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期极低热量限制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究短期极低热量限制(very low-calorie restriction,VLCR)对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改善疗效,结合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技术明确肠道菌群的变化,探讨VLCR临床疗效的机制。方法:纳入14例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进行9天VLCR(热量摄入300~600 kcal/d)。在VLCR前后,测量受试者体重、腰围、血压和心率等指标,计算体重指数。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血脂等糖脂代谢指标,并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肝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使用SPSS软件分析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收集受试者VLCR前后的粪便,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粪便样本进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检测,专业软件分析VLCR前后肠道菌群的差异。结果:9天VLCR后,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和尿素氮显著降低( P<0.05)。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肽酶、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尿酸、白蛋白、钙和磷无明显变化( P>0.05)。粪便中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无显著改变,拟杆菌门的丰度显著升高,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值从11.79显著下降至4.20。组间差异分析得出狄氏副拟杆菌是关键的差异菌种。 结论:VLCR可显著改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糖脂代谢,且无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狄氏副拟杆菌可能是VLCR的标志肠道菌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无创正压通气与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并发ARDS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2月至4月作者援鄂期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吸入氧浓度比值(SpO 2/FiO 2,S/F)<235〔利用S/F比值代替氧合指数(PaO 2/FiO 2)诊断ARDS〕的新冠肺炎患者。按氧疗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NIPPV组和HFNC组。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特征、呼吸频率(RR)、FiO 2、SpO 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最初72 h S/F比值、入院/出院前/死亡前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比例(LYM%)、白细胞计数(WBC)、通气前呼吸困难病程、发病至入院时间等,比较不同氧疗模式患者需要插管率、全因病死率、S/F比值和RR改善情况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广义估计方程(GEE)方法分析影响S/F比值的危险因素。 结果:41例患者中男性比例较高(占68.3%,28例),中位年龄68(58~74)岁,28例有合并症(占68.3%),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34例(占82.9%)。与HFNC组比较,NIPPV组合并症更多〔87.5%(21/24)比41.2%(7/17), P<0.05〕,LYM%更低〔5.3%(3.4%~7.8%)比10.0%(3.9%~19.7%), P<0.05〕,血液净化治疗率也更低〔0%(0/24)比29.4%(5/17), P<0.05〕。随时间延长,NIPPV组治疗2 h后S/F比值逐渐升高,RR逐渐下降;HFNC组S/F比值较基线有下降趋势,两组各时间点S/F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RR则较基线有上升趋势,治疗2 h NIPPV组RR明显高于HFNC组〔次/min:30(27~33)比24(21~27), P<0.05〕。NIPPV组与HFNC组需要插管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6.7%(16/24)比70.6%(12/17),58.3%(14/24)比52.9%(9/17),均 P>0.05〕。分析影响氧疗过程中S/F比值的因素显示:氧疗方式和入院时病程是影响患者S/F比值的因素〔 β值分别为-15.827、1.202,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29.102~-2.552和0.247~2.156, P值分别为0.019、0.014〕。 结论:与HFNC相比,NIPPV未显著降低新冠肺炎合并ARDS患者的需要插管率和病死率,但可显著提高新冠肺炎患者的S/F比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巴酚丁胺对糖尿病足创面游离皮瓣修复术中血流灌注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多巴酚丁胺对糖尿病足创面游离皮瓣修复术中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2022年1—1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2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足患者,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4~75岁,足部创面大小为5 cm×4 cm~20 cm×10 cm,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记录麻醉诱导前、血管再通后10 min、泵注多巴酚丁胺后达目标血压[即平均动脉压(MAP)较麻醉诱导前高6~10 mmHg(1 mmHg=0.133 kPa)]时、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的心率及MAP;血管再通后10 min及泵注多巴酚丁胺后达目标血压时,静脉推注造影剂吲哚菁绿,采用红外显像仪观测皮瓣血流灌注情况,计算皮瓣高、低灌注面积比;记录皮瓣切取面积、手术时长、输液总量、多巴酚丁胺的泵注剂量及使用总量、术中不良事件、术后皮瓣并发症及随访情况。对数据行配对样本 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Bonferroni法及广义估计方程法分析。 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患者血管再通后10 min心率与MAP均明显降低( P<0.05),泵注多巴酚丁胺后达目标血压时心率与MAP均明显升高( P<0.05);与血管再通后10 min比较,患者泵注多巴酚丁胺后达目标血压时、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心率与MAP均明显升高( P<0.05);与泵注多巴酚丁胺后达目标血压时比较,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后10 min心率与MAP均明显降低( P<0.05)。患者泵注多巴酚丁胺后达目标血压时皮瓣高灌注面积比为0.63±0.11,明显高于血管再通后10 min的0.31±0.09( t=-9.92, P<0.05);患者泵注多巴酚丁胺后达目标血压时皮瓣低灌注面积比为0.12±0.05,明显低于血管再通后10 min的0.45±0.10( t=17.05, P<0.05)。患者皮瓣切取面积为(174±35)cm 2,手术时长为(372±52)min,输液总量为(2 485±361)mL,多巴酚丁胺泵注剂量为3~13 μg·kg -1·min -1、使用总量为5.7(2.1,9.7)mg。2例患者泵注多巴酚丁胺期间MAP较血管再通后10 min明显升高,但在还未达到比麻醉诱导前高6 mmHg时,已达最大心率(130次/min以上),停止泵注多巴酚丁胺后心率逐渐恢复至90 次/min左右。术后2 d,1例患者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移植对侧大腿薄中厚皮片修复。术后随访3~6个月,皮瓣均存活良好,质地柔软、形态饱满,患者未发生不良心血管意外事件。 结论:将多巴酚丁胺应用于糖尿病足创面游离皮瓣修复术中,可明显提升患者MAP,扩大高灌注区域,缩小低灌注范围,增加皮瓣活力,且近期随访效果好,适宜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抗心力衰竭配合rhBNP治疗,A、B两组rhBNP负荷剂量均为0.1 μg/kg,A组负荷剂量后予rhBNP 0.01 μg/(kg·min)持续给药24 h,B组予0.015 μg/(kg·min)rhBNP持续给药24 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监测用药前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心率及呼吸困难程度的变化,测定两组患者血肌酐、胱抑素C、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等心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统计24 h尿量的变化,计算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近4周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A、B组疗效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用药24 h,B组HR、呼吸困难评分低于A组[(83.86 ± 4.75)次/min比(86.52 ± 5.77)次/min、(1.52 ± 0.43)分比(1.89 ± 0.34)分]( P<0.05);用药结束,B组LVEF高于A组[(47.52 ± 5.41)%比(43.75 ± 4.53)%],NT-proBNP低于A组[(3 652.41 ± 462.56)ng/L比(3 986.57 ± 314.21)ng/L]( P<0.05);用药结束,两组Scr降低,24 h尿量上升,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0.015 μg/(kg·min)rhBNP维持治疗ADHF合并肾功能不全对患者心功能改善价值优于0.01 μg/(kg·min)维持剂量,不会加重患者肾功能受损,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轻度间歇低氧可改善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伴高血压患者血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与目的:轻度间歇低氧(MIH)可能有益于心血管疾病的结局,本研究观察接受15 d MIH和家庭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伴有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方法:患者清醒状态下接受MIH,5 d/周,持续 3 周。MIH每个循环包含2 min低氧+2 min常氧,每天12个循环。实验过程中MIH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保持在基线值以上 2 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患者暴露于假实验中(压缩空气)。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CPAP治疗。 结果:16 例男性患者完成了研究,其中MIH组10例,对照组6例。接受MIH 15 d后患者24 h内清醒时的静息收缩压较前降低[(142.9±8.6) vs (132.0±10.7) mmHg, P<0.001],但对照组患者血压无变化[(149.9±8.6) vs (149.7±10.8) mmHg, P=0.91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血压从基线下降的幅度更大[(-10.91±4.1) vs.(-0.17±3.6) mmHg, P=0.003]。根据血压和心率变异性分析估计,实验组患者血压变化伴有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和交感神经活动减少。接受MIH治疗后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神经认知和代谢损害。结论:MIH可改善OSA伴高血压的男性心血管结局和自主神经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地高辛应用时限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中国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地高辛应用时限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数据来自多中心、前瞻性中国房颤注册队列。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2011年8月至2016年12月招募的患者中共有10 472例纳入本研究。根据入组时地高辛应用情况分为持续组(入组前已开始应用地高辛),新进组(入组时首次应用地高辛)和对照组(入组时未应用地高辛)。患者入组后每6个月对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疾病住院。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不同地高辛应用时限与终点事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0 472患者中,年龄(66.9±11.8)岁,男性4 481例(42.79%)。其中持续组777例(7.42%),新进组375例(3.58%),对照组9 320例(89.00%)。与对照组比较,新进组和持续组患者年龄更大,心率更快,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更低,持续性房颤比例更高,合并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冠心病、血管疾病、出血史的比例更高,同时应用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比例更高,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比例更低( P均<0.05)。与新进组相比,持续组患者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收缩压更低,心率更慢,持续性房颤比例更高,合并心力衰竭比例更低,高脂血症比例更高,同时应用口服抗凝药比例更高,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比例更低( P均<0.05)。中位随访36(18,48)个月,生存分析显示新进组年化全因死亡率高于对照组(7.3%比4.7%, P<0.05),而持续组年化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住院率均高于对照组(8.0%比4.7%,4.7%比3.0%,16.7%比11.8%; P均<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新进组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持续组与全因死亡( HR=1.26,95%CI:1.04~1.56, P=0.019)、心血管事件死亡( HR=1.38,95%CI:1.08~1.77, P=0.01)和心血管住院( HR=1.38,95%CI:1.08~1.77, P=0.01)事件的增加独立相关。 结论:中国房颤患者持续应用地高辛可能与不良预后增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感觉饱和法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感觉饱和法对缓解早产儿股静脉采血所致疼痛和舒适的效果,为临床护理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入院的11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包括味觉、触觉、听觉于一体的感觉饱和法,分别于采血前3 min、采血时和采血后3 min使用早产儿疼痛评分量表(PIPP)、新生儿舒适量表评估2组早产儿的疼痛和舒适度,并比较2组的心率和SpO 2。 结果:最终,对照组和干预组各纳入52例早产儿。干预组早产儿在采血前3 min、采血时、采血后3 min PIPP得分、新生儿舒适量表得分、心率、SpO 2分别为2.00(1.00,3.00)、6.50(6.00,7.75)、4.00(3.00,5.00)分,7.00(6.00,8.00)、17.00(15.00,19.00)、9.50(9.00,10.00)分,(137.29 ± 8.58)、(148.31 ± 8.89)、(143.06 ± 7.61)次/min,0.980(0.970,0.990)、0.960(0.950,0.970)、0.980(0.970,0.990),对照组分别为2.00(1.25,3.00)、12.00(11.00,13.00)、7.00(6.00,8.00)分,7.00(6.00,9.00)、25.00(23.00,27.00)、20.00(19.00,22.00)分,(141.54 ± 10.57)、(179.71 ± 14.62)、(162.00 ± 14.32)次/min,0.980(0.960,0.990)、0.940(0.920,0.958)、0.960(0.940,0.978)。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早产儿PIPP得分、新生儿舒适量表得分、SpO 2经不同时点、分组、分组与时点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Wald χ2值为16.72~2 489.71,均 P<0.05);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早产儿心率经不同时点、分组、分组与时点的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 F=253.08、105.02、77.17,均 P<0.05)。 结论:感觉饱和法可有效减轻早产儿股静脉采血时疼痛,能提高早产儿舒适水平,有利于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适合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PICCO指导下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体温管理在脓毒性休克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指导下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体温管理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3 年 6 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急诊救护接诊的 96 例脓毒性休克患者,根据其院前急救管理方案分为PICCO组(n=52)和常规组(n=44),2 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体温管理,PICCO组液体复苏采用PICCO指导,常规组液体复苏采用常规方式.收集 2 组临床相关资料,比较 2 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血乳酸(LAC)、内皮素 1(ET-1)、白介素(IL)-10、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入组ICU天数,观察 2 组病死率.结果 治疗后,PICCO组HR低于常规组,MAP、ScvO2 高于常规组(P<0.05);PICCO组复苏液体量少于常规组(P<0.05);PICCO组LAC、ET-1、IL-10 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PICCO组APACHEⅡ、SOFA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和入住ICU天数均低于常规组(P<0.05).PICCO组在院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在院前急救中应用PICCO指导下限制性液体复苏配合体温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循环,降低炎性因子,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脓毒症患者不同心功能障碍类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不同心功能障碍类型的临床特点并分析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重症监护室诊治的120例脓毒血症患者,根据30~60 d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77例和死亡组43例,分析不同预后组的临床指标及床旁超声心动图指标.根据床旁超声心动图分为左心功能障碍组77例[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组(n=32)、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n=45)]和右心功能障碍组(n=36)和心功能正常组(n=43),评价脓毒症患者不同心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 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年龄、氧合指数、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Ⅱ)系统评分、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早期充盈峰速度E峰/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E'比值(E/E')和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乳酸、去甲肾上腺素剂量和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年龄、HR、Hb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心功能障碍组MAP、中心静脉压(CVP)、Hb、肌钙蛋白T、乳酸、去甲状腺素用量、CO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组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组和右心功能障碍组60 d病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预后不良组存在心功能相关指标异常,而存在心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60 d病死率增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心肺运动试验相关指标对不同肾功能状态冠心病患者预后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心肺运动试验(CPET)相关指标对不同肾功能状态冠心病(CAD)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自2016 年2 月至2021 年12 月收治且在出院前完成CPET的5 087 例C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60 ml/min,n =4 969)与肾功能异常组(eGFR<60 ml/min,n = 118).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点、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用药史及CPET结果等.记录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不同肾功能状态CAD患者心肺功能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匹配后,肾功能异常组患者的峰值心率、峰值摄氧量、峰值代谢当量均低于肾功能正常组,氧通气当量、心率储备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匹配后的临床结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总体研究人群中,吸烟史、高血压分级、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肌酸激酶同工酶、N端B型钠尿肽原、峰值摄氧量、氧通气当量均为MACE的影响因素(P<0.05);在肾功能正常患者中,吸烟史、高血压分级、既往PCI、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摄氧量、氧通气当量均为MACE的影响因素(P<0.05);在肾功能异常患者中,吸烟史、高血压分级、射血分数、峰值摄氧量均为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峰值摄氧量和氧通气当量对CAD患者预后存在预测价值;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峰值摄氧量对CAD患者预后存在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