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2022年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对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描述当前的研究现状并预测未来的研究热点.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WoS")中核心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WoSCC)检索和提取的数据,分析1991—2022年遗骸识别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主题变化.运用python 3.9.2和Gephi 0.10对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相关研究的发文趋势、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和主题进行网络可视化分析.结果 获得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相关英文文献873篇.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期刊是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164篇),发文最多的国家(地区)是中国(90篇),Katholieke Univ Leuven(荷兰,21篇)是发表英文文献最多的机构.主题分析结果显示,人类遗骸研究的热点是遗骸的性别鉴定和年龄推断,并且常用的遗骸是牙齿.结论 法医人类学遗骸识别研究领域的发文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然而,国际合作与国内合作的范围尚显局限.传统的遗骸识别主要依赖于骨盆、颅骨和牙齿等关键部位.未来的研究热点将聚焦于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对多种骨骼遗骸进行更为精准和高效的鉴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性别不同层次肋软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层次肋软骨在生物力学性能上的差异,为临床上使用肋软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入选标准从四川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住院部和门诊部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需通过采取肋软骨进行耳廓再造,或需利用肋软骨进行支撑治疗的患者。将软骨支架雕刻后剩余的第7肋软骨中央层和边缘层制成不同规格的软骨块,分别进行拉伸强度试验、压缩试验(包括蠕变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计数资料以例数进行描述,统计推断组间差异用Fisher精确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 t检验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共收集28例患者,其中男性16例,年龄12~24岁,女性12例,年龄12~18岁。共制作方形软骨块112块、长方形软骨块56块。拉伸强度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拉伸断裂率为87.5%(14/16),边缘层为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女性肋软骨中央层拉伸断裂率为83.3%(10/12),边缘层为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蠕变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与边缘层在0.5 min至2 min之间的蠕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439、 P=0.171),女性中央层与边缘层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t=-0.731、 P=0.480)。应力松弛试验中,男性肋软骨中央层应力松弛量与边缘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053、 P=0.058);女性肋软骨中央层应力松弛量为(0.006±0.003)%,边缘层为(0.011±0.004)%,显著高于中央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342、 P=0.007)。 结论:少年及青年群体中男性和女性肋软骨中央层在抗拉伸强度上较边缘层差,且其中的钙化点明显减弱了肋软骨的抗拉伸能力,临床上应针对不同部位及用途,根据软骨的钙化情况选择合适的层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病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G +)菌、革兰阴性(G -)菌和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差异,为早产儿感染的识别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早产儿败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首次血培养病原菌构成,比较不同病原菌所致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共纳入371例败血症早产儿,G +菌组53例(14.3%),以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G -菌组235例(63.3%),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真菌组83例(22.4%),以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3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G +组[6.0(1.0,13.0)d]比较,G -组[17.0(9.0,27.0)d]和真菌组[18.0(12.8,30.3)d]发病日龄较晚;G -组感染前机械通气时间[1.0(0.0,3.0)d]较G +组[0.8(0.0,1.0)d]和真菌组[0.0(0.0,1.0)d]长,更易合并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与真菌组(15.7%,13/83)比较,G +组(56.6%,30/53)和G -组(34.0%,80/235)首发症状为呼吸困难比例较高,真菌组表现为腹胀的比例较高;真菌组起病时血小板计数[112.0(75.5,186.2)×10 9/L]较G -组[169.5(102.0,246.0)×10 9/L]和G +组[175.0(115.0,242.0)×10 9/L]低,感染前应用抗生素时间、深静脉置管时间更长,更易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早产儿败血症病原菌以G -菌为主;不同病原菌所致早产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应结合临床特征推断可能病原菌,及早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顶叶岛盖2功能连接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与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之间的差异,以推断VM发病可能的神经影像学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0例VM患者作为试验组(男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8.3岁),26例MwoA患者作为对照组(男7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5岁)。收集全部患者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病程、发作频率等一般人口学及临床资料,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头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头痛影响测试问卷(Headache Impact Test-6,HIT-6)、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Migraine Disability Assessment Questionnaire,MIDAS)资料。VM患者同时还接受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头晕VAS及日常活动前庭功能障碍等级量表(Vestibular Disorders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VADL)评估。所有患者均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以双侧顶叶岛盖2(Parietal opercular 2,OP2)和双侧初级视觉皮层(Primary visual cortex,V1)为感兴趣区,计算OP2及V1与全脑其他区域的功能连接在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针对显著差异脑区,提取试验组患者每例被试功能连接z值,将功能连接z值与患者临床特征进行Pearson偏相关分析。应用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M组和MwoA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教育年限、病程、发作频率及MoCA、HAMA、HAMD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VM患者头痛VAS、HIT-6及MIDAS评分显著低于MwoA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和MwoA患者相比,VM患者左侧OP2与双侧楔前叶、左侧丘脑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右侧OP2与左侧丘脑、右侧前扣带回之间的功能连接显著增强, P值均<0.05(错误发现率校正)。相关分析发现,左侧OP2与左侧楔前叶之间的功能连接与VM患者眩晕障碍程度(DHI评分)显著正相关( P=0.007, r=0.480),右侧OP2与左侧丘脑之间的功能连接与VM患者的病程显著正相关( P=0.015, r=0.439)。 结论:VM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前庭、疼痛、视动网络功能连接异常有关,这些神经通路的异常很可能是VM发病重要的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SMO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为了探讨甲基固醇单加氧酶1(methylsterol monooxygenase 1,MSMO1)在胰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我们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胰腺腺癌组织及其中配对的45例癌旁组织中MSMO1的表达水平,并统计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再运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17例配对冷冻保存的新鲜胰腺癌标本中MSM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胰腺癌细胞株中检测相对表达量。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SMO1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38/45,84.4%)明显高于癌组织(30/67,44.8%)( t=-5.516, P<0.01);MSMO1的表达主要与肿瘤分化程度(χ 2=12.044, P=0.002)相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分期、淋巴结转移等无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SMO1阴性表达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较短,预后较差(χ 2=12.327, P<0.01)。qRT-PCR及Western blot示MSMO1在1例癌旁组织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组织(均 P<0.01)。随胰腺癌细胞分化程度增高,MSMO1表达逐步增强。由此推断:MSMO1在胰腺癌中呈明显低表达,与胰腺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提示不良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浙江省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通过分析2019—2021年浙江省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县域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精准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长兴县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系统中户籍居民发病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生活行为方式、慢性病史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统计推断采用 t检验、 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 结果:2019—2021年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共报告7 201例。其中,急性心血管事件1 025例(14.2%),急性脑血管事件6 176例(85.8%)。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以冬春季为主。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在性别、年龄构成、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嗜烟、嗜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平均报告年龄男性低于女性( P<0.05)。急性脑血管事件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显著长于急性心血管事件( P=0.034),死亡占比显著低于急性心血管事件( P<0.001)。 结论:了解长兴县域急性心血管疾病的诊治特点、好发季节和重点人群,为长兴县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CT三维重建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算法推断成人坐骨年龄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探索适用于中国西部汉族人群的CT三维重建图像年龄自动推断深度学习模型,评估其可行性与可靠性.方法 收集20.0~80.0岁中国西部汉族人群骨盆CT回顾性影像学数据1 200例(男性600例,女性600例),重建为三维虚拟骨骼模型,区分性别、左右截取坐骨结节特征区域图像建立样本库.使用ResNet34模型,随机抽取不同性别各500例样本作为训练及验证集,剩余样本作为测试集,使用初始学习及迁移学习对区分性别、左右的图像进行训练,以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作为主要指标评价模型.结果 不同性别组成中预测结果存在差异,双侧模型预测结果优于左、右单侧模型,迁移模型预测结果优于初始模型.不同性别组成的双侧迁移模型预测结果中,男性MAE为7.74岁、RMSE为9.73岁,女性MAE为6.27岁、RMSE为7.82岁,混合性别MAE为6.64岁,RMSE为8.43岁.结论 基于中国西部汉族人群坐骨结节图像应用ResNet34结合迁移学习算法构建的骨龄推断模型可以有效推断成人坐骨骨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广州rBS/WC霍乱疫苗接种与感染性腹泻发病关联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广东省广州市感染性腹泻发病特征,评价rBS/WC霍乱疫苗的推广水平与感染性腹泻的关联性,为广州地区更有针对性地推广rBS/WC霍乱疫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rBS/WC霍乱疫苗的推广情况将感染性腹泻发病人群分为疫苗推广前(2015-2019年)和疫苗推广后(2020-2022年)两个群体.应用ArcGIS10.8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索广州市感染性腹泻的空间聚集情况,运用R4.2.1软件采用合成控制法结合贝叶斯时间序列模型(BSTS)的反事实预测方法将模型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差值表示感染性腹泻的相对减少量来评价rBS/WC霍乱疫苗接种对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结果 2015-2022年广州市感染性腹泻累计报告病例123 582例,感染性腹泻年均报告发病率从2015-2019年(91.84/10万)下降到2020-2022年的(77.48/10万),差异明显(x2=13 891.686,P<0.05).在人群分布上,性别构成比在疫苗推广前后差异不大,但0~2岁和散居儿童发病在rBS/WC霍乱疫苗推广后发生较大变化(x2分别为1 263.733和1 266.090,P均<0.05).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感染性腹泻发病情况存在空间聚集性,Moran's I均>0且(均有|Z|>1.96,P<0.05),其空间表现趋势与rBS/WC霍乱疫苗接种水平的空间配置基本一致.BSTS模型发现自rBS/WC霍乱疫苗大规模接种计划启动以来的3年(2020-2022),感染性腹泻实际观测到的病例数比模型预测病例数相对减少37.18%(95%CI=13.81%~60.07%),且保护效果因年龄和职业而异,推断rBS/WC霍乱疫苗对感染性腹泻不同病原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结论 rBS/WC霍乱疫苗大规模推广后广州市感染性腹泻发病在时间、空间、人群中的分布都有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广州市感染性腹泻的发病,值得继续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三维几何形态学在下颌骨性别推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使用基于标志点的三维几何形态法对下颌骨进行分析,评估下颌骨形状和大小的性别差异,为进一步了解下颌骨的形态特征及性别推断提供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 纳入 164 名北方汉族成年人(男性 80 名,女性 84 名)的颅面部薄层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取了 18 个地标,采用普鲁克氏叠加、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评估了下颌骨大小和形状的性别差异.结果 异速生长分析显示下颌骨大小对形状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下颌骨大小和形状均具有性别差异,男性下颌骨大于女性,PCA图显示男性和女性下颌骨的重叠较多,逻辑回归表明总体性别推断准确率为 67.1%~89.6%.结论 下颌骨大小比形状提供了更多的性别推断信息,当形状和大小信息结合分析时,性别分类精度会较大程度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基于深度学习对口腔全景摄影片进行性别推断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探究深度学习技术对中国汉族人群口腔全景摄影图像(OPG)进行性别推断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 收集18~70岁汉族人群OPG影像数据10 600份(男性5 300份,女性 5 300份),按照 8:1:1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采用MobileNetV2、Swin Transformer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准确率、F1 分数及Grad-CAM算法评估模型分类性能及可视化展示.结果 MobileNetV2、Swin Transformer Small和Swin Transformer Tiny模型的准确率为 97.57%、95.13%、96.28%,其中MobileNetV2 模型表现最佳.Grad-CAM算法显示男性OPG图像主要关注左右侧下颌支及牙槽骨,而女性的OPG图像主要关注上颌窦、左侧下颌支及左侧后牙槽骨.结论 本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的中国汉族人群OPG图像性别推断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泛化能力,为法医学性别推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