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造工黏结剂暴露致过敏性肺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铸造过程中存在多种职业性有害因素可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其中铸造工过敏性肺炎的病例少见报道.报道1例因使用铸造用黏结剂导致过敏性肺炎的病例,该患者在某铸造企业从事模具造型工作,因"双眼刺痛、胸闷10 d余,喘憋2d"入院,其胸部CT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点片状略高密度灶,肺功能显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下降;动脉血气分析提示伴有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55 mmHg).经脱离工作环境,糖皮质激素及西替利嗪抗过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胸部CT小点片影消失,肺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被忽视而常见的新生儿脑损伤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临床医师对窒息缺氧和早产等所致新生儿脑损伤熟知,但对剖宫产、红细胞增多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脉导管未闭、无创高频震荡通气等与脑损伤的相关性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现对此作一介绍,以有助于更加合理地管理患儿,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首次通过显像的判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14岁,近10个月间断头痛,曾有跑步后胸痛,无咳嗽、咳痰、夜间憋气等症状。患者在外院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脑血管分流检测提示发泡试验(+)。后患者于本院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示:pH值7.41(7.35~7.45;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氧饱和度96.1%(95.0%~99.0%),氧分压76(83~108) mmHg(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压34(35~45) mmHg,肺泡-动脉氧分压差35(5~15) mmHg,临床考虑低氧血症待查。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含氧量降低,动脉氧分压低于同龄人的正常下限。常见的低氧血症原因包括肺通气障碍和换气障碍。该患者二氧化碳分压不高、肺泡-动脉氧分压差明显升高,提示肺换气功能障碍。常见的肺换气功能障碍包括弥散障碍、通气-灌注(ventilation/perfusion, V/Q)比例失调、右向左分流,以及血红蛋白亲和力异常等。弥散障碍是氧从肺泡进入肺毛细血管的过程受损,通常由肺泡或肺间质炎性反应和纤维化所致。V/Q比例失调原因可以是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性疾病(如肺栓塞)、肺气肿等。右向左分流是指血液从右心流向左心而未被氧合,包括解剖分流和生理性分流2种类型。若血流不经过肺泡,即存在解剖分流,见于心内分流、肺动静脉畸形、肝肺综合征、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而生理性分流指的是没有通气的肺泡存在血流灌注,见于肺不张、大叶性肺炎等。发泡试验是对比增强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对患者注射手振生理盐水后,若经颅多普勒超声能够探测到其大脑动脉中气栓,即为阳性,提示存在右向左的解剖分流。该患者发泡试验(+),因此行 99Tc m-聚合白蛋白(macroaggregated albumin, MAA)肺首次通过显像(图1)及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图2),以进一步明确右向左分流的诊断及分流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散发重度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报道2例散发食源性肉毒杆菌中毒患者的诊治资料。2例均为女性,发病急,进食后均以颅神经麻痹症状起病,并迅速累及呼吸肌,合并呼吸衰竭,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多次行头颅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均未见异常,肌电图检查均提示周围运动神经损害,其中1例合并重症肺炎,行支持治疗。根据肉毒素检测阳性确定诊断为肉毒杆菌中毒,行针对性治疗后均好转出院。两例患者分别于出院后8个月、2个月余随访,均无后遗症及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婴儿肉毒中毒8例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重症婴儿肉毒中毒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评估抗毒素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3年8月北京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8例送检粪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为重症婴儿肉毒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等资料。结果:8例实验室确诊的婴儿肉毒中毒患儿均为男婴,年龄为6.0(3.3,6.8)月龄。3例患儿来自内蒙古自治区,2例来自河北省,北京市、山东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1例。所有患儿均既往体健,其中4例患儿发病前母亲或患儿有摄入蜂蜜及其制品或密封腌制食品的可能诱因,首发症状以纳奶差(4例)最常见,后出现呼吸浅促(7例)、肢体无力(7例)等。体征以双侧瞳孔散大(8例)、四肢肌力减低(8例)为相对典型改变。分型以B型为主(7例),余1例为A型。6例患儿应用抗毒素治疗,使用时间为24(19,49)d。7例需有创机械通气。所有患儿出院时均存活,随访时间为29 d至3年8个月,6例完全康复,2例新近出院患儿逐渐恢复中。结论:对既往体健有可疑肉毒杆菌接触或摄入史,存在双侧瞳孔散大、肌无力但意识清楚等表现的患儿应尽早送检粪标本小鼠生物实验筛查。肉毒中毒B型多见,抗毒素治疗有效,总体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早产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晚发型败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新生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晚发型败血症(late-onset sepsis,LOS)的临床特征,为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新生儿科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确诊的1例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LOS的早产儿临床资料。以“新生儿/neonate、败血症/sepsis、非脱羧勒克菌/ Leclercia adecarboxylata”为关键词,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4月,并对新生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致LOS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本例患儿为胎龄34周 +3早产儿,出生体重2 050 g,男性,因生后呼吸困难14 min入院,入院后予暖箱(温度33~35 ℃,湿度50%~60%)保暖,先后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及有创机械通气支持,应用哌拉西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抗感染,于生后11 d发生LOS。虽经扩容、抗感染、呼吸支持等治疗,但病情进行性加重,最终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患儿死亡后1 d血培养MALDI-TOF MS鉴定为非脱羧勒克菌,药敏实验提示为多重耐药菌。文献复习获得国外报道新生儿非脱羧勒克菌感染2例,均为早产儿、女婴、敏感菌株导致的LOS,发病初期临床表现均缺乏特异性,经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1例。 结论:非脱羧勒克菌单一感染可导致早产儿LOS,无特异临床表现,MALDI-TOF MS有助于其诊断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过敏性肺炎47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a,HP)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提高对HP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2000年1月至2020年6月近20年外科肺活检病理诊断HP病例47例的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CD3、CD4、CD8、CD20等表达情况。结果:47例HP病例,年龄15~68岁,男女比例22∶25,症状主要为气短和咳嗽,32例有过敏原接触史。大部分患者出现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85.3%(29/34)患者肺泡灌洗液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31.3%(10/32)患者CD4 +/CD8 + T淋巴细胞≤0.8。镜下表现上,59.6%(28/47)的病例出现小灶性肉芽肿/间质内多核巨细胞,40.4%(19/47)仅见间质内多核巨细胞。93.6%(44/47)的病例可见细支气管上皮化生,70.2%(33/47)的病例可见局部富细胞性炎性病变。44例(93.6%)伴纤维化,表现为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样纤维化(47.7%,21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样纤维化(29.5%,13例)、单纯细支气管中心性纤维化(6.8%,3例)和混合性纤维化(15.9%,7例)。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55.8%(24/43)的病例组织中CD4 + T淋巴细胞占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结核患者规律治疗3个月肺功能的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比较肺结核患者规律治疗3个月较治疗前肺功能的变化。方法:连续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规律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50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的肺功能状态,比较两次肺通气功能、肺容积、弥散功能的结果,具体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 1)、第1秒最大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 1/FVC)、肺总量(TLC)、残气量(RV)和一氧化碳弥散量(D LCO)6项指标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排除失访病例216例、肺功能不符合质控标准者32例,最终纳入252例肺结核患者的资料。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肺功能6项指标结果中异常者分别为204例(80.95%)和193例(76.59%),两个时期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以肺通气功能异常最为常见,且以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为主。治疗3个月肺通气功能、肺容积正常者的比例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治疗前后弥散功能正常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3个月FVC、FEV 1、TLC、D LCO的值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414、-6.754、-3.863、-3.311, P均<0.01)。 结论:肺结核患者多数有肺功能损伤。肺结核患者治疗3个月肺通气功能、肺容积的正常率及FVC、FEV 1、TLC、D LCO的值较治疗前改善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天然免疫细胞在肺纤维化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天然免疫又称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细胞参与构成天然免疫系统。肺纤维化是间质性肺疾病的终末期病理改变,临床常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伴弥散功能降低、低氧血症。肺纤维化的形成过程可分为肺泡上皮细胞损伤、成纤维细胞增殖、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和细胞外基质沉积4个阶段。天然免疫细胞参与肺纤维化形成的各个阶段,研究天然免疫细胞对肺纤维化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弥散峰度成像评价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脑损伤与焦虑、抑郁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al kurtosis imaging,DKI)探索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脑白质损害与焦虑、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2017年11月至2022年12月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为中重度OSAHS患者50例(中重度OSAHS组,男47例,女3例),年龄22~65岁(中位年龄40岁);同时选取行PSG检查的非OSAHS者32例(对照组,男27例,女5例),年龄19~56岁(中位年龄34岁)。所有受试者均行DKI扫描及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Ⅱ,BDI-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找出峰度各向异性分数(kurtosis fractional anisotropy,KFA)有差异的脑区,并分析OSAHS患者KFA值减低脑区与焦虑、抑郁和认知障碍的相关性。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卡方检验和偏相关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2组人群的评估指标。结果:中重度OSAHS组在右侧外囊、左前放射冠、右前放射冠、左后放射冠、右后放射冠、左上放射冠、右上放射冠、左上纵束、右上纵束、胼胝体膝部、胼胝体压部、胼胝体体部及后扣带回区域白质纤维束的KFA值均低于对照组( t=-2.247、-3.028、-3.955、-4.871、-2.632、-2.594、-2.121、-2.167、-3.129、-2.015、-2.317、-2.313、-2.152, P<0.05)。在中重度OSAHS组中:BAI评分与右外囊、右前放射冠、左后放射冠、左上放射冠、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的KFA值呈负相关( r=-0.306、-0.372、-0.296、-0.346、-0.318、-0.386, P<0.05);BDI-Ⅱ评分与右上放射冠、右上纵束、左前放射冠、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的KFA值呈负相关( r=-0.334、-0.289、-0.309、-0.310、-0.503、-0.469, P<0.05);MoCA评分与右后放射冠、右上纵束、左前放射冠、左上放射冠、左上纵束、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的KFA值呈正相关( r=0.368、0.431、0.324、0.410、0.469、0.384、0.369、0.309, P<0.05)。 结论:中重度OSAHS患者部分脑区的损害明显,受损的脑功能区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减退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