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 - 2021年吉林省克山病年报数据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掌握吉林省克山病病区范围及病情转归变化,为调整克山病防治工作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 - 2021年吉林省38个克山病病区县(市、区)上报的克山病年报数据,对克山病病区范围、人口数、现症患者一般情况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截至2021年底,吉林省克山病病区范围总体无变化,病区县、乡、村常住人口数较2017年分别减少了11.77%、26.77%、35.55%;克山病现症患者共1 092例,其中潜在型克山病926例、慢型克山病166例,男女性别比为0.38∶1.00(303∶789),≥60岁者占79.76%(871/1 092),且有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病。2021年克山病患者较2017年减少1 020例,死亡、迁出(入)、失访、重新诊断分别占转归总数的34.29%(500/1 458)、27.85%(406/1 458)、25.51%(372/1 458)、12.35%(180/1 458);60岁以下中青年死亡患者共57例;5年间新发现克山病患者24例,包括潜在型克山病4例、慢型克山病20例,且有6例慢型克山病患者在确诊2年内死亡。结论:吉林省克山病病区范围总体无变化,常住人口数明显减少,现症患者老龄化,部分患者存在慢性病共病,死亡、迁出(入)、失访是现症患者转归的主要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近年是否有变?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对我国人群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进行汇总更新。方法:基于2015年发表的1项系统分析,就其后有数据更新的GLOBOCAN、《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年报)和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CI5)3个数据源,新增全球疾病负担项目(GBD2017)、《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和《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年鉴)3个数据源,摘录6个数据源中我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死亡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分部位构成变化等数据,主要采用世标率,分析最新疾病负担情况。应用Joinpoint Trend Analysis Software 4.7.0.0软件进行时间趋势分析。作为广义疾病负担的一部分,采用文献法汇总整理我国结直肠癌经济负担相关数据。结果:①现状: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7.1/10万和7.9/10万,发病率男女性别比和城乡比分别为1.5和1.4,死亡率分别为1.6和1.4。与年报数据接近,死因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结直肠癌死亡率为6.9/10万。GBD显示2017年我国结直肠癌所致DALY负担达425.4万人年(为1990年的2倍),占全球22.4 %。②趋势:年报数据显示,2009-2015年全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下降10.2 %和9.5 %,城市亦均下降,但农村均上升(增幅分别为20.0 %和15.2 %);对应Joinpoint分析提示全国死亡率的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1.6 %( P<0.05),其中城市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下降(AAPC分别为-1.5 %和-1.4 %)(均 P<0.05),农村发病率上升(AAPC为3.3 %)( P<0.05)。年鉴数据显示,与2004年相比,2017年城市和农村死亡率分别增加9.8 %和20.6 %,但Joinpoint分析AAPC无明显变化( P<0.05)。③分部位:年报显示2015年我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中,结肠癌、直肠癌和肛门癌分别占49.6 %、49.2 %和1.2 %,对应2009年占比依次为51.3 %、47.6 %和1.1 %,结肠癌占比始终为城市(>52 %)高于农村(<44 %)。CI5第Ⅺ卷细化部位信息显示,结肠癌以升结肠和乙状结肠居多。④经济负担:我国结直肠癌例均诊治费用年均增长率在6.9 %~9.2 %不等,患者确诊1年内的个人卫生支出约占其家庭收入的60 %。 结论:我国结直肠癌疾病负担近年整体平稳中可能略有下降,在农村的上升应关注;与前期研究一致,城市和男性仍为防控重点;结肠部位的癌症占比在城市更高,提示社会经济和医疗技术对疾病发生发现有影响。此外,结直肠癌所致经济负担在持续上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前后上海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上海市猩红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情况,为科学防控猩红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发病时间为2016年1月至2021年6月的上海市猩红热病例的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疫情发生前为2020年之前,疫情发生后为2020年1月及之后)上海市猩红热报告病例时间趋势、地区分布和年龄、性别分布的差异。结果: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为(0.22~4.02)/10万,中位数为1.13/10万;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为(0.01~1.64)/10万,中位数为0.14/10万,为COVID-19疫情发生前的12.39%。2021年2月至6月,猩红热月报告发病率为(0.18~0.58)/10万,较2020年同期的(0.01~0.05)/10万有上升趋势。2016年至2019年各区年报告发病率为(0.55~65.48)/10万,中位数为9.57/10万;2020年各区年报告发病率为(0.29~9.85)/10万,中位数为2.18/10万,为COVID-19疫情发生前的22.78%;发病率出现大幅下降,但仍以闵行区最高。报告病例以4~8岁人群为主,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占比无明显差异,仍以6岁组发病率最高。报告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COVID-19疫情发生前后男性占比无明显差异。结论:COVID-19疫情发生后,上海市猩红热发病水平较疫情发生前出现大幅下降,病例所在地区和人群分布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未出现明显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中国肾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细胞癌简称肾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北美、西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据2020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肾癌发病率为3.99/10万,死亡率为1.39/10万。随着我国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及普及,目前超过50%的肾癌是在其他疾病的检查中意外发现,晚期阶段患者比例明显下降。尽管我国肾癌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69.8%,但不同地区的诊断及治疗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201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领导成立了国家肿瘤质控中心,推行肿瘤诊疗质量控制,规范肿瘤诊疗行为,促进全国范围内肿瘤诊疗规范化、同质化、标准化,最终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命质量。为进一步推动肾癌规范化诊疗质控工作,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委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肾癌质控专家委员会依据《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9版)》等国家级肾癌诊疗指南规范,结合循证医学、临床经验,在符合科学性、普适性、规范性、可操作性指导原则下,起草并制定了《中国肾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版)》,具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沙市卒中住院患者转诊情况的社会网络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长沙市卒中住院患者转诊现状,探讨转诊网络特征,为完善卒中分级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从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系统中获取2018年长沙市卒中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和医疗机构年报数据,分析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间的转诊情况,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卒中住院患者转诊网络的密度、K-核和点度中心度。结果:共纳入卒中住院患者转诊医疗机构82家,患者转诊2 859次,以三级医院之间的转诊居多(1 515次),且多为卒中联盟内医院转诊(1 123次)。转诊网络密度为0.613,三级医院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二级医院的入点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基层医疗机构位于网络的外围;15-核中的医院19家,以三级医院居多(14家),其中12家为湖南省卒中联盟单位。结论:三级医院在区域内发挥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二级医院能够接收三级医院转诊的患者,但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者较少,基层医疗机构在转诊网络中的重要性体现不足。卒中联盟的成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联盟内医院的协作,但区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中断时间序列评价乙型脑炎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对甘肃省乙型脑炎报告发病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乙型脑炎(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对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国家人口健康科学数据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1987-2019年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资料,并利用中断时间序列设计分析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甘肃省乙脑报告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1987-2019年甘肃省乙脑年报告发病率平均为0.448/10万,甘肃省将乙脑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水平变化量为-2.223/10万( t=-2.90, P=0.007),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斜率变化量为0.082( t=2.87, P=0.008),乙脑报告发病率的斜率为0.071( β1+β3=0.071)。 结论:乙脑疫苗在甘肃省纳入扩大免疫规划后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但仍出现了乙脑暴发。甘肃省应及时调整乙脑疫苗的免疫策略,继续重视儿童青少年疫苗接种,加强成年人群特别是甘肃省东南部农村地区成年人群的疫苗接种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4—2018年中国不同年龄段人群道路交通伤害发展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不同年龄段人群道路交通伤害(RTIs)发展趋势,为针对性预防RTIs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中国交通事故统计年报和中国统计年鉴,将年龄分为0~14岁、15~34岁、35~59岁及≥60岁四个年龄段。计算2004—2018年不同年龄段RTIs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及年龄构成比,计算不同年龄段RTIs死亡率、伤残率,并通过分段回归模型估算2004—2018年中国不同年龄段RTIs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死亡率、受伤人数、伤残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析不同年龄段人群RTIs发展趋势。结果:2004—2018年RTIs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年龄主要分布在15~34岁和35~59岁,构成比均>40%,≥60岁构成比较小但逐渐升高。分段回归模型的拟合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较小,拟合效果良好。2004—2018年RTIs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死亡率、受伤人数、伤残率平均年度降幅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5.53, P<0.01;AAPC=-3.64, P<0.01;AAPC=-4.19, P<0.01;AAPC=-5.13, P<0.01;AAPC=-5.65, P<0.01),但2016年及以后RTIs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死亡率年度增幅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PC=8.15, P<0.05;APC=2.10, P<0.01;APC=1.55, P<0.05)。2004—2018年15~34岁、35~59岁人群RTIs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死亡率、受伤人数、伤残率平均年度降幅有统计学意义(AAPC<0, P<0.05),≥60岁人群RTIs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死亡率、受伤人数、伤残率平均年度增幅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7.13, P<0.01;AAPC=6.64, P<0.01;AAPC=3.37, P<0.05;AAPC=8.85, P<0.01;AAPC=5.83, P<0.01)。 结论:2004—2018年中国整体及15~34岁、35~59岁人群RTIs事故总起数、死亡人数、死亡率、受伤人数、伤残率呈下降趋势,而≥60岁人群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从2016年起,≥60岁人群RTIs指标开始大幅度上升,应加强对老年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教育,从而预防老年RTIs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08-2019年杭州市非职业人群布鲁菌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杭州市非职业人群布鲁菌病(简称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非职业人群布病患者的诊断及提出下一步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8-2019年杭州市报告的布病患者的基本信息、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测资料。资料来源于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历年确诊布病病例的个案调查表及布病防治工作年报,分析其中非职业人群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征及诊断情况等。结果:2008-2019年杭州市共报告非职业人群布病患者76例,占总报告布病病例的34.23%(76/222)。76例非职业人群布病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29例,男女性别比为1.62∶1.00;年龄为(47.37 ± 16.04)岁,范围为6~84岁。3-5月是非职业人群布病发病的高峰期,占59.21%(45/76);主要感染途径是直接接触和消化道途径,占80.26%(61/76)。临床症状以发热[100.00%(76/76)]、多汗[73.68%(56/76)]、肌肉关节疼痛[69.74%(53/76)]为主;诊断时间为27(14,49)d,最长诊断时间为190 d,其中39例(51.32%,39/76)患者出现了误诊。经医院实验室全自动血培养仪常规培养提示疑似布鲁菌60株,经分型鉴定羊种布鲁菌54株,符合率为90.00%。2015-2019年患者血培养率(88.46%,46/52)明显高于2008-2014年(58.33%,1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8.968, P < 0.05)。 结论:2008-2019年杭州市非职业人群布病发病有季节性,感染方式多样,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高发季节对疑似布病患者开展血培养有利于布病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11 - 2020年南京市恙虫病流行特征与空间聚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南京市恙虫病报告发病水平和趋势变化、流行特征以及空间聚集性,探究防控关键季节、重点人群和区域,指导制定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系统"中,收集2011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南京市恙虫病报告数据,分析报告发病水平和趋势变化,描述季节、人群和空间分布特征,利用ArcGIS 10.3软件开展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FleXScan 3.1.2软件开展空间扫描。结果:2011 - 2020年,南京市共报告恙虫病病例192例,年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0.21/10万(范围为0.12/10万~ 0.49/10万)。10 - 11月报告病例占87.5%(168/192),高峰出现在11月(57.8%,111/192)。男性占64.1%(123/192);年龄中位数为59岁(范围为6 ~ 84岁),≥60岁和45 ~ 59岁组分别占47.9%(92/192)和31.2%(60/192),共占79.2%(152/192);农民占43.8%(84/192),家务及待业者占16.7%(32/192),离退人员占15.6%(30/192),工人占6.8%(13/192),共占82.8%(159/192)。报告病例总数前4位的地区分别为江宁区(23.4%,45/192),六合区(22.9%,44/192),鼓楼区(10.4%,20/192)和江北新区(8.9%,17/192),共占65.6%(126/192)。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 = 0.34( Z = 5.90, P < 0.001);FleXScan 3.1.2软件扫描探测到2个空间聚集区域,一级聚集区覆盖江宁区3个、雨花台区1个和浦口区2个街道[限制性对数似然比( RLLR)= 26.91, P < 0.001],二级聚集区覆盖六合区6个和江北新区4个乡镇/街道( RLLR = 26.48, P < 0.001),聚集区域均为涉农区。 结论:南京市恙虫病报告发病水平较低且平稳,属于典型的秋季型疫区,中老年人群和涉农区域分别为重点人群和重点区域。建议将恙虫病纳入法定或南京市重点传染病管理,开展恙虫病诊治技术和信息报告管理培训,在高发季节强化和落实健康宣教、个人防护、防鼠灭鼠、媒介控制等综合防控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浙江省2011—2020年生殖器疱疹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浙江省生殖器疱疹的流行特征和趋势,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导出浙江省2011—2020年网络直报的生殖器疱疹病例数据,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2020年,浙江省生殖器疱疹报告发病率为4.92/10万 ~ 6.19/10万,无明显上升或下降趋势( χ2趋势 = 0.03, P = 0.959);女性报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χ2趋势 = 5.13, P = 0.034),由4.50/10万上升至6.02/10万,年均上升3.27%;高发年龄段为20 ~ 39岁性活跃人群,但15 ~ 19岁及50岁以上各年龄组报告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幅分别为8.10%(15 ~ 19岁)、9.24%(50 ~ 54岁)、7.81%(55 ~ 59岁)、4.27%(≥ 60岁)。病例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28.38%,8 779/30 931),医务人员、离退人员、学生、家务及待业、干部职员职业构成比年均增幅居前,分别为13.71%、13.14%、10.74%、9.36%、7.00%。报告发病率较高的是宁波、温州、台州等东部沿海地区及浙江中部工业经济较发达的金华市,年报告发病率均在5/10万以上;杭州市年报告发病率明显上升,年均增幅5.39%。 结论:2011—2020年浙江省生殖器疱疹疫情无明显下降趋势,今后需关注女性、青少年和老年人群的防治工作,加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状况监测及感染途径、接触史调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