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气道廓清技术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气道廓清技术能帮助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下降、咳嗽无力和(或)存在呼吸道分泌物过多的患儿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促进气道通畅。气道廓清技术种类较多,应根据患儿的基础疾病、年龄及配合程度进行个体化选择。本文将气道廓清技术在儿童囊性纤维化、慢性化脓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症、神经肌肉疾病、肺不张、肺炎、毛细支气管炎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在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评估经内镜胆道内支架放置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ERBD)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cute obstructive suppurative cholangitis,AOS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AOSC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在75岁及以上的患者设为老年组( n=49),75岁以下的患者设为对照组( n=63),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基础疾病伴随情况、手术相关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指标。 结果:老年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82.6±5.1)岁比(64.6±4.5)岁, t=19.98, P<0.001]、白蛋白水平[(29.1±5.9)g/L 比(34.6±8.8)g/L, t=-3.94, P<0.001]、ASA分级( χ2=8.37, P=0.015)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老年组伴随更多的基础疾病,尤其在高血压[57.1%(28/49)比34.9%(22/63), χ2=5.51, P=0.019]、冠心病[(55.1%(27/49)比27.0%(17/63), χ2=9.14, P=0.00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方面[24.5%(12/49)比6.3%(4/63), χ2=7.41, 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相关指标方面,老年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31.4±8.1)min 比(30.4±8.0)min, t=-0.61, P=0.543]、住院时间[(6.1±1.7)d 比(5.7±1.4)d, t=1.35, P=0.1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7/49)和12.7%(8/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6, P=0.807)。在院期间,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 结论:对于75岁及以上的老年AOSC患者,急诊ERBD可迅速缓解病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高龄不是急诊ERBD的绝对禁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以反复转氨酶升高就诊的幼年皮肌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幼年皮肌炎(juvenile dermatomyositis,JDM)是儿童时期发生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炎性肌病,以横纹肌、皮肤、肺及胃肠道多系统受累的非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特征,典型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多样性皮肤病变以及激酶水平升高 [1]。目前国内尚无JDM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2~4)/100万 [2]。不同的临床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疾病进程,对治疗反应效果不一,故应对该病加以重视,早期诊断、早期规律治疗,以改善疾病预后。现报道1例以反复转氨酶升高就诊的JDM患儿,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8号染色体三体及特纳综合征嵌合体合并多发性肠坏死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女,12岁,因"持续发热伴阵咳1周"于2017年6月25日入院。入院前当地医院检查:白细胞16. 9×10 9/L,中性粒细胞71.1%,超敏C反应蛋白233. 2 mg/L,胸部X线检查提示左下肺感染性病变,予以抗感染治疗后未见好转。遂来武汉儿童医院就诊,门诊以"肺炎"收入院。追问病史:入院前1 d患儿出现呕吐3次,平时身体欠佳,近2年反复发热,偶有腹痛。患儿出生6个月后每年多次因不同部位肺炎入院治疗,期间反复出现扁桃体化脓性感染。入院体格检查可见身高为134 cm(低于同龄人第三百分位),发育欠佳,智力一般,反应稍迟钝。面部可见散发黑色素痣,前额突出,眼距增宽,双内眦赘皮,鼻翼宽大,唇厚,双耳呈低位耳,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肿大。右手为通贯掌,左侧第五指不能并拢,右侧中指末端指节呈屈曲挛缩状,左足第四趾呈轻度外翻畸形,双侧足底跖纹加深,足底见散发黑色素痣。腹部体格检查见腹部平坦,腹肌软,肝脏触诊肋下平脐,脐周有深压痛,反跳痛阴性,未触及明显腹部包块,移动性阴性,肠鸣音正常3次/min。入院后完善检查,白细胞29. 21×10 9/L(正常值范围为3. 85~10. 00×10 9/L),中性粒细胞24. 96×10 9/L(正常值1.08~5.80×10 9/L),内见中毒颗粒伴核左移,超敏C反应蛋白230 mg/L(正常值0~3 mg/L),总胆红素24. 9 μmol/L(正常值2~19 μmol/L ),直接胆红素11. 0 μmol/L(正常值0~ 6.8 μmol/L ),白蛋白28.5 g/L(正常值39~53 g/L),前白蛋白11. 3 mg/L(正常值170~420 mg/L)。胸部及腹盆CT检查提示左肺下叶肺炎,肝脏增大,肋下6 cm,腹腔内部分肠管肠壁稍增厚。所见胸腰段脊柱T 12至L 3椎体边缘毛糙,L 5椎体边缘缺损,T 12和L 1部分融合,L 2/3椎间隙缩小(图1A)。患儿入院后按肺炎行抗感染治疗,感染指标控制不佳,入院后第五天患儿再次呕吐并诉腹痛,完善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左中下腹部局部肠管扩张,肠壁黏膜下水肿(图1B、1C),腹部X线检查提示高位不全性肠梗阻。完善头颅CT检查提示枕大池增大,双侧侧脑室体部平行分离,前纵裂较深,多考虑为胼胝体发育不良(图2)。腹部体格检查出现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等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急诊剖腹探查:术中见小肠、结肠多处坏死(图3A~3C),回盲部至距末端回肠30 cm小肠共有5处肠坏死,最大直径约为0. 5 cm,大网膜包裹好。结肠共有5处肠坏死,大小为3 cm×4 cm,分别位于升结肠(1处),横结肠(2处),降结肠上端(1处),乙状结肠(1处)。横结肠2处坏死及降结肠坏死与空肠近端粘连严重,近端空肠扩张严重,直径约为8 cm,肠管增厚,水肿严重,可见4处少许浆肌层撕裂。行坏死结肠切除+肠粘连松解+肠修补+回肠造口+阑尾切除术+腹腔引流。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阑尾淋巴组织增生,阑尾系膜炎及周围炎;肠壁坏死以及慢性炎症,小血管增生,炎性细胞浸润(图4A、4B)。术后予以美罗培南、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肝功能提示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以及黄疸指数高:总胆红素70.8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1 000 U/L(正常值7~45 U/L),天冬氨酸转氨酶940 U/L(正常值10~40 U/L),予以护肝治疗。同时请多学科会诊,多学科会诊讨论考虑基因染色体疾病可能,完善染色体核型检查。术后第三天伤口感染,全层裂开(图5A),伴发热,最高体温达39. 5℃,结合伤口分泌物药敏试验结果,更换抗生素为丁胺卡那、利奈唑胺,加用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40 mg抗炎,感染控制后出院。后续外周血染色体核型结果提示:45X/47,XX,+8 (14%/86%),为8号染色体三体合并特纳综合征嵌合体核型。8个月后患儿情况好转,家长要求关闭回肠造瘘口,于本院行回肠造口闭合术,感染指标控制后出院。1年后患儿因伤口感染及腹壁瘘多次入院,予以换药清创、抗感染,嘱家属注意护理伤口(图5B)。后患儿腹壁伤口感染逐渐好转,自行在家护理,腹壁伤口形成瘢痕,肠壁瘘口突出腹壁,携瘘口生活(图5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慢性化脓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慢性化脓性肺疾病(chronic suppurative lung disease,CSLD)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CSLD患儿原发疾病、影像学改变、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改变、血气分析、肺功能、治疗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共收集14例CSLD患儿,其中男6例,女8例,年龄(5.9±2.7)岁。14例CSLD患儿中,6例合并诊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例合并诊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并支气管哮喘,2例合并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1例合并诊断联合性免疫缺陷病。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下存在不同程度化脓性改变,3例合并气道炎性狭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提示中性粒细胞性炎症。血气分析10例正常,4例低氧血症。7例肺功能检查6例异常,1例肺CT检查存在肺气肿。予静脉应用抗生素序贯口服抗生素治疗后,14例患儿症状均缓解。随访12周,其中12例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例联合免疫缺陷病患儿咳嗽有反复,1例失访。结论:CSLD患儿多存在原发病。电子纤维支气管镜既是CSLD必要的检查,也是治疗的重要手段。气道化脓性炎症可导致阻塞性肺功能异常。足疗程、规范使用抗生素是治疗CSLD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巴西诺卡菌感染导致气管脓肿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巴西诺卡菌广泛存在于土壤中,是一种机会致病菌,主要引起慢性化脓性感染,可引起皮肤、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感染,其中呼吸系统感染较为罕见,主要引起肺诺卡菌病,常以咳嗽、咳脓痰、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报道1例巴西诺卡菌感染导致气管脓肿病例,旨在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化脓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行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且获得随访的73例胸椎或腰椎化脓性脊柱炎患者,男52例,女21例,年龄35~75岁(56.5±10.7岁).T1~T10 15例,T11~L2 32例,L3~L5 26例.局部均有明显后凸畸形,23例伴有椎管内硬膜外脓肿形成,17例伴有椎旁或腰大肌脓肿形成,7例伴神经功能损害[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神经功能分级:C级1例,D级6例].24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35例合并糖尿病,30例有术前有创操作病史.术前取静脉血做细菌培养,均采用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术中取病灶组织做细菌培养,术后持续冲洗10~14d,抗感染治疗6~8周.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比较术前和出院前的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术前、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对胸腰背部疼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在X线片上测量病灶节段后凸Cobb角,计算后凸畸形矫正率和末次随访矫正丢失角度;末次随访时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状况(ASIA分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95.8±15.5min,术中出血量562.1±45.5mL,住院时间18.0±2.0d.9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2.3%):2例出现谵妄综合征,口服奥氮平后逐渐消失;4例出现下肢疼痛、麻木,给予营养神经等处理后症状消失;3例出现胸腔积液,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加强肺功能锻炼后治愈.51例细菌培养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9例,大肠埃希菌17例,表皮葡萄球菌5例.术前ESR、CRP、PCT分别为 80.9±13.9mm/h、58.4±13.5mg/L、0.8±0.2ng/mL,出院前分别为 29.6±8.9mm/h、15.0±7.2mg/L、0.1±0.0ng/mL,出院前ESR、CRP、PCT均较术前显著性下降(P<0.05).随访12~30个月(20.1±4.0个月),术前、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分别为7.6±1.1分、2.2±0.6分、1.6±0.6分,出院前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均较术前均显著性降低(P<0.05);Cobb 角分别为 19.6.±1.6°、6.2°±1.5°、9.4.±1.0°,矫正角度 13.4°±0.6°,矫正率 68.7%±5.3%,出院前较术前显著性矫正(P<0.05);末次随访时较出院前矫正角度丢失3.2°±0.7°,矫正角度丢失率24.0%±4.6%(P<0.05).末次随访时1例术前ASIA C级患者恢复至D级,6例D级恢复至E级,术前无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均无改变.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植骨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在抗感染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经多裂肌和最长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胸椎和腰椎化脓性脊柱炎能够实现清除病灶、椎管减压、椎体间支撑植骨融合与固定,同时保护椎旁肌肉以及后方韧带复合体、减少术后慢性胸腰部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儿童慢性化脓性肺疾病
编辑人员丨2023/8/6
儿童慢性化脓性肺疾病这一名词已有百年历史,但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疾病谱的变迁,慢性化脓性肺疾病的概念也随之发生了重要变化.近年来,学者们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和系列研究.儿童慢性化脓性肺疾病是一组临床症状的综合表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慢性湿性咳嗽,病因较多,病因查找和诊断尤为重要.这一概念的重新认识和提出,完善了一个疾病谱,有助于早期识别可能发展成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患儿,早期治疗干预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存在的呼吸道症状和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1 ].侵袭性肺曲霉病(IPA)主要由烟曲霉引起,患者肺组织破坏严重,治疗困难,多表现为局限性肉芽肿或广泛化脓性肺炎伴脓肿形成.COPD 是 IPA 的高危人群,且合并 IPA 显著增加 COPD 患者的死亡率[2],因此, COPD 合并 IPA 日益受到广泛重视.我们对 COPD 合并 IPA 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断流程及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儿童慢性化脓性肺疾病临床特征及细菌药敏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儿童慢性化脓性肺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药敏结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26例慢性化脓性肺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菌培养药敏结果.结果 26例慢性化脓性肺疾病患儿的平均年龄(18.3±18.4)月,咳嗽病程(11.1±9.5)周.25例(96.2%)肺部可闻及中/粗湿啰音,22例(84.6%)肺部可闻及哮鸣音.17例(65.4%)临床拟诊迁延性肺炎,19例(73.1%)拟诊气道发育异常,7例(26.9%)拟诊支气管哮喘.支气管镜下均提示化脓性内膜炎,13例(50.0%)合并气道发育异常,BALF分类中性粒细胞显著升高.BALF中检出前三位的细菌依次为肺炎链球菌7株、大肠埃希菌6株、流感嗜血杆菌5株.检出的肺炎链球菌对阿莫西林耐药率较低(28.6%),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均敏感;检出的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耐药较严重,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结论 儿童慢性化脓性肺疾病以婴幼儿多见,临床易误诊为迁延性肺炎、气道发育异常、支气管哮喘、肺炎链球菌为最常见病原体,对阿莫西林耐药率较低;大肠埃希菌、流感嗜血杆对抗生素的耐药问题严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