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物基除臭剂的配方设计及净化效果的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通过研究植物基除臭剂的配方,探讨其净化效果。方法:采用市售植物复配精油为基底,三甘醇为溶剂,加入一定比例的乳化剂、助剂和去离子水配制植物基除臭剂。乳化剂选用比较常见的10种表面活性剂进行冷储和热储对比试验,助剂选用β-环糊精,通过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配方中植物精油、乳化剂和助剂含量。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除臭剂的活性成分。净化试验采用静态染毒和自动喷雾系统测试除臭剂的净化效果,并和自然沉降、去离子水和3M异味抑制剂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植物基除臭剂检出活性有效成分33种,大部分为含氧化合物。精油质量浓度0.6%、β-环糊精质量浓度1.0%,吐温-80质量浓度3.0%为最佳配比,该植物基除臭剂的平均除臭效率高于去离子水和化学除臭剂,10 min后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率达到100%,30 min后氨气净化效率达到95%。结论:植物基除臭剂含有反应活性很高的功能团,能与恶臭物质进行各种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抑制恶臭气味的目的,该除臭剂对硫化氢和甲硫醇的净化效果强于对氨气的净化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NH3和H2S降解功能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为了减少厨余垃圾堆放时恶臭气体的排放,本研究利用富集驯化、定性初筛和定量复筛法从厨余垃圾中分离筛选到 2 株对NH3 和H2S均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菌株CN5 和CS2.通过 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鉴定为肠球菌属(Enterococcuss sp.)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两株菌的最佳除臭条件为:培养温度为 35℃、pH为 7、碳氮比 25∶1、碳源为蔗糖、氮源为氯化铵,对NH3 和H2S的降解率均能达到 85%左右.菌株CN5 和CS2 在 2∶3 的混合状态下生长状况最好,pH值稳定,OD600 最大值为 1.342.通过氨氮含量和硫酸盐含量测定实验发现,最终氨氮含量为 50.5 mg/L,菌剂对氨氮降解率为85.3%;硫酸盐含量为 302.7 mg/L,菌剂对硫酸盐生成率为 89.2%.结果表明,从厨余垃圾中筛选得到的 2 株菌对NH3 和H2S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且两菌株相互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阴囊福尼尔坏疽超声误诊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男 , 65岁 , 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会阴部及肛周疼痛 ,伴有排便困难 ,无会阴部及肛周红肿及皮温升高 ,无发热、畏寒等症状.2d前患者会阴部、肛周及阴囊较前明显肿胀 ,呈进行性加重 ,入我院急诊科诊治 ,查体发现会阴部表皮发黑.超声描述 :双侧睾丸、附睾大小形态如常 ,实质回声均匀 ,未见明显占位病变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CDFI )示其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 (图1A ).右侧阴囊皮肤层增厚 ,最厚处约2 .0 cm ,内可见气体样强回声充填 (图1B ) ,睾丸后方阴囊皮下组织积气 (图1C ) , CDFI示其内未见彩色血流信号 (图1D ).超声提示 : ①右侧阴囊皮肤层水肿 ; ②右侧阴囊内异常所见 ,建议进一步检查 ,疝气?进一步行CT 检查提示 :囊内皮下积气明显 ,下腹部皮下积气.行各项检查1 d后 ,患者阴囊成巨大球样改变 ,张力极大 ,阴囊皮肤表面发黑范围扩大 ,伴有恶臭 ;下腹部皮下及腹壁气肿非常明显 ,病情发展迅速.患者全麻下行肛周、阴囊、阴茎、腹壁清创、负压吸引术.术中发现会阴表皮发黑处见大量黑褐色坏死组织 ,盆底处两处窦道 ,立刻做细菌培养 ,最终结果 :会阴部福尼尔坏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株异养型细菌对无机硫化物的降解特性和培养条件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畜禽屠宰加工、鱼粉饲料加工等一些食品工业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硫化氢恶臭气体,导致周边环境的严重污染.为实现以培养异养型细菌脱除硫化氢气体的目的,取分离到的异养脱硫细菌XJ-2,通过诱变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脱硫菌株ZJNB-B3,其脱硫率达97%.基于形态学研究、API 50 CHB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该菌为蜡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 ZJNB-B3.该菌GenBank登录号为MF679650.降解特性研究表明,ZJNB-B3 菌株对有毒的硫化物有较高耐受性,耐受上限高达 300 mg/L.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环境因素对菌株降解硫化物效率的影响,得到在最适培养温度30 ℃下,初始S2-浓度为211.8 mg/L、初始pH值6.72、接种量为5.04%时,菌株氧化脱硫效果最显著,经过实测在48 h产生的硫酸盐浓度为63.8 mg/L,脱硫率达97.3%.菌株在氧化硫化物时不会产生硫酸抑制菌株的生长,可以在pH值温和的环境条件下脱硫,因此,该菌有较高的工业应用价值.本研究为异养型细菌应用于工业反应器脱除硫化氢恶臭气体提供了小试研究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双节育器之一异位致子宫穿孔、小肠梗阻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 女,72 岁.因腹痛 3 d 伴恶心、呕吐 3 次,加重 7 h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欠佳,食欲缺乏.既往史:患者于1 9 7 5 年在当地卫生院行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置放术,约 1983 年患者意外怀孕,未行相关检查医生即误诊为IUD脱落,人工流产术后再次于卫生院行 IUD 置放术.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 12.8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90.8%,红细胞计数4.26×1012/L.盆腔 CT:部分小肠明显扩张积液,肠壁增厚,局部肠壁内似见少量点状气体密度影(图 1 ,2);下腹部肠系膜区可见一条形致密影,其下端与子宫壁及宫腔内另一完整环形高密度影相毗邻(图 3~5).CT 诊断:(1)IUD 重复置放,其一异位致子宫穿孔可能性较大;(2 )考虑绞窄性小肠梗阻.腹腔探查:腹腔血性渗液约 300 mL,吸净脓液进一步探查见距离屈氏韧带约 120 cm处小肠暗黑色,肠壁扩张缺血坏死,长度约100 cm,伴恶臭;系膜可见粘连带卡压,粘连带与金属异物相连,异物穿透子宫前壁,明确为 IUD 异位腹腔,遂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术后切开子宫,可见另一完整 IUD.术后诊断:子宫双 IUD置放其一异位致子宫穿孔、小肠梗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生物生物技术处理气态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大气污染问题愈发突出,工业生产过程是大气污染的一重要源头.微生物法治理制造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恶臭气体、硫化物、氮氧化物等气态污染物以效率高、投资少、绿色且环境友好等优势逐渐在国内兴起,广受关注.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法的基本理论、技术分类及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国内外较新的研究方向与进展.微生物法净化低浓度污染物效率往往很高,而处理难溶、高浓度、生物毒性、难降解的污染物时易受到局限.专家学者们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验,创新出的高效技术进行总结.本文认为减少传质阻力方法的应用、与其他处理技术联用、清晰微生物降解机理与途径等是提高微生物法效率的重要方向.但提及的大部分强化手段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使其工业化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油藏本源反硝化功能菌的产气作用(N2O)及对原油物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利用叠皿夹层培养法从新疆油田采出水中筛选到8株反硝化菌株T1、D1、D44、D46、D15、S1、S2、S6,经16S rDNA序列测定鉴定分析,这8株菌分别与施氏假单胞菌(T1、D1、D44)、恶臭假单胞菌(D46、D15)和铜绿假单胞菌(S1、S2、S6)相似,相似度均达到100%.通过室内批次培养试验,评价了这8株菌利用不同碳源的反硝化产气作用(N2O)及对原油物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以蔗糖为碳源时,产气量最大,以甘油为碳源时,产N2O气浓度最高;菌株反硝化代谢过程导致原油体积膨胀和粘度降低,膨胀率与N2O气体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3,但与产气体积无相关性;铜绿假单胞菌株S1、S2、S6在以甘油为唯一碳源时产生少量表面活性剂(530~730 mg·L-1),可降低表面张力并具有乳化原油的作用,但其产气量较少,对原油的膨胀与降粘作用低于其他反硝化菌株.研究提示,在筛选采油功能菌时,菌株反硝化产N2O气体的能力应给予足够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硫化氢中毒
编辑人员丨2023/8/6
硫化氢系无色透明双基微酸气体,为工业中重要窒息性毒气之一。硫化氢有特殊的恶臭,略似打开腐败的蛋所闻到的。较空气为重,比重1.19,甚易溶于水(3∶1),能燃烧而发蓝色火焰。硫化氢在工业上的用途极少,但它的发生却极为广泛。一切含硫的有机物腐败时,硫化物接触潮湿空气及酸类等,均可发生硫化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生物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恶臭污染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针对恶臭气体控制和治理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其中微生物脱臭因其成本低、处理设备要求简易、基本无二次污染等较物理除臭和化学除臭无可比拟的优点,成为研究人员的关注热点.本文概述了微生物脱臭的过程和机理,主要介绍微生物脱臭技术分类和优缺点比较,以及微生物脱臭在恶臭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生物洗涤法、生物过滤法、生物滴滤法和生物菌剂法4种微生物脱臭技术在畜禽养殖、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引起的恶臭污染治理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最后对微生物脱臭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加大对高效脱臭微生物资源的深度挖掘及选育工作的投入;加深对微生物在除臭过程中菌群结构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对恶臭物质代谢原理及降解动力学的研究;加强对当前微生物脱臭技术及工艺的改进和创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微生物在有机固废堆肥中的作用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好氧堆肥是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主流处理方式.堆肥腐熟是一个由微生物主导的生理生化过程,堆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实现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转变成腐熟的有机肥.传统的好氧堆肥存在发酵周期长、养分损失、恶臭及温室气体排放等不足.在堆肥过程中添加微生物是弥补传统好氧堆肥缺陷、提高堆肥品质和功效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在好氧堆肥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与其演替规律、外源添加微生物的作用与功能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简述好氧堆肥基本过程与主要影响因素,以及这个过程中主要微生物类群与其演替规律,重点介绍有关微生物添加剂在好氧堆肥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我们对目前微生物添加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解决途径进行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