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构建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患者及其照护者需求访谈、专家小组会议讨论,构建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2023年5月—8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长沙市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安宁疗护病房即将出院的88例癌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接受基于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的居家照护,对照组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和出院随访,共干预8周.采用中文版埃德蒙顿症状评估量表、中文版安宁疗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价两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的症状负担及生活质量;采用中文版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调查试验组的照护满意度.结果 终末期癌症患者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包括患者端与医护端,其中患者端包含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医患沟通、安宁疗护知识科普库、用药助手、智能报告与监测、智能答疑、智能随访、智能表单8个模块;医护端包含工作台、个案管理、随访管理、预警提醒、科普推送、统计分析、用户管理7个模块.共67例患者完成干预,其中试验组3 3例、对照组3 4例.应用效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症状负担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文版远程照护满意度问卷得分为(59.00±6.66)分,处于高满意度水平.结论 使用远程居家安宁疗护照护系统可减轻终末期癌症患者的症状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写在《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发布之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心力衰竭(心衰)已成为我国一个日益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在老年人群中。加强心衰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优化诊疗流程,并采取更为有效的预防策略显得尤为迫切。发布《中国心力衰竭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旨在提供科学、规范的诊疗指导意见,从而提升心衰患者的临床管理水平、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社区医疗负担。相较于2019年发布的心力衰竭基层诊疗指南,新指南在心衰分类中增加了射血分数改善的心衰(HFimpEF),这有助于在基层临床实践中进一步重视定期随访,指导定期病情监测与评估,以及治疗方案的调整。此外,新指南进一步简化了诊断流程,明确了治疗建议,并提倡利用远程医疗和信息技术以及合理转诊,以适应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需求。新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推动心衰基层防治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远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及安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新型远程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iWel NR在糖尿病及高危人群中使用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患者60例,分为2组,组1共48例单独佩戴iWel NR 7 d,组2共12例同时佩戴iWel NR、Guardian RT (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3 d,收集同时刻配对的CGM-自我监测指尖血糖(SMBG)值,采用相关系数( r)、平均绝对差值的相对数(MARD)、绝对差值相对数的中位数(MedARD)、偏差一致率分析iWel NR数据的准确性,Clarke误差栅格分析(Clarke-EGA)分析临床准确性。所有患者完成调查问卷一份,用于评估iWel NR的安全性。 结果:60例患者共收集到833对CGM-SMBG值,相关系数 r=0.88, P<0.01;MARD为13.06%,MedARD为10.84%;与SMBG值相比,在20%、30%、40%的偏差一致率分别为78.0%、93.2%、97.4%;Clarke-EGA显示A+B区占98.9%。与Guardian RT的头对头研究中,12例患者共收集115对CGM-SMBG值,Guardian RT的MARD、MedARD分别为12.59%,9.54%,iWel NR的MARD、MedARD分别为10.35%、8.01%。进一步按SMBG值进行分层,提示SMBG值在3.9~10 mmol/L时,iWel-NR的MARD、MedARD最低,Clarke-EGA中A+B区占比最高。60份问卷结果提示未发生不良安全事件。 结论:iWel NR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良好的安全性,其准确性稍高于Guardian RT;iWel NR的准确性受血糖水平的影响,血糖越接近理想范围时,准确性越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术后伤口远程数字化监测在常规外科实践中的应用评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数字健康干预(DHIs)的发展,远程数字化术后伤口监测作为一种新兴的医疗服务模式,为术后患者提供了更为便捷和实时的健康管理。本研究旨在探索远程数字化术后伤口监测在常规外科实践中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在减轻手术部位感染(SSI)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医疗效率方面的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自动化腹膜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因其具有使用方便、透析剂量灵活、小分子溶质清除能力强、患者社会回归性好等优点,日益被关注。近年来新型机器的远程监测功能更加提高了自动化腹膜透析的实时、安全和个体化的优势。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专家组参考国内外最新文献,根据中国临床诊疗实践特点,围绕自动化腹膜透析的机型分类、工作原理、适应证和禁忌证、处方设定、模式选择、常见问题、相关并发症、儿童治疗、随访管理、远程智能化这10部分内容制定了《自动化腹膜透析中国专家共识》。本共识是我国首个指导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自动化腹膜透析治疗及管理的临床共识,旨在引起广大肾内科医师重视,为我国自动化腹膜透析患者规范化治疗与管理提供指导性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Web of Science的心脏康复依从性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国内外心脏康复依从性的研究现状和热点,总结心脏康复依从性研究经验并为拟定未来研究重点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5月,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心血管疾病人群心脏康复依从性相关研究的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基本分布特点、共现作者和关键词共现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结果:共纳入944篇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波动性增长趋势,研究地区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作者与机构发文量较多,尤其是美国占主导地位;该研究领域已经形成核心作者群,但作者间合作较少。研究热点集中在患者运动耐力及运动安全性对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促进患者利用心脏康复的行为学干预、心脏康复依从性现况及相关因素调查等。研究前沿可能在于对PCI围手术期人群的心脏康复依从性研究,同时,社会经济、患者症状报告可能是改善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关键所在。结论:促进心血管疾病人群心脏康复依从性的行为学干预和识别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是重点研究的问题。我国需要从医疗保险、行政策略层面加大对患者进行全程心脏康复的支持,同时,今后可着眼于开发验证心脏康复依从性评估工具,辅助制订个性化的心脏康复方案,进一步发展新兴技术,如远程监测、提醒系统等,有利于提高心脏康复依从性和改善患者疾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视阈下呼吸康复管理体系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呼吸系统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构成重大疾病负担。呼吸康复作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式,可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物联网大数据视阈下,将物联网的智能化、便捷性、广泛性等特点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远程监测及管理体系中,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可为促进呼吸康复健康管理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远程运动支持在肥胖青少年减重和维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远程运动支持对肥胖青少年减重和维持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12月于北大医疗潞安医院内分泌代谢科门诊就诊的118例单纯肥胖青少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9例。对照组接受共6个月的常规门诊随访干预,试验组同样接受6个月的门诊干预,分为干预期3个月与维持期3个月,干预期3个月基于互联网,以便携式可穿戴设备设计运动方案,结合其配套手机APP监测系统进行远程运动支持;维持期3个月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干预方式。研究共持续6个月,比较不同干预时间两组的体重变化及维持状况。结果:两组在干预期(前3个月)的体重呈下降趋势,且试验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维持期(后3个月)开始,两组体重均出现反弹,但试验组患者体重始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至干预期(前3个月)结束时,两组减重幅度>5%的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试验组减重幅度>10%及减重幅度>15%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维持期(后3个月),试验组减重幅度>5%、减重幅度>10%、减重幅度>15%的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远程运动支持可以帮助肥胖青少年进一步减轻体重,并能延缓体重反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对睡眠呼吸疾病诊治模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流行对全球卫生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作为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性疾病,COVID-19流行使得睡眠呼吸疾病的诊疗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感染COVID-19后,出现危及生命的不良结局风险显著增加。在此情形下,国内外提出了诸多应对策略,包括规范睡眠呼吸疾病诊疗流程、增加个人防护设备、倡导医师为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促进机器学习和便携设备的研发投入、指导患者居家睡眠监测和使用自动滴定技术等。本文旨在介绍COVID-19对睡眠呼吸疾病诊疗模式的影响,并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应对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远程程控在心脏置入型电子器械术后随访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基于5G云技术支持平台的远程程控技术在心脏置入型电子器械(CIED)术后随访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6至10月在四川省12家暂缺随访专员的综合医院的CIED置入患者,由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远程随访中心的随访专员通过5G云技术支持平台对患者器械进行实时远程检查和远程程控。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器械报警事件、再程控事件、不良反应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结果:共纳入195例CIED置入患者,年龄(72.5±11.3)岁,男性103例(52.6%),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远程检查和程控,用时(5.8±4.0)min。根据随访结果,91例患者的CIED需要再程控,累计参数调整104次。所有程控过程通信情况无异常,患者未发生任何不良事件。满意度问卷调查显示,97.9%(191/195)的患者信任或比较信任远程随访,86.7%(169/195)的患者愿意选择远程随访模式进行设备管理。结论:基于5G云技术支持平台的远程程控技术在CIED患者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可能是可行、安全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