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T征象对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的鉴别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索CT征象在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中的鉴别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肿瘤医院2022-06-01-2023-03-01收治的经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60例高危型胸腺瘤及99例胸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判别胸腺肿瘤性质的独立诊断因素,并构建临床判别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及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模型判别效果.结果 高危型胸腺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2.73±15.21)岁,小于胸腺癌患者的(56.76±13.18)岁,t=1.760,P=0.080;高危型胸腺瘤和胸腺癌患者性别(x2=12.609,P<0.001)、分叶(x2=6.864,P=0.009)、强化方式(x2=11.234,P=0.001)、心包积液(x2=6.496,P=0.011)、淋巴结转移(x2=40.178,P<0.001)、侵犯心包(x2=26.157,P<0.001)、侵犯肺组织(x2=23.964,P<0.001)、侵犯大血管(x2=9.095,P=0.003)、肺转移(x2=5.464,P=0.019)、膈肌抬高(x2=7.662,P=0.006)、肌无力(x2=10.895,P=0.001)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OR=20.956,95%CI:5.465~80.349,P<0.001)、侵犯肺组织(OR=2.841,95%CI:1.024~7.886,P=0.045)、膈肌抬高(OR=4.673,95%CI:1.032~21.173,P=0.045)征象是鉴别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的独立诊断因素.ROC曲线显示该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51,95%CI:0.791~0.911,灵敏度为0.636,特异度为0.933.结论 CT征象对于鉴别高危型胸腺瘤及胸腺癌有较大价值.淋巴结转移、侵犯肺组织、膈肌抬高是诊断胸腺癌的重要征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诊断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病例1 男,54岁.因无明显诱因呼吸困难伴胸闷20d,不伴撕裂样疼痛、畏寒发热、腹痛腹泻及意识尚失等.于外院诊断为"肺炎,冠心病,心力衰竭",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后1周无明显缓解来我院就诊.心电图:窦性心律,肢体导联低电压,ST-T段改变.冠状动脉造影示: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未见狭窄及阻塞,右冠近段可见粥样斑块,未见狭窄,中远段未见明显狭窄;超声心动图示:左心房增大,左心室壁增厚(图1A),二尖瓣叶及房间隔稍增厚(图1B~C),左心室壁运动欠协调(心尖运动尚可)(图1G),左心室限制型舒张功能障碍(图1D~F),心包腔少量积液(图1A);主动脉瓣二叶畸形,卵圆孔未闭;考虑心脏淀粉样变可能.心脏MRI示:心脏淀粉样变性,左心室壁心内膜下弥漫性延迟强化.尿液Ig轻链定量为λ型 M 蛋白,Lambda U:56.2 mg/L,Kappa U:54.3 mg/L;皮下脂肪活检示:刚果红染色阳性,骨髓穿刺活检示:浆细胞骨髓瘤(图1H).诊断:轻链型心脏淀粉样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生儿膈肌毛细血管瘤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 男,20分钟龄,因“胎儿胸腔积液,生后进行性呼吸困难十余分钟”入院。患儿胎儿期即诊断大量胸腔积液,生后出现呼吸困难,予反复胸腔穿刺引流效果欠佳,同时合并心律失常及少量心包积液,胸部CT提示胸腔占位,行胸腔镜下左侧胸腔肿瘤切除术后胸腔积液消失,无心律失常发作。术后病理提示膈肌毛细血管瘤,随访至患儿1岁无肿瘤复发征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Siewert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手术是进展期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的主要治疗方式。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及独特的淋巴结回流方式,Siewert Ⅱ型AEG外科治疗方式存在争议,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是其中最主要的争议点之一,目前尚没有形成规范的手术方式。本文旨在介绍一种新的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并分析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针对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完成的25例采用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病例资料,进行术中及术后情况的回顾性分析。"五步法"操作步骤:第1步,显露心下囊,清扫右肺韧带淋巴结和胸主动脉前方淋巴结,头侧至心包下方,左侧至胸主动脉左侧缘;第2步,打开左侧膈肌,经左腋前线第6、7肋间隙置入12 mm Trocar,通过胸腔主操作孔清扫膈上淋巴结;第3步,离断左肺下韧带,切开胸主动脉前方筋膜,与第1步胸主动脉前间隙汇合,继续向头侧清扫至显露左肺下静脉;第4步,由腹侧向口侧逆行裸化心包后壁至左下肺静脉水平,向右至右侧胸膜,完整清扫No.112pulR(右肺韧带淋巴结);第5步:裸化食管,距肿瘤上方5 cm处使用切割闭合器离断食管,完成下胸部食管旁淋巴结清扫。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无围手术期死亡。19例行全胃切除术,6例行近端胃切除术,术中出血量(90.4±44.2)ml,手术时间(268.7±85.6)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时间为(38.6±10.3)min,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为(5.9±2.9)枚。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7例,≤2 cm者18例;25例患者中有8例(33.0%)出现下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3例为肿瘤侵犯食管长度>2 cm者,5例为≤2 cm者。恢复全流饮食时间为术后(5.5±3.1)d。术后留置胸腔引流管的时间为(5.9±2.9)d。术后住院时间(9.7±3.1)d。2例(8.0%)患者出现Clavien-Dindo Ⅲa级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胰漏,1例为胸腔积液,均通过穿刺引流治愈。结论:胸腔单孔辅助腹腔镜"五步法"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Siewert Ⅱ型AEG安全可行,可使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水平达到左肺下静脉。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Siewert Ⅱ型 下纵隔淋巴结清扫,五步法 腹腔镜手术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Siewert type II...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心包积液及心包填塞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引起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方法:对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PICC导致新生儿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病例的临床资料及诊疗经过进行总结,并结合文献报道对PICC导致心包积液/心包填塞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患儿,女,胎龄30周 +1,出生体重1 370 g。生后Apgar评分1 min为5分,5 min为9分。于生后第2天经右上肢贵要静脉置入PICC并持续静脉输液。生后第8天突然出现心率增快及代谢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感染指标无异常,听诊心音遥远,心脏超声提示大量胸腔积液。立即拔除PICC,并行心包穿刺术,放出35 mL乳白色心包积液,患儿状态迅速好转,心音有力,代谢性酸中毒纠正。文献检索共有14篇报道24例PICC导致新生儿心包积液病例,并本例资料共25例。25例患儿中,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15例(60.0%),28~34周的早产儿9例(36.0%),足月儿1例(4.0%)。平均出生体重(1 080.6±585.5)g。置管时间中位数为3 d,发生心包积液的PICC使用时长中位数为7 d。导管置入部位以右肘前静脉及右贵要静脉为主,其余经大隐静脉等部位置入。导管尖端位置以直接位于右心房所占比例最高[13例(52.0%)],其次为由上腔静脉漂移至右心房[7例(28.0%)]。2例患儿以心搏骤停为主要表现,1例患儿表现为心率增快,1例患儿表现为代谢性酸中毒,1例患儿表现为原有疾病恶化,其余患儿均表现为心动过缓、呼吸暂停及低血压。9例死亡,病死率36.0%,16例(64.0%)好转。进行心包穿刺患儿中,仅1例死亡。 结论:在任何置入PICC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当临床出现难以解释的呼吸循环系统不稳定状态,包括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呼吸暂停、低血压、代谢性酸中毒等情况时,均应考虑到PICC导致的心包积液/心包填塞,及早诊断并进行心包穿刺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阻滞与胸骨旁神经阻滞减少OPCABG术中舒芬太尼用量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比观察超声引导下双侧胸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 block, TTPB)与胸骨旁神经阻滞(parasternal nerve block, PSB)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OPCABG)术中舒芬太尼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50例在北部战区总医院行OPCABG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TTPB组(T组)和PSB组(P组),每组50例。C组行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 TCI)全凭静脉麻醉;T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TPB,再行TCI全凭静脉麻醉;P组先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胸大肌与肋间内肌平面阻滞,后行TCI全凭静脉麻醉。记录3组患者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及入手术室后(T 0)、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时(T 1)、气管插管成功后即刻(T 2)、气管插管后3 min(T 3)、切皮时(T 4)、锯胸骨后1 min(T 5)、心包切开时(T 6)、主动脉侧壁钳部分阻断前(T 7)、侧壁钳开放后(T 8)、再灌后5 min(T 9)、关胸时(T 10)、手术结束时(T 11)的舒芬太尼效应浓度、MAP、心率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检测术前24 h,术后24、48、72 h的血浆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血气分析检测T 0、T 3、T 6、T 11及术后2、4、6、8、16、24 h的血糖和乳酸水平;记录术后24、48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VAS疼痛评分和术后当日、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追加镇痛药物情况及术后3 d内不良反应(寒战、恶心呕吐、头晕、呼吸抑制、穿刺点感染、穿刺点血肿)发生情况。 结果:T组和P组术中舒芬太尼总用量,T 3~T 11时舒芬太尼效应浓度,T 2、T 10时MAP,术后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术后当日追加镇痛药物患者百分比,术后2、4、6、8 h时血糖水平,T 11及术后2、4、6 h时乳酸水平,术后24、48 h时IL-6水平,术后48 h时CRP水平,术后3 d内寒战发生率均低于C组( P<0.05);T组舒芬太尼用量、T 5~T 11时舒芬太尼效应浓度、术后24 h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低于P组( P<0.05)。与T 0时比较:3组患者T 6、T 11及术后2、4、6、8、16、24 h时血糖水平升高( P<0.05);C组T 11及术后2、4、6、8 h时乳酸水平升高( P<0.05),T组和P组术后2、4、6、8 h乳酸水平升高( P<0.05)。与术前24 h比较,3组患者术后24、48 h时IL-6水平及术后24、48、72 h时CRP水平升高( 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声引导下TTPB和PSB在OPCABG术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TTPB比PSB的镇痛效果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声引导下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减容小尾寒羊室间隔1年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评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右室行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PIMSRA)减容小尾寒羊室间隔心肌1年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观察1年后消融区心肌的病理改变。方法:12只普通种小尾寒羊随机分为PIMSRA组( n=6)及空白对照组(Sham组, n=6),PIMSRA组采用经皮经右室心尖部穿刺进入室间隔基底部进行消融,最大功率80 W,消融时间5 min;Sham组以同样路径将穿刺针插入室间隔基底部并留置5 min,但不进行消融。应用超声心动图、12导联心电图、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估术前及术后即刻、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消融区结构及功能改变,记录室间隔消融区厚度、运动幅度、室壁增厚率、左室流出道压差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 )、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 )。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h、术后2周行血清学心肌损伤三项检查:肌钙蛋白I(Trop I)、肌红蛋白(Myoglobin)及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M-MBmass)。HE及Masson染色观察消融区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围术期两组动物均未出现心包压塞。术后即刻观察到消融区室壁运动不协调,PIMSRA组术后即刻消融区室壁增厚率以及室壁运动幅度显著低于术前( P<0.005),并维持该水平至术后12个月;Sham组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手术区室壁增厚率以及室壁运动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IMSRA组术后即刻消融区厚度显著大于术前( P<0.001),1周后显著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 P=0.931),3个月后显著低于术前水平( P<0.001);Sham组术后即刻手术区厚度大于术前( P=0.005),术后1周下降至术前水平( P=0.027)。两组消融前后LVEF、E/A以及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PIMSRA组及Sham组术后3 h血清学检测Trop I显著升高(均 P<0.005),术后2周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均 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实验动物心电图均显示为正常窦性心律;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1年后消融区心肌组织呈纤维化改变,与周围正常组织边界清晰,无碳化形成。 结论:经右室行PIMSRA可对小尾寒羊室间隔心肌组织进行精准消融,减容效果显著,左室整体功能得以保留,未并发心包压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经右室行PIMSRA可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室间隔微创减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发生与左心耳毗邻解剖结构及封堵器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13例2016年8月至2021年6月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因左心耳封堵术导致的延迟性心脏压塞并行急诊心包穿刺引流患者,随访时间(16±12)个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术中及延迟性心脏压塞恢复后通过左心房CTA,食道超声心动评估左心耳及左心耳封堵器周边解剖结构关系。结果: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行心包穿刺引流患者13例,男性7例,年龄(72.1±8.3)岁,6例同时行冷冻消融治疗;患者左心耳菜花型8例,鸡翅型5例;盘式封堵器密封盘直径(29.5±2.8)mm;10例患者心脏压塞恢复后复查左心房CTA,8例锚钩贴靠肺动脉,1例锚钩贴靠左上肺静脉,1例锚钩同时贴靠肺动脉和左上肺静脉;除1例术后2 d死亡外其他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左心耳封堵后发生延迟性心脏压塞与左心耳毗邻肺动脉,左上肺静脉位置关系密切,与较大的封堵器及其锚钩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产前诊断21四体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30岁,G 2P 1,平素体健,否认近亲结婚及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孕23周B超提示胎儿二尖瓣、三尖瓣轻度返流,心包腔、胸腔、腹腔少量积液,胎儿双肾及肠管回声增强,股骨长36 mm(偏短)。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于2021年5月接受羊膜腔穿刺,常规进行G显带核型以及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羊水核型为46,X?,+21,der(21;21)(q10;q10)[60]/45,X?,-21[38]/46,X?[2](图1)。CMA检测结果为arr(21)×4(图2)。由于羊水细胞经过培养,部分细胞可能具有生长优势,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未检出21四体细胞,判断胎儿为完全型21四体[本案例,剩余羊水经过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检测,而FISH检测失败,故未能给出FISH检测结果。]。夫妻经遗传咨询后于孕28周选择终止妊娠。本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查(KY-2023第11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幼儿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伴急性心包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 女,2岁,因"纳差、活动减少4 d,加重伴多汗3 d"入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填塞,血常规示嗜酸粒细胞明显升高,诊断为伴急性心包炎的幼儿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通过紧急心包穿刺放液减压和糖皮质激素规范治疗后,患儿心包积液未再反复出现,随访监测血常规嗜酸粒细胞均在正常范围。本例患儿起病急、病情严重,但规范治疗后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