后不良占比较低(43.68%比51.90%,43.68%比50.30%),与ASTRAL、DRAGON和START原始队列比较,验证队列不良占比较高(43.68%比34.00%,43.68%比35.20%,43.68%比39.10%,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SPECTS、ASTRAL、DRAGON、START和THRIVE-c评分对AIS患者预后均有预测价值,AUC和 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 0.848(0.820~0.876)、0.825(0.795~0.855)、0.833(0.805~0.861)、0.838(0.811~0.866)、0.727(0.691~0.762);在前循环分别为0.852(0.821~0.883)、0.817(0.782~0.853)、0.815(0.781~0.849)、0.833(0.800~0.866)、0.710(0.668~0.751);在后循环分别为0.841(0.781~0.902)、0.850(0.792~0.908)、0.874(0.816~0.931)、0.854(0.800~0.908)、0.775(0.704~0.84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DRAGON模型曲线与中间对角线差距较小,校准度较好(χ2=1.483,P=0.993);Brier评分显示:ASPECTS评分模型的Brier评分最小为 0.150,性能最好.结论 ASPECTS、ASTRAL、DRAGON、START及THRIVE-c这 5 种评分模型均被证实能有效预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 3 个月后的不良预后,其中ASPECTS模型在预测效能上表现最为突出;对于前循环梗死,ASPECTS评分展现出最高的预测效能;而针对后循环梗死,DRAGON评分则具有最佳的预测性能.ASPECTS评分在预测模型预测预后的概率与实际概率一致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临床应用价值:一项多中心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瘤内和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23年间在三家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图像,以及性别、年龄、肿瘤最大径、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有无乙肝7项临床信息.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和肝胆期图像中勾画瘤内及瘤周5 mm、10 mm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从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训练集中,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VI的独立临床预测因素;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建立瘤内模型、瘤周模型、瘤内联合瘤周模型、临床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模型共10种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以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结果肿瘤最大直径[优势比(odds ratio,OR):1.44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212~1.733]及AFP(OR:1.645,95%CI:0.665~4.071)是基于训练集的MVI独立临床预测因子.验证集中,临床模型、瘤内模型、瘤周模型、瘤内+瘤周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预测HCC MVI的AUC值分别为0.728、0.764~0.820、0.791~0.795、0.804~0.828和0.747,瘤内+瘤周5 mm模型、瘤内+瘤周10 mm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28(95%CI:0.728~0.929)、0.804(95%CI:0.696~0.913).各模型中,瘤内+瘤周5 mm模型与临床模型、临床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28),其余模型间的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Gd-EOB-DTPA增强MRI影像组学模型可用于术前预测HCC MVI,其中瘤内+瘤周5 mm模型对HCC MVI有较高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