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 UMOD基因突变: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家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对1个家族性青少年高尿酸血症肾病(familial juvenile hyperuricemic nephropathy,FJHN)患者家系进行临床、病理及基因检测分析,提高对该罕见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FJHN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行肾组织常规病理检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肾组织Uromodulin(UMOD)蛋白的表达。收集先证者及其亲属外周血,采用双链DNA探针基因捕获和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包含 UMOD在内的泌尿系统疾病相关基因。 结果:先证者家系中受累个体共7人,遗传方式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7例受累家族成员中1例3岁幼儿尚未发现任何临床指标异常,其余6例患者均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伴肾功能障碍,其中3例进入终末期肾脏病,2例死于尿毒症。先证者肾脏病理检查表现为肾小管间质慢性病变合并肾小球局灶性硬化,不伴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先证者肾组织小管上皮细胞内有UMOD蛋白强阳性信号聚集,与正常对照及非FJHN导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炎患者比较具有诊断特异性。包括先证者在内共4个受累者进行了基因测序检测,均发现 UMOD基因杂合突变c.377G>A,为位于 UMOD基因3号外显子的一种新的错义突变。 结论:本家系中受累患者呈典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伴早期肾功能受损,肾脏病理表现为非免疫复合物介导的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上皮细胞内有UMOD蛋白的异常积聚,基因检测证实存在新 UMOD基因位点突变,FJHN诊断明确。提示对临床上不明原因的高尿酸血症伴特征性病理改变患者,肾组织UMOD蛋白荧光染色是发现FJHN的一种简便方法,有利于减少临床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一家系UMOD基因突变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通过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tubulointerstitial kidney disease,ADTKD)UMOD亚型(ADTKD-UMOD)家系,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致病基因突变等相关研究进展.方法:对l例ADTKD临床疑似病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ADTKD致病基因(MUC1、UMOD、REN、HNF1B和SEC61A 1)筛查及家系验证等.结果:此家系中有肾脏病患者7例,其中3例死于尿毒症,先证者表现为进行性血肌酐升高,尿蛋白及尿红细胞均阴性,诊断为遗传性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脏病4~5期),目前已行肾移植替代治疗.基因检测显示先证者存在UMOD基因杂合突变(NM_003361:exon3:c.263G>T:p.G88V),通过软件Polyphen2、SIFT、Mutation Taster、CADD及Dann评分进行预测评估,均提示为致病突变,且4例存活患病家系成员均存在此UMOD基因突变.结论:ADTKD-UMOD以进行性肾功能下降、不伴或伴有轻度蛋白尿、血尿及家族聚集为主要表现,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基因检测进行分型,肾脏替代治疗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因测序在慢性肾脏病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一直是困扰全世界的重大卫生问题,CKD患者面临着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及高住院率的风险,因此CKD的早期筛查和干预对患者预后改善有重大意义.但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因临床症状不明显,无法明确诊断而失去了早期治疗的机会.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行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基因被证实与囊性肾病、法布里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小管间质病变(autosomal dominant tubulointerstitial kidney disease,ADTKD)等多种慢性肾脏病息息相关.这些基因通过与环境共同作用或孟德尔遗传的方式影响CKD的发生和发展.本文旨在从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治疗、生育指导和移植前评估等方面介绍基因测序技术在慢性肾脏病中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因检测在慢性肾脏病诊治中的应用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据报道,全球范围内CKD的发生率为10%~13%[1-3],仅次于高血压和糖尿病.2007年有研究报道,美国人群中CKD的发生率高达13.1%[3].2009年和2012年,我国的2项大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别显示,CKD的患病率高达11.8%[1]和10.8%[2],而遗传因素是导致CK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在儿童CKD患者中,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包括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congenital anomalies of the kidney and urinary tract,CAKUT)、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steroid-re-sistant nephrotic syndrome, SRNS)、肾单位肾痨(nephronoph-thisis, NPHP)等[4].儿童 CKD 中遗传性肾脏病占 42.1%~52.1%[4-5],且与患儿的起病年龄密切相关,起病年龄越早,为遗传性肾脏病的概率越高.尽管成人CKD中遗传性疾病所占百分比低于儿童,但仍有9.3%的成人CKD患者是由单基因突变所致,成人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奥尔波特综合征(Alport综合征)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肾小管间质性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tubulointerstitial kidney disease, ADTKD)等.此外,遗传因素与CKD的进展及预后相关,如APOL1的G1、G2变异与黑人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 ESRD)相关.一项基于512万挪威人群的调查显示,相对于一级亲属无 ESRD 的个体,一级亲属患有ERSD的个体发生ESRD的风险增高7.2倍[6].因此,对CKD患者进行基因检测,不但有助于明确诊断,而且对患者预后判断以及决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多家单位都已开展肾脏病患者的基因检测,但仍存在基因检测的指征不明确、如何选择检测方法以及基因检测的结果解读存在困惑等诸多问题.本文将针对如何在CKD患者中选择需要进行基因检测者及检测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肾消耗病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小管间质肾病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肾消耗病(NPHP)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肾病,是儿童终末期肾病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之一.NPHP相关致病基因表达产物几乎都与原发纤毛有关,因此NPHP被认为是一种纤毛疾病,并与肾外表现发生有关.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肾小管间质肾病(ADTKD)是一组以显性遗传为特征的遗传性疾病,具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特征.NPHP与髓质囊性肾病(MCKD)以前被归类为一类疾病,而MCKD是ADTKD的历史别名.本文从多个方面描述了 NPHP和ADTKD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两种疾病进行了系统的比较,以更好地促进临床医生对这两种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