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抗体介导排斥反应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治疗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出现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ntibody mediated rejection,AMR)的疗效。方法:以湖南省儿童医院1例因胆道闭锁、胆汁性肝硬化接受血型相合亲属活体肝移植,术后发生AMR的7月龄患儿为研究对象。该患儿肝移植术后一直使用他克莫司+泼尼松二联抗排斥治疗,术后1个月内出现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肝功能异常,行移植肝穿刺活检,完善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抗体检测,并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肝穿刺活检结果提示急性排斥反应、补体C4d染色阳性,结合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ymphocyte antigen,HLA)Ⅱ类特异性抗体阳性这一结果,确诊为供体特异性抗体(donor specific antibody,DSA)导致的AMR。确诊后予甲泼尼龙静脉冲击+静脉丙种球蛋白+吗替麦考酚脂口服治疗,并调整相关免疫抑制药物剂量,效果不理想,后加用血浆置换治疗,每2日1次,共5次,治疗1个月后患儿肝功能逐步恢复正常。截至目前已随访3年,复查过程中行移植肝穿刺活检5次,显示排斥反应逐步减轻,肝功能基本维持正常,未出现AMR复发。结论:血型相容的儿童亲属活体肝移植也可发生术后AMR,确诊后尽早联合血浆置换辅助治疗可能更有利于肝移植术后急性AMR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扩大儿童肝脏移植供体来源途径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肝脏移植是儿童终末期肝病以及部分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对供体的需求量远远超过实际可获得的供体肝脏数量。在儿童肝脏移植领域,由于缺少年龄及大小匹配的肝脏,儿童肝脏移植候选受者的死亡率高于成人肝脏移植候选受者。随着肝移植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扩大标准供体的使用越来越多(扩大标准供体是指过去认为不能用的供体,经供体可用的标准扩大以后认为其可使用、但存在一定风险的一类供体;在过去扩大标准供体也被称为边缘供体,近些年由于供体短缺问题严重,边缘供体的使用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新型肝移植手术方式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且效果满意。本文将系统阐述扩大儿童肝脏移植供体来源的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肾脏移植中需要关注的供体因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肾脏移植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最佳治疗方案。活体供肾的长期存活率更高,对ESRD患儿来说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不同供体因素,如供肾来源(活体/尸体器官)、供肾大小、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相容性、供体年龄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肾移植的长期预后,对于儿童患者,需要着重考虑供肾的长期存活率,尽可能降低移植风险。本文就儿童肾脏移植中需要关注的供体因素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活体肝移植技术用于成人完全半肝原位劈离式肝移植单中心25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活体肝移植(LDLT)技术应用于成人完全劈离式肝移植(fSLT)的疗效并比较左半供肝(LHG)和右半供肝(RHG)移植的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3—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胰外科实施的25例fSLT的供受者资料。13例fSLT供者中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 M(IQR)]38(19)岁(范围:25~56岁),身高168(5)cm(范围:160~175 cm),体重65(9)kg(范围:50~75 kg)。25例受者中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龄 52(14)岁(范围:35~71岁);原发性肝癌15例,良性终末期肝病10例;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10(9)分(范围:7~23分)。按供肝类型将受者分为LHG组和RHG组,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及技术特点。随访截至2022年1月。定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 秩和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按LDLT技术实施原位完全左右半肝劈离,获取有效左半供肝和右半供肝13对,获取时间230(53)min(范围:125~352 min),获取出血量250(100)ml(范围:150~1 000 ml)。经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分配13个LHG和12个RHG用于本中心25例等待者。与RHG组(12例)相比,LHG组(13例)女性和良性终末期肝病占比高,体重和供肝质量较轻( P值均 <0.05)。总移植物和受者体重比(GRWR)为1.2(0.4)%(范围:0.7%~1.9%),其中LHG组为1.1(0.5)%(范围:0.7%~1.6%),RHG组为1.3(0.5)%(范围:0.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脉管分配方面,肝中静脉主干均归LHG组,腹腔干、门静脉主干和胆总管分配给LHG和RHG的比例分别为10∶3( P=0.009)、9∶4( P>0.05)和4∶9( P=0.027);腔静脉前期12例归LHG,后期1例分别归LHG和RHG( P<0.01)。总体冷缺血时间和无肝期分别为240(90)min(范围:138~420 min)和50(16)min(范围:31~98 min),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74(138)min(范围:294~680 min)和 800(640)ml(范围:200~5 000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LHG组3例受者的GRWR≤0.8%,术后有小肝综合征表现,经处理后好转。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Ⅲ级并发症6例(24.0%),其中LHG组4例(4/13),RHG组2例(2/12),经再手术及介入等处理好转5例,术后2周死于继发严重感染1例,术后住院病死率为4.0%,两组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依赖精准的供受者评估和LDLT技术的应用,成人间原位fSLT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是可以接受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肝移植发展现状及展望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全球首例儿童肝移植的开展距今已近60年。随着儿童肝移植技术及术后管理经验的提升,全球范围内儿童肝移植手术例数稳步上升,手术质量逐步提高。发达国家儿童肝移植起步早,积累深,在治疗理念、患儿及移植物长期管理等方面更为成熟。中国大陆地区儿童肝移植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阐述国内外儿童肝移植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重点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儿童亲体肝移植11例回顾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亲体肝移植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施的11例亲体肝移植患儿临床资料,原发病包括:胆道闭锁2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2例,肝豆状核变性3例,酪氨酸血症Ⅰ型1例,先天性肝纤维化2例,布-加综合征1例。肝移植术后均予抗感染、保肝、利胆、抗凝及免疫抑制治疗;8例采取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加甲基强的松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3例采取他克莫司加甲基强的松龙二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11例手术时间(11.85±1.85)h,移植物与受体重量比(graft-to-recipient weight ratio,GRWR)为(2.20±2.03)%,冷缺血时间为(75.91±20.87)min,热缺血时间为(2.63±2.30)min,无肝期时间为(60.55±18.86)min,术中出血量为(770.91±541.12)mL。11例中行胆道端端吻合术4例,胆肠吻合术7例。术后无一例血管及胆道相关并发症,但出现血小板减少1例、肺部感染1例、淋巴漏2例、癫痫发作1例、高血压伴烦躁不安1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供体无一例术后并发症。结论:亲体肝移植术是治疗儿童终末期肝病及部分肝脏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应严格把握不同原发疾病的肝移植手术指征,并结合个体化围手术期管理,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