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头戴式手术录像系统在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头戴式手术录像系统应用于游离皮瓣修复重建手术的教学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进行进修学习的进修医生45名,随机分为试验组(n=23)和对照组(n=22).两组均采用术前小讲课教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手术步骤.手术内容上试验组通过手术录像观摩,录像直接取自手术者的头戴式录像装置并配以解说,而对照组采用传统室内手术观摩的方式.比较两组学员的基本理论考核、手术步骤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率.结果 试验组手术步骤考核成绩和教学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基本理论考核成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戴式微型摄像系统教学能明显提高学员对于皮瓣重建手术的学习效果并提升教学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上下颌牙槽骨皮质骨厚度及密度的差异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螺旋CT扫描探讨青少年不同垂直骨面型上下颌骨皮质骨厚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针对上下颌前后临床常用微型种植体植入位置,测量距离牙槽嵴顶4~6 mm范围内皮质骨厚度和CT值。分析不同面型间皮质骨厚度和密度间差异。结果:除下颌后部皮质骨厚度在不同垂直骨面型间无显著区别外,均表现为高角患者皮质骨厚度和密度显著低于均角及低角患者。结论:青少年高角患者上下颌前部皮质骨厚度较低,上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低,低角患者下颌后部皮质骨密度较大,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可吸收材料内固定处理指骨骨折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可吸收材料内固定处理指骨骨折的效果及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和异物反应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无锡市惠山区人民医院诊治的98例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可吸收组(49例,采取可吸收材料内固定治疗)及微型钢板组(49例,采取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手术情况、围手术期hs-CRP、IL-10、ACTH水平变化和术后3、6个月恢复情况。结果:可吸收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微型钢板组[95.92%(47/49)比81.6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 5.02, P<0.05)。可吸收组手术时间长于微型钢板组[(43.28 ± 12.18)min比(31.29 ± 11.69)min],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工作时间短于微型钢板组[(4.09 ± 1.18)d比(6.89 ± 2.12)d、(4.35 ± 1.05)周比(5.69 ± 1.38)周、(4.89 ± 1.10)d比(6.20 ± 2.0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可吸收组术后1 d和1周血清hs-CRP、IL-10、ACTH水平均低于微型钢板组( P<0.05)。可吸收组术后3、6个月掌指关节活动度大于微型钢板组,握力相比健侧丢失度小于微型钢板组( P<0.05)。可吸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微型钢板组[6.12%(3/49)比20.41%(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 = 4.35, P<0.05)。 结论:采取可吸收材料内固定处理指骨骨折可取得良好效果,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生血管是多种眼底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和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血管的形成中至关重要,抗VEGF药物是治疗新生血管性眼底疾病的一线用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存在药物半衰期短、需要长期给药才能维持有效浓度等缺点,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疗风险,降低了依从性,因此寻找一种新的眼内药物递送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参考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逐渐释放药物的原理,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释放抗VEGF药物,显著减少患者的注射频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目前,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研究仍不成熟,多种眼部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正在进行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根据设计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微型泵-眼外储存给药系统、可生物降解植入物和不可生物降解植入物3大类,每种类型均有自身的特点。本文就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抗VEGF药物缓释系统进行总结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趾腓侧或第2趾胫侧皮瓣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18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 趾腓侧或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2012年9月至2019年3月,对收治并获得随访的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18例18指(缺损面积1.0 cm×0.8 cm~4.8 cm×1.8 cm),根据创面大小、供(受)区实际情况及患者需求,分别采用 趾腓侧或第2趾胫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术后通过门诊、电话或微信随访其临床疗效。 结果:18例18块移植皮瓣全部成活,除1例供区游离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外,其余供、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6~16个月,皮瓣饱满且不臃肿,色泽、质地良好,患指外形及屈、伸功能良好,术后6~12个月恢复保护性感觉;供区仅外形上有差别,无功能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6、良1例、可1例。结论:依手术适应证,应用足部微型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指腹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腓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网再生术治疗糖尿病足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报道1例出现右足趾肿痛、破溃4年,加重1个月的糖尿病足患者,经严格内科治疗及相关检查后,拟行胫骨横向骨搬移,但术前发现小腿内侧皮肤条件欠佳,遂行腓骨横向骨搬移。用微型截骨器在腓骨外侧中段两侧截骨,两截骨线相距约10 cm,远端截骨线距外踝尖约10 cm。术后第8天开始骨搬移,每6小时搬移1次,每天向内侧延长1 mm,搬移14 d后再往回搬移14 d。从术前术后皮温、踝肱指数、CT血管造影、CT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创面愈合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估。术后28 d创面完全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真实世界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热成形术后两年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价真实世界重度支气管哮喘(哮喘)患者支气管热成形术(BT)后2年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7年1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接受BT治疗的70例重度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后2年后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微型哮喘生活质量调查问卷(mini-AQLQ)评分、过去1年重度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次数、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次数、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及其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 1预计值%)、FEV 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 1/FVC)]、哮喘控制药物、哮喘药物费用及年哮喘总治疗费用等指标与术前的差异以及术后2年患者对手术效果的主观评价。 结果:70例患者术前和术后2年调查过去1年中有重度哮喘急性发作者分别为70例(100%)和37例(52.9%),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累计次数分别为575和162例次;因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者分别为46例(65.7%)和9例(12.9%),急诊累计次数分别为186和19例次;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者分别为43例(61.4%)和16例(22.9%),住院累计次数分别为124和24例次。术后2年重度哮喘急性发作频率、哮喘急性发作急诊就诊频率、哮喘急性发作住院频率较治疗前分别下降71.9%、88.9%、83.3%(均 P<0.001)。术后2年ACT、mini-AQLQ评分均显著高于术前[22(21,24)比17(13,19)分、(5.57±0.89)比(3.83±0.92)分](均 P<0.001)。术后2年4例(5.7%)停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及长效β 2受体激动剂(LABA),14例(37.8%)停用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每日ICS剂量及OCS剂量均显著低于术前(均 P<0.05);使用孟鲁司特钠、茶碱的患者比例均显著少于术前(40.0%比81.4%、27.1%比71.4%)(均 P<0.001)。术后2年FEV 1、FEV 1预计值%、FEV 1/FVC均显著高于术前[2.27(1.84,2.82)比2.10(1.70,2.61)L、(76.8±19.5)%比(72.5±19.8)%、(66.3±13.6)%比(63.8±13.0)%](均 P<0.05);治疗后年哮喘药物费用及年哮喘总治疗费用均显著低于术前(均 P<0.001)。59例(84.3%)患者主观评价治疗有效。 结论:2年随访显示,BT可显著改善真实世界重度哮喘患者哮喘控制水平、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重度哮喘急性发作,降低急诊就诊及住院频率,减少药物使用,降低治疗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手指末端缺损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两种微型游离皮瓣修复指端Ⅱ度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我们根据损伤的性质、程度、受伤的指别以及患者的意愿,对20例指端Ⅱ度缺损患者采用 趾腓背侧复合组织瓣移植再造(A组),另20例指端Ⅱ度缺损患者采用游离桡动脉腕横纹穿支皮瓣修复(B组)。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并对皮瓣进行两点分辨觉(two-point discrimination,2PD)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感觉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40例皮瓣均存活,随访时间为18~36个月,平均(20.05±10.36)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术后随访6、12、18个月时,A、B两组皮瓣的2PD与健侧正常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两种微型游离皮瓣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皮瓣,成活率高,感觉功能恢复良好,需合理选择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对等设计微型 甲瓣整形性修复指尖毁损伤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对等设计微型 甲瓣整形性修复手指尖毁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病例系列报告。纳入2015年5月—2020年5月海军第971医院及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应用对等设计微型 甲瓣进行整形性修复的手指尖毁损伤患者56例(56指)。56例患者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30~50(40.2±5.4)岁;拇指指尖毁损20例,示指指尖毁损17例,中指指尖毁损10例,环指指尖毁损9例;门挤压伤36例、机器挤压伤20例。指尖软组织缺损范围为0.60 cm×1.00 cm~0.80 cm×1.50 cm,甲床缺损0.40 cm×0.70 cm~0.60 cm×0.80 cm。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4.8±1.4)h。对等设计微型 甲瓣的大小为0.71 cm×1.22 cm~0.88 cm×1.71 cm。记录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计算 甲瓣成活率。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指甲生长时间,观察手指外观及质地;按照Zook甲床修复评定标准评价指甲修复情况,记录Semmes-Weinstein触压觉、两点分辨觉;应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手术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5(3.5±0.6)h,术中出血量13~27(20.7±4.9)mL;56指移植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1例患者于术后48 h发生静脉危象,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3、17 h发生动脉危象,经手术处理后均成活。所有患者随访20~45(30.8±11.2)个月,指甲生长总时间为6~13(9.7±2.1)个月。末次随访时,56例患者指甲生长正常、指腹螺纹及精细感觉均恢复,指甲无畸形、外形美观逼真,皮瓣外形质地良好,保护性感觉恢复;Zook甲床修复评定标准优38例、良18例,优良率100%;Semmes-Weinstein触压觉0.1~0.2(0.32±0.14)g,两点分辨觉5~9(7.33±1.02)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秀46例、良好10例,优良率100%。结论:对等设计微型 甲瓣整形性修复手指尖毁损伤手术供区损伤小、毁损手指尖外形美观且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指尖毁损伤的有效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EEK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儿科领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近年来儿童烧伤发病率持续升高,早期覆盖创面是治疗大面积烧伤的关键,然而儿童皮肤薄且供皮区少,容易形成瘢痕增生,如何增大皮片扩展比以及减少瘢痕增生是儿童烧伤创面修复的关键。MEEK微型皮片移植技术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应用于临床,因其具有较高的扩展比、较短的手术时间及创面修复时间、较轻的瘢痕增生等优势,逐渐应用于烧伤创面覆盖。本文对MEEK微型皮片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