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电图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监测脑灌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rSO 2)监测脑灌注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CEA术治疗4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手术均在EEG联合rSO 2监测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EG联合rSO 2监测CEA术中患者脑灌注异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术中颈动脉阻断后,42例患者中EEG及rSO 2监测正常24例,EEG监测仅出现异常2例,rSO 2监测仅出现异常3例,EEG及rSO 2联合监测出现异常13例。EEG和(或)rSO 2监测出现异常的18例患者中,17例予升高血压后恢复,1例使用转流管后恢复。单独EEG和单独rSO 2监测显示脑灌注异常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45, P=0.000);2种方法联合监测、单独EEG、单独rSO 2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2.9%、35.7%、38.1%。出院前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新的脑部缺血灶和临床症状。 结论:EEG、rSO 2监测CEA术中脑灌注异常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二者联合应用可弥补单一监测的不足,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局部脑氧饱和度与麻醉深度监测预测非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 2)与麻醉深度监测预测非大血管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7例非大血管手术全麻患者,按照术后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 n=37)和无POCD组( n=110),记录麻醉诱导前(T 0)、气管插管时(T 1)、手术进行2 h时(T 2)、术毕(T 3)、拔管时(T 4)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和rScO 2变化,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发生POCD的预测价值。 结果:两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T 0、T 1、T 4时两组BIS和rScO 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 2、T 3时POCD组BIS和rScO 2水平低于无POCD组,两组BIS、rScO 2均在T 2时达最低值,此时POCD组rScO 2较基础值下降率高于无POCD组[(31.84±3.27)% vs (14.81±2.52)%, P<0.05];绘制BIS-T 2、rScO 2-T 2、BIS-T 3、rScO 2-T 3、rScO 2较基础值下降率预测非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POCD的ROC曲线,其AUC分别为0.514、0.617、0.505、0.633、0.724,T 2时rScO 2、BIS联合检测的AUC值最高,为0.808。 结论: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检测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对预测非大血管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组织氧饱和度监测联合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continuous 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联合局部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cO 2)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前后的应用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病房收治的37例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行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采用ICP监测及近红外光谱技术(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technology,NIRS)监测手术前后颅内压及rScO 2浓度,对手术前后颅内压及rScO 2的变化进行分析。患者随访至术后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判断,规定GOS评分>3分者为预后良好,归入预后良好组(21例),≤3分者为预后较差归入预后较差组(16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 2变化情况。 结果:术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压[(15.80±6.70) mmHg]较术前[(20.40±5.80) mmH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26, P=0.002);术后rScO 2[(62.31±3.85)%]较术前[(59.73±3.13)%]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71, P=0.002)。术后预后良好组患者颅内压[(6.53±2.21) mmHg]较预后不良组[(4.24±2.30) mmHg]下降更明显,两组rScO 2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在预后良好组术后其rScO 2提高程度(3.99±2.34)%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2.32±2.25)%,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间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 2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90、2.176; P=0.004、0.036)。 结论:小骨窗脑内血肿清除术能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提高rScO 2,术前、术后颅内压及rScO 2的变化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判断有潜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脑氧饱和度监测的麻醉管理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脑氧饱和度监测的麻醉管理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在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9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n=45)和对照组( n=45),两组均在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管理,观察组给予基于脑氧饱和度监测的麻醉管理。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及丙泊酚用量,同时比较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等差异。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时间和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丙泊酚用量为(880.41±41.06)mg,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麻醉后5 min(T 1)、麻醉后30 min(T 2)时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T 1、T 2和术毕(T 3)时局部脑氧饱和度(rSO 2)和脑电双频指数(BIS)明显高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血清IL-6、CRP、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S-100b水平分别为(13.36±1.22)mg/L、(10.08±1.12)ng/L、(0.94±0.15)ng/ml、(11.15±1.26)ng/L和(1 445.15±180.05)ng/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 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5.78±1.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4.44%(2/45)和8.89%(4/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673)。 结论:基于脑氧饱和度监测的麻醉管理在老年NSCLC根治术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小,可抑制炎症因子水平,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红外光谱监测在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红外光谱(NIRS)通过监测局部组织血氧饱和度(rSO 2),实时、无创地反映测量部位氧代谢情况和局部有效血流灌注,已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状态下脑、肾脏以及胃肠道血流灌注监测和脏器功能评估。先天性心脏病(CHD)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波动易引起脏器灌注不足,导致缺氧缺血的发生和内环境紊乱,组织氧合状态发生有害变化,但此时机体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 2)甚至混合静脉饱和度(SvO 2)尚未改变,而NIRS可以灵敏监测组织的rSO 2改变,从而预警组织缺氧缺血并及早干预,防止进一步损伤的发生。现简述NIRS的基本原理、局限性及在CHD围术期应用新进展,旨在为其在CHD围术期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方向,早期评估患者病情,并指导临床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围术期脑电及脑氧饱和度监测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电(EEG)及脑氧饱和度(ScO 2)监测是围术期常用的脑功能监测手段。EEG是一种脑生物电活动的检查技术,可通过额部电极实时监测脑电活动情况。全麻状态下,EEG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麻醉药物对脑的抑制水平,因此能够辅助麻醉医师评估麻醉和镇静程度。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的ScO 2监测,使用光源和探测器来感应脑组织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直接测量含氧血红蛋白(O 2Hb)和脱氧血红蛋白(HHb)的浓度,计算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 2),其正常值一般为60%~80%。麻醉医师通过rScO 2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患者整体的氧供和氧耗平衡。本综述将阐述围术期EEG及ScO 2监测在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近红外光谱监测在儿童体外膜肺氧合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作为针对循环、呼吸功能衰竭的有效支持技术,近年来在儿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但使用ECMO支持的患儿脑、肾、胃肠、肢体等组织损伤的发生率仍然较高。ECMO治疗期间,各种传统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受到一定限制。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技术作为一种无创、实时、连续的监测方法,可以监测局部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oxygen saturation,rSO 2)的变化,进而评估组织灌注、代谢及氧供需平衡,成为潜在组织损伤的早期监测指标。本文就NIRS技术在儿童ECMO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通过NIRS技术监测ECMO治疗患儿早期病情变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儿童期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的围术期管理及并发症控制初探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牵引的初步疗效、围术期管理和并发症,为临床提供经验借鉴。方法: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单纯行Le Fort Ⅲ型截骨牵引前徙术的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患者20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中位年龄 7岁(1.5~15岁)。术前经多学科评估提出风险防范预案并进行术前干预治疗。专科检查获取SNA角(上牙槽座角)、气道容积、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眼球突度及咬合关系诊断数据,通过虚拟手术规划制订截骨和牵引手术方案。术后1周及3、6、12个月拍摄CT,进行PSG和眼球突度检查,评估疗效,并总结综合征类型、多学科联合诊疗干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与结局。结果:20例患者中,Crouzon综合征15例,Pfeiffer综合征5例;18例以睡眠呼吸暂停为第一主诉,2例以突眼症第一主诉。8例患者进行术前干预性治疗,包括4例腺样体手术治疗,2例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2例上颌扩弓治疗。手术相关并发症以意外骨折最多,占70%(14/20例),其他并发症包括脑脊液漏2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术后低钠血症5例,哭闹综合征2例,伤口感染2例,下眼睑倒睫4例,鼻畸形1例;3例实施了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半年的SNA角、气道容积及平均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pO 2)均显著大于术前( F=10.09, P=0.001; F=5.13, P<0.001; F=10.78, P=0.001),眼球突度( F=6.73, P=0.010)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F=18.47, P<0.001)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的SNA、气道容积、平均SpO 2、眼球突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多学科联合诊疗围术期安全评估和早期干预是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症Le Fort Ⅲ型截骨前徙术的有效诊疗模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以局部为主,全身并发症可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岛素重复滴鼻对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评价胰岛素重复滴鼻对全麻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拟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70例,年龄≥65岁,BMI≤28 kg/m 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n=35):对照组(C组)术前2 d开始0.5 ml生理盐水滴鼻;胰岛素组(I组)20 U(0.5 ml)术前2 d开始胰岛素滴鼻。2组均滴鼻2次/d,至手术当日。于入室(T 0)、气管插管(T 1)、手术开始后1、2、3 h(T 2-4)、术毕(T 5)和拔除气管导管(T 6)时测定局部脑氧饱和度(rSO 2),观察术前2 d内胰岛素或生理盐水滴鼻后胰岛素过敏反应、鼻腔刺激反应及低血糖反应发生情况,于T 0、T 3和T 5时测定血糖浓度。记录术后3 d内POD发生情况。 结果:与C组比较,I组术后3 d内POD发生率降低,T 1-6时rSO 2升高( P<0.05)。与T 0时比较,2组T 1-6时rSO 2升高( P<0.05)。2组T 0、T 3和T 5时血糖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均未发生胰岛素过敏反应、鼻腔刺激反应和低血糖反应。 结论:胰岛素重复滴鼻可增加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中rSO 2,降低POD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rSctO 2)变化幅度与患者术前基础疾病及术中因素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美国耶鲁纽黑文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进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39例,记录患者基本情况、既往病史、术中指标和rSctO 2指标(基线值、最大值、最小值、最大值-基线值、基线值-最小值)。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rSctO 2各项指标与术前、术中因素的相关性,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比较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之间rSctO 2各项指标的差异;以有无糖尿病作为分层因素,对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与rSctO 2各项指标相关性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患者年龄(67.6±5.6)岁,左侧额叶rSctO 2基线值为(71.2±3.9)%,右侧为(70.8±4.1)%。高血压组左、右侧rSctO 2最大值-基线值分别为(12.9±4.5)%、(12.8±4.4)%,小于非高血压组的(16.3±4.2)%和(16.2±4.9)%( t=2.329、2.266,均 P<0.05);高血压组的右侧基线值-最小值为(5.3±3.7)%,显著大于非高血压组的(2.7±4.2)%( t=-2.061, P<0.05)。糖尿病组左侧rSctO 2最小值为(64.4±4.2)%,左、右侧最大值分别为(81.7±4.0)%、(81.9±4.5)%,均低于非糖尿病组的(68.4±4.1)%、(86.7±4.2)%、(86.0±3.7)%( t=2.623、3.297、2.850,均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年龄( t=2.866, P<0.05)、高血压病( t=-4.530, P<0.01)对左侧最大值-基线值具有影响;高血压对右侧最大值-基线值具有影响( t=-4.629, P<0.01)。 结论:术前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老年患者术中rSctO 2的变化具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