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Ⅶ型患儿1例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酪蛋白水解肽酶B同源物(caseinolytic peptidase B homolog, CLPB)基因变异所致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Ⅶ型的遗传学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为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Ⅶ型患儿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提取患儿外周血白细胞DNA,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生后出现四肢强直、口周发绀,曾因“新生儿低钙血症、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黄疸(ABO溶血)”住院治疗。1岁1月龄因“发热4 d”后出现不能独坐、竖头不稳、进食呛咳,反复呼吸道感染,肌张力增高,尿代谢筛查示3-甲基戊烯二酸浓度为34.98 mmol/molCr。肌电图提示双侧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均渐慢,双侧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均轻度渐慢,且波幅均降低。脑电图在24 h内监测到18次癫痫临床发作。头颅MRI见脑发育欠佳,额叶及小脑为著;髓鞘化延迟。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 CLPB基因存在c.1016T>G(p.L339R)和c.130delG(p.E44Sfs*5)复合杂合变异;患儿母亲携带 CLPB基因c.1016T>G(p.L339R)杂合变异,患儿父亲携带 CLPB基因c.130delG(p.E44Sfs*5)杂合变异。患儿的变异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均为未报道过的新变异。c.130delG(p.E44Sfs*5)杂合变异按照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评价为可能致病性。 结论: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的 CLPB基因c.1016T>G(p.L339R)和c.130delG(p.E44Sfs*5)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该患儿的致病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基因新型复合杂合突变的晚发型Ⅱ型戊二酸血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报道了一例以晚发型Ⅱ型戊二酸血症(GAⅡ)为特征的进行性肌无力为早期症状的中国青少年患者的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FTDH)基因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患者19岁开始出现进行性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从双下肢开始,逐渐进展到上肢。曾有间歇性恶心症状,嗜睡症状不明显。血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高于正常水平;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损害。基因突变分析显示EFDTH基因的新型复合杂合突变,遂确诊为戊二酸血症。患者对核黄素和泛醌(辅酶Q10)治疗表现出良好的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一例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 GCDH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1例经串联质谱筛查诊断为戊二酸血症Ⅰ型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提取患儿及其双亲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基因捕获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对可疑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生物信息学预测。结果:患儿存在 GCDH基因c.523G>A与c.1190T>C位点复合杂合变异,c.523G>A来源于父亲,c.1190T>C来源于母亲。 结论:GCDH基因c.523G>A与c.1190T>C位点复合杂合变异可能为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LPB基因新变异所致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Ⅶ型患儿1例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Ⅶ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以2019年8月9日就诊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1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家系的临床资料,包括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测结果,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分析。结果:患儿为女性,主要表现为出生后间断皮肤青紫,惊厥,低镁血症,呼吸暂停,中性粒细胞减少。尿液3-甲基戊烯二酸水平升高至17.53 μmol/L。基因测序结果提示患儿携带 CLPB基因存在c.1016delT(p.L339Rfs*5)和c.1087A>G(p.R363G)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二者既往均未见报道。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分别判定为致病变异和疑似致病变异。 结论:患儿被确诊为3-甲基戊烯二酸尿症Ⅶ型。c.1016delT和c.1087A>G变异的发现丰富了 CLPB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戊二酸血症I型患儿下肢畸形矫正术麻醉处理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性,年龄9岁,体质量39 kg,身高140 cm。2岁时因不能站立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染色体检查确诊为戊二酸血症Ⅰ型(GAⅠ)。因为患儿至今仍不能站立,入院进一步治疗,拟择期全麻下行左下肢畸形矫正手术。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有地塞米松药物过敏史,合并过敏性鼻炎。血清总蛋白浓度60.6 g/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其余检测项目未见异常,ASA分级Ⅱ级。现服用左卡尼汀、巴氯芬、盐酸苯海索片等,症状为手足舞蹈症,扁平外翻足,独立行走困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表现为肌无力伴肝衰竭的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回顾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收治的1例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患儿,女,以进行性近端肌无力加重为主要表现,伴呕吐、腹痛、肝大,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和肌酸激酶增高,高血氨,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血液氨基酸及酰基肉碱谱分析见多种酰基肉碱升高,肌肉活检为脂质沉积性肌病,全外显子组测序显示电子转运黄素蛋白脱氢酶( ETFDH)基因纯合突变。经过维生素B 2、左卡尼汀、辅酶Q10及血浆置换治疗,患儿肌力恢复,各项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对临床上出现迅速进展的肌病,伴肝损害、血清肌酸激酶增高的患儿,应警惕迟发型戊二酸血症Ⅱ型。提高认识是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戊二酸血症ⅡC型胎儿1例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戊二酸血症ⅡC型(GAⅡC)胎儿的临床表型及基因变异特征。方法:选取2021年12月因"孕17周胎儿超声提示双肾体积增大并回声增强、羊水少"来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的1例32岁孕妇及其GAⅡC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胎儿的影像学检查信息。采集孕妇的羊水标本及孕妇夫妇的外周静脉血样本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并利用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技术检测拷贝数变异(CNV)。结果:胎儿孕18周超声提示双肾体积增大并回声增强、肾实质内裂隙样管状无回声、羊水过少。孕22周MRI提示双肾体积增大、T 2信号异常均匀增高并DWI信号降低、双肺体积小并T 2信号呈稍高信号。CNV检测结果未见异常。测序分析提示胎儿 ETFDH基因存在母源性c.1285+1G>A及父源性c.343_344delTC复合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判定二者均为致病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S3_Supporting;PVS1+PM2_Supporting+PM3)。 结论:ETFDH基因c.1285+1G>A和c.343_344delTC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患儿的遗传学病因,GAⅡC在胎儿期可表现为双侧肾脏体积增大并回声增强、羊水过少。上述发现丰富了 ETFDH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气相-色谱质谱法尿有机酸检测诊断遗传代谢病患儿的疾病谱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尿有机酸水平诊断的遗传代谢病患儿的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氧化代谢病疾病谱。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为遗传代谢病的2 461例患儿的疾病谱,患儿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尿有机酸谱检测,并结合血串联质谱氨基酸及酰基肉碱检测结果及基因变异检测结果诊断。结果:2 461例患儿中男1 446例,女1 051例,共有32种遗传代谢病,其中氨基酸代谢病10种662例(26.9%),常见的前6种疾病为高苯丙氨酸血症、希特林蛋白缺乏症、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枫糖尿病、尿黑酸尿症及酪氨酸血症-Ⅰ型;有机酸血症17种1 683例(68.4%),常见的前6种疾病为甲基丙二酸血症、丙酸血症、戊二酸血症-Ⅰ型、异戊酸血症、3-甲基巴豆酰辅酶A羧化酶缺乏症及多种羧化酶缺乏症;脂肪酸β氧化代谢病5种116例(4.7%),常见的前2种疾病为多种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和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结论: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尿有机酸谱检测诊断的疾病中有机酸血症最常见,然后为氨基酸代谢病及脂肪酸氧化代谢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ETFDH基因新变异致戊二酸血症Ⅱ型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患儿,男,8岁4月,因"腹痛伴精神差6 d,昏迷6小时"急入西安市儿童医院。6 d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脐周为著,伴非喷射性呕吐,精神差进行性加重,当地医院输液治疗无好转,遂转院。6小时前(转院途中)患儿突然出现昏迷,呼之不应,呕吐大量咖啡渣样物,至西安市儿童医院后急入PICU。患儿2年前确诊脂肪肝,生长发育正常。否认毒物接触史及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胎儿全外显子组测序诊断戊二酸血症ⅡC型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1例孕期超声提示肾脏增大、回声增强的胎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以明确其病因。方法:收集胎儿的影像学资料,穿刺收集羊水样本20 mL,抽取胎儿父母静脉血样各2 mL。提取羊水DNA进行文库构建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与胎儿表型相关的变异位点进行家系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双肾增大、回声增强且肾内存在多个小囊肿。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胎儿 ETFDH基因存在致病性复合杂合变异c.3G>C与c.1436dupA,家系Sanger测序提示上述变异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 结论:结合临床表现与全外显子组测序的结果,胎儿被诊断为戊二酸血症ⅡC型,其病因为 ETFDH基因复合杂合变异。上述结果为胎儿的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了依据。胎儿全外显子组测序将成为产前诊断的重要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