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构建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培训方案.方法 以胜任力冰山模型为理论依据,基于文献回顾法、问卷调查及半结构访谈法拟订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培训方案初稿,通过Delphi法对28名心血管内科护理专家进行2轮专家函询,构建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培训方案.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4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74和0.395(P<0.05).构建的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培训方案包括培训模块(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应急抢救、沟通协调、职业特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学时安排、培训师资、考核方式.结论 构建的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急救能力培训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为各医院心血管内科低年资护士临床急救能力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诊症状学临床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急诊专业住院医师人才梯队培养的基石,是培养具有卓越岗位胜任力临床医师的关键环节。目前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日趋完善,各种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然而,如何让参加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更有效地掌握急诊症状以及相关联的危重症疾病诊断、病情危重识别、抢救诊治流程和急救技能操作要领,突破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方法,探索并建立适合学科发展的临床教学模式,是急诊专业临床教学日益急迫解决的问题。各种教学模式近年来发展迅速,情景模拟教学(situational simulation teaching)脱颖而出,是一种以高仿真模拟人及计算机系统来再现临床案例真实场景,引导学员自主探究性学习,提高学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持续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促进学员之间的交流合作,兼具生动、直观、可重复性等特点 [1,2,3] 。目前情景模拟教学多以重现临床危机时刻以及各种急救技能操作设为教学场景 [4,5],在我们研究中将临床疾病危机时刻与急诊常见症状融会贯通为一个个教学模块,通过模拟教学形式为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员提供沉浸式培训环境,激发其学习主动性,提升临床岗位胜任力。为研究基于急诊症状学的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在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急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将本院2020年与2021年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的培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汇报总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车祸伤院前急救虚拟仿真实验项目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构建车祸伤院前急救虚拟救援场景,提高学生在复杂现场环境下评估、沟通、应急救援能力。方法:选取扬州护理学院2018级大学生213名为研究对象。以项目设计构建-项目应用-效果判断为主导线,采用虚拟场景下的真实案例模拟,将院前急救中"120接诊沟通""现场安全评估与判断""伤员伤检评估""现场急救""患者转运"的五个模块融合,应用于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完成"学习模式"、自行完成"训练模式"的课后练习、参加"考核模式"下急救能力考核。结果:车祸伤院前急救中学生最薄弱的环节为患者转运;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学习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信息能力、学习合作能力能均较应用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和高端模拟仿真系统能给学生直观的抢救体验,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基地化培训课程设置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研究建立贴近实战化、系统化的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基地化培训课程内容。方法:对现有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培训现状进行调研并组织专家讨论,初步构建集中培训课程内容,同时,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问卷咨询,评估课程整体框架设计以及各模块的合理性及重要性得分。在此基础上,根据积极系数(%)、权威系数(Cr)、协调系数( W)及变异系数(Cv),进一步筛选并优化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培训课程内容。 结果:初步建立了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培训课程内容,专家对于战现场急救技能、战创伤救治科目评分较高,其合理性评分分别为(9.32±0.75)分、(9.33±0.75)分、重要性评分分别为(9.45±0.65)分、(9.28±0.74)分,对于野外生存评分最低,其合理性、重要性评分分别为(7.95±2.28)分、(7.87±2.16)分。结论:维和二级医院医疗分队部署前基地化培训课程内容设置合理实用,为进一步建立完善维和医疗分队部署前培训体系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的设计与研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新型便携式消化内镜系统采用拉杆箱结构,由储运箱、内镜、注水注气、吸引、能源、图像管理6个模块组成,不仅能进行常规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并且带有活检通道,具备与普通消化内镜相当的诊疗功能。该系统体积小巧,展收方便,可单人携带,适用于战时战场、平时偏远地区、现场急救等特殊环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的设计与构建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设计与建设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以提高院前救治水平和转运效率。方法:研究于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在杭州完成。梳理突发事件救援中院前急救、转运、院前-院内急诊联系等应用场景需求,依次开展方案设计、单项技术测试、上车调试和集成调试阶段。结果:设计由电动公交车改装的大型5G移动急救复苏单元,车辆于2023年9月完成交付。(1)车辆外观:整车长12.9 m,宽2.3 m,高2.6 m,单次里程200 km;(2)内部结构:车厢内设有1个抢救床位,2个担架位,车厢前部设计有综合操作台、中部安装中央数字控制屏;(3)急救物资及仪器设备:车内物资包括抢救、监护、手术、检查检验、通讯模块,配备除颤监护仪、转运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等急救仪器,心电图、数字摄片、血气分析仪、胸痛5项检测仪等检查检验设备;(4)车载通讯、信息系统:搭载高清远程视频互动系统,远程医疗终端DP300一体化系统,实时全景体验系统及中央监护系统;(5)车辆消毒:车厢顶部安装等离子消毒仪,车内可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Ⅱ类环境管理要求。结论:整合5G通讯技术的大型移动急救复苏单元集成各种先进救治设备和远程会诊系统,可以满足最危重患者复苏的需求,为突发公共事件的救援提供有力的支持,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载人航天医疗救护舱前急救-空中后送模块化构建及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载人航天医疗救护舱前急救-空中后送模块化的构建及应用。方法:根据舱前急救-空中后送模块化设置的目的、原则、方法,将其分为舱前急救和空中后送2个子模块。在载人航天医疗救护全要素、全流程综合演练中,根据发射、回收不同任务阶段、不同回收地形,采用独立展开和联合展开2种模块运行方式。同时对医疗携行装备的轻量化、模块化、便携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在综合演习中检测该模块化构建的效果。结果:医疗救护模块化系统在演练应用中救治时间明显缩短,救治效果显著,整体救治效率明显提高。结论:载人航天医疗救护舱前急救-空中后送模块及医疗装备系统符合航天医疗应急保障迅速展开、精准救治、无缝后送的要求,达到载人航天医疗保障救治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急诊新入职护士20名,采用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块化、阶段化、分级管理"的岗前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培训,比较急诊专科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急诊急救相关知识、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及人文素质。结果: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后急救相关知识、急救设备的使用、急救治疗药物知识、静脉导管维护、导管留置不良反应、医院感染管理及急救知识认知总评分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急诊专科护士寻求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评判思维的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承受度及总评分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急诊专科护士专业形象、行为规范、护士职业规划、道德规范、团队责任感、沟通能力、配合协调能力等方面评分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岗位胜任力的培训能有效提高急诊专科护士急诊急救相关知识、评判性思维能力及人文素质,从而有效提升急诊专科护理服务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课结合闭环式模块化教学在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闭环式模块化教学在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18年3—7月,从咸阳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中选取4个班级的护生为研究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通过掷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 n=160)和对照组( n=162)。对照组接受传统教学方式,观察组应用微课结合闭环式模块化教学模式进行急救护理学实践教学。比较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 结果: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结束时,观察组理论成绩(85.59±7.24)分,操作成绩(88.34±5.62)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308、-7.008; 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微课结合闭环式模块化教学可促进护生急救护理学实践课程的学习效果,护生认可程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体系构成要素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的构成要素,为构建多元化照护银行框架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式,于2021年3—5月选取苏州市养老机构护理管理人员以及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实施管理人员共15名专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借助NVivo 11软件管理访谈资料,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归纳分析并提炼主题。结果:基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多元化照护银行的构成要素包括多元化照护人员、多样化照护内容以及多元化激励措施3个主要模块,其中多元化照护人员模块包括专职照护人员、兼职照护人员2个要素,多样化照护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协助、专业生活照护、专业医疗护理照护、沟通与情感支持、急救照护以及专病照护6个要素,多元化激励措施包括劳务币、"惠"护币2个要素。结论:照护银行中多元化照护人员为失能照护提供生生不息的后生力量;多样化照护内容为失能老年人的多种需求提供满足途径;多元化激励措施是吸引和稳定照护队伍的有效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