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离子隙与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强离子隙(strong ion gap,SIG)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18例)和死亡组(54例),并比较中毒早期SIG、阴离子隙(anion gap,AG)、pH、HCO 3-、乳酸等酸碱指标水平,并建立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预后的诊断价值。 结果:两组间SIG、AG、HCO3 -、乳酸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各检测指标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SIG(0.956)>AG(0.917)>乳酸(0.778)>HCO3 -(0.635)>pH(0.437);SIG的Youden指数最高(0.60),大于AG(0.321)、乳酸(0.113)) 。 结论:与其他酸碱失衡指标相比SIG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有较好的预后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某综合性医院急诊药物中毒8695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分析8 695例药物中毒患者的毒物检测资料,研究中毒患者的社会人口分布模式、急性中毒与季节性变化特征。男女性别比为1∶1.63(3 301/5 394),最常见的中毒药物依次为镇静类安眠药(3 727例,42.9%)、除草剂(1 382例,15.9%)和有机磷农药(1 223例,14.1%)。百草枯中毒呈逐年下降趋势,草甘膦和敌草快除草剂中毒增多;中毒病例与季节性变化有相关性。依据药物中毒发生规律和特点,对如何建立健全镇静类药品管理和用药制度、加强农药管理和保管储存以及急性中毒的抢救和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对预防和减少药物中毒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百草枯中毒肺损伤CT表现及其转归情况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CT影像表现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百草枯中毒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4月徐州市肿瘤医院中毒职业病科收治的146例百草枯中毒患者按照尿中百草枯浓度结合口服剂量及实验室检查分为轻型组、中重型组、暴发型组,各组患者分别有12、99、35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影像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三维立体重建,使用容积测量软件进行肺损伤范围测定,计算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的百分比(%)。根据肺损伤的累计损伤范围占全肺比将患者分为<25%、25%~50%、51%~75%、>75% 4组。两组间率的比较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个率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危险因素分析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百草枯肺损伤CT影像上存在多种表现,且其表现可交叉同时存在。早期表现病变较轻的病例,后期CT表现病变可完全吸收或残留少许纤维化,预后好;早期表现为肺实变、胸腔积液的病例,后期CT表现一般为吸收后胸膜增厚及支气管扩张为主,预后也相对较好;早期表现为大片状磨玻璃影的病例,转归则以肺间质纤维化多见。与轻型组比较,中重型组、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中重型组比较,暴发型组患者累计损伤范围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PQ中毒肺损伤各组累计损伤范围的病死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磨玻璃影( OR=2.013)、肺间质纤维化( OR=3.779)、纵膈气肿( OR=33.118)是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死亡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不同分型的百草枯中毒肺部表现及转归不同。累计损伤范围可作为评价预后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急性中重度农药中毒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NICaS)监测急性中重度农药中毒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分析NICaS在急性中重度农药中毒患者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指导价值。方法:于2019年8月,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住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的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和中-重型急性百草枯农药中毒(APP)患者,共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NICaS组68例、经肺热稀释法组(Picco组)67例、经验治疗组(经验组)65例。分析3组患者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心率、血流动力学指标、生存率和并发症的关系。结果:NICaS组、Picco组和经验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体重指数、心率、收缩压、无治疗期及入院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经验组比较,NICaS组、Picco组患者AOPP及APP住院病死率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心排出量(CO)在2.8~6.7 L·min -1的相关性明显( r=0.738, r2=0.545, P<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在410~1 950 d·s·cm -5·m 2的相关性明显( r=0.792, r2=0.627, P<0.01)。Bland-Altmen分析显示,Picco和NICaS法所测得CO和SVRI值分别具有97.01%、95.52%的一致性。与经验组比较,NICaS组和Picco组患者平均每日输液量、每日输注胶体液量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间获得CO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NICaS可在急性中重度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有效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性肾损伤风险预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构建百草枯(paraquat, PQ)中毒引起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9-20至2022-01-16期间因急性PQ中毒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的患者,收集患者基本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AKI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有效性。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PQ患者718例,323例(45.0%)患者院内发生AKI,378例(52.6%)院内死亡,AKI组患者病死率高于非AKI组(72.8% vs. 36.2,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毒至就诊时间( OR=1.018,95% CI:1.006~1.030)、入院时白细胞计数( OR=1.128,95% CI:1.084~1.173)、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OR=1.017,95% CI:1.006~1.027)、胱抑素C( OR=516.753,95% CI:99.337~2 688.172)、血浆PQ质量浓度( OR=1.064,95% CI:1.044~1.085)是PQ中毒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1)。预测模型训练集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C)为0.943(95% CI:0.923~0.96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4%和93.6%。校准曲线显示模型与理想曲线接近,决策曲线显示有临床应用前景。 结论:中毒至就诊时间、入院时白细胞计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胱抑素C、血浆PQ质量浓度是PQ中毒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评估PQ中毒后AKI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本预测模型是否可推广应用至其他PQ中毒患者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敌草快中毒致急性肾损伤肾活检2例报道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农药中毒是我国中毒和意外死亡的主要病因,随着百草枯的禁止销售和使用,敌草快(diquat, DQ)成为首选的联吡啶类除草剂。近年来DQ中毒病例持续增多,是目前中毒研究的热点 [1]。DQ中毒主要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生氧自由基损伤细胞膜,导致细胞死亡,预后与摄入量存在明确相关性,对人的致死量为6~12 g(即浓度为20%的DQ溶液56.10~112.20 mL),尚无特效解毒剂 [2]。值得注意的是,肾脏既是DQ吸收后的主要排泄器官,也是DQ毒性损伤的主要靶器官 [2,3]。无论是多见的经消化道途径,还是本团队报道的经肌肉注射途径中毒病例 [4],DQ中毒患者均易发生急性肾损伤。为了更好地了解DQ中毒致肾脏损伤的病理特点,既往研究仅有尸检病理报道 [5],南京医科大学中毒研究所首次取得2例DQ中毒患者的肾活检病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审号:2020-SR-099),总结相关临床资料和病理结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50例自诉敌草快中毒患者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自诉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自诉敌草快中毒的患者提供诊疗思路。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收集并总结2016—2021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自诉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数据,并根据毒物检测结果是否含有百草枯,分为单纯敌草快中毒组及毒物检测到百草枯阳性组,分析比较两组脏器损伤、治疗、预后的差异,并研究分析了单纯敌草快中毒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特征差异以及单纯敌草快中毒患者口服摄入量与脏器损伤、预后的关系。结果:2016—2021年自诉敌草快中毒的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150例自诉敌草快中毒的患者中,65例毒物检测含百草枯成分,占比43.33%。百草枯阳性组病死率高于单纯敌草快组(63.08% vs. 15.29%, P<0.001)。摄入量超过100 mL,单纯敌草快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高于百草枯阳性组。摄入量超过50 mL,单纯敌草快中毒的病死率、肾损伤及心血管损伤的发生率均升高。和存活组相比,单纯敌草快中毒死亡组的初始血白细胞水平及多脏器损伤的发生率均升高,接受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的比例显著性较高。 结论:敌草快中毒呈逐年增多趋势;敌草快中毒病死率低于百草枯;大剂量敌草快中毒的神经系统毒性强于百草枯;摄入量超过50 mL、入院初始血白细胞显著升高、出现多脏器损伤的敌草快中毒患者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急性中毒的急诊评估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急性中毒是一类危及患者生命的常见急重症,早期准确地评估病情并给予恰当治疗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环节。目前急性中毒病情评估尚缺乏统一的方法,常用的各类评分如中毒严重度评分(PSS)、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等,能为急性中毒病情评估提供有用信息,但各评分的不同特点限制这些评分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面对急性中毒复杂的临床需求,我们需实施分阶段、动态的评估策略,方能更加准确地评估急性中毒患者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风险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于2022年3月,使用计算机系统性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等自建库至2022年3月发表的有关外周血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风险评估的研究,语种不限。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文献相关信息,使用QUADAS-2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使用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9篇文献被纳入,包括967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死亡风险的合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分别为0.77(95% CI:0.72~0.82, P<0.05)、0.83(95% CI:0.74~0.90, P<0.05)、4.63(95% CI:2.99~7.15, P<0.05)、0.27(95% CI:0.22~0.34, P<0.05)和17.06(95% CI:10.22~28.48, P<0.05);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95% CI:0.81~0.88)。 结论:外周血NLR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30 d死亡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二烯丙基硫化物在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二烯丙基硫化物(DAS)对百草枯(PQ)中毒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于2016年5月,将成年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PQ)组、DAS治疗组及地塞米松(DXM)治疗组,每组8只。一次性灌胃PQ溶液(70 mg/kg)制备PQ中毒大鼠模型;制模前后分别经腹腔注射DAS 100 mg/kg(DAS治疗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PQ组)及DXM 1 mg/kg(DXM治疗组)。24 h后处死大鼠,观察肺组织损伤程度并进行病理学评分;测定肺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分离获取肺泡巨噬细胞并培养,取其上清液测定NO含量;测定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iNOS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Q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iNOS表达明显增加,并且肺泡巨噬细胞分泌NO含量及iNOS mRNA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PQ组比较,DAS治疗组和DXM治疗组大鼠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和iNOS表达明显降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NO含量及iNOS 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DXM治疗组和DAS治疗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DAS可能对PQ中毒大鼠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