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肠间质瘤破裂定义相关问题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肿瘤破裂是胃肠间质瘤(GIST)发生、发展和诊疗过程中常见的临床事件,与肿瘤复发、转移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其诱因包括腹腔压力升高、挤压、碰撞、不适当手术操作等;肿瘤巨大、小肠GIST、核分裂象高和 KIT 11外显子557/558缺失突变等不良生物学行为以及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反应良好、迅速使肿瘤液化、坏死等为其高危因素。当前指南认为,肿瘤破裂是GIST完整切除后复发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是确定服用伊马替尼时间、甚至终身辅助治疗的指征。然而,肿瘤破裂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或缺乏公认的定义,因此,肿瘤破裂发生率的报道差异很大,缺少相应流行病学资料,也很难评估肿瘤破裂的临床意义。根据相关文献和国际指南,将肿瘤破裂分为自发性及医源性破裂,并根据Oslo criteria标准,将肿瘤破裂分为6类:(1)肿瘤破裂或破碎;(2)血性腹水;(3)肿瘤部位胃肠道穿孔;(4)邻近器官镜下肿瘤浸润;(5)经病灶切除或分块切除病灶;(6)切取活检。如下的肿瘤完整性轻微缺损不视为破裂,即(1)肿瘤引起的胃肠道黏膜缺损或肿瘤破溃到胃肠道;(2)镜下肿瘤穿透腹膜或肿瘤腹膜医源性损伤;(3)无并发症经腹腔穿刺活检;(4)R 1切除。此外,我们进一步强调识别GIST破裂的高危因素、预防和积极干预肿瘤破裂的重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对人自发永生化Müller细胞系增生、黏附和分化的促进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条件培养基对人永生化Müller细胞系MIO-M1细胞增生、黏附和分化的作用。方法:BMSCs传至第3代进行成骨、成软骨及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分化,并分别使用茜素红、阿利辛蓝及油红O染色进行分化鉴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间充质干细胞标志物CD73、CD90和CD105以及造血干细胞标志物CD34、CD45和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MIO-M1细胞中Müller细胞标志物SOX9、谷氨酰胺合成酶(GS)、vimentin和胞内视黄醛结合蛋白(CRALBP),视网膜干细胞标志物SOX2、nestin和CHX10,以及细胞增生标志物细胞周期蛋白D3(CCND3)的表达。将MIO-M1细胞分为标准培养基组、293T条件培养基组和BMSC条件培养基组,分别在标准培养基、293T培养上清液和BMSC培养上清液中培养。定量分析各组细胞面积、圆度、伸长系数、周长等形态参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采用成球实验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CAM-1 mRNA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诱导分化培养后视网膜神经元标志物蛋白激酶C(PKCα)、Rhodopsin、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β-微管蛋白(Tuj1)的表达变化。结果:培养的BMSCs高表达CD73、CD90和CD105,低表达CD34、CD45和HLA-DR,并可成功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脂肪细胞。MIO-M1细胞表达SOX9、GS、vimentin、CRALBP、SOX2、CHX10、nestin和CCND3。与标准培养基和293T条件培养基组比较,BMSC条件培养基组的MIO-M1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形成细长的纺锤形或多极形态,且细胞面积减少,伸长系数增加,圆度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973、12.370、6.311,均 P<0.01);与标准培养基和293T条件培养基组比较,不同时间点BMSC条件培养基组MIO-M1细胞形成的神经球面积明显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组别=134.300, P=<0.001; F时间=82.910, P<0.001);与标准培养基和293T条件培养基组比较,BMSC条件培养基组MIO-M1细胞的EdU阳性率和细胞增生指数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6.973、74.110,均 P<0.05);与标准培养基和293T条件培养基组比较,BMSC条件培养基组的细胞上清液中VCAM-1蛋白质量浓度和细胞中的VCAM-1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3.720、7.896,均 P<0.05);MIO-M1细胞在分化条件下,BMSC条件培养基组的MIO-M1细胞在mRNA水平的PKCα、Rhodopsin、Tuj1和MAP2相对表达量较标准培养基组和293T条件培养基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14.490、5.424、14.330、7.405,均 P<0.05)。 结论:BMSC条件培养基可以改变Müller细胞的形态,并促进其增生、黏附和向视网膜神经元的分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表现为反复卒中样发作的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炎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 CAA)是由软脑膜、小动脉和毛细血管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 Aβ)异常沉积引起的颅内血管局部淀粉样变性,是老年人群自发性脑出血的常见原因 [1]。CAA相关炎症(CAA-related inflammation, CAA-ri)是CAA的一种罕见进展性亚型,被认为是机体对Aβ沉积的免疫应答所致 [2],是一种常见的年龄相关脑病,多见于55岁以上且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CAA-ri的临床表现包括亚急性脑病、头痛、癫痫和/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颅脑MRI通常显示不对称皮质-皮质下脑白质高信号、脑微出血、脑实质出血(即CCA相关脑出血)和/或脑皮质表面铁沉积等 [3]。与CAA-ri相比,单纯性CAA多见于老年人,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中位发病年龄较大,病程为缓慢进展,影像学表现为弥漫对称性病灶 [4]。根据脑活检病理结果,CAA-ri可分为2种亚型 [4-5]:一种是非破坏性血管周围套状炎症,即炎性CAA(inflammatory CAA, ICAA),表现为血管周围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有时为多核巨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但无明显血管破坏;另一种是淀粉样蛋白沉积血管的跨血管壁或血管壁内炎症,即Aβ相关血管炎(Aβ-related angitis, ABRA),常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CAA-ri是一种潜在可治疗的疾病,但鉴于其临床异质性,极易误诊 [6]。本文报道了1例反复卒中样发作的CAA-ri患者的临床表现、脑脊液特征及影像学改变,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CAA-ri的认识,减少误诊或漏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联合术前精准定位的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术前精准定位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术前采用自主研发的血肿定位贴精准定位后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简称神经内镜组);25例采用传统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简称开颅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的评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及术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比较,手术时长分别为(1.8±0.2)h、(2.4±0.3) 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1±5.0)ml、(90.1±7.1)ml;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5.4±4.8)%、(80.4±8.7)%,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 P<0.001);术后1周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0±2.4)分、(14.2±2.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2.0±1.2)d、(14.1±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的G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于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与开颅显微镜手术比较,经术前精准定位后行神经内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微RN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发病风险的关联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微RNA(miRN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风险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98例CSU患者及同期148例健康对照,均为山东籍汉族,采集静脉血后提取基因组DNA,针对miRNA多态性位点rs2431697(miR-146a)、rs57095329(miRNA-146a)、rs3746444(miRNA-499)、rs11614913(miRNA-196a2)和rs895819(miRNA-27a)行多重PCR扩增反应和单碱基延伸反应,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型。采用 χ2检验分析组间等位基因、基因型及遗传模型分布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SNP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 结果:所有样本SNP均成功分型。miRNA-196a2 SNP位点rs11614913等位基因为T/C,病例组等位基因T频数110(56.1%),对照组131(44.3%),两组T/C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6.64, P = 0.010),该位点等位基因T可能是CSU发生的危险因素( OR = 1.61,95% CI:1.12 ~ 2.32)。病例组rs11614913基因型CC、CT、TT频数分别为16(16.3%)、54(55.1%)、28(28.6%),对照组为48(32.4%)、69(46.6%)、31(20.9%),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8.16, P = 0.017);两组显性遗传模型(TT+CT与CC)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χ2=7.95, P = 0.005),显性遗传模型可能增加了CSU发病风险( OR=2.46,95% CI:1.30 ~ 4.65)。 结论:我国山东汉族人群miRNA-196a2 SNP与CSU风险可能存在关联,rs11614913可能会增加CSU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单绒毛膜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的产前遗传学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征(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sequence,TRAPS)的产前遗传学特征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7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前超声诊断TRAPS的所有病例共99例。分析TRAPS之无心胎、泵血胎的产前遗传学特征;89例接受随访的病例根据是否行宫内干预(射频消融减胎),分为宫内干预组(44例)和期待组(45例),比较组间妊娠结局的差异。期待组排除8例超声资料不全病例后,根据泵血胎是否存活分为泵血胎存活组(28例)和泵血胎死亡组(9例),其中泵血胎存活组根据无心胎血流是否自发停止分为无心胎血流自发停止组(16例)和无心胎与泵血胎共存组(12例)。比较各组间超声指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期待组产前无心胎与泵血胎估重比(acardiac to pump twin weight ratio,A/P Wt)与泵血胎妊娠结局的关系。 结果:(1)99例TRAPS中位诊断孕周为16.4周(13.3~21.3周),32%(32/99)在早孕期诊断,最常见的绒毛膜性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72/99,73%)。泵血胎活产率为71%(63/89)。(2)19例无心胎和82例泵血胎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无心胎遗传学异常检出率高于泵血胎[4/19与5%(4/82),Fisher精确概率法, P=0.039]。泵血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较染色体核型分析额外异常检出率为6%(3/54)。(3)期待组中,产前A/P Wt预测泵血胎死亡及无心胎血流自发停止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3和0.807,产前A/P Wt预测泵血胎死亡的界值为0.24(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6.4%);产前A/P Wt预测无心胎血流自发停止的界值为0.11(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1.3%)。心功能异常泵血胎宫内干预后存活率高于期待治疗组[72%(18/25)与3/11,Fisher精确概率法, P=0.025]。 结论:TRAPS可在早孕期确诊,最常见的绒毛膜性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无心胎遗传学异常检出率高于泵血胎。产前A/P Wt>0.24可预测泵血胎死亡。产前A/P Wt≤0.11无心胎血流自发停止的可能性大。射频消融减胎是改善心功能异常泵血胎预后的有效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外泌体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是儿童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早期NB可自发消退或者单纯手术切除便能获得良好预后,但晚期NB患儿尽管采取了强化治疗措施,5年生存率仍低于40%,半数患儿预后不佳。外泌体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细胞外小囊泡,富含脂质、蛋白质、核酸,在促进NB发生、发展以及参与肿瘤转移和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对外泌体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立体定向微创术对老年自发性丘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究立体定向微创术在老年自发性丘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04-2022-05资阳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9例自发性丘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者(n=49)给予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患者(n=50)给予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肿体积、各向异性分数(FA)值、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预后相关因子[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轴突生长抑制因子A(Nogo-A)]水平、神经功能(NIHSS评分)、意识障碍程度(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并发症、住院时间,所有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个月,统计比较2组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1、2周研究组血肿体积低于对照组,FA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研究组血清CRP、MMP-9、TNF-α、NF-κB p65、PDGF-D、Nogo-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再出血、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预后良好率76.00%高于对照组55.10%(P<0.05).结论 立体定向微创术能提高老年自发性丘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效果,减轻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患者意识障碍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增强日常活动能力,且能提高治疗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东方田鼠自发性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是成人白内障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主要的致盲眼科疾病.目前关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建立报道较少.本课题组在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培育过程中首次发现12~15月龄东方田鼠能自然发生白内障.本研究通过对东方田鼠自发性白内障进行鉴定分析,探讨其发展成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动物模型的可能性.方法:分别选用12月龄健康东方田鼠为对照组和12月龄白内障东方田鼠为实验组.通过裂隙灯生物显微镜观察晶状体透明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东方田鼠的晶状体病理变化;生物化学方法测定2组东方田鼠的血常规、血糖水平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性.最后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检测2组东方田鼠晶状体中白内障发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东方田鼠的晶状体呈现不同程度的浑浊,晶状体结构被严重破坏,晶状体上皮细胞出现明显肿胀、大量空泡、变性/坏死、钙化、增生和纤维液化等病理变化,纤维结构紊乱,分布不规则,变性的晶状体纤维中有马氏小体聚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东方田鼠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数量(P<0.05)、淋巴细胞数量(P<0.01)、淋巴细胞比率(P<0.05)均显著降低,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0.05)和单核细胞比率(P<0.01)均显著增加,血清中SOD和GSH-Px活性均降低(均P<0.05);实验组东方田鼠晶状体中白内障发病相关基因CRYAA、CRYBA1、CRYBB3、Bsfp1、GJA3、CRYBA2、MIP、HspB1、DNase2B和GJA8的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白内障东方田鼠与健康东方田鼠相比,晶状体病理变化、过氧化物酶水平和白内障相关基因表达均有显著差异.东方田鼠自发性白内障具有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东方田鼠有望发展成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基于MCP-1/CCR2通路研究miR-28-5p对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干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研究基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CC趋化因子受体(CCR)2 通路微小核糖核酸-28-5p(miR-28-5p)对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Wistar大鼠 6 只设为正常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18 只分为模型组、对照组、miR-28-5p组各 6 只,miR-28-5p水平检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肺功能相关指标,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MCP-1 及CCR2 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对照组、miR-28-5p组miR-28-5p表达及左室收缩压(LVSP)水平明显较高,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miR-28-5p组 miR-28-5p 表达及 LVEDP 水平明显较低,LVSP、+dp/dtmax、-dp/dtmax 水平明显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28-5p组miR-28-5p表达及LVEDP水平明显较低,LVSP、+dp/dtmax、-dp/dtmax水平明显较高(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对照组、miR-28-5p组IL-1、IL-6、TNF-α水平及MCP-1、CCR2 水平明显较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miR-28-5p组IL-1、IL-6、TNF-α水平及MCP-1、CCR2 水平明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miR-28-5p组IL-1、IL-6、TNF-α水平及MCP-1、CCR2 水平明显较低(P<0.05).结论 miR-28-5p可通过调控MCP-1、CCR2 通路蛋白水平改善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心功能,干预抑制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