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R-203调控锌指蛋白281表达对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初步探究微小RNA-203(miR-203)调控锌指蛋白281(ZNF281)对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常规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人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SK-MEL-28、SK-MEL-2,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细胞系中miR-203表达情况,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细胞系中ZNF281蛋白水平。A375、M14细胞分别分为5组: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miR-203模拟物对照组(加入miR-203模拟物阴性对照)、miR-203抑制剂对照组(加入miR-203抑制剂阴性对照)、miR-203模拟物组(加入miR-203模拟物)、miR-203抑制剂组(加入miR-203抑制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中miR-203的表达,CCK8法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迁移数量,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A375、M14细胞中ZNF281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验证miR-203与ZNF281的靶向关系。多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 q法。 结果:与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相比,黑素瘤细胞系A375、M14、SK-MEL-28、SK-MEL-2中miR-203表达水平较低(均 P < 0.05),ZNF281蛋白水平较高(均 P < 0.05)。与对照组、miR-203模拟物对照组、miR-203抑制剂对照组相比,miR-203模拟物组A375、M14细胞中miR-203水平均显著升高( F = 487.632、68.454,均 P < 0.05),细胞迁移数量均显著降低(均 P < 0.05),ZNF281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 P < 0.05);miR-203抑制剂组A375、M14细胞中miR-203表达均显著降低(均 P < 0.05),细胞迁移数量均显著增加(均 P < 0.05),A375细胞中ZNF28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均 P < 0.05),36、48、60、72 h A375细胞增殖活性显著升高(均 P < 0.05),24、36、48、60、72 h M14细胞增殖活性均显著升高(均 P < 0.05)。miR-203与ZNF281之间存在靶位点。 结论:上调miR-203表达可抑制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下调miR-203表达可促进黑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可能通过调控ZNF281的表达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长链非编码RNA MTATP6P1在黑色素瘤中的表达及其靶向miRNA-411-5p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TATP6P1的表达及其靶向miRNA-411-5p(miR-411-5p)对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从肿瘤相关lncRNA数据库(TANRIC数据库,更新时间2021年7月)中收集461例黑色素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2 cm以上)样本,比较两组MTATP6P1的表达。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lncRNA Disease v2.0预测MTATP6P1可能存在结合位点的微RNA(m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黑色素瘤细胞A-375、WM266-4、VMM5A、A2058和正常人表皮黑色素细胞PIG1中MTATP6P1的相对表达量,将MTATP6P1相对表达量最低的细胞分为MTATP6P1组(转染MTATP6P1过表达质粒)和NC组(转染空白质粒),进行后续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TATP6P1和miR-411-5p的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黑色素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TATP6P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9.82±0.58和11.56±0.16,黑色素瘤组织中MTATP6P1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 t=9.56, P=0.009)。正常人表皮黑色素细胞PIG1以及黑色素瘤细胞A-375、WM266-4、VMM5A、A2058中MTATP6P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1±0.13、0.12±0.02、0.66±0.04、0.39±0.07、0.49±0.05,黑色素瘤细胞中MTATP6P1相对表达量均低于PIG1细胞(均 P<0.05),取相对表达量最低的A-375细胞进行后续实验。MTATP6P1组和NC组A-375细胞MTATP6P1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83±1.67和1.02±0.30( t=8.13, P<0.001)。培养16、24、32、40 h后,MTATP6P1组细胞增殖能力均低于NC组(均 P<0.05)。MTATP6P1组和NC组A-375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26±7)%和(55±4)%,MTATP6P1组划痕愈合率低于NC组( t=3.48, P=0.009)。MTATP6P1组和NC组A-375侵袭细胞数分别为(32±12)个和(116±17)个,MTATP6P1组侵袭细胞数低于NC组( t=4.11, P=0.006)。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TATP6P1与miR-411-5p存在靶向关系。MTATP6P1组和NC组A-375细胞中miR-411-5p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4±0.16和5.37±0.68,MTATP6P1组miR-411-5p表达水平低于NC组( t=6.20, P<0.001)。MTATP6P1组A-375细胞中ERK信号通路蛋白p-Ras、p-Raf、p-MEK1、p-RSK、AP-1表达均低于NC组。 结论:MTATP6P1可通过靶向miR-411-5p抑制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miRNA及mRNA的表达检测及调控网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高通量测序检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微小RNA(microRNA,miRNA)及mRNA的表达,分析miRNA-mRNA调控网络关系,探索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手术的患者20例,取异位内膜及配对在位内膜组织,提取总RNA,分别进行miRNA测序及mRNA测序,获得差异miRNA及mRNA表达谱。运用Targetscan、miRDB数据库预测差异miRNA可能结合的mRNA,并与差异mRNA取交集,获得候选mRNA,采用Cytoscape软件进行miRNA-mRNA调控网络分析,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富集(GO)分析和信号通路(pathway)分析。结果:与在位内膜比较,异位内膜差异表达的miRNA有369个(197个上调,172个下调),差异表达的mRNA 3 765个(1 975个上调,1 790个下调)。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证实miR-202-5p、miR-514a-5p在异位内膜表达高于在位内膜( P<0.05),而miR-375-3p、miR-449b-5p在异位内膜表达低于在位内膜( P<0.05),与测序结果相符合。生物信息学发现与这4个miRNA相关的候选mRNA主要富集于核内甾体激素受体结合、跨膜受体及蛋白激酶激活等生物学过程。KEGG通路富集显示其参与了多种信号通路,如TGFβ信号通路、细胞黏附分子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 结论:miRNA及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差异表达,二者相互作用通过多种通路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小RNA-181b-5p对皮肤黑素瘤细胞株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181b-5p是否通过靶向普列克底物蛋白(PLEK)抑制皮肤黑素瘤(CM)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CM核心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NA-181b-5p和PLEK的靶向结合。采用RNA oligo和siRNA分别调控A375细胞miRNA-181b-5p和PLEK的表达,具体分组为:模拟物阴性对照组、miRNA-181b-5p模拟物组、抑制剂阴性对照组、miRNA-181b-5p抑制剂组、PLEK siRNA组、siRNA阴性对照组、miRNA-181b-5p抑制剂和对照siRNA共转染组以及miRNA-181b-5p抑制剂和PLEK siRNA3共转染组。上述各组用相应试剂处理细胞48 h后,采用qPCR检测A375细胞中miRNA-181b-5p和PLEK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LEK蛋白的表达,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A375细胞的侵袭能力;继续培养24 ~ 96 h后,CCK8实验检测A375细胞增殖能力。结果:PLEK为CM的核心基因,CM原位癌组织较癌旁组织高表达PLEK( P = 0.031),转移组织较原位癌组织高表达PLEK( P = 0.001)。与人表皮黑素细胞HEMa-LP相比,A375细胞高表达PLEK mRNA(3.884 ± 0.156比0.997 ± 0.010, t = 18.48, P < 0.001)及PLEK蛋白(2.840 ± 0.301比1.029 ± 0.094, t = 5.47, P = 0.005),低表达miRNA-181b-5p(0.333 ± 0.042比0.967 ± 0.069, t = 7.83, P = 0.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显示,miRNA-181b-5p和PLEK靶向结合。与模拟物阴性对照相比,miRNA-181b-5p模拟物转染后A375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48 h, t = 7.96, P = 0.015;72 h, t = 7.50, P = 0.002;96 h, t = 7.96, P = 0.001),侵袭能力也显著降低( t = 5.07, P = 0.007);相反miRNA-181b-5p抑制剂组A375细胞存活率高于抑制剂阴性对照组(24 h, t =5.38, P = 0.013;48 h, t = 5.36, P = 0.013;72 h, t =7.63, P = 0.005;96 h, t =5.99, P = 0.004),侵袭能力也高于抑制剂阴性对照组( t = 7.24, P = 0.002);与对照siRNA组相比,PLEK siRNA转染后A375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48、72、96 h时, P值分别为0.015、0.011、0.001),侵袭能力也降低( t = 4.93, P = 0.008);与miRNA-181b-5p抑制剂和对照siRNA共转染组相比,miRNA-181b-5p抑制剂和PLEK siRNA共转染组A375细胞的增殖率明显降低(24、48、72、96 h时, P值分别为0.042、0.042、0.037、0.017),侵袭能力也明显降低( t = 8.52, P = 0.001)。 结论:miRNA-181b-5p抑制A375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其机制涉及靶向下调PLEK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癌内质网应激特征相关基因的筛选及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胃癌内质网应激(ERS)特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并构建预后风险模型。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获取375例胃癌和32例癌旁组织样本的转录组测序数据(RNA-seq)及相应临床信息作为训练集样本;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中下载387例胃癌患者数据(GSE84437)作为验证集样本;数据获取时间均为2021年12月25日。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785个ERS特征相关基因(ERS-RG)。分析TCGA数据库中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将鉴定出的胃癌差异表达基因与GeneCards数据库中ERS-RG取交集,得到胃癌ERS特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对其进行基因本体功能(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单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具有预后价值的胃癌ERS特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LASSO回归分析,构建多基因预后风险模型,计算预后风险评分。根据预后风险评分的中位数(2.369),将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患者分别分为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OS),并绘制时间依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胃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列线图。通过基于反卷积的CIBERSORT算法分析两组间特征免疫细胞浸润丰度。利用颗粒酶A和穿孔蛋白1表达量的几何平均值计算细胞溶解活性评分。根据预后风险评分中位数(2.369)与肿瘤突变负荷(TMB)中位数(3.000),将胃癌患者分为高风险评分-高TMB组、高风险评分-低TMB组、低风险评分-高TMB组与低风险评分-低TMB组,比较各组患者OS。结果:共得到444个胃癌ERS特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68个下调基因和276个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内质网中的蛋白加工、细胞外基质(ECM)受体相互作用以及未折叠蛋白反应等生物过程(均 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共筛选出12个与预后相关的胃癌ERS特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LASSO回归分析,得到预后风险评分=0.052×NOS3+0.137×PON1+0.067×CXCR4+0.131× MATN3+0.116× ANXA5+0.090×SERPINE1。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训练集与验证集中低风险组OS均优于高风险组(均 P<0.01)。时间依赖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中患者3、5、8年OS率的AUC分别为0.695、0.786、0.698;验证集中3、5、8年OS率的AUC分别为0.580、0.625、0.62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预后风险评分( HR=3.598,95% CI 2.290~5.655, P<0.001)和肿瘤分期( HR=1.344,95% CI 1.057~1.709, P<0.05)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TCGA数据库375例胃癌患者中,高风险组ATF6、HSPA5、XBP1和ATF4等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低风险组(均 P<0.05);CIBERSORT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活化的CD4记忆T细胞丰度低于低风险组,M0和M2型巨噬细胞丰度均高于低风险组(均 P<0.05)。高风险组常见免疫检查点(CD274、CTLA4、TNFRSF9、TIGIT、PDCD1、LAG3)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低风险组(均 P<0.05)。高风险组患者的细胞溶解活性评分高于低风险组患者( P<0.05)。预后风险评分与TMB呈负相关( r=-0.20, P<0.001)。低风险评分-高TMB组患者OS最好,高风险评分-低TMB组OS最差(均 P<0.001)。 结论:基于6个胃癌ERS特征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其预后风险评分可能作为独立预后因素有效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结直肠癌患者错配修复缺陷相关预后基因的筛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结直肠癌患者中高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相关的关键预后基因。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纳入377例结直肠癌患者,筛选MSI-H和错配修复稳定(MSS)患者的差异表达基因(阈值为错误发现率<0.05且倍数差异>2),并对其进行富集分析(错误发现率<0.05)。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R>0.4且 P<0.05),并筛选枢纽基因。通过Cox回归进一步筛选出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关键预后基因( P<0.05),采用单细胞测序分析验证关键基因表达及与MSI-H的关系。不同患者组间的基因表达差异采用 t检验。 结果:共筛选出558个MSI-H相关基因,811个MSS相关基因。富集分析显示MSI-H相关基因主要参与炎症及免疫应答。通过网络分析及Cox回归,鉴定出3个MSI-H显著相关的预后关键基因,即GJB5、TNNT1和KRT16。其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高表达,且在转移性患者中对总生存期的风险比分别为1.4( P<0.05),1.5( P<0.01)和1.7( P<0.01)。在单细胞测序数据中,同样发现GJB5、TNNT1和KRT16在肿瘤细胞和MSI-H患者细胞中高表达。 结论:GJB5、TNNT1、KRT16为MSI-H结直肠癌患者高表达的显著不良预后关键基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测序的肝细胞癌血浆外泌体微小RNA-1248的差异表达及功能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筛选血浆外泌体微小核糖核苷酸(microRNA)作为肝细胞癌(HCC)的诊断标志物,并分析候选miRNA在HCC进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集12例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初诊为"HCC"的患者及12例健康志愿者血浆样本,利用超速离心法收集血浆外泌体,经动态光散射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后,提取RNA进行测序。通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验证候选外泌体miRNA差异表达量,使用 t检验分析各miRNA表达量差异。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候选miRNA的靶基因及可能调控的通路,分析其在HCC进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 结果:以差异表达倍数2倍以上(Fold change>2.0或<0.5,且 P<0.05)作为标准,分别比较HCC患者术前、术后及健康志愿者血浆外泌体miRNA的差异表达结果,结合两次结果,筛选表达同时上/下调miRNA共12个。其中,表达上调6个(miR-2115-3p、miR-214-3p、miR-511-5p、miR-1299、miR-10a-5p、miR-375-3p),表达下调6个(miR-219a-2-3p、miR-127-3p、miR-9-5p、miR-383-5p、miR-212-5p、miR-1248)。qPCR验证候选miRNA在HCC患者及健康志愿者血浆外泌体中的表达差异,HCC组miR-1248表达低于健康志愿者组(9.046 ΔCt比7.597 ΔCt, t=2.849, P<0.05)。 结论:血浆外泌体miR-1248有作为HCC的诊断标志物的潜力。血浆外泌体miR-1248可通过调控受体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介导代谢重编程抑制HCC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RNA-375-5p对心力衰竭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探讨微RNA(miR)-375-5p对心力衰竭(HF)大鼠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50只雄性Sprague 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F 组、miR-NC 组、miR-375-5p 组、miR-375-5p+Compound C(CC)组,每组 10只.HF组、miR-NC组、miR-375-5p组、miR-375-5p+CC组大鼠腹腔注射阿霉素溶液制备HF模型,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NaCl溶液.造模结束后次日,miR-375-5p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miR-375-5p mimics 100 μL,miR-NC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miR-NC mimics 100 μL,假手术组和HF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miR-375-5p+CC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miR-375-5p mimics 100 μL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C(0.2 mg·kg-1);各组大鼠均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4周.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miR-375-5p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AMPK)、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3(SIRT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HF组、miR-NC组和miR-375-5p组大鼠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血清中SOD活性、GSH水平及心肌组织中p-AMPK/AMPK、miR-375-5p表达量和SIRT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及血清中TNF-α、IL-6、IL-1β、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miR-NC 组与 HF 组大鼠 LVEF、LVFS、LVEDD、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血清中 TNF-α、IL-6、IL-1β、MDA、GSH水平、SOD活性、心肌组织中p-AMPK/AMPK、miR-375-5p表达量及SIRT3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F组相比,miR-375-5p组大鼠LVEF、LVFS、血清中SOD活性、GSH水平、心肌组织中p-AMPK/AMPK及miR-375-5p表达量和SIRT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LVEDD、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及血清中TNF-α、IL-6、IL-1β、MDA 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 miR-375-5p 组相比,miR-375-5p+CC 组大鼠 LVEF、LVFS、血清中SOD活性、GSH水平及心肌组织中p-AMPK/AMPK、miR-375-5p表达量和SIRT3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LVEDD、LVESD、心肌细胞凋亡率及血清中TNF-α、IL-6、IL-1β、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规律排列,细胞核明显且无炎症细胞浸润;HF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排列紊乱,细胞间隙变大,染色变浅,且出现心肌纤维化,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HF组和miR-NC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无明显差异;与HF组相比,miR-375-5p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明显有序,细胞坏死程度和范围明显减少;miR-375-5p+CC组与HF组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相似.结论 miR-375-5p能抑制HF大鼠心肌细胞凋亡,进而对HF大鼠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3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钩藤碱对甲基苯丙胺依赖SH-SY5Y细胞模型及miR-375-3p/Elavl4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探讨钩藤碱对甲基苯丙胺依赖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模型及微小RNA-375-3p(miR-375-3p)/胚胎致死异常视觉-样4蛋白(Elav14)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最大安全剂量诱导法建立甲基苯丙胺依赖细胞模型.将细胞分成正常组(完全培养液)、对照组(完全培养液+400 μmol·L-1钩藤碱孵育48 h)、模型组(完全培养液+100 μmol·L-1甲基苯丙胺孵育48 h)、实验组(完全培养液+400 μmol·L-1的钩藤碱孵育15 min后,再加入100μmol·L-1甲基苯丙胺孵育48 h).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环腺苷酸(cAMP)、5-羟色胺(5-HT)水平;以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miR-375-3p表达情况;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lavl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cAMP表达水平分别为(6.33±0.93)、(6.57±1.12)、(10.89±1.03)和(7.81±1.32)pmol·mg-1;5-HT分别为(682.46±17.32)、(690.31±15.09)、(510.11±27.67)和(649.99±21.42)pg·mL-1;miR-375-3p 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13、1.13±0.24、3.48±0.18 和 1.58±0.19;Elavl4 表达水平分别为 1.00±0.05、0.89±0.10、0.50±0.09和0.90±0.11.模型组上述指标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实验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甲基苯丙胺依赖细胞模型,同时发现钩藤碱可能调控miR-375-3p/Elavl4表达拮抗甲基苯丙胺成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干扰黑色素瘤细胞A375中miR-210的表达对细胞转移及金属基质蛋白酶相关分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究黑色素瘤中微小RNA-210 (miR-210)的表达情况及干扰人黑色素瘤细胞A375中miR-210的表达对细胞转移能力及金属基质蛋白酶(MMP)表达的影响.方法 收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6年3月1日至2017年5月31日的37例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组织,17例交界痣组织及30例正常皮肤组织,荧光定量链式聚合酶反应(qPCR)检测组织中miR-210的表达情况.体外培养A375细胞,慢病毒转染空白载体及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干扰miR-210载体于A375细胞中,分别作为对照组及干扰组细胞,qPCR检测两组细胞miR-210、MMP-2及MMP-9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两组细胞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 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两组细胞侵袭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两组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与交界痣及正常皮肤组织相比,黑色素瘤组织miR-210表达显著增高[(0.165±0.060)vs(0.076±0.033)及(0.048±0.0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组细胞miR-210 [(0.153±0.037) vs (0.372±0.041)]、MMP-2 mRNA [(0.175±0.053)vs(0.424±0.038)]及MMP-9 mRNA[(0.323±0.068)vs(0.610±0.102)]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组细胞MMP-2[(0.114±0.016)vs(0.356±0.047)]及MMP-9[(0.263± 0.030)vs(0.571±0.08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干扰组细胞侵袭细胞数显著减少[(36.9±8.7)个vs(72.3±10.5)个],干扰组细胞迁移细胞数也显著减少[(45.3±9.4)个vs(78.3±12.6)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黑色素瘤中miR-210存在高表达,体外干扰A375细胞miR-210的表达可介导MMP分子表达下调,进而抑制细胞转移能力,是潜在的分子靶向治疗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