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导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即时检验(POCT)是一种在床旁即可完成的检验方式。与传统中心实验室检测不同,POCT极大缩短了标本转运及报告的时间,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较早获取检测结果,从而早期识别急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并做出医疗决策,挽救患者生命。目前,POCT在急重症中的应用尚缺少全面的临床管理共识,导致其实际应用缺少规范性指导。为了规范POCT在急重症中的应用,武汉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组织多位急重症领域专家共同讨论,确定当前POCT在急重症应用过程中亟需规范统一的临床问题,并进一步全面检索国内外文献,组织国内多位急重症医学专家进行讨论修改,最终形成了一份涉及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数据管理的临床应用,即《即时检验在急重症的应用管理专家共识(2024)》,以期为POCT在急重症中的应用提供更全面的规范和指导,从而提高患者医疗护理质量和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一种呼吸系统新发传染病,SARS-CoV-2的暴发、流行和变异已在世界范围内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和社会恐慌,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研制特异性和灵敏性高的实时、快速和可用于床旁检测的设备及方法对于COVID-19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准确掌握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气溶胶的行为学特征,对于科学制定疫情防控政策也至关重要。生物传感器是一种能将生物分子反应信号转换成可检测的物理化学信号的分析装置,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与分析领域,基于常规检测方法(包括菌落计数、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的生物传感器,存在耗费时间和人力、操作复杂等缺点,基于纳米材料的生物传感器的出现使其应用更加便携,并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需求。本文拟就生物传感器检测的病原种类、检测方法、最新进展及纳米生物传感器在经空气传播病原微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即时检测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针对目前国内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重大变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已成为我国疫情防控的工作重点。由于检测场地、仪器设备以及反应时间的限制,传统的检测技术无法满足新型冠状病毒即时快速检测的需要。即时检测技术所具备的快速、便携、灵活等优点使得其在新型冠状病毒的快速检测和筛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抗原、特异性抗体和核酸等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即时检测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疫情防控和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便携式肺功能仪原理、质控及临床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便携式肺功能仪相较于传统实验室肺功能仪具有小型、便携、操作简便和造价低廉的优势。它可作为实验室肺功能仪的补充,适用于社区、基层等卫生机构。目前,国内尚缺乏便携式肺功能仪相关的指导性文件,本专家共识将从设备硬件、设备质量要求,操作要领、操作质控、临床应用和人员培训等几方面进行阐述。便携式肺功能仪由肺量计和计算机系统组成。它的核心部件是流量传感器,其保留了实验室肺功能仪的核心功能即常规通气功能、舒张试验,但不具备测定肺容积、残气量和弥散功能的能力。便携式肺功能仪产品需通过国家和国际权威机构的质量检测,需达到ISO26782:2009的标准。便携式肺功能仪的质控包括设备质控、操作过程质控、报告质控等,其技术细节与实验室肺功能仪的质控要求一致。它可用于呼吸疾病早筛、流行病学调查、体检筛查、临床试验、呼吸慢病管理及行动不便者床旁检查等。便携式肺功能仪器的操作技术培训主要针对基层社区医务工作者,培训方式灵活多样,注重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便携式肺功能仪具备实验室肺功能仪没有的一些高科技技术,如数据智能传输、云数据库、大数据管理、生物传感器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肺功能仪更加智能化和多元化,也将极大提升呼吸慢病管理的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床旁检测设备在早期诊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临床后果,如足部溃疡、截肢和神经性疼痛。这使得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对医疗保健成本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DPN在早期阶段通常无症状,而一旦出现明显症状,疾病将难以逆转。因此,早期筛查和诊断对预防和延缓DPN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本综述旨在评估目前可用的早期诊断DPN的床旁检测设备(POCDs),包括检测大纤维神经病变的DPNcheck和VibraTip以及检测小纤维神经的Neuropad和Sudoscan。DPNcheck主要检测腓肠神经的电生理,VibraTip检测振动觉,而Neuropad和Sudoscan均检测泌汗功能。这些设备的使用能促进更大规模患者的筛查和提高DPN的早期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免疫层析法检测的临床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免疫层析法在检测围产期孕妇B族链球菌(GBS)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本院围产期孕妇103例,取阴道分泌物标本2份分别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GBS及常规病原微生物学接种培养方式进行鉴定.结果 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出GBS感染10(9.71% )例,培养法检测出GBS感染11(10.68% )例,免疫层析法与细菌培养法符合率为95.4%.结论 免疫层析法检测GBS较传统细菌培养法具有步骤简单,无需特殊设备环境、省时等优点,且检出率两者无统计差异,适合实验室快速检测及临床床旁筛查GBS感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用于休克患者床旁监测的空间分辨近红外光谱术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非侵入性的空间分辨近红外光谱用于休克患者床旁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采集25例休克患者的颈中心静脉血样并检测其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利用自行开发的非侵入性空间分辨近红外光谱(SR-NIRS)设备检测患者颈中心静脉附近的组织血氧饱和度(StO2).此外,利用常规方法对患者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与氧分压(PO2)进行了检测.对StO2与ScvO2、SaO2、PO2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休克患者的StO2水平与ScvO2水平高度相关(r=0.84,P<0.001),并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系数(0.80).结论 采用SR-NIRS设备在颈内静脉附近检测的StO2可作为休克的监测指标;非侵入的SR-NIRS监测可作为无创、持续的休克床旁监测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MEC-1000型多参数监护仪典型故障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医用监护设备在床旁监测、动态监测和遥测监护等领域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的生命体征信息,协助开展诊断和治疗工作.目前,新型多参数监护设备主要以医学电子检测技术为主,对心电、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脉搏、麻醉深度等参数进行自动化检测和分析,并进行过阈值报警,提高了临床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糖化血红蛋白的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及其床旁检测设备的现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是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水平监控的重要指标.目前有超过300种方法用于HbA1c的检测,本文主要简述了基于生物传感器的HbA1c检测技术及目前市场上常见HbA1cPOCT检测设备使用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X射线床旁摄片场所电离辐射水平和防护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X射线床旁摄片场所电离辐射水平和采取干预措施后的防护效果,为管理部门进一步制订管理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在上海市9个区随机抽取12家医疗机构的15台X射线床旁摄影机,模拟日常病房开展床旁摄影的场景,对观察点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 在本研究所关注的范围内,床旁摄片场所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均超过本底值;不同设备(包括同型号但使用环境不同的设备)在相近的常规曝光条件产生的散射线剂量率差异较大,无防护屏场所的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在3.9μSv/h至5 800.μSv/h之间;使用防护屏场所的X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在0.095 μSv/h至22.1 μSv/h之间,明显低于无屏风的场所,铅当量高的防护屏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结论 不同型号的X射线床旁摄片机,自身防护性能差异较大,导致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剂量的差别,购置防护性能好的设备、小心使用、做好维护保养工作等是降低X射线剂量的重要保障;开展床旁摄片时应当尽量疏散毗邻床位的病人、医务人员、探视家属等公众,对无法疏散的公众,建议使用便捷且实用的移动式防护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