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观察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联合翼管神经和筛前神经切断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3个月、6个月和1年的鼻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腔阻力(NR)、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和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TR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MTT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Lund—Kennedy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腔疼痛VAS、RQLQ评分和AQL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3周、3个月、6个月和1年,观察组鼻腔疼痛VAS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RQL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QL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效果明显,不仅可有效地缓解患者鼻腔疼痛,还能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隐匿性肝性脑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隐匿性肝性脑病(CHE)是肝性脑病的重要类型.有别于显性肝性脑病(OHE),CHE患者无定向力障碍、扑翼样震颤等明显临床表现,但存在神经心理学和(或)神经生理学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认知障碍、欣快或焦虑,注意力和计算能力下降.CHE不仅易进展为OHE,还严重影响患者的驾驶能力、精细操作能力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缩短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为进一步提高对CHE的认识,规范CHE的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近期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意见.本共识意见就CHE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和慢病管理形成19项陈述条款,以期为规范国内CHE的诊治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隐匿性肝性脑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意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隐匿性肝性脑病(CHE)是肝性脑病的重要类型。有别于显性肝性脑病(OHE),CHE患者无定向力障碍、扑翼样震颤等明显临床表现,但存在神经心理学和(或)神经生理学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轻微认知障碍、欣快或焦虑,注意力和计算能力下降。CHE不仅易进展为OHE,还严重影响患者驾驶能力、精细操作能力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增加意外伤害风险,加重家庭和社会负担,缩短肝硬化患者生存期。为进一步提高对CHE的认识,规范CHE诊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参考近期国内外相关指南和共识,总结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共识意见。本共识意见就CHE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因、诱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和慢病管理形成19项陈述条款,以期为规范国内CHE的诊治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编辑导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期无重点号。专家观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合并代谢综合征诊疗专家共识(2022)》,由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风险远高于普通人群,两者紧密联系、互为因果,构成恶性循环;研究发现OSA合并MS患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显著增加,医疗负担沉重。为了增强OSA合并MS的防治水平并改善预后,推出本文,以期为OSA合并MS患者的规范化诊疗提供参考。论著《平坦型突发性聋再分型》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全国33家医院收治的1 024例单侧突聋患者资料,认为可对平坦型突聋进一步分为平坦上升型、平坦下降型和平坦一致型。其中平坦上升型痊愈率与低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好;平坦下降型痊愈率与高频下降型突聋相似,预后较差;平坦一致型痊愈率高于全聋型突聋,平均纯音听阈在平坦一致型和全聋型突聋的预后中起重要作用。论著《850例耳聋基因筛查 SLC26A4单杂合突变新生儿的基因型及合并第二突变位点者表型分析》一文,分析850例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筛查结果为 SLC26A4单杂合突变的新生儿个体,合并明确第二致病突变位点的概率为2.12%,均为点突变或小片段缺失,均确诊为中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研究结果可为 SLC26A4突变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得出合并 KCNJ10基因突变者,在婴幼儿期均未出现听力损失,提示需进一步随访。论著《基于鼻孔暴露度鼻翼退缩分型的外鼻整形术》认为,基于正面观鼻孔暴露度的鼻翼退缩分型方式可全面评估患者鼻翼退缩的严重程度,并将治疗方案系统化、全面化,患者满意度较高。论著《儿童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总结24例急性鼻窦炎眶颅并发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认为该病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对于并发视力下降、出现颅内并发症或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应及时进行经鼻内镜下鼻窦开放及眼眶脓肿引流术。论著《声带截短术用于跨性别女性音调提升的疗效分析》得出声带截短术能够显著提高跨性别女性的嗓音基频、共振峰频率及嗓音女性化程度,对发音能力及嗓音质量无明显不利影响,是嗓音女性化的有效治疗措施之一。论著《无充气颏下全腔镜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临床分析》一文,采用无充气颏下入路腔镜术式成功切除了13例甲状舌管囊肿病例,认为该入路术后瘢痕隐蔽,可带来较好的美容效果。继续教育园地《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评估与分级研究进展》对腺样体的内镜分级和影像学分级这2类方法的发展演进及新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对比了两者的优势与不足,并探讨了各种评估体系对于疾病转归及干预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分型和手术治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2006年3月至2018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103例儿童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根据鞍膈和脑室为界,将儿童颅咽管瘤分为鞍内型、鞍上型和脑室内型三种类型(即三组)。结果:103例患儿中,鞍内型34例,鞍上型63例和脑室内型6例。三组在患儿年龄、性别、肿瘤体积、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肿瘤全切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等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组病例总体手术全切率为88.3%(91/103),围手术期病死率为5.8%(6/103)。各组患儿的手术入路、肿瘤复发率和预后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鞍内型患儿选择经蝶入路或翼点入路,鞍上型患儿选择翼点或经纵裂入路,脑室内型患儿选择皮层/纵裂-侧脑室入路。对所有患儿随访(32.3±25.9)个月,总体肿瘤复发率为16.5%(17/103),其中鞍内型经蝶手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 P<0.05);总体预后良好率为88.7%(86/97),鞍内型和鞍上型颅咽管瘤患儿预后较好,脑室内型预后差( P<0.05)。 结论:儿童颅咽管瘤三种临床分型(鞍内型、鞍上型和脑室内型)直观地反映了肿瘤的部位和生长方式,为手术入路的选择以及判断肿瘤复发和预后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分型的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建立骶髂关节脱位合并同侧骶骨翼骨折(SJDISWF)分型系统,并进行可信度检验及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20例SJDISW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2例;年龄13~58岁[(34.7±13.2)岁]。根据伤侧骶骨移位的方向将SJDISWF患者进行分型,共分为3型:Ⅰ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向前脱出呈漂浮状;Ⅱ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块压缩粉碎,可波及骶前孔;Ⅲ型骶髂关节脱位,同侧骶骨翼骨折端向骶管内嵌插,造成骶管内占位。依据4名观察者间隔4周的两次分型评估结果对SJDISWF分型系统进行可信度检验。根据Ⅰ、Ⅱ、Ⅲ型骨折,分别对患者行前路切开复位内固定、闭合复位内固定或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记录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者间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90,观察者内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54。本研究中Ⅰ型患者12例,Ⅱ型患者7例,Ⅲ型患者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患者均获随访6~36个月[(20.0±8.7)个月]。骨折均获临床愈合,愈合时间为8~14周[(10.2±1.7)周]。骨折复位质量Matta评分优良率:Ⅰ型83%(10/12),Ⅱ型71%(5/7),Ⅲ型0%(0/1),总优良率达75%。术后3个月Majeed功能评分为(74.6±5.2)分,术后6个月为(84.4±5.8)分( P<0.01);末次随访时Majeed功能评分优良率:Ⅰ型75%(9/12),Ⅱ型100%(7/7),Ⅲ型0%(0/1),总优良率为80%。随访过程中无一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或坐骨神经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骶髂关节疼痛、内固定失效或骨折复位丢失等。 结论:SJDISWF分型系统的可信度较高,依据分型对SJDISWF患者采取相应治疗方式均取得较为满意的复位固定及功能恢复效果,对临床治疗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内镜经鼻翼管神经手术及其神经免疫机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围绕翼管神经与鼻腔炎性疾病的研究开展已久,从既往解剖和术式的探讨逐步过渡到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分泌等神经-免疫方向,为手术治疗鼻腔炎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内镜经鼻翼管神经手术这一治疗手段,对其手术方式、应用现状及相关神经免疫机制展开论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脑中动脉镜像动脉瘤的手术治疗及预后分析:附29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镜像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0月至2021年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9例MCA镜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68个动脉瘤(包括29对MCA镜像动脉瘤和10个非镜像动脉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早期或择期、一期或分期、单侧或双侧入路手术的方法处理动脉瘤。所有患者于术后1个月及出院后6个月行头颅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行临床随访,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术中手术夹闭镜像动脉瘤的成功率为96.3%(52/54)。围手术期因术后重度脑水肿死亡1例,其余28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52±38)个月(3~180个月)。28例患者中,12例患者采用一期单侧翼点入路夹闭双侧动脉瘤,随访期10例为GOS Ⅴ级,1例为Ⅳ级,1例为Ⅰ级;4例患者采用一期冠状开颅双侧入路夹闭双侧动脉瘤,随访期均为GOS Ⅴ级;8例患者采用分期双侧翼点入路夹闭双侧动脉瘤,随访期5例为GOS Ⅴ级,1例为Ⅳ级,1例为Ⅱ级,1例为Ⅰ级;1例患者予栓塞责任动脉瘤后夹闭对侧动脉瘤,随访期为GOS Ⅴ级;3例患者仅处理单侧责任动脉瘤,随访期2例为GOS Ⅴ级,1例为Ⅳ级。结论:一期单侧翼点入路夹闭双侧动脉瘤是治疗MCA镜像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手术效果及临床预后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60岁及以上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60岁及以上颅内多发性动脉瘤(MIA)患者的手术疗效和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2月至2021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11例老年MI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颅内2个动脉瘤的患者95例,3个14例,4个1例,5个1例;责任动脉瘤111个,非责任动脉瘤130个。根据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状,101例患者行一期单侧翼点入路,7例行一期冠状入路,3例行翼点入路分期手术治疗夹闭动脉瘤。术后通过影像学随访评估动脉瘤夹闭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OS)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111例患者的241个动脉瘤中,完全夹闭216个包括责任动脉瘤111个,非责任动脉瘤105个;其余25个非责任动脉瘤中自体筋膜包裹后生物胶固定2个,包裹后夹闭2个,术前血管内栓塞2个,未做特殊处理19个。22例(19.8%)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其中2例(1.8%)重度残疾,3例(2.7%)植物生存状态,3例(2.7%)死亡。53例患者获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 M( Q1, Q3)]为8(3,15)个月,末次随访显示,动脉瘤均未见复发。108例患者均获得临床随访,随访时间[ M( Q1, Q3)]为23.5(8.0,56.5)个月,至末次随访,预后良好(GOS Ⅳ~Ⅴ级)103例;预后不良(GOS Ⅰ~Ⅲ级)5例,其中2例为重度残疾,3例为植物生存状态。 结论:选择合适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治疗老年MIA,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且致残、致死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徒手经第2骶骨翼骶髂螺钉植入技术在退变性腰椎侧凸腰骶骨盆固定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徒手经第2骶骨翼骶髂螺钉(S 2AI)植入技术应用于退变性腰椎侧凸腰骶骨盆固定融合术的可行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8年10月南部战区总医院和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收治的采用徒手S 2AI植入技术治疗的18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年龄63.2岁(范围:55~71岁)。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站立位脊柱全长正侧位X线片的相关参数,包括主弯侧凸Cobb角,冠状面躯干偏移(C 7PL-CSVL)、腰椎前凸角(LL)、矢状面铅锤轴线(SVA)、骨盆投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S 1骶骨倾斜角(SS)及脊柱-骨盆匹配度;术后行骨盆CT评估S 2AI植入准确性,同时记录术前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并记录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指标比较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或非参数Wilcoxon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7个月(范围:12~62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的腰椎侧凸Cobb角由术前的(32.28±4.97)°降至(6.56±3.20)°( t=41.142, P<0.01),C 7PL-CSVL由术前的(1.11±2.07)cm降至(0.18±1.08)cm( t=41.142, P=0.06),LL由术前的(-22.39±13.07)°改善至(-36.39±4.29)°( t=4.470, P<0.01),脊柱-骨盆匹配度由术前的(26.83±14.83)°降至(13.72±8.3)°( t=4.396, P<0.01),PT由术前的(27.94±4.26)°降至(23.39±6.08)°( t=2.680, P=0.02),SS由术前的(22.22±6.36)°升至(26.28±7.24)°( t=-2.178, P=0.04),SVA由术前(6.54±4.51)cm降至(2.62±1.29)cm( t=3.052, P=0.01),矢状面失平衡明显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从术前0.58(0.40)分[ M( QR)]降至0.18(0.15)分( Z=-4.567, P<0.01),临床症状明显缓解。18例患者共植入S 2AI螺钉32枚,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术后3例患者CT检查见S 2AI突破皮质,1例为2级(中度),偏向腹侧;2例为1级(轻度),1例偏腹侧,1例偏背侧。8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完成了SRS-22问卷,手术满意度平均4.4分。 结论:徒手S 2AI植入技术应用于退变性腰椎侧凸腰骶骨盆固定融合术能维持腰骶骨盆稳定性,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