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的GD2单抗不良事件风险信号挖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3种双唾液酸神经节苷脂(GD2)单克隆抗体(单抗)的不良事件(AE)风险信号,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5年至2023年第2季度以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根据《国际医学用语词典》25.0版中的首选术语(PT)和系统器官分类(SOC)对AE进行标准化和分类,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信息成分(IC)法进行AE风险信号挖掘。对3种GD2单抗的AE报告信息和AE风险信号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共收集到以3种GD2单抗为首要怀疑和次要怀疑药物的AE报告630例,包括达妥昔单抗465例、达妥昔单抗β 61例和那西妥单抗104例,涉及PT为341、24和125种,分别映射在19、2和12个SOC中。3种GD2单抗相关AE中,均有出现死亡、威胁生命、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不良结局的患者。采用ROR法和IC法进行信号挖掘,共检测出AE风险信号142、3和30个,其中未在相应药品说明书中记录的分别为73、0和6个。报告数居首位的PT,达妥昔单抗和达妥昔单抗β均为发热,那西妥单抗为低血压和疼痛;信号强度居首位的PT,达妥昔单抗、达妥昔单抗β和那西妥单抗分别为穿刺部位脓肿、器械相关的菌血症和喘鸣。3种药物重叠的AE风险信号为发热和疼痛,达妥昔单抗发热信号强度最强,那西妥单抗疼痛信号强度最强。在AE报告数前30位的PT中,那西妥单抗在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的AE风险信号明显多于达妥昔单抗。那西妥单抗AE风险信号中,不同于达妥昔单抗且未在说明书中记录的PT为呼吸异常、发绀和代谢性酸中毒。结论:发热、疼痛和低血压为3种GD2单抗常见AE。那西妥单抗引起疼痛明显,呼吸异常、发绀和代谢性酸中毒为该药独有且未在说明书中记录的AE风险信号,临床应予警惕并及时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干预映射法在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干预映射法在乳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CRF)患者上肢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107例首次进行化疗的乳腺癌术后CRF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进行基于干预映射法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上肢康复训练,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RF程度、患侧上肢肩关节活动度和上肢功能障碍评定得分(DASH)、双侧上肢臂围差和生活质量。结果:实施上肢康复训练后,试验组患者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RF程度、患侧DASH得分、双侧上肢臂围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应用干预映射方法设计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CRF患者上肢康复训练方案,能够改善患肢功能,预防淋巴水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研究通气散干预分泌性中耳炎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通气散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平台筛选通气散的有效成分及靶蛋白,通过UniProt数据库映射得到通气散的作用靶点基因。基于OMIM、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获取分泌性中耳炎相关靶点,找到药物和疾病的共同靶点即为通气散作用于分泌性中耳炎的预测靶点,导入Cytoscape软件,得到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将重复靶点导入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对通气散作用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获得通气散有效成分37个,靶点211个,关键有效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木犀草素、β-谷甾醇等。疾病靶点1 431个,药物疾病共同作用靶点76个,关键靶点有TNF、转录因子AP-1、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等。富集分析得到273个信号通路。结论:通气散可通过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RAGE、流体剪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途径、IL-17、TNF等信号通路调节分泌性中耳炎的疾病进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化瘀丸辅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化瘀丸辅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PubChem、STITCH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分析化瘀丸潜在作用靶点。基于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TNBC疾病靶点。将药物-疾病映射靶点进行PPI网络构建、关键靶点筛选和模块分析,并运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大鼠灌胃化瘀丸水煎液3.94 g/kg,连续给药4 d,制备含药血清。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给予化瘀丸含药血清干预24 h后,接种于Matrigel已凝固的48孔板中,3 h后观察HUVEC血管形成情况。结果:获得化瘀丸治疗TNBC的可能作用靶点130个,VEGFA为核心作用靶点,血管生成、缺氧、凝血级联反应可能为化瘀丸治疗TNBC的主要相关功能及关键信号通路。体外研究表明,化瘀丸含药血清可促进HUVEC细胞肿瘤血管正常化。结论:化瘀丸可能通过VEGF靶点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血管生成、缺氧、凝血级联反应),可辅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发挥治疗TNBC的功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干预映射计划对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干预映射计划对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为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早期康复活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运动方案,试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基于干预映射计划的早期康复方案。以6MWT、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 1)、血浆脑利钠肽水平和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命质量问卷(MLHFQ)作为观察指标,评价2组患者康复效果。 结果:2组入院时FEV 1、6MWT、血浆脑利钠肽水平、MLHF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时,试验组FEV 1、6MWT分别为(2.17 ± 0.44) L、(273.09 ± 55.80) m,高于对照组的(1.94 ± 0.39) L、(236.44 ± 50.99) m;试验组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为(676.79 ± 78.75) ng/L,低于对照组的(736.05 ± 78.77) ng/L;试验组MLHFQ中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和总分分别为(65.39 ± 5.02)、(67.56 ± 4.99)、(66.05 ± 4.16)、(66.33 ± 2.63)分,高于对照组的(59.79 ± 5.94)、(64.33 ± 5.93)、(62.76 ± 4.47)、(62.36 ± 2.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2.56~6.51,均 P<0.05)。 结论:应用基于干预映射计划设计的急性心力衰竭代偿期患者早期康复方案,能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提高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饮久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基于药食同源理论,通过网络药理学探讨饮久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分子机制,并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通过TCMSP筛选饮久舒药物活性成分和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构建饮久舒“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利用TTD、GeneCards、DisGeNET等数据库获取NAFLD的潜在靶点,利用Venn图进行靶点映射获取饮久舒与NAFLD的交集靶点。在STRING数据库获取交集靶点的高置信度交互作用关系,筛选饮久舒治疗NAFLD的核心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将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及饮久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制备NAFLD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定期称量大鼠体重,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GPT、GOT、TC、TG、IL-6、TNF-α、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计算肝指数,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AT、NOS3、SOD、PI3K、p-Akt、Akt蛋白表达。结果:获得NAFLD相关靶点8 418个,饮久舒组方药物活性成分118个,作用于NAFLD的靶点共137个,核心靶点包括IL-6、TNF、VEGFA、TP53、JUN、CAT、NOS3、SOD等。KEGG通路富集通路筛选出20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通路、钙离子通路、cAMP通路、TNF通路可能在治疗NAFLD中发挥关键作用。饮久舒与NAFLD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血管生成、自噬及细胞增殖、分化、代谢、凋亡等密切相关,或可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及迁移等方面治疗NAFLD。动物实验结果显示,饮久舒可降低NAFLD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降低血清GPT、GOT、TG、TC及IL-6、TNF-α、MPO水平,上调肝组织CAT、NOS3、SOD表达,并激活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结论:饮久舒可通过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改善肝细胞脂代谢紊乱,修复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肝功能恢复等途径,发挥治疗NAFLD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面向早期筛查的血糖失稳态人群"舌象-舌苔微生物组学"特征与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血糖失稳态是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痴呆、恶性肿瘤等许多慢性重大性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临床危害极大,但其高度可逆性的特点也给上述重大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了机会窗口.然而,当前针对血糖失稳态人群早期筛查及干预尚无系统性研究,对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糖尿病前期人群所用筛查方法在特异性、准确性方面均存在不足,临床应用受限.在中医临床实践中,舌象是反映正邪消长和病情进退的重要依据,特别是在"血糖稳态—血糖失稳态—糖尿病"病程进展中舌象具有一定的动态演化特点,而其舌象变化的潜在机制可能与舌苔微生物密切相关.基于血糖失稳态人群"舌象-舌苔微生态"的临床表观与微生物组学特征构建"舌象-舌苔微生物"宏微观映射模型,有望为血糖失稳态人群的大规模早期筛查和相关疾病早期防治提供新路径,并为阐明中医舌象诊断理论科学内涵、探讨复杂性疾病演化特点与潜在机制提供新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金银花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金银花治疗IgA肾病(IgAN)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通过体外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TCMSP平台获取金银花的主要活性成分,运用GeneCards、OMIM数据库检索IgAN相关靶点,并映射到金银花的潜在作用靶点中,将IgAN和金银花靶点取交集,通过构建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图,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通过重组人IgA刺激共培养人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HRGECs)和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构建IgAN细胞模型,并给予不同浓度木犀草素进行干预,验证网络药理学结果.结果 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是金银花治疗IgAN的潜在作用靶点.网络图拓扑学分析显示,活性成分木犀草素与PI3K-AKT信号通路关系最大.体外实验发现,木犀草素能抑制HMCs增殖,减少IL-6分泌,从而增强HRGECs间黏附分子的表达,改善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减少HRGECs单层通透性.对HMCs内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检测发现,木犀草素可以抑制细胞内PI3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结论 木犀草素通过抑制HMCs内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HMCs增殖和IL-6分泌,进而改善肾小球滤过屏障发挥治疗IgAN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肺与大肠相表里"视角下探索肠道菌群与肺癌因果关联及潜在干预中药预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在"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指导下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randomization,MR)明确与肺癌发生具遗传因果效应的肠道菌群,并预测能通过调控肠道菌群干预肺癌的潜在中药.方法 从IEU OpenGWAS数据库获取肠道菌群与肺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汇总数据.使用R语言TwoSampleMR软件包进行MR分析,以逆方差加权法为主要的遗传因果效应评估方法.对工具变量邻近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以探析相关微生物介导肺癌发生的信号通路.结合CTD和Coremine数据库预测对工具变量邻近基因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的中药,统计其性味归经及功效信息.结果 MR分析发现了 10个与肺癌发生具遗传因果效应的肠道菌群,其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Marvinbryantia、瘤胃球菌科(Ruminococcaceae UCG004)和粪居拟杆菌Bacteroides coprocola菌群与肺癌发生风险降低相关,草酸杆菌科(Oxalobacteraceae)、普氏菌属 7(Prevotella 7)、黑臭杆菌属(Odoribacter)和大肠杆菌 Escherichia coli 菌群与肺癌发生风险升高相关.工具变量邻近基因主要富集在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PPAR)和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hydroxy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等信号通路.潜在调控中药四气以温为主,寒、平次之,五味以苦味为主,甘、辛次之,归经以肝为主,肺、脾、胃和肾次之,功效以清热为主,补虚次之,还包含活血、理气、祛风湿、化痰止咳平喘和利水渗湿等.其中映射频率靠前的代表中药包括人参、马齿苋、生姜、姜黄、郁金、白果、五味子和丹参等.结论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经典理论,采用MR分析发现以厚壁菌门、Marvinbryantia和变形菌门为代表的10种肠道菌群可能通过JAK/STAT、MAPK、PPAR和PI3K/Akt等信号通路介导肺癌发生发展.潜在调控中药主要包括清热药、补虚药、活血药和理气药等.丰富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生物学内涵,将为从"肠道菌群"视角探索肺癌的中医药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去氢骆驼蓬碱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去氢骆驼蓬碱(HM)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瑞士靶点预测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药物银行数据库(Drugbank)获取HM相关基因,在基因卡数据库(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DrugBank数据库获取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靶点,将HM的预测靶点和细粒棘球蚴病相关基因相互映射,得到HM作用细粒棘球蚴病的靶点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网络拓扑属性分析,筛选重要靶点蛋白,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作(PPI)和成分-疾病-靶点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分析和Kyot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与DNA损伤相关的基因靶点.采用Autodock Vina软件及Pymol软件对相关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和展示.将活力不低于98%的细粒棘球蚴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DMSO组、25μmol/L HM组、50μmol/L HM组、100μmol/L HM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体外验证HM干预细粒棘球蚴肿瘤蛋白P53(TP53)、拓扑异构酶Ⅰ(TopoⅠ)、染色体组蛋白H2A的变异体(H2AX)、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ATM)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共获得HM靶点 105个,细粒棘球蚴病相关基因88个,二者共有靶点为 2 个.HM干预细粒棘球蚴病的作用靶点主要有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3(MAPK3)、MAPK1、TP53、热休克蛋白90α家族A类成员 1(HSPAA1)、MAPK14、Jun,机制可能涉及MAPK信号通路、受体酪氨酸激酶(ERBB)信号通路、DNA损伤与DNA修复通路、细胞凋亡等过程.体外验证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5μmol/L HM组、50μmol/L HM组、100μmol/L HM组的TP53,TopoⅠ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下调趋势(P<0.05),H2AX,ATM mRNA和蛋白表达均呈上调趋势(P<0.05).结论 HM可通过多种生物学过程和相关信号途径治疗细粒棘球蚴病,HM参与细粒棘球蚴病DNA损伤与DNA修复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TP53,TopoⅠ,H2AX,ATM均可能是其作用靶点.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HM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