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补体因子含量变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补体因子C3和C4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DR患者195例作为DR组,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糖尿病组,同期收集281例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或斜视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受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中C3、C4的质量浓度。采用速率法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含量。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法评估各组血清补体因子C3和C4与各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评估补体因子C3和C4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糖尿病组血清中C3质量浓度为(1 154.0±177.4)mg/L,明显高于DR组的(1 077.3±177.0)mg/L和对照组的(1 072.0±184.3)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DR组血清补体因子C4质量浓度为(287.5±83.5)mg/L,明显高于糖尿病组的(257.5±70.1)mg/L和对照组的(263.7±77.2)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糖尿病及DR组中补体因子C3的表达水平与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呈弱正相关(糖尿病组: r=0.250、0.205,均 P<0.05;DR组: r=0.308、0.213,均 P<0.01);在DR组中补体因子C4的表达水平与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均呈弱正相关( r=0.235, P=0.002; r=0.247, P=0.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是DR组血清C3、C4表达的影响因素。 结论:补体因子可能参与了DR的病理进程,DR患者血清补体因子C3和C4受血清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9、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与总IgE、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9(IL-9)、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与血清IgE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和病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0例活动期CSU,按7日荨麻疹活动评分(UAS7)将其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将经规范抗组胺治疗28 d后进入疾病静止期的患者纳入CSU静止期组。另选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采集各组受试者外周静脉血,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9、PAF水平,选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总IgE水平。分析CSU患者血清IL-9、PAF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UAS7评分和病程之间的相关性。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 结果:CSU活动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11 ~ 68(34.68 ± 8.62)岁,病程2个月至7年[(1.42 ± 0.41)年]。健康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0 ~ 70(35.06 ± 7.89)岁。轻、中、重度CSU患者分别有12、26、22例,经规范治疗后22例纳入静止期组。CSU活动期组、CSU静止期组、健康对照组血清IL-9水平[(144.34 ± 23.19)、(109.25 ± 20.77)、(107.23 ± 19.23)pg/ml]、PAF水平[(362.45 ± 51.45)、(223.18 ± 32.46)、(221.23 ± 28.38)pg/ml]、总IgE水平[(168.12 ± 32.48)、(24.04 ± 7.04)、(21.76 ± 5.95)I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 = 38.80、148.38、499.12,均 P < 0.001),CSU活动期组IL-9、PAF、总IgE水平均显著高于CSU静止期组与健康对照组( P < 0.05);CSU静止期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血清IL-9水平、PAF水平与血清总IgE水平、UAS7评分均呈正相关( P < 0.05),与病程无显著相关性( P > 0.05)。 结论:CSU活动期患者血清IL-9、PAF水平均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且与血清总IgE水平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参芪地黄汤合小承气汤灌肠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5期气阴两虚兼浊毒内蕴证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价参芪地黄汤合小承气汤灌肠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老年慢性肾脏病(CKD)5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选择2020年5月-2022年1月北京市隆福医院肾内科102例老年CKD 5期气阴两虚兼浊毒内蕴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参芪地黄汤合小承气汤保留灌肠。2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采用健康相关生命质量SF-12量表(SF-1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BUN、SCr、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钾(K +)、钙(Ca 2+)、磷(P 3-)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水平,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IL-6水平;观察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期间,观察组2例患者因严重腹泻退出研究,其他患者均完成本研究并进入疗效统计。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4%(45/49)、对照组为74.51%(38/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5.32, P=0.002)。观察组治疗后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浮肿、头晕耳鸣、畏寒喜暖、面黄无华、大便干结积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8.38、13.44、15.14、13.09、7.12、7.73、11.16、11.45, P<0.01),SF-12量表中生理、心理评分高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3.24、4.22, 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BUN[(15.02±2.35)mmoL/L比(18.02±3.65)mmoL/L, t=4.87]、SCr[(155.26±23.65)μmol/L比(184.49±35.49)μmol/L, t=4.83]、β2-MG[(7.12±1.27)mg/L比(9.56±2.14)mg/L, t=6.90]水平及P 3-[(1.51±0.10)mmol/L比(2.02±0.19)mmol/L, t=16.70]、K +[(3.65±0.54)mmol/L比(4.21±0.63)mmol/L, t=4.76]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1),血清Ca 2+[(1.86±0.36)mmol/L比(2.35±0.42)mmol/L, t=6.25]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P>0.05)。 结论:参芪地黄汤合小承气汤灌肠联合血液透析更有助于改善老年CKD 5期患者肾功能及生活质量,纠正电解质紊乱、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脊神经根损伤62例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脊神经根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3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麻醉科收集的109例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脊神经根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将109例患者分为联用组( n=62)和对照组( n=47)。2组患者在穿刺或置管过程中出现下肢触电感且不自主收缩等神经刺激症状,均即刻和术毕分别经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5 mg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第2天继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联用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对2组患者术后第2、5、8天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进行评估,并统计临床疗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术后第2、5、8天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法分别对2组患者术后第2、5、8天睡眠质量进行统计。 结果:联用组术后第8天治疗总有效率(98.4%)明显高于对照组(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471, P=0.024)。与对照组术后第5、8天比较,联用组相应时点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与同组术后第2天相比,2组患者术后第5、8天血清TNF-α、hs-CRP、IL-8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 P<0.01);与同组术后第5天比较,2组患者第8天血清TNF-α、hs-CRP、IL-8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对照组术后第5、8天比较,联用组相应时点血清TNF-α、hs-CRP、IL-8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对照组术后第5、8天比较,联用组相应时点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 P<0.05)。 结论:HBO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脊神经根损伤临床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患者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评分,改善睡眠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外周血CD19 +CD27 +B细胞、CD4 -CD8 -双阴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复发关系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分析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复发患者外周血CD19 +CD27 +B细胞比例、CD4 -CD8 -双阴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复发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NMOS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后1年内是否复发,分为未复发组( n=30)和复发组( n=42)。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扩展功能障碍状态量表(EDSS)评分等资料。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采用全自动程序化蛋白分析仪检测脑脊液总蛋白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和IgM。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CD19 +CD27 +B细胞、CD4 -CD8 -双阴性T细胞数目。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 IL-2。 结果:复发组患者EDSS评分、中性粒细胞、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比例、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比例明显高于未复发组(均 P<0.05)。两组血清甘油三酯、HDL-C、LDL-C、ApoB、ApoA1水平,脑脊液总蛋白、IgG和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复发组患者CD19 +B细胞、CD19 +CD27 +B细胞、CD4 -CD8 -双阴性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21±0.12)%、(1.61±0.17)%和(1.39±0.25)%,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分别为(0.85±0.07)%、(1.25±0.12)%和(0.89±0.22)%, t=15.51、3.89、12.06,均 P<0.05]。复发组患者CD19 +B细胞、CD19 +CD27 +B细胞、CD4 -CD8 -双阴性T细胞数目分别为(289.50±17.64)×10 6个/L、(4.67±0.03)×10 6个/L和(64.78±6.53)×10 6个/L,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分别为(254.56±15.34)×10 6个/L、(3.18±0.03)×10 6个/L和(47.82±4.83)×10 6个/L, t=14.27、4.26、12.06,均 P<0.05]。复发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为(18.56±1.97)ng/ml,低于未复发组患者的(24.72±2.52)ng/ml( t=11.64, P<0.05),IL-6和IL-2水平分别为(15.12±1.54)、(28.34±2.94)pg/ml,明显高于未复发组患者[分别为(11.47±1.23)、(22.57±2.36)pg/ml, t=10.75、8.89,均 P<0.05]。 结论:NMOSD患者外周血CD19 +CD27 +B细胞比例、CD4 -CD8 -双阴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可能与NMOSD疾病复发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定量分析鲜地黄不同加工方式后化学成分变化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多指标定量测定对鲜地黄中地黄汁、地黄片、地黄渣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与比较,阐明鲜地黄药材不同加工方法指标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HPLC法建立10批地黄汁、地黄片和地黄渣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进行分析.采用HPLC法,HPLC-蒸发光散射检测(ELSD)法分别测定地黄样品中苷类、糖类成分含量.结果 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共标定14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将样品分为3类;经主成分分析,主成分1~3是影响鲜地黄样品质量的主要因子;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标记了鲜地黄样品中8个差异性成分.苷类、糖类成分总含量测定均表明地黄汁>地黄片>地黄渣,苷类成分中除地黄苷A外,地黄汁中梓醇、桃叶珊瑚苷、地黄苷D、益母草苷含量都高于地黄片和地黄渣,质量分数为7.43%~7.78%、0.10%~0.11%、0.59%~0.66%、0.69%~0.72%;糖类成分除棉子糖外,地黄汁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水苏糖的含量都高于地黄片和地黄渣,质量分数为2.40%~2.55%、1.84%~2.02%、12.33%~12.77%、33.03%~33.45%.结论 通过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明确了鲜地黄不同加工方式化学成分变化,为临床上地黄汁、地黄片的使用提供参考,并为地黄渣的回收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在台州市立医院就诊的子宫肌瘤患者68例,使用完全随机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34例,开腹组使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腹腔镜组使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诊疗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者雌二醇(E2)及促卵泡激素(FSH)含量,散射比浊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水平,统计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接受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手术的操作时间、正常排气时间、下床活动及住院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开腹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腹腔镜组患者E2水平显著低于开腹组,FSH显著高于开腹组,VEGF、ER、PR水平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开腹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同时能减少卵巢功能损伤,提高患者卵巢恢复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2015-2020年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6/1
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Absorb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APAR)是植被进行光合作用中实际吸收的太阳辐射量,是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的重要指标,也是生态系统的功能模型、作物生长模型、净初级生产力模型、气候模型等的重要参数.因此高空间分辨率和精确性的植被吸收光合有效辐射对于高精度的区域生产力及光能利用率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进行了改进,利用 30 m×30 m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直接计算太阳辐射,从而将其作为CASA模型的输入参数.结合多源遥感数据、气象数据,研究 2015-2020 年江汉平原APAR的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顾及江汉平原的土地利用分布特点,着重分析了江汉平原农田APAR的时空特性,研究结果较好的反映了江汉平原APAR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2015-2020 年APAR年总值在 3.42×1013 MJ—3.73×1013 MJ之间,总体空间分布与植被类型的分布情况相符;(2)农田月均APAR值在 4 月、7 月高于其他月份,表现出"双峰"的特征;(3)在空间分布上,水田APAR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而旱地APAR正好相反,这可能源于种植结构重心转移;(4)通过借助地理探测器,着重考虑与植被生长相关的 12 个因子(包括≧10≧积温、年总日照时数、年均气温、年总降雨量、农田种植结构、年散射辐射、农田施肥、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砂土、粉砂土、黏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 12 个因素对APAR空间变异性都具有很明显的影响.对CASA的改进方法可以适用于大范围高空间精度的计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多样性及其环境对不同间伐强度的短期响应
编辑人员丨2024/2/3
以江西省官山林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间伐强度(0%、20%、40%)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林分光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林下物种数量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林下灌木层优势种不断变化,而草本层一直不变.(2)林下植物各多样性指数均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除Margalef指数外,其余各指数均在间伐40%与未间伐间呈显著差异.(3)灌木层地上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主体,且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同间伐强度间差异显著,而草本层却呈相反趋势.(4)叶面积指数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冠层开度、林下直射光、散射光、总光照随之上升,但仅在间伐40%后显著.(5)土壤全氮含量间伐后显著上升,但土壤磷、钾、有机质含量均显著下降(6)灌木层多样性指数与灌木层地上生物量、土壤全氮呈显著正相关,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速效磷、全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草本层多样性指数与冠层开度、林下直射光、林下散射光、林下总光照呈显著正相关,与草本层地上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总之,林下植物地上生物量、土壤化学性质是影响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变化的主要控制因子,林分光环境是影响草本层的主要控制因子.就本研究3种间伐强度而言,该地杉木人工林的最适宜间伐强度为4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环孢素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环孢素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 5 月—2023 年4 月天长市人民医院就诊的 88 例中重度干眼症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 44 例.对照组给予环孢素滴眼液,每眼 1 滴/次,4 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涂于患眼,早晚各 1 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考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眼表状况指标、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简式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评分、视觉质量指标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 9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81.82%(P<0.05).治疗后,两组SⅠt(无麻醉)、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FBUT)显著增加,而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眼表状况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OSDI、DASS-21 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显著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 off)、斯特列尔比(SR)均显著增高,而泪膜动态客观散射指数(TF-OSI)、血清IL-6 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视觉质量指标和血清IL-6 水平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联合环孢素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症可取得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泪液分泌功能,促进眼表损伤和症状缓解,对心理状态改善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