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对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及死亡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创建基于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的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评价量表对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ICU)及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HIS系统10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既往研究创建的logistic回归预测ICU转入率模型创建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分别以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CHEⅡ)评分为参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对患者转入ICU及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患者ICU转入率为29.8%,死亡率为8.10%.转入ICU或死亡患者的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MEWS和APCHEⅡ评分明显高于未转入ICU或死亡患者(P<0.05).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MEWS和APCHEⅡ评分对转入ICU的预测价值均为高等(P<0.05),AUC分别为0.917、0.922、0.934,灵敏度分别为82.26%、84.22%、90.57%,特异度分别为80.36%、73.50%、83.45%,Youden指数分别为62.62%、57.72%、74.02%.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MEWS和APCHEⅡ评分对死亡的预测价值均为高等(P<0.05),AUC分别为0.924、0.914、0.933,灵敏度分别为93.48%、86.38%、84.67%,特异度分别为73.46%、79.38%、88.69%,Youden指数分别为66.94%、65.76%、73.36%.结论 新型危重症评分量表对患者转入ICU及死亡的预测价值同传统量表基本一致,可作为新的ICU患者评价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糖变异系数对急诊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血糖变异系数(GLUcv)对急诊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AE)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入选2022年3月至2024年2月在绍兴市上虞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诊治的脓毒症患者,检测患者入院24 h内末梢血糖,并计算GLUcv.以脓毒症确诊28 d内SAE事件为研究终点,将28 d内并发SAE的患者纳入SAE组,未并发SAE患者纳入N-SAE组.比较分组后组间主要资料与指标水平的差异,通过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脓毒症并发SAE与GLUcv及其他主要指标的关系.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GLUcv与脓毒症并发SAE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与临床决策曲线,分析GLUcv对脓毒症并发SAE的预测价值.结果 最终有135例患者完成研究,患者入院24 h内GLUcv结果为12.59~33.60,根据GLUcv四分位数由低到高将135例患者分为Q1~Q4组,Q4组SAE发生率高于Q1~Q3组,Q3和Q4组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细胞介素(IL)-6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高于Q1和Q2组,24 h乳酸清除率低于Q1和Q2组(P<0.05).患者确诊后28 d内并发SAE 57例,发生率约42.22%.SAE组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GLUcv、IL-6及NSE水平高于N-SAE组,24 h乳酸清除率低于N-SAE组(P<0.05).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脓毒症并发SAE可能与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24 h乳酸清除率、GLUcv、IL-6、NSE及SAA有关(P<0.05).绘制ROC曲线,GLUcv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SAE曲线下面积(AUC)为0.797,最佳截断值为23.24.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分析,脓毒症患者入院24 h内GLUcv与入院28 d内SAE发生风险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当GLUcv阈值达到23.24时,SAE风险随着GLUcv升高而增加.绘制临床决策曲线,GLUcv预测脓毒症并发SAE临床净收益情况理想,且联合其他指标能提高整体决策获益.结论 脓毒症患者并发SAE与GLUcv的升高有关,SAE风险随GLUcv升高而增加,脓毒症患者入院24 h内GLUcv可预测SAE高风险人群,且联合其他指标能提高整体风险预测的净收益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局部脑氧饱和度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重症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nous acidic protein,GFAP)及局部脑氧饱和度(loc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2)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sTBI患者112例,根据3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脑功能预后分组,分为脑功能预后不良组(GOS≤3分)与预后良好组(GOS>3分).比较两组临床资料、TSP-1、GFAP及rScO2,并分析血清TSP-1、GFAP及rScO2与sTBI患者脑功能预后的关系,评价血清TSP-1、GFAP及rScO2对脑功能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比较不同TSP-1、GFAP及rScO2水平患者病死率,分析血清TSP-1、GFAP及rScO2对sTBI患者病死风险的影响.结果 脑功能预后不良组58例(51.79%),预后良好组54例(48.21%).预后不良组血肿量、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与脑疝比例均较预后良好组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较预后良好组低(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SP-1、GFAP均较预后良好组高,rScO2较预后良好组低(P<0.05).血清TSP-1、GFAP及rScO2为sTBI患者脑功能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血清TSP-1、GFAP及rScO2预测脑功能预后的AUC值分别为0.771、0.778、0.795,三者联合预测AUC值为0.930,最佳敏感度、特异度分别82.76%、87.04%.血清TSP-1、GFAP高水平亚组病死率明显高于低水平亚组,rScO2高水平亚组低于低水平亚组(P<0.05);当血清TSP-1、GFAP及rScO2 处于高水平时,sTBI患者病死风险分别是低水平的4.667(1.419~15.350)倍、3.250(1.129~9.359)倍、0.133(0.032~0.556)倍.结论 sTBI患者血清TSP-1、GFAP升高,rScO2下降,相关指标有助于预测脑功能预后与死亡风险,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胰腺炎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152例临床特点和临床预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伴发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的临床特点和症状性PVST的临床预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符合AP并发PVST诊断标准并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住院患者152例,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按照是否发生PVST所致临床表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持续性腹水、肠缺血),将AP并发PVST患者分为症状组(48例)和无症状组(104例)。比较症状组与无症状组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Balthazar CT评分、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等差异。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两样本秩和检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比较,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PVST多见,占73.0%(111/152),医院内病死率为14.5%(22/152)。脾静脉(46.1%,70/152)为最常见的单支受累血管。症状组住院时间长于无症状组,住院费用和医院内病死率均高于无症状组[分别为(26.31±19.38) d比(15.11±9.31) d、(103 463.68±15 312.74)元比(37 199.38±4 647.17)元、25.0%(12/48)比9.6%(10/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09、-4.141, χ2=6.280; P均<0.05)。症状组LDH、CRP、PT均高于无症状组[4.78 μmol·s -1·L -1(2.96 μmol·s -1·L -1,7.82 μmol·s -1·L -1)比4.42 μmol·s -1·L -1(3.29 μmol·s -1·L -1,9.30 μmol·s -1·L -1)、69.53 mg/L(29.49 mg/L,147.14 mg/L)比40.90 mg/L(8.88 mg/L,104.89 mg/L)、(16.88±8.23) s比(14.12±1.59) s],而血细胞比容、血钙水平均低于无症状组[(34.97±8.96)%比(39.18±7.17)%、(2.01±0.32) mmol/L比(2.17±0.19)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2.067、-1.977, t=-2.281、3.072、3.083; P均<0.05)。症状组APACHE Ⅱ、Balthazar CT评分、局部并发症胰腺坏死发生率,以及全身并发症腹腔出血、感染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感染和胸腔积液发生率均高于无症状组[分别为(7.21±3.84)分比(5.27±2.31)分、(7.10±1.57)分比(4.83±1.87)分、87.5%(42/48)比28.8%(30/104)、10.4%(5/48)比1.9%(2/104)、18.8%(9/48)比1.9%(2/104)、25.0%(12/48)比3.8%(4/104)、91.7%(44/48)比60.6%(63/104)、85.4%(41/48)比49.0%(51/1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41、-7.331, χ2=45.320、5.393、13.852、15.604、15.323、18.191; P均<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althazar CT评分是症状性PVST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1), OR值(95% CI)为1.79(1.41~2.29)。 结论:Balthazar CT评分是AP患者并发症状性PVST的影响因素,对评分高的患者应早期干预治疗以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持续低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荟萃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系统分析方法评价持续低剂量肝素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中1999年7月至2020年6月发表的有关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治疗ARDS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5~10 U·kg -1·h -1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 500~5 000 U,每12 h 1次,疗程均为7 d;主要结局指标为28 d病死率、治疗7 d后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及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次要结局指标为治疗7 d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肺损伤评分、呼吸频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等指标。由2名研究者收集数据,依据Cochrane 5.1手册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用敏感性分析方法检验,同时通过漏斗图分析SaO 2的发表偏倚。 结果:最终纳入14篇中文文献,共涉及894例患者,其中试验组454例,对照组44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28 d病死率明显降低〔相对危险度( RR)=0.54,95%可信区间(95% CI)为0.38~0.76, P=0.000 4〕,治疗7 d SaO 2均显著升高〔肝素:均数差( MD)=48.27,95% CI为29.95~66.59, P<0.000 01;低分子肝素: MD=56.67,95% CI为41.22~71.13, P<0.000 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7 d后试验组APACHEⅡ评分( MD=-4.28,95% CI为-5.15~-3.42, P<0.000 01)、肺损伤评分( MD=-1.19,95% CI为-1.35~-1.03, P<0.000 01)及呼吸频率( MD=-4.76,95% CI为-6.26~-3.26, P<0.000 01)均明显降低,试验组患者ICU住院时间( MD=-4.85,95% CI为-6.94~-2.76, P<0.000 01)、机械通气时间( MD=-2.93,95% CI为-3.34~-2.52, P<0.000 01)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7 d后试验组IL-6( MD=-38.50,95% CI为-59.01~-17.99, P<0.000 01)、TNF-α( MD=-16.24,95% CI为-31.11~-1.38, P<0.000 01)及CRP( MD=-5.5,95% CI为-6.47~-4.27, P<0.000 01)亦显著降低。但两组治疗7 d后APTT( MD=-0.55,95% CI为-1.61~0.51, P=0.27)及治疗7 d PT( MD=-0.41,95% CI为-1.48~0.66, P=0.4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异质性较高的指标通过排除任意一项研究再次进行Meta分析,其总体效应值未发生明显改变,提示结果比较稳健。对纳入文献数量超过10篇的指标进行漏斗图分析,结果显示文献存在发表偏倚,但偏倚较小。 结论:持续性低剂量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改善ARDS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降钙素原在AECOPD病原菌分类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鉴别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为队列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796例感染引起的AECOPD患者,根据诱导痰培养中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分组,入院后24 h内检测患者PCT并完成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比较各组间血清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PCT水平在鉴别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的效能。根据随访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比较2组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是否存在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ROC曲线评估血清PCT、APACHEⅡ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796例感染引起的AECOPD病原菌培养阳性389例。细菌组与真菌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分别为1.80(0.89,3.45) μg/L、0.15(0.06,0.35) μg/L,革兰阴性菌组和革兰阳性菌组PCT水平分别为2.13(1.23,3.98) μg/L、0.77(0.54,1.05) μg/L;而革兰阴性菌中肠杆菌目组、非发酵菌组及其他革兰阴性菌组的PCT水平分别为3.17(1.73,5.81) μg/L、2.23(1.38,3.80) μg/L、1.25(0.86,2.13) μg/L。细菌组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真菌组( Z=6.19, P<0.05);革兰阴性菌组高于革兰阳性菌组( Z=8.97, P<0.05);肠杆菌目组高于非肠杆菌目组( Z=3.98, P<0.05)。血清PCT判断AECOPD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的ROC曲线,得到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细菌和真菌组0.56 μg/L(敏感度为0.88,特异度为0.9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组1.13 μg/L(敏感度为0.78,特异度为0.83);肠杆菌目组与非肠杆菌目组的最佳截断值为3.89 μg/L(敏感度为0.44、特异度为0.81)。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及血清PCT水平均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C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 r=0.62),采用ROC曲线分析PCT、APACHEⅡ评分及二者联合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PCT曲线下面积为0.70,APACHEⅡ评分曲线下面积为0.76,两者联合曲线下面积为0.78。 结论:本研究表明,PCT水平可作为鉴别由感染因素引起AECOPD患者病原菌种类的标志物之一,但PCT水平对AECOPD患者预后评估价值较APACHEⅡ评分差,不能单独作为AECOPD患者的预后评价指标,联合使用PCT和APACHEⅡ评分相较于单一使用APACHEⅡ评分对预后评估无显著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改良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对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序贯器官衰竭评分(improved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ISOFA)对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79例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细菌耐药分级、发生脓毒症休克等指标。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曼-惠特尼 U检验和 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系数判定ISOFA与各评分系统包括查尔森评分(Charlson′s weighted index of comorbidities,WIC)、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ystem,NEWS)、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Ⅱ(simplified acute physiology scoreⅡ,SAPSⅡ)、急性脓毒症病死率评分(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 score,MED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急性胃肠损伤分级(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比较各评分系统对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价ISOFA风险分层在生存情况中的意义。 结果:379例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患者中,存活组278例,死亡组101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生脓毒症休克、细菌耐药分级、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以及WIC、NEWS、APACHE Ⅱ、SAPSⅡ、MEDS、SOFA、AGI、I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218, χ2=6.781、24.374、27.208, Z=-3.689、-5.022、-4.396、-4.697、-7.438、-6.348、-6.358、-8.676、-6.680、-11.658,均 P<0.01)。单因素分析得到ISOFA的计算方法:ISOFA=SOFA+1.5×AGI。多因素logistic回归提示ISOFA、性别、SOFA、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细菌耐药分级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ISOFA与WIC、NEWS、APACHEⅡ、SAPSⅡ、MEDS、SOFA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327、0.371、0.614、0.564、0.578、0.847。WIC、NEWS、MEDS、SAPSⅡ、APACHEⅡ、SOFA、SOFA+AGI、ISOFA预测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预后的AUROC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0.646(0.584~0.708)、0.657(0.597~0.716)、0.712(0.654~0.771)、0.713(0.653~0.773)、0.749(0.693~0.806)、0.788(0.737~0.838)、0.872(0.826~0.917)、0.891(0.845~0.937),表明ISOFA预测效果最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ISOFA低风险水平、中等风险水平、高风险水平间的生存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 结论:ISOFA对预测肺炎克雷伯菌脓毒症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人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发生恶性脑水肿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老年人急性前循环大面积脑梗死(LHI)发生恶性脑水肿(MCE)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01例老年急性前循环LHI患者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以简单随机抽样法将患者按照7∶3的比例分为建模组(211例)和验证组(90例)。根据是否发生MCE,对建模组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展为MCE的独立预测因子。运用R软件建立列线图并进行内部验证,并以验证组的数据进行外部验证,分别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图和临床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效果。结果:建模组和验证组间MCE发生率和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建模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心房颤动史( OR=3.459,95% CI:1.202~9.955, P=0.021)、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 OR=1.202,95% CI:1.052~1.373, P=0.007)、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 OR=1.163,95% CI:1.039~1.3013, P=0.008)、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 OR=0.782,95% CI:0.639~0.958, P=0.018)和侧支循环(CS)评分( OR=0.414,95% CI:0.221~0.777, P=0.006)是老年LHI患者发生MCE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独立预测因子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建模组发生MCE风险的ROC值为0.912(95% CI:0.867~0.957),验证组发生MCE风险的ROC值为0.957(95% CI:0.902~0.997)。列线图在建模组及验证组中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均接近,具有较好的校准度;验证组DCA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 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于MCE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及校准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降钙素原和白细胞介素-6与抗凝血酶Ⅲ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凝血酶Ⅲ(ATⅢ)与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上述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9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5例脓毒症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入科24 h内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入科时炎症指标〔PCT、IL-6、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和凝血指标(D?-?二聚体、ATⅢ)水平,以及28 d预后。比较不同28 d预后及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脓毒症患者PCT、IL-6及ATⅢ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PCT、IL-6及ATⅢ 3个指标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85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28 d存活67例,死亡18例,28 d病死率为21.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患者病情较存活组更重,且PCT、IL-6、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CT(μg/L):4.34(1.99,14.42)比1.17(0.31,3.94),IL-6(ng/L):332.40(50.08,590.18)比61.95(31.64,194.20),CRP(mg/L):149.28(75.34,218.60)比83.23(48.22,174.96),均 P<0.05〕,ATⅢ活性明显低于存活组〔(53.67±28.57)%比(80.96±24.18)%, P<0.01〕;但两组D?-?二聚体、NLR及SA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例患者中,脓毒症伴单器官功能障碍36例,脓毒症伴多器官功能障碍29例,脓毒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障碍20例;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脓毒症患者PCT、IL-6水平逐渐升高〔PCT(μg/L):0.36(0.19,1.10)、3.00(1.22,9.94)、4.34(2.18,8.86),IL-6(ng/L):43.99(20.73,111.13)、100.00(45.37,273.00)、332.40(124.40,693.65)〕,ATⅢ活性逐渐下降〔(89.81±21.42)%、(71.97±24.88)%、(53.50±25.4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脓毒症患者PCT、IL-6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r值分别为0.562、0.517,均 P<0.01),ATⅢ活性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r=-0.523, 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PCT、IL-6及ATⅢ单独或联合检测对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上述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单独检测(0.818比0.722、0.725、0.770),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73.1%。 结论:脓毒症患者PCT、IL-6和ATⅢ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上述3项指标联合检测能够有效提高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护理结局分类系统的多维度干预对重症肺炎患者心理状态和APACHEⅡ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基于护理结局分类(NOC)系统的多维度干预对重症肺炎(SP)患者心理状态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SP患者258例,以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自12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基于NOC系统的多维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量表(SDS)及抑郁量表(SAS)评分、APACHEⅡ评分、睡眠质量评价量表(PSQI)评分,并统计两组住院时间及干预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较干预前减少,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此同时干预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及PSQI评分均较干预前减少,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干预期间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8%( P<0.05)。 结论:基于NOC系统的多维度干预能有效改善SP患者的心理状态及APACHEⅡ评分,同时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