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结合血浆NRG4水平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究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联合血浆神经调节蛋白4(NRG4)水平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方法 2020年6月—2022年6月雅安市人民医院接诊的CHB肝纤维化患者116例,均进行肝脏穿刺病理活检,采用超声SWE检测肝脏杨氏模量值,Elisa法检测血浆NRG4水平.分析肝脏杨氏模量值及血浆NRG4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并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能.结果 116例CHB肝纤维化患者中F1期33例(28.4%)、F2期38例(32.8%)、F3期26例(22.4%)、F4期19例(16.4%).F1期、F2期、F3期、F4期患者的杨氏模量值分别为[(5.2±1.3)kPa、(6.3±1.2)kPa、(8.7±1.4)kPa、(11.9±1.6)kPa,P<0.05];F1 期、F2 期、F3 期、F4 期患者的血浆 NRG4 水平分别为(6.7±1.2)、(4.9±1.0)、(3.3±0.9)、(1.9±0.5)pg/mL(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杨氏模量值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73,P<0.05);血浆NRG4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702,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杨氏模量值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期、F2期、F3期及F4期诊断的AUC分别为0.85(95%CJ:0.75~0.94)、0.83(95%CI:0.75~0.92)、0.86(95%CI:0.76~0.95)、0.92(95%CI:0.82~1.00).血浆 NRG4 水平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 期、F2 期、F3 期及 F4 期诊断的 AUC 分别为 0.86(95%CI:0.76~0.95)、0.82(95%CI:0.74~0.91)、0.88(95%CI:0.80~0.97)、0.92(95%CI:0.82~1.00).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患者F1期、F2期、F3期及F4期诊断的 AUC分别为 0.92(95%CI:0.84~0.99)、0.92(95%CI:0.85~0.98)、0.94(95%CI:0.88~1.00)、0.97(95%CI:0.91~1.00),杨氏模量值联合血浆NRG4诊断肝纤维化不同分期的AUC高于二者单一诊断(P<0.05).结论 杨氏模量值和血浆NRG4水平对CHB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效果良好,且联合诊断价值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HBV感染并发NAFLD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与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3月至2018年12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同时并发NAFLD的患者,随访患者半年、1年时间段的病史、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SPSS23统计软件,对比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组与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组二者相关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患者,最终纳入165例,其中使用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患者50例,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患者115例。二者基线特征中男女比例、吸烟人数、糖化血红蛋白、C肽、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脂肪衰减指数、AST/血小板比值(APRI)指数、纤维化-4 (FIB-4)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白蛋白、NAFLD纤维化积分、空腹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二者在糖化血红蛋白( t=3.239, P=0.03)、γ-GT( t=1.345, P=0.03)、NAFLD纤维化积分( t=1.256, P=0.04)、空腹血糖(t=2.157, P=0.02)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1年后,糖化血红蛋白( t=2.314, P=0.04)、FIB-4指数( χ2=1.782, P=0.03)、脂肪衰减指数( t=2.279, P=0.04)、γ-GT( t=4.263, P=0.01)、NAFLD纤维化积分(t=4.256, P=0.01)、白蛋白( t=2.231, P=0.03)、空腹血糖( t=2.157, P=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比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组,二甲双胍联合恩替卡韦有助于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HBV感染并发NAFLD患者的肝纤维化风险,但对于强化血糖控制效果稍低于胰岛素联合恩替卡韦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有可能减少乙肝肝硬化进程,降低肝硬化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项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门诊核苷(酸)类药物经治患者肾脏功能损害的横断面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比较门诊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肾功能指标异常比例,探讨核苷(酸)类药物(NAs)抗病毒治疗史与肾功能指标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设计,进行肾功能筛查,收集基线特征、抗病毒治疗史、肾功能指标,包括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尿β2-微球蛋白、α1-微球蛋白和尿蛋白。按肾功能指标异常定义和标准,进行慢性肾脏病(CKD)-1/2及相关风险因素分析,肾小管指标与风险因素相关性分析,以及抗病毒治疗时长与肾小管风险的相关性。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全国47家医院门诊2 703例患者,男性70.7%;平均年龄47.5岁;15.5%的患者合并高血压,14.6%的患者合并慢性肾病,11.3%的患者合并糖尿病。CKD 1/2期共占15.4%。视黄醇结合蛋白、尿β2-微球蛋白或尿α1-微球蛋白提示肾小管损伤率分别为10.4%,27.1%和18.4%。肾小管损伤风险可能与抗病毒治疗时长有关( OR = 1.06, 95% CI = 1.028~1.09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GFR < 90 ml/min相关风险因素为年龄40~60岁或> 60岁、高病毒载量、高血压控制不佳、使用肾毒性药物、肝纤维化状态、乙型肝炎家族史;eGFR < 60 ml/min相关风险因素为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糖尿病控制不佳、乙型肝炎家族史。 结论:门诊CHB经治患者存在较高比例慢性肾损害,包括肾小管早期损害。提示使用NAs前需评估基线肾功能,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定期监测肾小管损伤指标较估算的eGFR能更早地发现肾损伤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组织学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取代慢性乙型肝炎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现已更名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目前对其进行组织学评价的半定量评分系统主要有4种,包括Brunt评分系统、美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临床研究网络(NASH-CRN)评分系统、欧洲抑制脂肪肝进展小组(FLIP)提出的脂肪变性活动度纤维化(SAF)评分系统(SAF/FLIP)和儿童NAFLD组织学评分系统。现对这4种评分系统进行综述,以供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系统进行诊断和预后评估。该文为综述性论文,为协调各评分系统的评价标准,遂使用旧称"NAFLD"。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展期纤维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脏病理特点,以及与进展期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在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数据。根据是否合并MAFLD将患者分为MAFLD-CHB组和CHB组,采用 t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病理特点及一般基本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展期纤维化相关因素。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72例MAFLD-CHB患者和110例单独CHB 患者,两组在吸烟、饮酒、高血压发生率、身体代谢指标(BMI)、丙氨酸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水平(FPG)、血小板计数(PLT)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MAFLD-CHB组进展期纤维化发生率高于CHB组( 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MAFLD( OR=2.204,95 %CI 1.018~4.774, P=0.045)、GGT( OR=1.008,95 %CI 1.002~1.013, P=0.005)、PLT( OR=0.995,95 %CI 0.991~0.999, P=0.019)与进展期纤维化发生相关。在MAFLD-CHB组中,合并2型糖尿病( OR=3.281,95 %CI 1.375~7.832, P=0.007)、GGT( OR=1.011,95 %CI 1.003~1.018, P=0.005)、PLT( OR=0.993,95 %CI 0.988~0.998, P=0.004)与进展期纤维化发生相关。 结论:MAFLD-CHB患者进展期纤维化发生率高于单独CHB患者。在MAFLD-CHB组中,合并2型糖尿病与进展期肝纤维化发生相关。对于MAFLD-CHB患者,应更加严格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尤其对于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声触诊弹性成像与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效能比较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选取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超声引导下肝组织穿刺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使用声触诊弹性成像(STE)技术检测肝弹性模量值(kPa),并选取4项血清纤维化指标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包括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FIB-4、Forns指数、King’s评分。结果显示STE与肝纤维化分期的Spearman相关性及STE诊断各期肝纤维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均高于血清生物化学指标,STE较血清纤维化指标在评估肝纤维化方面更具优势,且检查无创实时、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FIB-4联合血清PCⅢ、ⅣC评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无创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肝纤维化诊断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32例行肝组织活检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纤维化分期,分为轻度肝纤维化组(S<2)以及中重度肝纤维化组(S≥2)。检测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以及FIB-4指数,根据ROC曲线评价FIB-4与肝纤维化指标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特异性及敏感度。结果:重度肝纤维化组患者FIB-4、血清PCⅢ及ⅣC水平均较轻度肝纤维化组高( p<0.01),FIB-4、血清Ⅲ型前胶原(typeⅢ procdlagen,PCⅢ)及Ⅳ型胶原(type Ⅳ collagen,ⅣC)三者联合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诊断中重度肝纤维化的灵敏度为71.5%,特异性为89.8%。 结论:FIB-4与血清PCⅢ、ⅣC联合诊断HBV相关S2期以上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联合FIB-4和血清PCⅢ、ⅣC可作为评估肝纤维化的一种无创检测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丙氨酸转氨酶不同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改变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不同正常值上限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宁波市镇海区中医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收治的667例住院接受肝穿刺活检的慢性HBV感染者(ALT<40 U/L且HBV DNA>30 IU/mL)的临床资料,将ALT分为Ⅰ组(男性<30 U/L,女性<19 U/L)、Ⅱ组(男性30~<35 U/L,女性19~<25 U/L)和Ⅲ组(男性35~<40 U/L,女性25~<40 U/L),同时根据肝脏炎症程度(G)和纤维化分期(S)将患者分为肝组织无明显损伤组(G且S<2组)和肝组织明显损伤组(G和/或S≥2组)。采用Ridit分析比较3组ALT的G/S构成比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组织发生明显肝损伤的危险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寻找ALT的最佳诊断临界值。结果:ALT三组间G和S的构成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3.926和14.702, P<0.001)。G和/或S≥2组的构成比分别为26.05%(99/380)、32.03%(41/128)、46.54%(74/159),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χ2=21.596, 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肝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为高白/球蛋白比值和PLT计数( OR=0.246和0.986, P<0.001),危险因素为肝组织HBcAg阴性、ALT和GGT水平升高( OR=3.797、1.053和1.013, P<0.001或<0.05)。ROC曲线显示男性患者肝组织明显损伤的ALT阈值为25.6 U/L;女性患者为25.5 U/L。 结论: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随着ALT水平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加重,临床上有必要降低判断明显肝组织病理损伤的ALT阈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血红素加氧酶1及HAP模型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血浆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发生和发展及其病理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211例,健康对照组57例。同步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外周血常规及血清生物化学检测结果;血浆HO-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依据肝活检、肝硬度值(LSM)进行肝纤维化(S1~4)分期。统计学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对比分析HO-1、新建模型及FIB-4、APRI诊断肝纤维化分期效能。结果:CHB患者血浆HO-1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分别为10.11(7.08~13.12)ng/ml、6.71(5.56~8.45)ng/ml, P < 0.001。肝纤维化S1、S2、S3、S4期依次为37、38、38、98例,血浆HO-1水平依次为(6.91±2.80)ng/ml、(8.24±2.44) ng/ml、(9.96±3.46) ng/ml、(12.65± 3.70)ng/ml, P < 0.001。HO-1、白蛋白、血小板(PLT)为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HAP模型,HAP、FIB-4及APRI诊断肝纤维化分期灵敏度、特异度依次为:≥S2为84.62%、72.35%、81.18%和83.78%、81.08%、67.57%;≥S3依次为80.15%、82.09%、85.82%和88.64%、76.19%、60.32%;S4为90.82%、82.29%、86.46%和74.37%、65.77%、48.65%。 结论:血浆HO-1水平可反映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HAP诊断模型可较FIB-4、APRI更准确反映肝纤维化进程,指导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丙氨酸转氨酶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丙氨酸转氨酶(ALT)低于2倍正常值上限(ULN)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肝脏病理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启动抗病毒治疗ALT阈值的优化策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9年12月行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的CHB初治患者及其临床资料。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ALT水平和显著肝组织学改变(≥G2/S2)的风险。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不同模型诊断肝组织炎症≥G2或纤维化≥S2的价值。结果:共纳入447例符合要求的CHB患者,中位数年龄为38.0岁,72.9%为男性。ALT水平在正常范围时,分别有66.9%和53.0%的患者存在显著的肝脏炎症(≥G2)和纤维化(≥S2);ALT为1~2×ULN时,肝脏炎症≥G2和纤维化≥S2的比例上升为81.2%和60.0%。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较高的ALT水平(> 29 U/L)与显著的肝脏炎症( OR:2.30,95%置信区间:1.11~4.77)以及纤维化( OR:1.84,95%置信区间:1.10~3.09)有关。引入γ-谷氨酰转移酶-血小板比值(GPR)后,不同ALT治疗阈值标准下的CHB患者出现≥G2/S2的比例显著降低,尤其是对肝纤维化≥S2的误判可以得到显著的改善(33.5%~57.5%)。 结论:无论ALT正常或在2×ULN以内,均有超过半数的CHB患者存在明显的炎症及纤维化。GPR可以显著改善不同ALT治疗阈值对CHB患者病情的准确判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