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腔内修复术在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疾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心血管外科领域经导管腔内治疗的理念、技术、材料发展迅速,适应证不断扩展,深刻影响着心血管外科技术的发展方向。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已成为急、慢性远端主动脉弓或胸部降主动脉、腹主动脉病变的常规治疗方法,在升主动脉疾病包括升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及急慢性夹层、壁间血肿、穿透性溃疡等的治疗中亦受到关注并有相应报道。相比于经典外科开放手术,腔内修复术具有微创优势,增加了高危患者的治疗选择。由于升主动脉和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特殊,支架材料和手术器械选择有限,腔内修复术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术式的中长期疗效亦缺乏可靠的临床证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肌瘢痕在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中心脏性猝死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在目前指南中,仍以LVEF≤35%作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一级预防的适应证,但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植入ICD后未发生过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心脏性猝死,反而可能遭受不适当的ICD放电或其他植入物相关并发症。因此,寻找新的、敏感性更高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预测因子,可以改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危险分层的评估方式,使ICD应用于更有可能获益的人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植入型监测装置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高,反复住院导致医疗负担加重,有效降低心衰再住院率面临巨大挑战。血流动力学变化出现在心衰症状之前,及早发现心室充盈压变化是心衰管理的关键。近年来具有远程血流动力学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应用于临床指导心衰治疗。本文综述了5类监测慢性心衰患者的植入型电子装置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这几类电子装置主要应用价值及植入物相关并发症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3D打印的负泊松比材料结构及其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7/13
首先对3D打印的整体框架进行简要的介绍,其中包括了增材制造制程的基本原理,七大制程的分类及小结.其次对常见的负泊松比结构进行简介,与一般传统结构相比,负泊松比结构的能量吸收能力更强,抗断裂性能更好,耐压痕性能更好,这些都是其在打印制造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最后对3D打印,负泊松比结构的应用以及两者的结合应用,从医疗领域的不同角度进行介绍,包括心血管支架的应用、生物医用材料结构制备应用研究、腰椎间盘植入物应用等.该文对3D打印负泊松比的结构设计思路,对医疗领域的新应用方向有指导作用.负泊松比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可用于医疗领域,也可用于机械设备、汽车制造与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完全可降解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应用与未来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聚乳酸及其共聚物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成为当今生物材料的研究热点.目的:对完全可降解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生物相容性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方法:应用计算机在PubMed、CNKI等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关键词为"polylactide,polylactic acid,copolymer,biocompatibility,animal"及"聚乳酸,共聚物,生物相容性,动物",检索时间为2006至2016年.结果与结论:聚乳酸及其共聚物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可用于人体的聚酯类化合物,临床应用主要是临时植入物和药物输送载体.与此同时,其在临床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聚乳酸共聚物应用于载药系统、骨科和皮肤治疗等不同临床医学领域时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眼部和心血管等不同组织器官几乎不会造成影响,并且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基本没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目前聚乳酸共聚物植入物引起的都是靠近植入材料的局部反应,未发现系统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颈椎手术围术期停服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事件和下肢静脉栓塞风险及出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传统观念认为脊柱手术前应停用阿司匹林至少5-7 d以上来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硬膜外血肿风险的发生.但近年来有报道称术前停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增加.实际上颈椎手术术前是否需要停服阿司匹林的研究尚属空白.临床工作中围手术期是否需要停服阿司匹林在颈椎手术领域一直饱受争议.目的:探讨颈椎手术围手术期停服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事件和下肢静脉栓塞风险及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颈椎手术患者601例,按照纳入标准筛查后,将44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有22例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将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分成2组:阿司匹林停用组和继续服用组.停用组(n=10)在术前5-7 d停用阿司匹林,继续服用组(n=12)围手术期一直服用阿司匹林.在手术前不服用阿司匹林的418例患者被选为对照组.对3组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事件及下肢静脉栓塞风险进行量化分级,并根据评分标准将其划分为低危组与高危组,评估各组间发生出血事件、心脑血管事件及下肢静脉栓塞风险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在440例颈椎病患者中,22例(5%)长期服用阿司匹林;②与不服用阿司匹林组患者相比,服用阿司匹林组患者高血压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的患病率较高,而糖尿病的患病率3组之间没有差异;③3组患者之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输血量及术后输血浆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阿司匹林停用组较继续服用组可能会有更高的脑梗死和肺栓塞发生率;⑤综合以上结果,作者认为颈椎术前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是安全的,应继续服用阿司匹林来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MRI的3D打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前景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3D打印可以根据医学成像数据集创建出针对患者特定解剖结构的精确物理模型.迄今为止大多数模型都是由CT数据创建的,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其他数据集创建模型感兴趣,如超声和MRI,特别是MRI,由于其良好的组织特征和缺乏电离辐射等优势,在3D打印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目的:简述3D打印的基本概念和流程,对基于MRI的3D打印在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口腔颌面部及泌尿生殖系统的临床应用以及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并简要说明当前生物3D打印的研究进展.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万方、CNKI、维普、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2010年至今相关文献,检索中英文关键词为"3D printing,3D printed,Additive Manufacturing,Rapid Prototyping,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打印,积层制造,增量制造,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最终共纳入50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由于MRI具有多平面、多参数、多序列成像以及较高软组织分辨率等特点,使其在3D打印建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骨关节系统、神经系统等医学领域的多个方面;②它不仅可以在术前打印个性化模型,辅助确定手术方案,还可以打印个性化的假体和植入物;③除此之外,伴随着生物3D打印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着眼于这一新的领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相关编码案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胸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常见的2种疾患,因同属主动脉血管类疾病,在日常工作中,编码员常将二者混淆,编码错误率较高.本文详细阐述了胸主动脉瘤和胸主动脉夹层的概念、分型、临床特征以及发病机理,结合典型案例,理清了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区别主要在于疾病病因以及疾病分类编码不同:胸主动脉瘤是血管的瘤样扩张,编码以破裂与否为轴心,分类在I71.1和I71.2,胸主动脉夹层是血管中膜破裂,形成真假两腔,分类在I71.0;联系主要在于并发症编码以及手术治疗原则和方式基本一致:并发症分为自身血管性并发症,分类在I97.8,植入物机械性并发症,分类在T82.5,手术都分为外科开胸、腔内介入或是复合"杂交"手术,外科开胸手术和复合杂交手术编码以38.45为主,腔内介入手术编码以39.73为主.通过总结疾病和不同情况下手术编码,为编码员合理准确编码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支架感染外科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后支架感染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TEVAR术后支架感染在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外科治疗的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51.5±16.7)岁(范围:25~68岁).降主动脉瘤5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2例;主动脉病变未累及膈肌平面以下的腹主动脉.7例患者中2例术中行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植入支架.支架感染发生在TEVAR术后5(3)个月[M(QR),范围:1~24个月].所有患者存在反复发热,血培养阳性者6例.2例合并主动脉‐食管瘘伴消化道出血患者行急诊手术,5例行择期手术.所有患者于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感染血管段切除、局部旷置引流术,合并食管瘘者1例行同期修补,1例行食管局部切除、二期行胃代食管手术.术后继续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6~8周.结果 住院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早期发生感染性休克.另6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随访6~24个月,曲霉菌感染者术后3个月发生相应胸椎体曲霉菌感染而再次手术,1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髂骨脓肿于骨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余患者随访期间无感染复发.结论 TEVAR术后感染行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感染段主动脉切除、局部引流联合后期的正规抗感染治疗可获得良好的预后.对于存在主动脉食管瘘的患者,可根据食管损伤范围及程度行同期修补或二期手术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3D打印技术在肾脏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2023/8/6
3D打印技术是应用数字模型制造三维立体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由最初应用于建筑、制造业逐渐扩展至医学领域应用,如植入物、药物研发、医疗器械、义肢和体外模型.从骨科、颌面部整形到心血管、肝病等领域三维打印的应用都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与组织再生工程密切结合,形成了3D生物打印技术,推动医学领域的发展.随着3D打印技术研究不断深入,打印材料不断更新,该项技术在肾脏医学领域也展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文章主要就3D打印技术在肾脏疾病的临床工作、药物研究、肾脏组织再生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