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龄后儿童肾移植后BK多瘤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模型构建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肾移植术后BK多瘤病毒(BKPyV)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构建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感染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的332例儿童受者的临床资料。依据BKPyV载量水平,分析不同时间点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过程。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筛查BKPyV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感染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332例患儿中,男215例,女117例;移植年龄(12.2±3.9)岁;学龄前(1~5岁)37例,学龄后(6~18岁)295例。对224例患儿尿液与30例患儿血液样本的BKPyV载量检测结果显示,学龄前BKPyV尿症9例,BKPyV血症3例;学龄后BKPyV尿症76例,BKPyV血症14例。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较高体质指数( HR=1.105,95% CI:1.020~1.197)、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应用( HR=2.196,95% CI:1.335~3.613)、较高他克莫司浓度( HR=2.484,95% CI:1.298~4.753)、较高自然杀伤(NK)细胞计数( HR=1.193,95% CI:1.009~1.411)、较高CD14 ++CD16 -细胞计数( HR=1.096,95% CI:1.024~1.173)是学龄后儿童BKPyV尿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HR=4.993,95% CI:1.555~16.038)、急性排斥反应( HR=6.021,95% CI:1.930~18.787)、较高CD14 ++CD16 -细胞计数( HR=1.227,95% CI:1.081~1.392)是学龄后儿童BKPyV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联合体质指数、免疫诱导用药、他克莫司浓度、NK细胞计数、CD14 ++CD16 -细胞计数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0.5、1、2、5年BKPyV尿症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2(95% CI:0.626~0.798)、0.708(95% CI:0.612~0.804)、0.754(95% CI:0.668~0.840)和0.767(95% CI:0.685~0.849),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4.9%、61.4%、61.6%、55.8%和70.9%、72.4%、76.0%、84.0%。联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CD14 ++CD16 -细胞计数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0.5、1、2、5年BKPyV血症发生的AUC分别为0.791(95% CI:0.631~0.951)、0.744(95% CI:0.547~0.936)、0.786(95% CI:0.629~0.946)和0.812(95% CI:0.672~0.948),预测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67.1%、75.0%、77.9%和88.9%、89.0%、89.9%、88.0%。 结论:术后CD14 ++CD16 -细胞水平可作为学龄后儿童肾移植后BKPyV感染的预测因子。联合体质指数、免疫诱导用药、他克莫司浓度、NK细胞计数、CD14 ++CD16 -细胞计数可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尿症发生;联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CD14 ++CD16 -细胞计数可预测学龄后儿童肾移植术后BKPyV血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ABOi肾移植术后74天并发急性排斥反应致移植肾功能丧失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结合文献总结ABO血型不相容(ABO-incompatible,ABOi)肾移植在稳定期发生抗体介导排斥反应并导致移植肾切除的受者诊疗经验。方法:2019年11月于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行ABOi肾移植术1例,O型受者接受B型母亲右肾捐献,回顾性分析该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血浆置换、利妥昔单抗及免疫抑制剂预处理;术后给予抗排异、抗凝及预防感染等治疗。结果:手术顺利,术后1周血肌酐降至76 μmol/L;术后15 d血红蛋白降至52 g/L,人类细小病毒B19阳性,骨髓穿刺诊断为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予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并调整他克莫司为环孢素A抗排斥反应治疗。术后发生3次泌尿系感染及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术后55 d麦考酚钠肠溶片更换为咪唑利宾片。受者术后74 d出现高热及突然无尿、移植肾区胀痛及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血型抗体效价IgM、IgG、IgM+IgG最高分别为1∶512,1∶512,1∶4 096,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双重血浆置换、IVIG及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等抗排斥反应治疗,效果不佳,移植肾血流逐渐消失,血肌酐进行性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肾血流终止,于术后78 d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病理活检结果为抗体介导急性排斥反应。结论:ABOi肾移植术后在稳定期也可以出现导致移植肾丢失的严重排斥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Eplet及EMS配型预测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风险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比较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错配数及不同类型错配评分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新生供者特异性抗体(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风险的效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174例肾移植受者及其供者的HLA高分辨配型错配数、Eplet错配评分及EMS错配评分。174例受者中,13例术后发生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受者作为研究组,161例肾移植术后新生DSA阴性受者作为对照组。结合临床数据,分别评估三种方案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风险的效力。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HLA配型错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和6.65, P=0.5824);Total Eplet错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78和36.47, P=0.0876),Abver Eplet错配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3.33和17.07, 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针对HLA-A的EMS评分(15.06和9.73, P=0.0425)、HLA-B的EMS评分(16.53和8.06, P=0.0468)、HLA-DQ的EMS评分(22.30和17.96, P=0.0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对HLA-DR的EMS评分(23.99和13.85, P=0.13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Abver Eplet错配评分及针对单个HLA位点的EMS错配评分能更好的预测肾移植术后发生新生DSA介导的急性排斥反应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出现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1例因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接受血型相合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AMR的7月龄患儿为研究对象。该患儿肝移植术后一直使用他克莫司+泼尼松二联抗排斥治疗,术后1个月内出现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异常,行移植肝穿刺活检,完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抗体检测,并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肝穿刺活检结果提示急性排斥反应、补体C4d染色阳性,结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Ⅱ类特异性抗体阳性这一结果,确诊为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导致的AMR。确诊后予甲泼尼龙静脉冲击+静脉丙种球蛋白+吗替麦考酚脂口服治疗,并调整相关免疫抑制药物剂量,效果不理想,后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每2日1次,共5次,治疗1个月后患儿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已随访3年,复查过程中行移植肝穿刺活检5次,显示排斥反应逐步减轻,肝功能基本维持正常,未出现AMR复发。结论:血型相容的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也可发生术后AMR,确诊后尽早联合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可能更有利于肝移植术后急性AMR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6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挽救性治疗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初步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治疗对于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受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浙江树人大学树兰国际医学院附属树兰(杭州)医院2015年9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使用ICI治疗的6例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评估PD-1/PD-L1抑制剂治疗后,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及总体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等临床结果。结果:6例受者中,使用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者4例,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者2例;中位疗程为8.3个(2~31)个周期。疾病稳定3例,疾病进展3例。疾病稳定3例的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5、16.2、18.0个月,复发后中位生存期为19.75个(10.8~37.8)个月。出现急性排斥反应1例,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为应用PD-1抑制剂后第28天,受者接受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与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冲击治疗,但最终还是因急性排斥反应导致的肝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ICI可以作为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的挽救性治疗手段之一,但也可能诱发严重的急性排斥反应,应在密切监测肝功能的情况下谨慎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供体来源细胞游离DNA鉴别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类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供体来源的细胞游离DNA(donor-derived cell-free DNA,dd-cfDNA)片段在鉴别移植肾T细胞介导的排斥反应(T cell-mediated rejection,TCMR)和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ABMR)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1日至2019年7月18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患者。根据2017年Banff移植肾排斥反应病理分类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BMR组和TCMR组,后者又分为TCMRⅠ型亚组和TCMRⅡ型亚组。采用二代测序+目标区域捕获的方法检测入选者外周血浆dd-cfDNA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病理指标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价血浆dd-cfDNA和血肌酐水平对鉴别两种移植肾ABMR和TCMR的诊断价值。结果:共60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患者入选本研究,TCMR组42例,ABMR组18例。ABMR组患者血浆dd-cfDNA百分比较TCMR组显著升高[2.33(1.19,4.30)%比0.98(0.50,1.82)%, P=0.001];ABMR组dd-cfDNA绝对值亦较TCMR组显著升高[0.94(0.60,2.27)ng/ml比0.43(0.20,0.96)ng/ml, P=0.003]。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dd-cfDNA百分比鉴别诊断TCMR和ABMR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76(95% CI 0.64~0.88),阈值为1.11%,敏感性88.89%,特异性59.52%;dd-cfDNA绝对值鉴别诊断TCMR和ABMR的 AUC为0.74(95% CI 0.61~0.86),阈值为0.53 ng/ml,敏感性88.89%,特异性54.76%。TCMR亚组与ABMR组血浆dd-cfDNA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TCMR两亚组间dd-cfDNA百分比及绝对值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BMR组dd-cfDNA百分比显著高于TCMRⅠ型亚组( P=0.008)和TCMRⅡ型亚组( P=0.030)。ABMR组dd-cfDNA绝对值显著高于TCMRⅠ型亚组( P=0.003)。 结论:血浆dd-cfDNA水平检测对鉴别ABMR和TCMR两种排斥反应类型有辅助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HO-1修饰的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对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Brown Norway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对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大鼠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无特定病原体4~5周龄、40~60 g雄性Brown Norway(BN)大鼠2只提取BMMSCs,通过腺病毒转导HO-1;24只7~8周龄、200~220 g雄性Lewis大鼠为供体,30只8~9周龄、220~240 g雄性BN大鼠为受体,"二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BN大鼠随机分为5组:Sham组仅开腹关腹;NMP组供肝NMP 4 h;BMP组供肝NMP 4 h+门静脉灌注BMMSCs;HBP组供肝同BMP组,但灌注HO-1/BMMSCs;FK506组供肝NMP 4 h,肝移植术后灌胃他克莫司,每组6只。术后第14天取材检测并计算排斥活动指数(RAI),HE染色及透射电镜分别观察肠道病理改变和超微结构,Western印迹检测肠道组织紧密连接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脂多糖、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结果:HBP组、FK506组RAI为(2.80±0.84)分、(2.20±0.84)分,显著低于NMP组(7.60±1.14)分、BMP组(6.00±1.5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肠道HE染色NMP组肠绒毛明显稀疏、皱缩,排列杂乱,BMP组、HBP组、FK506组较NMP组肠道损伤程度减轻。电镜观察HBP组肠上皮细胞微绒毛丰富且排列整齐,细胞间紧密连接结构完整。Western印迹检测闭锁小带-1相对表达,HBP组(0.87±0.06),高于NMP组(0.41±0.12)和FK506组(0.52±0.15);闭合蛋白相对表达HBP组(1.28±0.26),高于NMP组(0.27±0.18)和FK506组(0.63±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HBP组血清脂多糖、D-乳酸和DAO浓度均低于NMP组、FK506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HO-1/BMMSCs联合NMP可以保护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BN大鼠的肠道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肾移植术后淋巴增殖性疾病的诊治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发病原因、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 844例肾移植受者中术后并发PTLD的13例受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受者性别、年龄、血肌酐、药物浓度、糖尿病、肾移植术后有无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急性排斥反应和免疫抑制剂方案的使用等相关资料。13例PTLD受者中,男11例,女2例,确诊时年龄为55岁(31~78岁)。结果:PTLD病变位置分布在肺部1例,胃肠道8例,区域淋巴结2例,皮肤1例,颅内1例,均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距肾移植手术中位时间为86个月(12~204个月)。76.9%受者病理组织EB病毒检测呈阳性。确诊后给予免疫抑制剂减量为主的综合治疗,无法耐受利妥昔单抗+CHOP(R-CHOP)方案化学药物治疗的受者切换为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R2)方案,2例受者肺部感染死亡,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例,病情进展1例,总有效率91.6%。结论: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与EB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是综合治疗的核心,根据受者耐受性选择合理的化学药物治疗方案,R2方案为无法耐受一线R-CHOP方案的受者更多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肝移植术中脾动脉结扎对严重脾功能亢进受者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需行肝移植术的严重脾功能亢进受者在肝移植术中同期进行脾动脉结扎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行肝脏移植手术受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06例患者,其中男性180例,女性26例,年龄(51.0±9.0)岁。51例肝移植术中行脾动脉结扎的患者设为研究组,155例术中未行脾动脉结扎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者术后白细胞、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肌酐等指标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前及术后第1、3、7、30、90天的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前及术后第1、3天白细胞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是术后第5、7、30、90天两组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是术后第3、5、7、30天研究组血肌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两组发生感染、严重急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动脉/门静脉血栓、精神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出现急性肾损伤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者分别为5例(9.8%)和2例(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肝移植术中行脾动脉结扎术是安全的,有益于严重脾功能亢进受者术后早期白细胞计数回升以及血肌酐指标恢复,且并不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边缘供者并存在供者来源感染胰肾联合移植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回顾性分析接受存在供者来源感染边缘供者、行胰肾联合移植(simultaneous pancreas and kidney transplantation,SPK)并出现移植肾急性细胞/抗体介导的排斥反应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为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SPK的开展积累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