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诊断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并整理16例穿刺活检或/和肺泡灌洗确诊的PAP患者病例,将其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并文献复习.结果 PAP肺部阴影重而临床症状轻微,CT表现多样化,可表现为双肺广泛不呈叶段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铺路石征、地图征、蝶翼征、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及肺间质纤维化等;"铺路石征"、"地图征"同时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与CT表现不一致时,强烈提示本病.结论 PAPCT表现具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与肺炎、肺水肿、肺炎型肺癌、弥漫性肺泡出血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其他肺部病变相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联合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对肺结节病诊断效能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气管内超声引导下针吸活检术(EBUS-TBNA)联合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TBLB)对肺结节病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7月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高度疑诊为肺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取得病理结果并结合临床综合评估最终诊断明确.评价EBUS-TBNA联合TBLB诊断肺结节病的效能以及弹性成像在诊断中的作用,并探讨胸部CT对于肺结节病分期的价值.结果:在131例高度疑诊为肺结节病的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为肺结节病的患者共有123例.其中105例患者单用EBUS-TBNA获得阳性的病理结果(阳性率为80.2%),58例患者通过单用TBLB获得阳性的病理结果(阳性率为44.3%);两者联合使用的诊断阳性率是89.3%.131例患者均进行胸部CT分期,其中Ⅰ期患者78例,Ⅱ期患者53例.在通过EBUS-TBNA及TBLB最终明确病理诊断后,根据是否出现上皮样肉芽肿浸润这一表现定义累及范围,发现根据胸部CT分类为Ⅰ期的患者中38.5%肺实质中检出上皮样肉芽肿浸润.结论:EBUS-TBNA联合TBLB可明显提高对肺结节病的诊断效能.单纯依靠胸部CT扫描进行肺结节病的分期并不可靠,会导致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估计不足.建议使用EBUS-TBNA诊断可疑结节病时,即使没有肺部浸润,也推荐常规联合TBLB,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和更充分地评估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联合锥束CT对外周肺结节的诊断率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联合锥束CT(CBCT)与单独使用ENB对外周肺结节活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接受ENB联合CBTB进行活检的外周肺结节患者36例为研究组,同期单独使用ENB进行活检的外周肺结节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病理结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对外周肺结节活检诊断率高于对照组(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大小是ENB联合CBTB对外周肺结节活检诊断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19).两组患者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结论 ENB联合CBCT对外周肺结节活检有较高的诊断率及安全性,可作为外周肺结节诊断的一种新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ELD)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儿科医师对ELD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收集2007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符合ELD诊断标准的患儿149例,应用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Mann Whitney U检验以及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数据分析,总结归纳临床特征;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采用卡方检验、Kappa一致性检验比较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活检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胸部影像学异常诊断结果的差异性和一致性。 结果:1.儿童ELD中单纯肺部受累最常见病因为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9例),合并其他系统受累的最常见病因为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89例)。2.主要的呼吸系统表现为咳嗽(90例,60.4%)、咯痰(41例,27.5%),23.5%(35例)无呼吸系统症状;消化系统(50.3%)以及皮肤(40.9%)为常见合并受累器官。3.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系数 r=0.3, 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或肺活检与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伴胸部影像学异常诊断结果卡方检验 P<0.05,一致性检验Kappa<0.2。 结论:儿童中ELD多种病因均可致病,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为单纯肺部受累最常见病因。其常见表现为咳嗽、咯痰。肺外常见的受累器官为消化系统和皮肤。外周血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相关性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远程实时快速评价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的快速现场评价判读由呼吸内科或呼吸介入中心的医生经过培训后完成。这一流程实际上涉及:(1)合法执业的问题。(2)无法收费问题。我中心自2019年11月开始将远程实时快速评价应用于TBNA中,解决了呼吸内镜医生病理诊断资质及收费的问题,并且可以节约医院人力成本,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肺咽峡炎链球菌群致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26例确诊为咽峡炎链球菌群致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微生物学标本基于胸穿刺活检、支气管镜、人工气道吸引、胸腔穿刺术或胸腔镜检查时收集的。结果:26例患者中男23例(88.5%),女3例(11.5%),年龄(63.0±12.5)岁,有21例(80.8%)存在潜在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21例(80.8%)、胸痛13例(50.0%)、咳嗽13例(50.0%)、咳痰13例(50.0%)。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18例(69.2%)、胸腔积液18例(69.2%)、斑片影17例(65.4%)、实变影12例(46.2%)、空洞4例(15.4%)、气胸3例(11.5%)。微生物培养结果:星座链球菌13例(50.0%)、咽峡炎链球菌12例(46.2%)、中间链球菌1例(3.8%)。患者经过抗感染及有创操作(包括气管镜、胸腔镜、肺穿刺及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治疗,24例(92.3%)预后良好,死亡2例(7.7%)。结论:肺咽峡炎链球菌群感染患者主要见于患有基础疾病的男性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显示常有以下征象:肺内结节、斑片、实变影及胸腔积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引导下多模联合检查在淋巴结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多模联合检查在淋巴结分枝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初诊疑似淋巴结分枝杆菌感染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均在超声引导下行淋巴结负压穿刺术,观察涂片抗酸染色、细菌培养、病理诊断及三种检查联合诊断,并与痰液和肺泡灌洗液涂片抗酸染色及细菌培养结果比较。结果:穿刺液涂片抗酸染色、细菌培养、病理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71.4%(30/12),显著高于穿刺液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率[26.2%(11/42)]、细菌培养阳性率[42.9%(18/42)]、病理阳性率50.0%[(2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 2=17.20、7.00、4.04, P < 0.001、 P < 0.01、 P=0.040)。痰液涂片和培养阳性率为21.4%(9/33),肺泡灌洗液涂片抗酸染色和培养阳性率为28.6%(1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1.11、15.43,均 P < 0.001)。 结论:超声引导下对疑似分枝杆菌感染病变淋巴结进行负压抽吸、穿刺活检,采用抗酸染色、细菌培养、病理检查等多模式诊断相结合,可提高分枝杆菌的检出率和诊断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国部分医院介入呼吸病学医疗资源分布的横断面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全国部分医院介入呼吸病学医疗资源分布情况。方法:对开展气管镜诊治医院进行电子问卷调查,包括医院基本情况、硬件设备、技术能力、人才队伍。结果:(1)本研究共回收96份电子问卷,西部气管镜室面积大于中部[70(39,275)m 2比30(20,55)m 2, P<0.01],其余医院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东部冷冻治疗仪医院比例高于西部(81.1%比43.2%, P<0.01),其余医院硬件设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3)东部冷冻冻融治疗术医院比例(80.1%比43.2%, P<0.01)、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64.9%比29.7%, P<0.01)、球囊扩张术(73.0%比37.8%, P<0.01)均高于西部,其余医院技术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4)人才队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 结论:各经济区域介入呼吸病学在医院基本情况、硬件设备、技术能力存在差异,人才队伍无差异,但医师和课题数量较少,需加强介入呼吸病学医师培训及相关课题申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合并肺鳞癌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合并肺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以“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squamous cell carcinoma”为检索词,在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从1983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检索到国外病例3例;在万方数据库以“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肺鳞癌”为检索词,从1990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肺)鳞癌”为检索词,未检索到相关病例报道。阅读文献入选4例及本文病例,共5例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者男,64岁,因“胸闷、气促10 d, 咳嗽、发热1 d”入院。胸部增强CT示右下肺门区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相邻支气管局部阻塞,增强后局部轻度强化,双肺下叶见实变影,散在片状结节影,纵隔多发淋巴结肿大,右侧少量胸腔积液;支气管镜检查见右下基底段开口处菜花样新生物,约7 mm×8 mm;支气管镜活检示部分黏膜结构破坏,鳞状上皮层次消失,细胞核大深染,部分呈巢团状分布,伴不良角化和少量坏死、纤维组织反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甲状腺转录因子-1(thyroi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NapsinA、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及p53均阴性,p40、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5/6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均阳性, Ki-67阳性细胞约30%。右肺下叶穿刺活检示肺泡腔内充满巢状排列的淋巴样细胞,由小淋巴细胞、中心细胞样细胞及单核样细胞构成,偶见大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 20+、CD 79a+、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 muscle actin, SMA)血管及Bcl2均阳性,CD 3散在阳性,Bcl6、CD 10、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均阴性,Ki-67阳性细胞约3%。病理诊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淋巴瘤),肺鳞状细胞癌。 结论:肺 MALT 淋巴瘤合并肺鳞状细胞癌罕见,极易漏诊或误诊,胸部CT影像学可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结节、团块影或实变影,常伴有病灶内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扩张及病灶周围的磨玻璃密度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偶可见胸腔积液。肺组织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56岁,以“咳嗽、咳痰3个月余,活动后气促5个月余”于2017年3月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3个月前曾因主诉症状就诊于当地医院,CT报告仅提示右肺上叶小结节,余无特殊;完善气管镜检查后,当地医院诊断气管多发软骨炎。后为进一步治疗转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等均未见明显异常;CT 提示气管前中份可见多发软骨环钙化,可见局部高密度影突向气管腔内,气管膜部未见异常(图1);气管镜检查可见气管中上段多发弥漫结节样增生性改变,结节样病灶位于气管软骨环处,呈满天星样表现,气管软骨环间黏膜及膜部无异常(图2)。镜下取黏膜活检,并结合当地医院病理玻片,经病理会诊后提示黏膜基底细胞增生,基底膜增厚,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并见多灶软骨骨化,符合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间断予以止咳化痰、调节免疫等对症治疗,并长期门诊随访,病情稳定。2021年5月患者因气促症状加重入院,复查气管镜病灶未见明显增多,肺泡灌洗结果提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经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后好转出院。骨化性气管支气管病的气管镜下特征明显。CT对该病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特征性CT表现为气管前壁多发钙化性结节,而气管膜部未见异常;其CT表现需与气管淀粉样变、气管复发性多软骨炎鉴别。治疗以对症为主,若病灶增大导致气道狭窄,则需予以呼吸介入治疗。因此,联合CT及气管镜是识别该病的重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