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内皮素1和超敏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7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7例。观察组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间、MMP-9、ET-1和hs-CRP水平变化,及治疗疗效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心绞痛发作次数为(2.17±0.67)次/周,少于对照组的(3.41±0.52)次/周( t=13.637, P<0.05);观察组治疗12周心绞痛持续时间为(1.72±0.43)min/次,短于对照组的(2.89±0.56)min/次( t=14.457, P<0.05);观察组治疗12周血浆MMP-9为(236.21±37.49)μg/L、ET-1为(43.57±8.10)ng/L和hs-CRP为(2.64±0.41)mg/L,均低于对照组的(328.39±45.21)μg/L、(58.73±5.46)ng/L和(3.82±0.56)mg/L( t=14.693、14.476、15.858,均 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95%)高于对照组(78.16%)(χ 2=6.511,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05%)低于对照组(20.69%)(χ 2=5.652, P<0.05)。 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血浆MMP-9、ET-1和hs-CRP表达,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通心络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心肌酶谱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心功能改善及心肌酶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以常规治疗联合通心络胶囊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及心肌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T(Tn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0%(46/50比76.0%(3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76, P<0.05)。治疗后两组LVEDV及LVESV降低,LVEF升高,并且观察组治疗后LVEDV及LVESV低于对照组[(153.39 ± 8.35) ml/m 2比(155.57 ± 9.32) ml/m 2、(103.49 ± 9.25) ml/m 2比(109.65 ± 10.46) ml/m 2],LVEF高于对照组[(58.14 ± 7.41)%比(54.59 ± 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AST、CK、CK-MB、LDH、TnT均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38.14 ± 7.28) U/L比(45.04 ± 8.12) U/L、(637.15 ± 75.25) U/L比(756.24 ± 85.24) U/L、(553.28 ± 53.14) U/L比 (632.17 ± 62.81) U/L、(162.43 ± 15.41) U/L比(181.74 ± 19.25) U/L、(0.32 ± 0.15) μg/L比 (0.39 ± 0.11)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应用通心络胶囊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调节机体酶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针刺联合通痹益脑汤治疗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针刺联合通痹益脑汤治疗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2月-2022年2月眉山市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78例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的试验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疗法+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通痹益脑汤治疗。2组均治疗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患者智力水平,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速度,采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6.92%(30/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19, P=0.023)。治疗后,观察组眩晕头晕[(1.05±0.12)分比(2.14±0.74)分, t=9.080]、胸闷恶心[(0.97±0.10)分比(2.06±0.61)分, t=11.01]、唇甲紫绀[(1.07±0.88)分比(2.55±0.70)分, t=8.22]、肌肤甲错[(0.85±0.22)分比(2.02±0.84)分, t=8.42]积分及总分[(3.94±1.32)分比(8.77±2.89)分, t=9.49]低于对照组( P<0.01);MMSE[(26.39±2.20)分比(24.20±2.37)分, t=4.01]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后,观察组基底动脉[(37.55±3.61)cm/s比(33.50±2.96)cm/s, t=5.42]、左椎动脉[(34.27±4.87)cm/s比(30.58±3.74)cm/s, t=3.75]、右椎动脉[(38.74±5.21)cm/s比(35.17±4.54)cm/s, t=3.23]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 P<0.01);血浆黏度[(1.32±0.19)mPa?s比(1.45±0.21)mPa?s, t=20.28]、全血低切黏度[(8.71±0.35)mPa?s比(8.97±0.38)mPa?s, t=3.14]、全血高切黏度[(5.41±0.39)mPa?s比(5.92±0.43)mPa?s, t=5.49]低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2%(11/39)、对照组为20.5%(8/3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63, P=0.429)。 结论:针灸联合通痹益脑汤可有效维持老年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脑血流量,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康柏西普误治黄斑水肿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者,男,57岁,因"视力突然下降1个月余,注药后加重半月余"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眼科。2021年3月患者因眼部不适就诊于当地医院,裸眼视力检查示:右眼1.0,左眼1.0。眼底彩照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4月视力突然下降就诊于外院。患者自述未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外院裸眼视力检查示:右眼0.3,左眼0.2。眼底彩照示:双眼视网膜可见点片状出血,视网膜动脉变细,静脉充盈(见图2A-B)。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示:双眼浅、深层供血破坏,可见异常血流信号,黄斑区水肿(见图2C-D)。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示:双眼动静脉充盈迟缓,可见荧光渗漏及无灌注区,晚期动静脉管壁着色(见图3A-C)。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示:双眼黄斑区水肿(见图3D-E)。外院诊断: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双眼黄斑水肿。入院查体: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为6.7%;白细胞指数为13.68×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88.9%,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为12.17×10 9/L;血糖为8.65 mmol/L,余其他指标均正常。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27,HLA-B27)示:弱阳性;补体C3+C4、凝血四项、抗核抗体测定、抗核抗体谱测定、感染系列、C反应蛋白、血液免疫球蛋白(G、A、M)、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检测均未见明显异常。外院给予双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浪沐)0.5 mg。注药次日,患者自觉视力下降明显,裸眼视力检查示:右眼指数/50 cm,左眼指数/50 cm;FFA示:双眼动脉灌注不良,荧光渗漏及荧光遮蔽,黄斑水肿,晚期血管壁着色(见图4A-D);OCT示:双眼黄斑水肿(见图4E-F)。先后行2次视网膜激光治疗,视力提升至右眼0.2,左眼0.5。5月因视力持续下降就诊于山东省中医院,刻下症见:双眼视力下降,纳眠可,二便调。眼科检查示:裸眼视力右眼0.15,左眼0.08;双眼眼前节无异常,晶状体皮质混浊,玻璃体透明。眼底检查示:双眼视盘界欠清色淡,视网膜动脉血管变细呈白线状,静脉充盈但未见明显迂曲,A(动脉):V(静脉)=1:3,平行血管可见点片状出血,黄斑区出血、水肿,中心凹反光(-),视网膜周边部可见激光斑(如图5A-B)。OCT示:双眼黄斑区水肿、出血(见图5C-D)。眼内液化验结果示: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为30.4 p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为31.0 pg/ml;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为1704.8 pg/ml,可排除病毒可能性。诊断为:双眼缺血型视网膜血管炎;双眼视网膜不全动脉阻塞;双眼黄斑水肿。治疗:给予泼尼松45 mg/d,15 d后减量为35 mg,之后逐渐减量;复方血栓通胶囊(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天1.5 g,1天3次,治疗半个月后裸眼视力恢复至右眼0.2,左眼0.1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心通胶囊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联合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江山市中医院接受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1例与对照组91例。对照组口服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组在左旋氨氯地平片基础上口服脑心通胶囊。两组疗程均为12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MAU)、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递质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1%(83/91)]高于对照组[79.12%(72/91)](χ 2=5.262, P<0.05);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SBP)(132.36±8.27)mmHg、舒张压(DBP)(84.35±5.32)mmHg和尿微量白蛋白(MAU)(26.47±5.47)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39.62±6.58)mmHg、(89.74±4.12)mmHg和(33.82±3.76)mg/L( t=6.553、7.641、10.、563,均 P<0.05);治疗组治疗后一氧化氮(NO)(52.17±5.36)μmol/L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7.98±0.42)%,高于对照组的(41.09±7.28)μmol/L和(6.79±0.37)%,而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0.23±0.06)μmol/L,低于对照组的(0.34±0.07)μmol/L( t=11.692、20.281、11.382,均 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128.32±13.25)ng/L和白细胞介素4(IL-4)(24.35±5.71)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73.79±23.19)ng/L和(32.19±6.57)ng/L,而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23.54±3.25)ng/L,高于对照组的(18.09±4.86)ng/L( t=16.240、8.592、8.892,均 P<0.05)。 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MAU,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减轻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0月至2021年11月PCV 84例(84眼),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42眼)。观察组给予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卵磷脂络合碘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区厚度(CMT)、视野敏感度、对比敏感度、视物变形率(Amsler方格表)及OCT,评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BCVA较术前改善,CMT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3、6个月BCVA均较高,CMT较薄(均 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10°和30°视野敏感度均有所改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3 cpd、6 cpd、12 cpd、18 cpd对比敏感度水平均较高(均 P<0.05);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视物变形率28.57%(12/42)、23.80%(10/42)均低于对照组50.00%(21/42)、45.23%(19/42)(均 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总黄斑体积(TMV)、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高度(PEDH)、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面积(PEDA)、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脱离体积(PEDV)均较低(均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6%(7/42)、14.28%(6/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治疗PCV,有利于降低CMT,改善患者视力和视物变形率,同时能有效提高患者视野敏感度和对比敏感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冠心通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冠心通络胶囊是用于治疗冠心病的复方中药制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红细胞比容、改善患者血液黏稠度等因素有关。本文从病因病机、药理研究和临床研究等方面对冠心通络胶囊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后续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分析脉血康胶囊对冠心病治疗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分析脉血康胶囊对冠心病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基于22家三级甲等医院的电子医疗病历数据库,对使用和未使用脉血康胶囊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标准进行1∶1匹配。匹配后使用脉血康胶囊患者组(A组)与未使用脉血康胶囊(B组)均为2 464例。将数据库中治疗结局为"痊愈"和"好转"的重新合并定义为治疗有效,将"无效"、"死亡"和"其他"合并为治疗无效人群,应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对重新合并后两组的治疗结局有效性进行比较。结果:χ 2检验结果显示,在未控制混杂因素的情况下,两组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较B组治疗效果好。为进一步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的差别,分别通过三种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均显示回归系数大于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使用脉血康胶囊的冠心病患者较不使用该药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脉血康胶囊可提高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特发性黄斑孔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治疗对特发性黄斑孔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于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实施手术治疗,且术后黄斑孔闭合的特发性黄斑孔49例(49只眼),按简单随机法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7例,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滴眼治疗,试验组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观察患者术后1、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并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测量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RT)、黄斑区浅层毛细血管(SCP)以及深层毛细血管丛(DCP)黄斑中心无血管区域(FAZ)的面积、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CBFA)。结果:试验组患者CBFA术后3个月(2.58±0.04)mm 2和6个月(2.49±0.02)mm 2,均高于对照组的(1.96±0.03)mm 2和(1.89±0.05) mm 2 ( t=3.16、2.46, P=0.023,0.043);而术后1、3、6个月,两组的BCVA、CRT、SCP和DCP的FAZ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特发性黄斑孔患者术后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辅助治疗,尽管未改善患者视力,但可更早地促进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面积增加和正常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种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的网状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5种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干预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临床有效率、血管内皮舒张因子NO的差异性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c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6月10日有关麝香保心丸、通心络胶囊、复方丹参滴丸、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心可舒片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CMVD的RCT文献。采用EndNote软件导入与筛选文献,采用Revman 5.4软件评估文献偏倚风险,采用StataSE 16(64-bit)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比较5种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在临床疗效方面、药物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共纳入RCT文献24篇,均为双臂研究。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提高临床有效率方面,5种中成药联合方案排序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方案>麝香保心丸联合方案>通心络胶囊联合方案>心可舒片联合方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方案;在调节血管舒张因子NO方面,4种中成药联合方案排序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方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方案>通心络胶囊联合方案>麝香保心丸联合方案。安全性方面,纳入文献中有3篇报道不良反应。结论:5种中成药联合西医常规疗法的方案在临床有效率方面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4种中成药联合方案在调节NO值方面均优于仅用西医常规疗法,其中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方案在临床有效率与调节NO值方面均具优势性。仍需大样本、高质量RCT研究验证结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