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虫螨腈毒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虫螨腈作为一种日益广泛应用的新合成农药,使用过程中人体暴露机会逐渐增加,中毒病例日益增多,目前虫螨腈的毒代动力学与毒理学仍未十分明确,自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相关研究逐渐开展,动物实验显示了虫螨腈的吸收、分布、排泄、代谢等毒代动力学过程.毒理学研究表明,氧化磷酸化解耦联效应是虫螨腈的基本毒性,人和其他动物虫螨腈中毒可出现神经、心脏、骨骼肌、基因、生殖与发育、肾脏、脾脏、血液系统等相关毒性.现结合既往动物实验、人源细胞系实验、临床病例、人类尸检等资料,对虫螨腈的毒代动力学与毒理学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强化临床对虫螨腈中毒的关注,并为虫螨腈中毒的救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七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住院治疗的7例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培养、超声心动图、诊治经过及母婴结局等资料。对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本单位同期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率为0.27‰(7/25 832)。7例患者年龄(26.0±2.7)岁,均有先天性心脏病史;发病孕周为(28.7±6.6)周,主要表现为心脏杂音、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肺部湿啰音。合并贫血7例,低蛋白血症7例,低氧血症6例,肺动脉高压5例。5例血培养阳性。(2)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主要位于肺动脉瓣(4例)、三尖瓣(3例)、右心室流出道(3例)。4例经胸部X射线片诊断为脓毒性肺栓塞。(3)所有患者进行静脉抗生素治疗。1例孕中期发生胎儿宫内死亡,行剖宫取胎术;5例孕晚期行剖宫产术;1例孕晚期经阴道分娩。4例住院期间行心脏手术治疗,其中2例心脏手术与剖宫产同期进行,2例在剖宫产术后行心脏手术;3例本次入院未行心脏手术。(4)7例患者住院26 d(12~76 d)。6例治愈,1例患者产后自动出院后死亡。6例新生儿中1例发生窒息,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其余5例存活。随访5年(3~10年),这些儿童的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妊娠合并右心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少见且病情危重,需尽早诊断,制定最优治疗方案,降低母婴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暴露引起心脏发育毒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普遍存在于各种生活场景中,可结合机体中的不同受体,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而引发各组织器官病变。本文对环境中常见几类EDCs暴露致心脏形态结构生长畸形和心功能异常,以及其有关机制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信号转导、心脏发育相关转录调控因子表达改变、受体介导途径和细胞凋亡等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了解EDCs致心脏发育毒性的过程及其暴露对心脏发育的影响程度,为EDCs的毒性机制研究及防治心脏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5-羟甲基糠醛通过活性氧和Wnt信号通路影响斑马鱼幼鱼心血管发育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5-羟甲基糠醛(5-HMF)影响心血管发育的机制。方法:以10、25、50 μg/ml的5-HMF处理受精8 h后的AB系斑马鱼幼鱼,用E3溶液处理同胞幼鱼作为对照组,进行形态组织学观察,吖啶橙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相关基因表达。用抗氧化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和Wnt信号通路激活剂(BML)处理幼鱼进行挽救实验,比较各组幼鱼心血管发育情况。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高浓度5-HMF处理组幼鱼心率、心包水肿程度、静脉窦-动脉球距、凋亡染色面积[(76.23±2.59)次/20 s、(65.83±3.12)%、(18.38±2.33) μm、(8 639.28±798.06)]均高于对照组[(14.39±3.41)次/20 s、(0.84±0.12)%、(14.39±0.76) μm、(1 420.84±35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312、8.590、11.784、9.786, P<0.05)。高浓度5-HMF处理组幼鱼心脏发育相关基因心脏特异性同源盒转录因子(nkx2.5)、T-框蛋白5(Tbx5)、锌指转录因子(gata4)和血管发育相关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旁系同源基因(VEGF-A)的表达水平(0.48±0.06、0.34±0.04、0.64±0.08、0.78±0.13)均低于对照组(1.00±0.12、1.00±0.17、1.00±0.13、1.0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24、4.439、5.804、6.872, P<0.05)。而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和p53的表达水平(2.56±0.36、3.65±0.48)均高于对照组(1.00±0.18、1.0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283、6.392, P<0.05)。NAC和BML可以挽救5-HMF引起的表型异常。 结论:高浓度5-HMF提高了斑马鱼幼鱼活性氧水平,抑制Wnt信号通路的转导,最终导致斑马鱼幼鱼心血管发育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芬太尼对斑马鱼幼鱼的心脏和神经毒性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研究芬太尼暴露对斑马鱼幼鱼的心脏和神经毒性及对其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受精后2h(2hpf)内发育良好的斑马鱼胚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芬太尼5,10和20 mg·L-1染毒组.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斑马鱼发育中的畸形表型,24,48,72,96和120 hpf统计斑马鱼胚胎或幼鱼的畸形率,120 hpf统计幼鱼的存活率.72,96和120 hpf采用斑马鱼微视行为分析系统记录幼鱼心率,120 hpf分析心包面积和静脉窦与动脉球(SV-BA)距离.120 hpf采用HE染色观察心房心室结构和心肌细胞结构,Image J软件分析新生神经元的面积和密度,荧光定量PCR检测心脏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心脏特异性转录因子(nkx2.5)、神经元PAS结构域蛋白4a(npas4a)、心房型利钠肽原B(nnpb)和高迁移率族转录因子9b(sox9b)mRNA表达.结果 芬太尼造成斑马鱼孵化不完全、脊柱弯曲、尾部畸形和心包水肿等发育畸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芬太尼10和20 mg·L-1组72 hpf幼鱼的畸形率显著增加(P<0.01),芬太尼各浓度组120 hpf幼鱼的存活率无明显变化;72 hpf芬太尼20 mg·L-1组幼鱼的心率显著下降(P<0.01);120 hpf芬太尼各浓度组幼鱼的心率均显著下降(P<0.01),芬太尼20 mg·L-1组斑马鱼幼鱼心包面积和SB-BA距离均显著增加(P<0.01),心房心室明显肿大,心肌细胞层数少且薄;斑马鱼幼鱼头部新生神经元密度和面积显著下降(P<0.05,P<0.01);nkx2.5,npas4a和sox9b mRNA表达下调(P<0.01),nppb mRNA表达上调(P<0.01).结论 斑马鱼胚胎发育期间接触芬太尼导致幼鱼心脏发育畸形和心跳减缓,同时产生新生神经元毒性,可能与影响心脏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鸦葱疱疹膏长期毒性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观察鸦葱疱疹膏对新西兰兔的长期毒性.方法 选用健康清洁级 10~14 周龄,体重 2.0~2.5 kg新西兰兔 32只,雌雄各半,按性别及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鸦葱疱疹膏高剂量组(2g生药/kg)、鸦葱疱疹膏中剂量组(1g生药/kg)、鸦葱疱疹膏低剂量组(0.5 g生药/kg),每组8只.四组均对称脱去脊柱两侧毛,共 150 cm2.各组每周经皮给药 6d,连续用药 4 周,观察记录一般情况.给药 4 周后,每组取 4 只新西兰兔检测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然后解剖新西兰兔,取其脏器称重,计算脏器指数;并对脏器及给药局部皮肤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剩余动物停药饲养恢复 2 周后,检测上述各项指标.结果 给药 4 周后及停药恢复 2 周后,四组未发现明显红斑、水肿等刺激性反应;四组一般情况良好,饮水、摄食未见异常,皮毛光泽,活动行为及二便均未见异常;体重均逐渐增加,生长发育良好.鸦葱疱疹膏高、中、低剂量组均未见因药物中毒引起的动物死亡或其他毒副作用.给药 4周后及停药 2周后,四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钾、钠、氯、尿素氮、肌酐、肌酸激酶、血糖,肝脏、心脏、脾、肺、胰腺、肾脏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 4周后及停药 2周后,四组脏器形态、硬度、色泽均未见药物引起异常;各组心脏、肝脏、脾、肺、肾脏、肾上腺、胰腺、脑、胃、睾丸、小肠、直肠、膀胱、胸腺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均无异常组织学改变,皮肤病理组织形态学检查均未见水肿、表皮增生、角化等现象.结论 鸦葱疱疹膏长期用药对新西兰兔无明显毒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基于斑马鱼模型的高良姜素安全性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评价高良姜素(GA)对斑马鱼整体形态及心、肝、肾主要脏器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1、2、4、6、8、12、18、28、30、32、64μmol·L-1)高良姜素处理受精后48 h(48 hpf)的斑马鱼,给药24、48 h后(24、48hpe),计算斑马鱼死亡率和畸形率;显微镜下观察高良姜素对斑马鱼形态、心率、心包面积、静脉窦-动脉球(SV-BA)距离、肝脏、卵黄囊吸收及眼部水肿情况的影响.结果 斑马鱼暴露在1、2、4、6、8、12μmo1·L-1浓度下的高良姜素均无死亡;24hpe,高良姜素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30μmol·L-1;48hpe的LC50为28 μmol·L-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24 hpe,浓度≥8 μmol·L-1的高良姜素处理斑马鱼畸形率显著上升(P<0.05);48 hpe,浓度≥6μmol·L-1的高良姜素处理斑马鱼畸形率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μmol·L-1及以下浓度的高良姜素对斑马鱼形态及心、肝、肾无明显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在24hpe,8μmol·L-1高良姜素组斑马鱼发育评分、相对体长显著降低(P<0.001),心脏出现轻微的心包水肿、心包面积显著增加(P<0.05)、心率及SV-BA距离无明显变化,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显著减小(P<0.001),卵黄囊面积显著增加(P<0.001),肾脏无明显变化;在48hpe,6μmol·L-1浓度及以上高良姜素组发育评分显著降低(P<0.05、0.001),斑马鱼心脏出现轻微的心包水肿、心包面积显著增加(P<0.001)、心率显著减小(P<0.01)、SV-BA距离显著增加(P<0.01),肝脏面积和肝脏荧光强度显著减小(P<0.01、0.001),卵黄囊面积显著增加(P<0.01、0.001),8μmol·L-1组相对体长显著降低(P<0.001).结论 高良姜素在4 μmol·L-1及以下对斑马鱼无毒性影响;6μmol·L-1及以上浓度对斑马鱼有轻微的心脏毒性和肝脏毒性,在临床应用中要合理控制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药物及个人护理品对鱼类毒性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残存在水环境中的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具有较高水平的检出率以及复杂的生物活性,有关其可能对水中非靶生物产生潜在毒性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而鱼类作为地表水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脊椎动物,具有重要的环境指示作用.本文在概述了PPCPs的一般情况后,重点介绍并分析了此类化合物对鱼类的毒性作用影响,包括急性毒性与胚胎发育毒性、氧化应激与遗传毒性、内分泌干扰与生殖毒性、心脏毒性及联合毒性等,旨在为全面、系统地研究PPCPs的生物学效应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三氯乙烯的心脏发育毒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国先天性心脏病位居出生缺陷疾病的首位.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是先天性心脏病的重要诱因.三氯乙烯是分布广泛的环境有机污染物,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与先天性心脏病存在相关性.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也发现,三氯乙烯可引起心脏畸形,并干扰人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目前三氯乙烯心脏发育毒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综述从流行病学研究、动物实验、体外实验以及分子机制等方面探讨三氯乙烯心脏发育毒性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小RNA在病毒性心肌炎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小分子非编码RNA,主要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miRNAs参与心脏和血管的发育,其异常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力衰竭及高血压等疾病相关.近年来miRNAs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血管重构、心脏发育、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与平滑肌细胞的功能调控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VMC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主要由柯萨奇病毒B3(coxsackie virus B3,CVB3)感染引起.研究证实,miRNAs和CVB3密切相关,参与VMC的发病机制,在VMC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miRNAs在VMC中的作用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VMC的发病机制,也为VMC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该文就miRNAs和CVB3的关系,以及miRNAs在VM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