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5%环孢素A与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疗效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0.05%环孢素A及0.1%他克莫司滴眼液治疗眼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连续纳入2020年4至2021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门诊被诊断为cGVHD相关重度干眼的患者,纳入单眼进行研究。将纳入的患者分为A、B两组:前3个月A组局部给予0.05%环孢素A+0.1%氟米龙+玻璃酸钠+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B组在此基础上增加0.1%他克莫司;后3个月两组均只使用0.05%环孢素A和玻璃酸钠。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和泪膜破裂时间(BUT),以及视力和眼压,并统计患者用药后的刺激症状。结果:共纳入83例(83只眼)眼部cGVHD患者,其中男性52例,女性31例,年龄为(28.57±15.67)岁;其中A组44例,B组39例。治疗后1个月,A组CFS由10.0(6.0,14.0)分降低至5.0(3.0,8.5)分( P<0.001);B组CFS由10.0(6.0,15.0)分降低至6.0(2.0,10.0)分( P<0.001),BUT由2.0(1.0,2.0)s增加至2.0(1.8,3.3)s( P<0.001);两组OSDI均无明显降低(均 P>0.05),两组间OSDI、CFS、BUT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3个月时,A组OSDI由治疗前的32.5(10.7,51.1)分降低至15.9(7.5,33.7)分( P<0.05),CFS降低至6.0(2.0,9.5)分( P<0.05),BUT增加至2.0 s(1.0,3.5)( P<0.05);B组CFS降低至5.0(3.0,12.0)分( P<0.05),BUT增加至2.0(2.0,3.0)s( P<0.05),OSDI无明显降低( P>0.05);A组OSDI低于B组( P<0.05);两组间CFS、BU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6个月,A组OSDI评分、CFS评分和BUT分别为18.9(9.3,34.2)分、7.0(3.0,8.5)分和2.0(1.0,3.0)s,B组分别为10.9(3.6,35.4)分、5.5(2.8,10.0)和2.0(1.0,2.0)s。与治疗前相比,A组CFS降低、BUT增加,B组OSDI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FS、BUT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安全性:治疗1个月时B组眼压由13.2(11.0,19.0)mmHg(1 mmHg=0.133 kPa)升高至14.8(12.8,18.8)mmHg( P<0.05),但治疗期间两组眼压波动均在正常范围;治疗后A组视力有明显改善( P<0.05),B组视力较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后刺激症状:A组50%的患者报告使用0.05%环孢素A滴眼液后出现刺激症状,B组80%的患者报告使用0.1%他克莫司滴眼液后出现刺激症状,症状在用药后缓解。 结论:0.05%环孢素A滴眼液或0.1%他克莫司滴眼液与局部糖皮质激素联用,均能发挥较好的抗炎效果,是治疗眼部cGVHD相关重度干眼安全、有效的手段。0.1%他克莫司滴眼液起效较快;0.05%环孢素A的远期效果更为稳定,改善症状较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首诊的干眼患者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分析,探讨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情况。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于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4个临床研究中心连续纳入首次就诊的干眼患者141例141眼。所有患者均自行完成中国干眼问卷,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和干眼相关生活质量评分问卷(DEQS)调查以评估干眼相关症状,患者均接受泪膜破裂时间(BUT)、角结膜荧光素钠染色、睑板腺形态和功能检查、无麻醉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试验)检查以评估干眼相关体征,评估受检眼干眼症状与体征之间的关联;根据有无角膜荧光素染色将受检眼分为角膜染色阳性组和角膜染色阴性组,采用各问卷评分方法评估两个组受检眼干眼症状情况。根据《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标准将受检眼分为水液缺乏型干眼组、蒸发过强型干眼组、混合型干眼组和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组,比较组间受检眼干眼相关体征的差别。结果:受检眼中国干眼问卷总评分为12.00(7.00,16.00)分,OSDI问卷总评分为25.00(17.50,36.93)分,DEQS问卷总评分为32.02(15.77,52.34)分。最常见的症状是受检眼中有眼干燥感者130眼,占92.2%;有眼疲劳症状者109眼,占77.3%;有异物感者108眼,占76.6%。眼干、异物感、畏光评分与角膜染色评分均呈弱正相关( r=0.177、0.297、0.172,均 P<0.05);受检眼眼痛不适、畏光、视力波动评分与泪液分泌量呈弱负相关( r=-0.178、-0.197、-0.174,均 P<0.05)。43.3%(61眼)患者使用视频终端。蒸发过强型干眼75眼,占53.2%;混合型干眼43眼,占30.5%;水液缺乏型干眼18眼,占12.8%;泪液动力学异常型干眼3眼,占2.1%。 结论:首次就诊的干眼患者以轻中度干眼为主,症状与体征具有一定关联。蒸发过强型干眼是最常见的干眼类型。中国干眼诊断标准诊断干眼与亚洲干眼诊断标准的符合率为97.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翼管神经主干或分支切断术治疗难治性变应性鼻炎60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观察组采用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共40例;对照组采用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共20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对两组患者进行近远期疗效随访,参照AR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将术前及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喷嚏、流清涕、鼻塞和鼻痒4个症状作为疗效指数进行评分。通过鼻内镜或鼻窦CT评估术后下鼻甲肿胀消退的情况。随访两组患者术后泪液分泌情况,结合眼部症状,对干眼症患者进行计数。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手术前后及两组之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2年的下鼻甲体征在观察组分别为(2.73±0.45)、(1.20±0.41)、(1.25±0.49)和(1.30±0.56)分,对照组分别为(2.75±0.44)、(1.45±0.69)、(1.75±0.72)和(1.90±0.85)分,两组主体间效应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28, P<0.05),提示观察组的手术效果更持久。术后2年的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38/40),对照组为50%(10/20)。费希尔精确检验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6.88, P<0.05)。术后随访1.5年时,两组均未出现干眼症患者。 结论:翼管神经主干切断术和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术均有很好的近期治疗效果,前者较后者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睑缘炎患者中蠕形螨感染情况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儿童睑缘炎疾病中蠕形螨感染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武汉爱尔眼科医院汉口医院2020年1月至12月小儿眼科因异常瞬目、揉眼等眼表问题来门诊就诊,临床诊断为睑缘炎的14岁以下眼病患儿73例(73眼)作为观察组,症状较重眼纳入本研究,再选取14岁以下健康体检的非睑缘炎儿童20例作为对照组(右眼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均使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及睑板腺照相,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睫毛及毛囊蠕形螨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睑缘炎患儿中蠕形螨感染60眼,阳性率为82.19%(60/73),对照组非睑缘炎儿童20眼中蠕形螨感染3眼,阳性率为15.00%。两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4, P=0.042);蠕形螨感染患儿干眼症的发生率68.25%(43/63),明显高于非蠕形螨感染患儿13.33%(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52, P<0.001);蠕形螨感染组患儿睑板腺缺失程度明显高于非蠕形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21, P=0.001)。 结论:儿童蠕形螨感染导致的睑缘炎发病率高,并可能导致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等眼表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APACRS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围手术期眼表管理实践指南(2017)》解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对手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7年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医师学会(APACRS)发布了全新《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后眼表管理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基于循证医学基础对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的发病率、发病机制、诊断评估、临床症状、治疗等方面进行论述,特别强调干眼对高端人工晶状体(IOL)植入的白内障手术、屈光手术的术后视觉质量有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指南》的解读,希望能进一步提高眼科医生对白内障和屈光手术围手术期干眼的认识,并促进白内障和屈光手术的术前干眼预防、术后治疗等围手术期眼表的管理规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致重症眼表损伤3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例1,患者,男,48岁,因左眼反复发红、磨痛、视力下降2个月及热泪溢出感4 d于2017年1月13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年前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在外院接受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早期出现脾脏排斥反应,应用抗排斥药物后病情稳定,半年前停药。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视力0.2,眼压17 mmHg(1 mmHg=0.133 kPa),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粗糙,晶状体密度增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眼压T-1,球结膜明显充血,角膜中央穿孔,白色分泌物附着,角膜基质水肿,KP(-),前房浅,前房闪辉(+),瞳孔欠圆,晶状体密度增高,位置前移,眼内窥不入(图1)。左眼溪流试验(+),角膜刮片未见微生物生长。Schirmer Ⅱ试验:右眼3 mm/5 min,左眼4 mm/5 min。诊断:左眼角膜穿孔;双眼干眼(继发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入院后使用抗细菌和抗炎滴眼液及人工泪液点眼。2017年1月14日行左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病变角膜细菌培养示克氏库克菌生长,药物敏感性试验示对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夫西地酸敏感。术后全身应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50 mg静脉滴注,左眼局部应用质量分数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体积分数20%自体血清、质量分数0.3%玻璃酸钠滴眼液,角膜上皮修复后加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抑制排斥反应;右眼用0.1%氟米龙滴眼液代替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其他药物同左眼。出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3,矫正视力0.6,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上皮略粗糙。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植片轻度水肿,角膜上皮完整(图1)。术后1个月左眼角膜植片上皮缺损,调整局部用药后未修复,2017年3月2日再次入院。左眼视力0.04,不能矫正,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植片中央轻度混浊,上皮缺损4 mm×3 mm。Schirmer Ⅱ试验:右眼5 mm/5 min,左眼1 mm/5 min。角膜刮片无微生物生长。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示病灶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左眼角膜植片溃疡;左眼PKP术后;双眼干眼(继发性);cGVHD,局部用药同右眼出院前,症状无明显缓解,2017年3月3日行双眼下泪点栓塞,角膜仍无明显修复。2017年3月6日行左眼睑缘粘连术,上下睑缘中内、中外1/3做睑缘创面永久性缝合,病情稳定后出院,1周后拆除皮肤缝线,角膜上皮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eige综合征患者的早期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Meige综合征患者的早期症状特点及眼表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眼科2022年1月至2022年6月接受神经环路阻断术治疗的Meige综合征患者159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首发症状、首次诊断治疗情况及效果。所有患者均以右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随干眼症状分组后,分析术前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Ⅱ)、泪河高度、角膜染色及角膜知觉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159例,男性49例(30.82%,49/159),女性110例(69.18%,110/159)。年龄(57.43±9.32)岁。首发症状为眼干、眼涩、异物感者75例(47.17%,75/159),畏光、眨眼频繁、睁眼困难者83例(52.20%,83/159)。入院前行干眼治疗者共117例(73.58%,117/159),其中,经干眼治疗缓解者8例(6.84%,8/117),未缓解者109例(93.16%,109/117)。159例患者右眼的BUT:4(3,6)s,SchirmerⅡ:6(4,9)mm/5 min;泪河高度:0.15(0.11,0.21)mm;角膜知觉:60(60,60)mm。其中角膜知觉检查结果130例(81.76%)为60 mm,22例(13.84%)为55 mm,7例(4.40%)为50 mm。角膜染色:阳性占2.52%(4/159),阴性占97.48%(155/159)。患者的BUT、SchirmerⅡ、泪河高度、角膜知觉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eige综合征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畏光眨眼频繁和睁眼困难,与干眼类似但经过干眼治疗效果欠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表面麻醉剂致严重角膜溃疡1例
编辑人员丨2周前
患者,男性,41岁。2021年10月29日因双眼疼痛难忍加重3个月余,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眼科就诊。主诉近3个月余于多家医院就诊,给予加替沙星、更昔洛韦、小牛血凝胶、玻璃酸钠、生长因子、普拉洛芬及自体血清等多种眼药治疗(用法用量不详),症状无缓解且逐渐加重。曾于外院多次行细菌及真菌微生物检查,结果均为阴性。既往肾衰竭病史4年,2型糖尿病病史1年。双眼裸眼视力眼前手动,右眼眼压18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6 mmHg,双眼泪河极窄,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大片剥脱,中央角膜坏死溶解,有溃疡灶,右眼较左眼严重。见图1。经疼痛数字等级量表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程度为8分,即重度疼痛,无法安静就坐,全身大汗。泪液分泌试验检查结果显示双眼均为1 mm/5 min。免疫相关化验检查结果显示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抗链O及C反应蛋白等均为阴性。经进一步询问,主诉既往有外院住院史,并行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剂(生产厂家不详)点眼缓解疼痛,此后频繁使用此药点眼,>10次/d,3个月余。结合患者用药史、眼部表现及全身病史,诊断为双眼药物毒性角膜炎,双眼角膜溃疡,双眼重度干眼。经专家组讨论,停用患者目前眼部用药,当日给予双眼角膜溃疡清创联合双眼病灶羊膜覆盖手术治疗,并给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膏(比利时s.a.ALCONCOUVERURn.v.公司生产),2次/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点双眼,3次/d;术后第3 d双眼羊膜脱落,但患者自觉疼痛缓解,见图2。遂再次给予双眼羊膜覆盖治疗,术后10 d双眼羊膜再次脱落,患者疼痛缓解明显。经疼痛数字等级量表再次评估,结果显示患者疼痛程度为5分,即中度疼痛,可安静平卧或坐位,疼痛持续但可耐受。2021年12月5日复查,患者裸眼远视力右眼0.05,左眼0.08;右眼眼压17 mmHg,左眼眼压15 mmHg,双眼泪河仍窄,结膜充血减轻,角膜上皮仍可见大片剥脱,中央角膜坏死区好转,溃疡灶愈合。考虑角膜上皮持续缺损未愈,随后给予患者第3次羊膜覆盖治疗,同时加用0.05%环孢素滴眼液(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点眼,2次/d,以改善眼表微环境。7 d后患者再次因右眼疼痛难忍就诊,右眼视力光感,左眼0.1,右眼结膜混合充血,角膜黄绿色脓苔覆盖,眼内结构不明,左眼前节无变化。见图3。进一步行右眼病灶清创联合病原微生物检测,CX23型电子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生产)下细菌涂片可见细菌阳性,细菌培养结果显示绿脓杆菌阳性。眼部Mylab Seven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意大利百胜集团生产)结果提示前房及后节无明显炎性混浊,暂排除眼内炎可能。再次追问患者回家用药史,患者自诉除医嘱用药,其双眼仍在自行点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但用药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其部分术后滴眼液瓶盖丢失,瓶口外漏表面污浊,有明显的点眼操作不洁情况。由于右眼出现严重细菌感染,再次调整治疗方案,频点加替沙星眼用凝胶(沈阳兴齐眼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及妥布霉素滴眼液(比利时s.a.ALCON-COUVREURn.v公司生产)治疗1 d无效,遂急诊行右眼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左眼因持续角膜上皮不愈合和角膜溃疡于右眼术后15 d亦行左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术后常规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和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右眼角膜移植术后1个月右眼裸眼视力0.1,左眼裸眼视力0.2;右眼眼压15 mmHg,左眼眼压14 mmHg;双眼角膜植片透明,缝线在位,前房清晰,瞳孔散大欠圆,右人工晶状体正位,左眼晶状体混浊。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单纯疱疹病毒相关神经营养性角膜炎合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引起的睑裂闭合不全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者,女性,62岁。两个月前因"右眼干涩1个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干眼,先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和右旋糖酐70滴眼液治疗(生产厂家及用法不详),未见明显好转。因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故患者于2021年8月17日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寻求进一步诊治。主诉为右眼磨痛干涩伴少量黏性分泌物3个月。否认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1.0;右眼眼压20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眼压18 mmHg;右眼结膜充血,角膜中央浅层炎症浸润,形态不规则。见图1。睑板腺开口无阻塞,泪河充盈,Schirmer试验结果显示右眼12 mm/5 min,左眼14 mm/5 min。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初步诊断为右眼浅层角膜炎。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日本参天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妥布霉素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点眼,4次/d;红霉素眼膏(北京双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睡前涂于结膜囊内。3 d后患者复诊,自觉眼部症状减轻,但仍觉眼干,结膜充血和角膜炎症浸润均略减轻,分泌物基本消失。虽然患者角膜炎症明显,但却并无明显角膜刺激征的眼痛表现,遂行角膜知觉检查,经细长棉丝轻触角膜检查,结果为阴性。经HRT3型共聚焦显微镜(德国海德堡公司生产)检查,可见角膜上皮下神经缺失明显。见图2。经问询,患者承认右眼有反复眼结膜充血病史。经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HSV-免疫球蛋白G阳性,HSV-免疫球蛋白M阴性。故临床诊断为单纯庖疹病毒引起的神经营养性角膜炎。给予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意大利东沛制药公司生产)点眼,6次/d;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沈阳兴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次/d;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2次/d。因神经生长因子滴眼液价格昂贵,患者拒绝使用。15 d后患者复诊,诉其合眼困难,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右眼角膜中央有一条水平方向线样上皮缺损。见图3A和图3B。但无磨痛感,患者否认有外伤和自伤行为史;左眼球结膜睑裂斑处无明显水肿,而右眼球结膜睑裂斑处充血水肿。见图3C和图3D。见图3C和图3D。患者家属诉患者睡眠时右侧眼睑无法正常闭合。遂在现有治疗基础上,嘱其配戴角膜绷带镜(美国博士伦公司生产)并建议前往神经内科会诊。神经内科诊断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导致眼睑闭合不全,给予营养神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复诊,结膜水肿明显好转,但眼睑闭合不全恶化。7 d后患者因眼睑闭合不全造成角膜绷带镜不慎遗失,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少量丝状分泌物附着下方角膜,诊断为丝状角膜炎。见图4。建议给予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3次/d;0.05%环孢素滴眼液点眼,2次/d,重新配戴角膜绷带镜。至2021年10月,角膜丝状物逐渐消失。于2021年11月23日复诊,角膜上皮恢复良好,为防止病情反复,建议患者继续配戴绷带镜。1个月余后绷带镜再次丢失,复发眼部感染,经过抗感染治疗后,因患者有丝状角膜炎发展趋势,故又重新配戴绷带镜。直到2022年2月11日,患者又多次反复感染丝状角膜炎,均因及时治疗而得到有效控制。此后10个月余,经过与神经内科和中医科合作,患者面神经麻痹程度日渐改善,右眼睑瞬目反射功能基本恢复正常,角膜炎症完全消失,角膜恢复透明。见图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前无症状性眼表异常的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探索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前的眼部症状并分析其无症状性眼表异常的特点.方法:采取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2-08/10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诊断为原发性翼状胬肉并拟行手术治疗的住院患者,进行主观症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问卷量表(OSDI)]、六项客观检查(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 Ⅰ试验、泪河高度、睑缘异常评分、睑板腺腺体缺失程度评分、泪膜脂质层厚度)以及眼前节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结果:共纳入患者178例178眼,其中男75例(42.1%),女103例(57.9%),平均年龄54.39±10.75岁,平均OSDI为11.47±9.69分,泪膜破裂时间为7.10±3.86 s,泪河高度为0.16±0.07 mm,泪液分泌量为 14.39±7.29 mm/5 min,翼状胬肉平均厚度为504.74±175.87 μm.161 眼(90.4%)存在睑缘异常,44眼(24.7%)睑板腺腺体缺失程度评分≥4分,52眼(29.2%)脂质层变薄.在六项客观检查中出现4项及以上异常的患眼比例为85.4%.根据翼状胬肉形态将患者分为四级:Ⅰ级10眼(5.6%),Ⅱ级93眼(52.2%),Ⅲ级 60 眼(33.7%),Ⅳ级 15 眼(8.4%).翼状胬肉分级越高,其泪膜破裂时间越短,睑缘异常的比例越高.根据OSDI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OSDI<13 分,121 眼,68.0%)和异常组(OSDI ≥ 13 分,57 眼,32.0%),两组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患眼比例无差异(71.9%vs 71.9%,P=0.872);眼表检查异常项目数量有差异(4.11±0.85 项 vs 4.91±0.99 项,P<0.001).结论:原发性翼状胬肉住院患者术前存在无症状性眼表异常.无眼部不适症状的翼状胬肉患者其睑板腺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与存在眼部不适症状者基本相当.临床医师应重视原发性翼状胬肉术前无症状患者的眼表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