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支气管镜介入诊断的技术更新和领域拓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近年来,随着介入肺脏病学整体的快速发展,新的仪器设备和新的理念不断更新,同时肺部结节等检出率增高带来患者需求的增加,共同推动了经支气管镜诊断和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超细支气管镜、径向探针支气管超声(RP-EBUS)和导航支气管镜,包括虚拟导航支气管镜(VNB)和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机器人辅助支气管镜(RAB),以及诊断弥漫性肺疾病的冷冻活检在临床实践中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为此,本文通过2021年发表的文献梳理,对支气管镜介入诊断技术的进展和应用领域的更新进行回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细支气管镜和常规支气管镜对周围型肺病变的诊断价值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新一代超细支气管镜(UTB)和常规支气管镜(CB)在径向超声(rEBUS)引导下对周围型肺病变(PPL)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性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2021年6月1日至2023年5月31日期间行多模式支气管镜检查的39例PPL患者的临床资料。多模式支气管镜检查方式表现为同一医师序贯使用CB(先端部外径为4.9或5.9 mm,工作通道内径为2或3 mm,CB组)和UTB(先端部外径为3 mm,工作通道内径为1.7 mm,UTB组)联合径向超声经支气管透壁肺活检(rEBUS-TBLB)。以病理结果和临床随访6个月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支气管镜活检标本的诊断率、rEBUS超声特点及探及率,以探索UTB联合rEBUS的临床应用价值。配对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用McNemar检验,配对的连续性变量或等级资料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UTB和CB两组诊断率分别为66.67%(26/39)和30.77%(12/39),UTB组明显高于CB组( χ2=10.56, P=0.001,1-β=0.968)。CB组13例超声探头未探及病灶,19例临近病灶,7例在病灶内。替换UTB后,7例超声探头图像由未探及转变为临近病灶,3例未探及转变为病灶内,12例临近病灶转变为病灶内。UTB明显改善超声探头在病灶的位置( Z=-4.46, P<0.001)。UTB-rEBUS和CB-rEBUS探及率(超声图像显示临近病灶或在病灶内)分别为92.30%(36/39)和66.67%(26/39),UTB提高超声探头探及率( χ2=8.10, P=0.002)。UTB提高实性、病灶直径>30 mm、非上叶、任何病变性质、无论有无支气管充气征的诊断。 结论:UTB诊断率明显高于CB,提供的超声图像优于CB,对PPL诊断优势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用细支气管镜在肺外周病变中的初步应用(附2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儿童用细支气管镜(BF-XP290)在肺外周病变(PPL)诊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儿童用细支气管镜(BF-XP290)对PPL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儿童用细支气管镜(BF-XP290)能够以直视的形式对发现的PPL进行诊断和治疗,其不足之处能用其他技术手段克服.结论 儿童用细支气管镜(BF-XP290)可以部分代替径向超声支气管镜(R-EBUS)的作用,减少医疗设备的投入,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快速现场评估联合径向支气管超声肺活检对老年周围型肺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快速现场评估(ROSE)联合径向支气管超声肺活检(EBUS-TBLB)对老年病人周围型肺部病变(PPL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12例经胸部CT发现有未确诊的老年PPLs病人纳入本研究.所有病人均接受了 EBUS-TBLB检查,并从每次操作中获得活检标本,进行ROSE,将ROSE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记录ROSE阳性组及阴性组的操作时间、操作次数,分析ROSE联合EBUS-TBLB在老年病人PPLs诊断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 ROSE联合EBUS-TBLB对老年病人PPLs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2%、86.7%和97.3%.ROSE阳性病人的活检次数和操作时间均少于ROSE阴性病人(P<0.05).所有病人均无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ROSE联合EBUS-TBLB是一种安全有效诊断老年病人PPLs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虚拟导航系统联合径向超声支气管镜在肺周围型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 探讨径向超声支气管镜联合虚拟导航系统对肺周围型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研究,为临床上选择PPLs的诊断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经胸部CT检查提示肺周围型病变患者500 例,根据操作方式不同分为常规支气管镜组、VBN-rEBUS组、CT-PTNB组.分析比较三种诊断方式对PPLs的诊断阳性率及安全性.结果 1.常规支气管镜组诊断率43.6%,其中恶性病变 52 例,良性病变共 44 例;VBN-rE-BUS组诊断率60.8%,恶性病变55 例,良性病变49 例;CT-PTNB组诊断率76.1%,恶性病变60 例,良性病变23 例;VBN-rEBUS组、CT-PTNB组诊断率高于常规支气管镜组,CT-PTNB组诊断率高于VBN-rEB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对于病灶直径≤3cm、距离胸壁<2cm、位于肺野中带的病灶,CT-PTNB诊断率高于常规支气管镜及VBN-rEBUS(P均<0.05),对于病灶直径>3cm、距离胸壁≥2cm、位于双肺上叶、下叶、右肺中叶及肺野内带及外带的病灶,VBN-rEBUS诊断率与CT-PTNB无显著差异.3.CT-PTNB并发症高于支气管镜及VBN-rEBUS,VBN-rEBUS高于支气管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VBN联合rE-BUS用于诊断PPLs是安全有效的,尤其对于直径>3cm、距离胸壁≥2cm、位于肺野内带及外带的病灶,更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径向超声导引鞘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比较传统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径向超声引导的肺活检(RP-EBUS-TBLB)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差异,探讨抛弃式超声探头导引鞘(GS)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的268例周围性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TBLB组(107例)、RP-EBUS-TBLB组(104例)和GS-RP-EBUS-TBLB(57例)三组,比较各组之间的诊断率,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TBLB、RP-EBUS-TBLB和GS-RP-EBUS-TBLB组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45.8%、61.5%和63.2%,和TBLB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GS-RP-EBUS-TBLB组和RP-EBUS-TBLB组刷检阳性率分别为52.7%和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S-RP-EBUS-TBLB和RP-EBUS-TBLB组在半实性、支气管征阴性和超声毗邻型病灶的刷检阳性率分别为66.7%和53.3%、25.0%和18.2%、58.3%和3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RP-EBUS-TBLB可以提高周围性肺癌刷检阳性率,增加半实性、支气管征阴性和超声毗邻型病灶的诊断阳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径向超声非实时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对 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和假阴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径向超声(RP-EBUS)非实时引导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和假阴性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确诊为周围型肺癌的患者256例,所有患者在常规支气管检查正常后行RP-EBUS检查,能获得超声图像的有189例,在撤出超声探头后,沿超声探头路径伸入活检钳对病灶进行活检.评价RP-EBUS非实时引导下TBLB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意义并分析其假阴性原因.结果 RP-EBUS对周围型肺癌的总体发现率为73.83%(189/256),RP-EBUS非实时引导下TBLB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阳性率为61.33%(157/256).病灶直径>2 cm、不贴近胸膜、包绕RP-EBUS探头、超声图像呈实性低回声伴周边强回声带的周围型肺癌在RP-EBUS非实时引导下TBLB的诊断阳性率高(P<0.05);诊断阳性率与RP-EBUS探头是否通过病灶和钳检次数无关(P>0.05).主要并发症为咯血、胸痛、气胸,均无需特殊处理可缓解.结论 RP-EBUS非实时引导下TBLB对诊断周围型肺癌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其诊断阳性率与病灶大小、病灶是否贴近胸膜、超声图像特征、病灶是否包绕RP-EBUS探头有关,提高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可降低假阴性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径向探头支气管内超声在肺周围型病灶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与目的 随着高分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广泛应用和健康体检的普遍开展,大量周围型肺部病灶被发现,对临床诊断治疗提出了新的挑战.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lectromagnetic navigation bronchoscope,ENB)和径向探头支气管内超声(radial probe bronchoscopy ultrasound,R-EBUS)是用于周围型肺部病灶诊断的新兴技术,本研究旨在探讨ENB联合R-EBUS对肺周围型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1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应用ENB技术对18例患者的30处肺部周围型病灶进行了检查,术前制定导航计划,术中导航成功到达预定位置后使用R-EBUS确认病灶,依次使用穿刺针、细胞刷、活检钳进行病灶组织活检.结果 30处肺部周围型病灶,导航成功率为100%(30/30),阳性诊断率为90%(27/30).手术时间为(95.61±28.74) min,每处病灶导航时间为(25.90±11.29) min,发生气胸1例,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利用ENB联合R-EBUS技术诊断肺周围型病灶具有较高的导航成功率和诊断阳性率,安全有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弥漫性肺疾病经支气管镜超声检查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初步观察弥漫性肺疾病经支气管镜径向超声检查的超声图像,探讨其于弥漫性肺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22例胸部CT提示弥漫性肺疾病患者经支气管镜进行冷冻肺活检手术,活检前给予经支气管镜支气管内径向探头超声检查,获得超声图像,结合胸部CT和活检病理总结不同病变的超声表现.结果 18例患者获得明确的临床诊断,结合胸部CT和病理学,18例患者肺部病变超声图像归纳为正常型、网格型4例、结节型3例和肺泡型13例,肺泡型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同时支气管内径向探头超声检查可探及病变的血管.结论 不同的胸部CT影像学改变可有不同的超声特点,支气管内超声检查可指导经支气管镜冷冻肺活检部位的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徽省三级医院肺癌诊断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安徽省三级医院肺癌诊断现状,为肺癌患者诊断方法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月采用安徽省肺癌质控中心专家组设计的“全省肺癌诊治现状调查表”对安徽省57家三级医院进行肺癌诊断现状的问卷调查,对收集的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同诊断方法在可疑中央型肺癌中以气管镜的选用率最高,占20.0% (163/816),在肺外周病变中以CT或B超引导下肺穿刺术的选用率最高,占18.0% (142/790);对同一诊断方法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选用率进行比较,气管镜(x2=59.305,P<0.001)和反复痰细胞学检查(x2=11.595,P=0.001)在中央型肺癌的应用显著多于肺外周病变,CT或B超引导下肺穿刺术(x2=14.477,P<0.001)和直接外科手术(x2=25.014,P<0.001)在肺外周病变的应用显著多于中央型肺癌;对不同等级医院之间诊断方法的选用率进行比较,超声支气管镜或者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x2=9.421,P=0.002)和直接外科手术(x2 =4.195,P=0.041)在省级医院的应用显著多于市级医院;径向支气管内超声引导下支气管镜检查在三甲医院的应用显著多于三乙医院(x2=5.854,P=0.016).结论 常规气管镜技术和经皮肺穿刺技术是安徽省肺癌诊断的主要手段,但新技术开展较少,省级医院和三甲医院在肺癌的诊断水平和理念上优于市级医院和三乙医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