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4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因急性呼吸困难住院的患者67例,根据诊断结果分为心源性肺水肿组(39例)和非心源性肺水肿组(28例).所有患者住院后行肺超声检查,通过测量B线总数来计算B线评分,并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与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之比(E/E');测定血浆中NT-proBNP的浓度.利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B线评分与LVEF、E/E'、NT-proBNP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绘制B线评分及NT-proBNP的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进而评价和比较B线评分与NT-proBNP在诊断心源性肺水肿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B线评分、E/E'值及NT-proBNP值均高于非心源性肺水肿(t=7.517,t=10.537,t=31.857;所有P<0.001),而LVEF值则相对较低(t=-30.766,P<0.001).此外,B线评分和血清NT-proBNP、E/E'呈显著正相关(r=0.787;r=0.649;所有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705,P<0.001).ROC曲线分析进一步显示,以B线评分作为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的指标时,其ROC曲线下的面积达到0.9595,AUC值超过0.9,显示出较高的预测价值.当B线评分>8时,其诊断心源性肺水肿的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95%,将临界值设为8分,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此外,与NT-proBNP相比,B线评分在诊断心源性呼吸困难时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论:床旁心肺联合超声对心源性肺水肿诊断准确率较高,且灵活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将B线评分临界值设为8分,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导向的儿童急性肾损伤治疗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一种综合征,可在危重病的不同阶段出现。在评估AKI时,肾脏超声成为最适宜的影像学评估手段而被强烈推荐:(1)评估肾脏的固有病变;(2)区分急慢性肾脏疾病;(3)明确梗阻性病因。肾阻力指数可用于预测AKI的发展和预后。同时,心肺超声的联合应用及血流动力学的评估,有利于明确AKI的病因和监测、指导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肺联合超声在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心肺联合超声(CPUS)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肺瘀血情况,探讨CPUS预测LVEF保留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的价值。方法:入选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入院时接受最优急诊再灌注治疗且LVEF保留(≥50%)的AMI患者84例。患者均于再灌注治疗后12 h内完成全面CPUS检查,获取LVEF、左心房最大容积(LAV)、三尖瓣口反流峰值流速(V TR)、舒张早期二尖瓣口峰值流速(E)、舒张早期室间隔侧和左室侧壁侧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峰值等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并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舒张早期室间隔侧和左室侧壁侧二尖瓣环平均运动速度峰值(e′)、E/e′;获取肺超声参数:B线数目;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E)技术获取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分析CPUS参数对LVEF保留的A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HFpEF的预测效能。 结果:①住院期间HFpEF的发生率为40.4%(34/84)。②B线数目、LAVI与住院期间HFpEF发生独立相关( P<0.05)。③ROC曲线分析显示,B线数目、LAVI单独预测住院期间HFpEF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0.690。B线数目联合LAVI预测住院期间HFpEF发生的预测效能最佳,AUC最大,为0.903,显著优于B线数目和LAVI(均 P<0.05)。 结论:B线数目联合LAVI能够有效预测LVEF保留的AMI患者住院期间HFpEF的发生,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改善有HFpEF发生风险的AMI患者的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生儿三尖瓣腱索断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三尖瓣腱索断裂引起的三尖瓣脱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8年11月收治的1例三尖瓣腱索断裂、三尖瓣脱垂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中文以“新生儿、三尖瓣脱垂、乳头肌或腱索断裂、肺动脉高压”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英文以“(neonate OR newborn) AND (tricuspid valve prolapsed) AND (rupture OR necrosis) AND (papillary muscle OR chordae tendineae) AND (pulmonary hypertension)”为检索式在PubMed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至2020年9月报道的临床资料完整的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患儿 男,9小时龄,因“生后皮肤青紫9 h”入院。患儿系足月剖宫产出生,生后10 min出现全身皮肤发绀、呼吸发憋,出生医院正压通气不能缓解,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生后9 h病情无好转转至河北省儿童医院。入院查血气分析提示动脉氧分压22.5 mmHg(1 mmHg=0.133 kPa),胸部正位X线片提示双肺透光度正常,超声心动图表现为三尖瓣前叶脱垂、三尖瓣大量反流、重度肺动脉高压、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水平右向左分流。予继续呼吸机辅助呼吸,吸入一氧化氮、静脉用曲前列尼尔联合降肺动脉压治疗,患儿低氧血症逐渐缓解,好转出院。患儿在11月龄时行三尖瓣瓣叶成形术+三尖瓣瓣环成形术+卵圆孔未闭缝合术,术中证实为三尖瓣腱索断裂导致三尖瓣前叶脱垂,随访至22月龄发育状况良好。文献检索未发现中文文献,检索到英文文献12篇,加上本例共分析21例患儿资料,其中仅1例出生胎龄33周早产儿,其余20例均为足月新生儿;21例患儿中男12例。21例患儿均在生后早期出现发绀,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其他治疗包括吸入一氧化氮、静脉用米力农、血管活性药、利尿剂、前列环素类药物等,6例患儿接受了体外膜氧合治疗。早期报道的2例生后因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其余病例均在接受外科手术后存活,术中或尸检均发现三尖瓣脱垂、三尖瓣乳头肌或腱索断裂。结论:乳头肌或腱索断裂导致三尖瓣脱垂在新生儿期罕见,患儿可发生严重低氧血症,早期识别、充分心肺支持稳定血流动力学,适时外科手术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型患者临床特征变化及心肺病理改变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心肺病理特征,为类似病例的临床救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OVID-19患者从发病到危重型快速进展过程中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支气管镜及超声心动图结果的动态变化和心肺病理解剖结果。结果:该例患者在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后第9天入院。患者起病后从轻症到重症,再到危重症分别经历了12和18 d,在第28至45天期间接受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以及心肺联合移植术,术后第2天死亡。患者有8?年高血压病史。早期症状轻,炎症指标升高、淋巴细胞减少。治疗效果差,病情进展迅速,多次病毒核酸检测转阴之后病情仍加重,并逐渐发展为肺出血和实变,大量分泌物和肺内出血导致肺功能丧失、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肝功能异常。予右肺移植和原位心脏移植术后不能维持循环稳定而死亡。肺病理检查可见气管及支气管内存在大量黏液、暗红色分泌物和血块,病理改变主要为肺组织出血坏死、肺泡炎、纤维素性渗出和小血管病变,心肌细胞水肿和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COVID-19危重型患者从轻症到危重症、死亡进展快速,危重症阶段发生肺、心和肝脏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肺超声在成人急性呼吸困难中的应用:心源性肺水肿与肺炎的鉴别诊断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呼吸困难中心源性肺水肿(CPE)和肺炎的心肺超声特征,并构建鉴别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1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突发急性呼吸困难患者743例,由超声医师甲使用肺超声12分区法扫查肺部,与另一位同年资超声医师乙共同解读并记录各区超声征象(包括A线区、B线区、肺实变区、胸腔积液区),根据整体肺超声特点分为A模式和B模式,根据双侧肺野B线分布的连续性和对称性分为双肺连续性和非连续性B模式、双肺对称性和非对称性B模式。使用心脏超声评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充盈压(E/e′)、右室是否扩张、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下腔静脉呼气末内径(IVCD),将各指标转化为二分类变量。根据最终临床诊断及治疗结果将疾病分为CPE组和肺炎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独立影响因素,根据偏回归系数β值作为权重进行赋值评分,以总评分建立鉴别诊断模型,采用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价值。模型构建后,由另一名超声医师(医师丙)独立采集30例CPE或肺炎患者作为外部验证数据,纳入该模型绘制ROC曲线并评价该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探究医师甲与乙、甲与丙之间对肺超声征象的观察一致性。结果:共纳入43个临床科室的743例患者,其中CPE组246例,肺炎组497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双肺连续性B模式、双肺对称性B模式、≥1个胸腔积液区、LVEF<50%、E/e′>14为CPE的危险因素(均 OR>1, P<0.05),≥1个肺实变区、≥1个胸膜滑动消失区为CPE的保护因素(均 OR>1, P<0.05)。联合心肺超声指标β值权重评分对鉴别诊断CPE和肺炎的敏感性为0.939,特异性为0.956,AUC为0.986,外部验证数据的AUC为0.904。医师甲与乙、甲与丙之间对肺超声征象解读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均 P<0.05)。 结论:基于联合心肺超声指标的鉴别诊断模型对于CPE和肺炎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可用于床旁心肺超声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肺联合超声与PiCCO监测指导中重度ARDS患者液体管理作用的对比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PiCCO与心肺联合超声监测指导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完全随机设计。选取海南省中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间收治的中重度ARDS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根据PiCCO监测进行液体管理,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心肺联合超声检查指导液体管理。比较2组心肺功能、血流动力学、液体复苏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预后评价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心功能指标心率下降,心指数、心功能指数升高;肺功能指标血管外肺水指数、肺血管阻力指数、肺血管通透性指数均下降;血流动力学指标全身血管阻力指数升高,中心静脉压、有创平均动脉压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患者24 h液体入量、第3天乳酸水平、多巴酚丁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干预后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尿量和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心肺联合超声较PiCCO对中重度ARDS患者液体管理有较好应用效果,可以改善患者心肺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心肺超声评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重症心肺超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中及评估撤机时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并启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RDS患儿为研究对象,共纳入82例,达临床撤机标准后拔除气管插管,根据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及失败组。在插管上机0.5 h及撤机拔管0.5 h内均进行重症心肺超声评估,记录肺部超声积分(LUS)、左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左心室偏心指数(LVEI)、肺动脉收缩压(PASP)及动脉血气、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比较组间以上各项指标,评估重症心肺超声对机械通气撤离的预测价值。结果:撤机失败组胎龄[(28.6±4.2)周比(32.5±3.7)周]、体重[(1 289±790)g比(1 969±771)g]、通气初始动脉氧分压(PaO 2)[(41.2±8.5)mmHg比(50.1±12.2)mmHg]、撤机时LVEF[(62.7±3.9)%比(66.9±3.1)%]低于成功组(均 P<0.05),撤机时LUS[(13.7±1.0)分比(11.1±1.6)分]、PASP[(40.5±7.2)mmHg比(32.9±6.2)mmHg]及机械通气时间[(5.4 ±4.7)d比(3.6±2.3)d]、总氧疗时间[(48.5±25.0)d比(24.5±18.5)d]高于成功组(均 P<0.05)。机械通气初始LUS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 r=0.188, P<0.01),TAPSE与机械通气时间呈负相关( r=-0.344, P<0.01)。初始及撤机时刻LUS与X线分级、平均气道压力(MAP)呈正相关( rs=0.790, P<0.01及 rs=0.686, P<0.01; r=0.383, P<0.01及 r=0.548, P<0.01)。LUS预测撤机失败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ΔLUS (LUS前后差值)≤7分联合ΔPASP (PASP前后差值)≤9.5 mmHg预测AUC为0.912;联合LUS、PASP、LVEF预测AUC为0.937,约登指数0.736,截断值为0.185,敏感性89.5%,特异性84.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US≥13分,PASP≥43 mmHg,LVEF≤60%与撤机失败相关(均 P<0.05)。 结论:床旁使用重症心肺超声可有效评估新生儿RDS机械通气进程并预测撤机,实时精准,可实践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后储袋炎封套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16岁,主因确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2年,全结直肠切除(total proctocolectmy,TPC)+回肠储袋肛管吻合(ileal pouch-anal anastomosis,IPAA)术后8个月,便血8 d入院。查体:营养不良,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6.03 kg/m 2,心肺腹未见异常。超声所见:排便后储袋左右径约78 mm,前后径约56 mm,储袋肠壁最厚处约9 mm,层次结构消失,回声减低,右后壁见一宽约6 mm低回声,并向右后方软组织延续,形成长约18 mm条形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封套肠壁最厚处约10 mm,层次结构消失,回声减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储袋及封套肠壁内可见与肠系膜相连的丰富条带状血流信号(Limberg Ⅳ级)。超声提示:储袋扩张;储袋、封套肠壁增厚,血流丰富;储袋内瘘形成可能(图1~4)。盆腔MRI提示:储袋扩张;储袋壁增厚;储袋积液或积血;考虑储袋溃疡伴内瘘形成(图5)。电子肠镜显示:储袋及封套黏膜弥漫性水肿、糜烂,易出血,可见数处深溃疡;距肛缘约50 mm处可见长约12 mm纵行溃疡,溃疡旁见一长径约4 mm瘘口,距肛缘约30 mm处可见吻合口,提示UC IPAA术后改变;储袋炎、封套炎(图6,7)。组织病理(HE染色):黏膜慢性活动性炎,以浆细胞为主(储袋,活检);急性炎性渗出及炎性肉芽组织(封套,活检)。入院诊断:UC TPC+IPAA术后;储袋炎、封套炎、吻合口瘘;营养不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晚期患者乳腺癌根治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女性,年龄32岁,身高166 cm,体重68 kg,孕28 +3周,因"发现右侧乳房肿物半月余"入院。患者一般情况可,既往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6 ℃,BP 80次/min,HR 20次/min,BP 113/76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晰,查体合作,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膨隆,呈妊娠状态,宫底达脐上三横指。双侧乳房大小对称,无橘皮样外观,无酒窝征,乳头无凹陷,无溢液。右侧乳房外上象限可触及肿物,大小约2.5 cm×3.0 cm,边界不清,质地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对侧乳房未触及肿物,双侧腋窝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实验室检查:甲状腺球蛋白抗体7.65 IU/ml,甲状腺过氧化物酶16.86 IU/ml,碱性磷酸酶106 U/L,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清电解质、心电图、心脏彩超声和胸部CT均未见明显异常。乳腺彩超:右侧乳腺团块BI-RADS 4b类,大小约24 mm×20 mm×38 mm。局麻下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右乳浸润性癌;免疫组化:CD31(血管+)、CK5/6(-)、Calponin(-)、D2-40(淋巴管+)、E-cd(+)、ER-a(50%,中+)、Her-2(0)、Ki67(约40%+)、PR(10%,弱+)。产科检查报告:宫内晚期妊娠,单胎臀位胎儿存活(估计孕周29 +3周,估计体重1 433±209 g),脐带绕颈1周。术前诊断:孕29 +3周;右侧乳房恶性肿瘤。患者要求尽快行乳腺癌根治术同时尽量保证胎儿能足月分娩。术前乳腺外科、麻醉科、产科及新生儿科多学科会诊,意见如下:乳腺癌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首选手术治疗,且手术对胎儿生长发育无直接影响,围术期有早产、胎儿生长异常、胎儿宫内窘迫甚至胎死宫内等风险,若胎儿娩出,因胎龄小,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出生时可出现窒息,出生后可能会随时死亡,远期可留存神经系统后遗症。交代相关风险,患者及家属充分理解后,拟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下行右侧乳癌根治性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