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基除臭剂的配方设计及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研究植物基除臭剂的配方,探讨其净化效果。方法:采用市售植物复配精油为基底,三甘醇为溶剂,加入一定比例的乳化剂、助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植物基除臭剂。乳化剂选用比较常见的10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冷储和热储对比试验,助剂选用β-环糊精,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配方中植物精油、乳化剂和助剂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除臭剂的活性成分。净化试验采用静态染毒和自动喷雾系统测试除臭剂的净化效果,并和自然沉降、去离子水和3M异味抑制剂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植物基除臭剂检出活性有效成分33种,大部分为含氧化合物。精油质量浓度0.6%、β-环糊精质量浓度1.0%,吐温-80质量浓度3.0%为最佳配比,该植物基除臭剂的平均除臭效率高于去离子水和化学除臭剂,10 min后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率达到100%,30 min后氨气净化效率达到95%。结论:植物基除臭剂含有反应活性很高的功能团,能与恶臭物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抑制恶臭气味的目的,该除臭剂对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果强于对氨气的净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头颈放疗引起味觉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味觉是人体重要的感知功能,帮助机体摄入营养和规避有毒有害物质。味觉障碍是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常见不良反应,初期常伴口腔黏膜炎,引起患者食欲不振、焦虑和抑郁,导致生活质量和治疗耐受能力下降。放疗引起的味觉障碍发生率高,表现为味觉阈值上升、口淡无味,或出现持续性的苦涩、酸味和金属异味,对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但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针对性治疗措施。本文就放射线引起味觉障碍的临床特征和现阶段放疗相关味觉损伤的潜在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味觉损伤机制与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鼻-眶-脑毛霉病诊疗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52岁,因"头痛8 d,视力下降5 d"2021年8月24日入住本院耳鼻喉科。患者8 d前受凉后出现头痛,伴双侧鼻塞和嗅觉减退,无涕中带血,无鼻腔异味,无眶周肿痛,无视力下降,自行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治疗3 d,头痛较前减轻。5 d前出现眼周胀痛、红肿,视力下降,就诊眼科及耳鼻喉门诊,行颅脑MR检查:鼻窦炎。眼眶CT :左眶内炎症。给予抗炎治疗3 d,无效。既往史:糖尿病病史10余年,未治疗,平素未检测血糖。查体:体温36.1 ℃,脉搏64次/min,呼吸频率16次/min,血压130/81 mmHg,神志清,左眼突出,视物不见,左侧上睑下垂,眼球各方位运动受限,球结膜充血(+++)、结膜下出血(++),球结膜呈紫红色表现,全角膜白色浑浊,余眼内结构无法窥见。右眼查体未见异常。鼻外形正常,鼻根部皮肤充血(见图1)。辅助检查:电子鼻咽镜示左侧鼻腔内大量干痂附着,予以清理后见部分痂皮与下鼻甲组织黏连紧密,中鼻道见少许菌丝样物质,少许白色分泌物流出,局部见质软肉芽组织,左侧中鼻道、嗅裂未窥及,鼻中隔略右偏,右侧鼻腔未见明显新生物(见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起自来水异味事件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查明2016年3月中旬某市自来水产生异味的物质,按照GB/T 5750-2006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采集该市自来水厂的水源水、进厂水、出厂水、末梢水.通过嗅味辨识,4份水样有土霉味,且水源水味道最大,疑为土臭素或2-甲基异莰醇.定量结果显示,4份水样均含有土臭素,分别为186、27、21、20 ng/L,且含量超过GB 5749-2006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限值.结合该市气象数据,提示本次生活饮用水异味事件可能与气候条件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制剂用水蛭原粉掩味前后主要腥臭异味物质的变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应用β-环糊精包合技术掩蔽制剂用水蛭原粉腥臭异味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在通过气相色谱法验证β-环糊精对正己醛、三甲胺2种成分的包合作用基础上,分析水蛭原粉经β-环糊精掩味处理前后正己醛、三甲胺的溶出变化情况.结果:正己醛、三甲胺作为水蛭原粉中腥臭异味物质的主要组成成分,其质量分数分别为0.02,0.09 mg·g-1;正己醛包合物水相中未检出正己醛成分,同样三甲胺包合物水相中仅能检出微量三甲胺;水蛭原粉与β-环糊精共研磨后所得水蛭混合粉水相中均未检出游离的正己醛和三甲胺成分.结论:β-环糊精能对正己醛、三甲胺等低分子腥臭异味成分达到有效包合作用.β-环糊精可用作气味掩蔽剂,在生产中合理添加后可达到有效掩蔽药材原粉及其制剂不良气味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鼻唇沟皮瓣联合口轮匝肌瓣修复上唇全层缺损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钴锰放射性核素皮肤沾染去污剂的初步研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制一种可以有效清除皮肤钴(Co2+)、锰(Mn2+)放射性物质沾染的去污剂.方法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研究去污剂配方组成;采用国家标准《消毒技术规范》中的皮肤刺激试验考察去污剂配方的皮肤刺激强度,按该标准中的评分方法评价其刺激性;采用常规去污沐浴露制备工艺制备去污剂;采用国标推荐的化学方法测定去污剂pH值、总活性物质、乙二胺四乙酸(EDTA)含量和稳定性;采用志愿者手背皮肤进行CO2+和Mn2+稳定性核素沾染的去污效率测定.结果 筛选获得放射性沾染皮肤去污剂配方组成,制备获得高效去污剂.理化性质分析显示去污剂pH值为6.99,总活性物质含量为20.49%,EDTA含量为5.99%.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去污剂经-5℃和40℃环境放置24h后,无异味,无沉淀和变色现象,产品透明不混浊.皮肤冷态去污试验结果显示,去污剂对CO2+和Mn2+皮肤沾染的去污效率(分别为103.13%±0.05%和100.62%±0.09%)明显高于蒸馏水对照的去污率(分别为81.77% ±0.23%和79.63% ± 0.23%,P<0.01).结论 所研制的放射性沾染皮肤去污剂对冷态钴、锰核素沾染具有显著的去污效果,有望开发成放射性沾染皮肤的高效去污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起生活饮用水异味事件的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调查一起饮用水异味事件,分析引起异味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方法 4月12日对供水单位各供水环节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并调取近日应急检测数据,分析水质微生物指标、浊度、臭和味等感官指标以及耗氧量、氨氮、硝酸盐氮等化学指标变化情况,并比较前述指标与历史监测数据的差异.结果 水源点跃进水库库容不足,水体浑浊、泥腥味明显,水源水输送至中转加泵站时未改善;水源点园洞水水体较清澈、无臭味、水量足;两股水源汇合后,入厂水感官性状已明显改善;水源水和入厂水所检测项目符合《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Ⅱ/Ⅲ类;生活饮用水(出厂水、末梢水)所检测项目中,4月9日臭味明显,耗氧量超标,其余指标合格,但浑浊度、氨氮偏高;应急检测水样结果与往年监测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自来水异味源于跃进水库库底水体泥腥味,可能为库底淤泥的腐殖质、库底鱼类活动及藻类物质所致,未受到化学物污染;园洞水水源的补充对改善水源水质发挥了重要作用;事件处置过程水样所检测指标的结果反映出水质较往年同期的水质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水中异味物质的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测定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的方法来检测生活饮用水中的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meol,2-MIB)和土臭素(geosmin,GSM).方法 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PDMS/DVB)固相微萃取纤维头对水样进行萃取,90℃萃取40 min,250℃下解析5 min进样,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法检测2-MIB和GSM,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定性定量.结果 在1~1 000 ng/L的线性范围内,所得2-MIB和GSM的回归方程均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均r=0.999 6;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0.3、0.1ng/L,定量下限分别为1.0、0.3ng/L,回收率为95.6%~105.5%,RSD为1.7%~4.3%.结论 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具有灵敏度更高、准确度高、操作简便、重现性好、无需使用有机溶剂等优点,适用于实际水样中微量异嗅物质的检测和卫生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甲醛污染降解技术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5
甲醛是一种致癌和致畸性物质,主要通过刺激、致敏、致突变等作用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1].李妮妮等[2]研究结果显示,当室内甲醛质量浓度超过0.100 mg/m3时,可闻到异味;当甲醛质量浓度超过0.500 mg/m3时,可刺激眼睛而致流泪;当甲醛质量浓度超过0.600 mg/m3时,可致咽喉疼痛;当其水平更高时,可致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气肿;当甲醛质量浓度超过30.000 mg/m3时,可导致死亡.甲醛质量浓度通常为0.060~0.070 mg/m3时人体嗅觉就可感知到[3].为减少甲醛对人体的伤害,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2年共同起草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在住宅和办公建筑物内,甲醛的排放量不能超过0.100 mg/m3.为满足该排放标准,人们针对甲醛的降解展开了相关研究,包括物理降解、化学降解、生物降解等.近年来,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及如何降解等相关文献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对其进分析总结,以期为深入了解室内空气甲醛污染问题和采取有效措施降解甲醛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