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统化心脏康复式干预对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情绪状态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式干预对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情绪状态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4月至2022年11月院内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共计120例,随机数字法分组,接受常规干预患者为对照组共60例,接受心脏康复式干预患者为观察组共60例,对比分析2组干预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各项分值包括运动锻炼(84±4)分、改变生活方式(86±4)分、饮食(87±4)分、服药(91±5)分均高于对照组(72±3)、(72±4)、(72±4)、(73±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心理情绪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SF-36评分包括生理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过程中,实施心脏康复式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绪状态,调整患者心功能指标,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ARNI联合EECP在PCI术后应用价值及对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再住院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联合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价值以及对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3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成功行急诊PCI治疗术后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ARNI联合EECP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生活质量量表(SF-36)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再住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以及血流动力学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周后,两组患者的LVEDV、LVESV、NT-proBNP、ET-1、心率、SBP、DBP以及RS、CMR均降低,LVEF、CO、CI以及 LSI、LCI、AC、COM 均升高,较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 6 个月 随访,LVEDV、LVESV、NT-proBNP、ET-1、心率、SBP、DBP 以及 RS、CMR 继续降低,LVEF、CO、CI以及LSI、LCI、AC、COM继续升高,但改变幅度变小,两组上述指标比较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F-36中的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情感职能、日常活动、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周后,上述评分均上升,较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试验组改变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上述指标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上述指标继续上升,但改变幅度变小,两组上述指标比较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总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导致再住院率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x2=9.502,P=0.002);再发心肌梗死、心绞痛发作导致再住院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x2=0.340,P=0.560;x2=2.152,P=0.142),心力衰竭导致再住院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53,P=0.012).结论:ARNI联合EECP在PCI术后可以改善心功能以及患者健康状态,降低阻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降低再住院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改良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心脏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收治的193例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且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97例)与对照组(9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6 min步行试验(6MWT)、健康调查简表(SF-36)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6MWT距离长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SF-36量表中的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生理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有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增加运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近期和远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试验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策略。比较2组康复前和康复1周后的心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耐力。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远期生命质量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康复1周后,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日常生活能力得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分别为(56.74 ± 8.92)%、(49.29 ± 5.09) mm、(76.00 ± 5.95)分、(378.12 ± 48.54) m,对照组分别为(52.10 ± 7.44)%、(48.47 ± 4.04) mm、(72.93 ± 6.51)分、(355.69 ± 46.36) m,试验组LVEF、日常生活能力得分、6MWT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 t值为0.878~2.792, P<0.05)。随访6个月后试验组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得分分别为(75.14 ± 12.15)、(56.38 ± 7.65)、(68.79 ± 6.65)、(68.48 ± 10.91)、(80.82 ± 7.12)、(66.44 ± 9.61)、(77.75 ± 13.05)、(77.07 ± 8.46)分,对照组为(72.70 ± 10.97)、(52.05 ± 5.61)、(62.07 ± 5.51)、(65.76 ± 8.45)、(78.33 ± 8.71)、(65.20 ± 6.84)、(72.53 ± 9.66)、(75.49 ± 5.76)分,试验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t值为3.199、5.448、2.248, P<0.05)。试验组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4.08%(2/49)、6.12%(3/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8/49)、20.41%(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009、4.346, P<0.05)。 结论: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可提高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联体模式在胸痛中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管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医联体在胸痛中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运动康复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胸痛中心(东南大学附属盐城医院)经PCI术后患者91例,根据其术后有无参与医联体运动康复管理分为运动康复组(54例)及对照组(37例)。观察两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术后1、3个月的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运动康复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血脂达标率(74.1%比54.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运动康复组患者1个月后在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这7个维度及生命质量总分的得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3个月后在RP、GH、VT、SF、RE、MH这6个维度及生命质量总分的得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联体模式下管理有助于胸痛中心PCI术后患者的心脏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可考虑探索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分级护理在经外周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在预防经外周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经外周动脉介入治疗的心内科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分级护理干预,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干预2周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活力、躯体疼痛、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及情感职能等生活质量评分项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分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经皮外周动脉介入手术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癌介入患者SPBS评分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宫颈癌介入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及其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方便抽样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在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的98例宫颈癌患者,分别采用SPBS和宫颈癌病人生活质量测评量表(FACT-Cx)评估介入治疗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和生活质量,并应用Pearson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SPBS得分为(26.97±6.07)分,其中无明显感受负担者13例(13.27%),轻度感受负担者47例(47.96%),中度感受负担者38例(38.78%),无重度感受负担者。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FACT-Cx得分为(98.21±13.77)分,其中生理状况(18.67±4.42)分、社会/家庭状况(18.87±4.37)分、情感状况(16.35±3.55)分、功能状况(14.17±4.31)分、附加关注情况(30.15±4.53)分。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SPBS评分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r=-0.380, P=0.000),且与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四个生活质量维度同样呈负相关( r=-0.432、-0.213、-0.306、-0.202,均 P<0.05)。 结论:宫颈癌介入治疗患者SPBS评分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在哮喘患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将感恩拓延-建构理论应用到哮喘患儿的家庭整理护理中,观察其在患儿病情控制、主要照顾者不良情绪改善和家庭功能改变中的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历史对照研究。以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呼吸科治疗的148组患儿家庭为对照组,以2021年1—7月入院治疗的122组患儿家庭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内护理与延续护理方案,观察组实施哮喘家庭感恩拓延-建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出院后6个月的复发情况,采用儿童哮喘控制问卷评估两组的哮喘控制状况,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评估主要照顾者出院前及出院后6个月的抑郁、焦虑、压力状况,采用家庭功能量表评估家庭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复发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儿童哮喘控制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主要照顾者焦虑、抑郁和压力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出院前,观察组患儿家庭在沟通与情感介入维度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出院6个月后,观察组患儿家庭在家庭功能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哮喘家庭感恩拓延-建构护理模式可有效控制患儿哮喘病情,降低主要照顾者的不良负性情绪,改善其家庭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反刍思维对首发抑郁症患者1年结局的影响:家庭功能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反刍思维与家庭功能是否能够预测首发抑郁症患者随访1年抑郁症水平,家庭功能是否在反刍思维与抑郁水平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方法:纳入符合入组要求的首发抑郁症患者65例,所有被试均接受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item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反刍思维量表(rumination response scale,RRS)和家庭功能评定量表测验(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所有被试接受1年的随访,采用阶层线性回归分析与中介分析,研究基线阶段的反刍思维与家庭功能对随访1年抑郁水平的预测作用。结果:在基线阶段,首发抑郁症患者的反刍思维、角色、情感介入、总的功能与随访1年抑郁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分别为 r=0.49, P<0.01; r=0.30, P=0.02; r=0.43, P<0.01; r=0.50, P<0.01)。基线阶段反刍思维、情感介入与总的功能可以预测随访1年抑郁水平( β=0.315, t=2.954, P=0.005; β=0.261, t=2.550, P=0.013; β=0.323, t=2.952, P=0.005)。中介分析显示,情感介入与总的功能在基线阶段反刍思维与随访1年抑郁水平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情感介入点估计值=0.040,95% CI=0.012~0.090;总的功能点估计值=0.066,95% CI=0.017~0.143)。 结论:首发抑郁症患者基线阶段的反刍思维与家庭功能对随访1年抑郁水平有一定预测作用;家庭功能在基线阶段反刍思维与随访1年抑郁水平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时间理念指导下运动处方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基于时间理念指导下运动处方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顺序分组,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收治的3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2021年10月至2022年5月收治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时间理念指导下运动处方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肺功能、康复情况、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摄氧量(VO 2max/kg)、最大氧脉搏(VO 2max/HR)、最大代谢当量(METs)水平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LVEF、VO 2max/kg、VO 2max/HR、METs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均 P<0.05),第4天步行6 min距离、第5天上台阶数以及第6天步行12 min距离显著大于常规组患者( P<0.05)。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 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余7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患者采用时间理念指导下运动处方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心肺功能,改善患者康复情况,同时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安全性,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